九年級歷史模擬試題
本試題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I卷1至4頁,第II卷5至8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試科目填寫(涂)在答題卡上,并將自己的學校、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第II卷首頁密封線內的相應位置。
2.第I卷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答案,選出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 用橡皮擦干凈后, 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
3.第II卷答案直接寫在II卷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的位置。
4.答案答在第I卷試題上無效。交卷時只交第II卷和答題卡。
第Ⅰ卷(選擇題 共4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40小題,每小題1分,共40分。)
1.使西周成為空前強大的奴隸制國家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實施 B.商朝甲骨文記載 C.春秋戰國諸侯國 D.秦朝郡縣制
2.戰國時期有一戶人家: 老大因作戰有功獲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則被國君派往小縣為吏。據此判斷這戶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齊國 B.楚國 C.燕國 D.秦 國
3.在我國古代,人們常以“!、“耕”作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馬耕,字子牛;晉國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這反映了牛耕技術在當時備受人們推崇。牛耕的使用開始于
A.春秋戰國時期 B.秦漢時期 C.隋唐時期 D.宋元時期
4.在孔子的思想中,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體現人文關懷的是
A.“兼愛、非攻” B.因材施教 C.“仁”者愛人 D.有教無類
5.下圖是隋朝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軸,圖中的①、②、③代表相關的歷史事件,其中②代表事件是
A.建立隋朝 B.統一全國 C.開通運河 D.煬帝南巡
6. 現在我國在促進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的同時,加強對進出口貿易的管理,嚴格海關報關制度,早在宋朝時期為了鼓勵海外貿易,加強對海外貿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設立的機構是
A.都護府 B.市舶司 C. 宣政院 D.理藩院
7. 清政府為鞏固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采取的措施有
①設立軍機處②妥善安置回歸祖國的土爾扈特部③設立駐藏大臣④平定回部貴族叛亂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 ①③④
8. 下列關于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隋唐時 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經、詩集
B.唐朝末年,火藥開始用于軍事
C.北宋時期,制成了指南針,并開始用于航海事業
D.南宋時期,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9.下列各項內容,按相關不平等條約在中國近代史上簽訂的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②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③割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10.口號是供人們口頭呼喊的有綱領性和鼓動作用的簡短句子,往往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明顯的特定時代氣息。下列口號中屬于五四運動時期的是
①驅除韃虜,恢復中華②外爭主權,內除國賊③取消“二十一條”④誓死力爭,還我青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清末創辦于上海的《申報》后來成為全國第一大報。在1905年的《申報》中可以閱讀到的信息有:①廢科舉②創立中國同盟會③侯德榜研制成功純堿④商務印書館在上海創辦
A.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③④
12.下列仁人志士中,主張進行革命,推翻清朝統治,仿效西方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的是
13.“這場運動以民主、科學為旗幟向傳統封建思想、道德、文化宣戰,揭開了二十世紀初中國思想解放運動的序幕。”這場運動指的是
A.洋務運動 B.新文化運動 C.五四愛國運動 D.戊戌變法
14.臺兒莊大捷后,中國軍隊的司令官在臺兒莊火車站站牌下留影,成為永恒紀念,載入史冊。此人應是
A.朱德 B.彭德懷 C.蔣介石 D.李宗仁
15.下表是某一時期中國民族工業發展變化統計表。中國民族工業出現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擁有廠家 擁有資本 工人人數
1913 689家 33億元 27萬多
1920 1795家 50億元 55萬多
A.清政府鼓勵民族工業的發展 B.中國民族工業得到了大量外國資本
C.列強忙于戰爭,放松了對華經濟侵略 D.民族工業打敗了列強在華的企業
16.下列選項描述全國性抗日戰爭開始事件的是
A.歌曲《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B.詩句“宛平城外狼狗叫,盧溝橋上槍聲急”
C.詩句“鮮血凝固的那個時候,長江嗚咽鐘山悲泣……三十萬冤魂在地獄中哭泣”
D.電影《甲午風云》
17.1948年10月,一個被俘的國民黨軍官感嘆道:“這一著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來的。錦州好比一條扁擔,一頭挑東北,一頭挑華北,現在是中間折斷了!庇纱丝梢姡袊@的戰役是
A.遼沈戰役 B.淮海 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
18.1956年,一位詩人寫道:請看,中國張開了翅膀——銀亮的翅膀!萬里的遠航!在清朗的日子閃射著輝煌的陽光! 該詩句表達了
A. 三大改造完成背景下的欣喜 B. 大躍進運動開始初期的信心
C. 過渡時期總路線制定的期待 D. 對土地改革完成的美好祝愿
19.中國改革開放經歷了三次思想大解放: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沖破了個人崇拜,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沖破了計劃經濟的崇拜,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沖破了所有制的崇拜!暗诙嗡枷虢夥拧钡某霈F得益于
A.“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提出 B.重申四項原則不動搖
C.鄧小平南方談話 D.經濟發展分三步走戰略的提出
20.下列關于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評述不適當的是
A.是中國近百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外來侵略斗爭的完全勝利
B.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C.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D.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21. 毛澤東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鄧小平開創了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兩者最重要的共同點在于
A.實事求是,從中國國情出發 B.堅持走群眾路線
C.堅定不移的走社會主義道路 D.借鑒蘇聯的經驗
22. 1984年3月24日,55位廠長、經理聯名在報紙上發出“請給我們松綁”的呼吁!八山墶本褪瞧惹幸
A.優先發展重工業 B.擴大企業生產自主權
C.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D.設立經濟特區
23.《圣經》里把兩河流域描繪成“人類幸福的伊甸園”。在這里曾經孕育的文明國度是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倫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國
24.“我的生命是不能賤賣的,我寧可戰斗而死去,不要走上不光榮的結局,讓顯赫的功勛傳到來世”這句名言出自
A.《天方夜譚》 B.《俄底浦斯王》 C.《荷馬史詩》 D.《神曲》
25.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009年11月7日在開羅訪問了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并發表題為《尊重文明的多樣性》,強調不同文明要自愛多樣中求同一,在差異中求和諧,在交流中求發展,它體現出我國的外交方針是
A.和平 共處五項原則 B.求同存異方針 C.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D.一國兩制
26.發生于14-16世紀,否定神的絕對權威;鼓勵人們探求知識,追求幸福生活;強調人的價值的力量,發展人的個性。上述材料表達的是
A.人文主義的思想 B.文藝復興運動的主要意義
C.進化論的主張 D.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
27.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的中有這樣一段話:17世紀英國在歷史性的轉變中搶占了先機,已經率先到達了現代文明的入口處……在下兩個世紀里,它將傲視全球。英國“搶占了先機”和“傲視全球”的典型表現是
A.成為文藝復興的中心,成為世界第一
B.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霸主
C.發現了美洲大陸,資本主義經濟得到發展
D.確立君主立憲制的政體,通過工業革命成為最發達的工業國
28.19世紀60年代,資產階級統治在世界范圍內得到鞏固與擴大。與這一歷史現象相關的事件是
A.新航路開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
B.《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頒布
C.美國獨立戰爭、拿破侖戰爭、美國內戰
D.美國內戰、俄國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
29. 14世紀到19世紀上半葉是歐美主要國家發生社會巨變的時代,下列史實不能反映這一特征的是
A.《神曲》 B.《權利法案》 C.《獨立宣言》 D.《共產黨宣言》
30. 從1948年到1950年,歐洲共有16個國家接受了美國130多億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贈予,10%是貸款。這一被時人稱為“人類歷史上最慷慨的舉動”是
A.門戶開放政策 B.冷戰政策 C.杜魯門主義 D.馬歇爾計劃
31.1952年,我國郵電部發行了一套名為“偉大的蘇聯十月革命35周年紀念”郵票,但此套郵票卻是錯體票,錯誤在于
A.郵票名稱中的國家稱謂 B.郵票發行的時間 C.郵票的發行者 D.周年紀念的時間
32. 19世紀末,穿襪子、吃巧克力、喝茶成為歐美國家大眾化的生活方式;20世紀上半期,生活在都市的中國人開始使用電報、電話等新型通訊工具傳遞信息。這些現象根源于
A.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 B.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展
C.世界大戰的推動 D.整體世界的形成
33. 《大國崛起》的解說詞中說:“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一個島國……從17世紀初開始,這個落后的封建小國緊鎖門戶,度過了200多年閉關自守的時光。但是,西方文明的沖擊不可避免地到來了……也迎來了棄舊圖新的機遇!毕铝姓f法不符合歷史事實的是
A.“棄舊圖新”指明治政府的改革 B.“西方文明的沖擊”指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
C.閉關鎖國造成了日本的落后 D.明治維新后日本逐步和平崛起
34.某紀錄片中評述:牛頓締造了工業革命的鑰匙,瓦特拿著這把鑰匙打開了工業革命的大門 。牛頓和瓦特的貢獻分別是
A.創立經典力學、制成改良蒸汽機 B.創立相對論、制成內燃機
C.創立電磁學、發明飛機 D.發明計算機、制成蒸汽機車
35.列寧說“我們在奪取政權的時候便知道,不存在將資本主義制度具體改造成社會主義的即存方法,…我們必須根據實踐作出判斷。”蘇聯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做出的探索是
①走城市奪取政權的道路 ② 實行新經濟政策 ③ 實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政策 ④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②③④
36.下面組圖概括的主題是
新航路開辟 處死查理一世 瓦特和蒸汽機
A.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 B.資本主義戰勝了封建主義
C.英國資本主義的興起與發展 D.罪惡的殖民擴張
37. 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20世紀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現了三次大的演變,按其形成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一組是
A.多極化趨勢——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兩極格局
B.兩極格局——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多極化趨勢
C.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兩極格局——多極化趨勢
D.兩極格局——多極化趨勢——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38.17-18世紀先后發生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這三次革命的共同點不包括
A.都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 B.都具有資產階級革命性質
C.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D.都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
39.進入21 世紀互聯網的發展日新月異,這表明當前經濟發展的主要特征是
A.多元化和信息化 B.信息化和全球化 C.一體化和多元化 D.全球化和多元化
40. 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對人類歷史產生了巨大影響,人類歷史上發生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響不包括
A.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B.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C.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 D.推動了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
九年級歷史模擬試題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60分)
Ⅱ卷得分:_______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41題15分,第42題15分,第43題15分,第44題15分,共60分。)
41.統一是中國歷史的主流,結束國家分裂,實現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中華民族為之奮斗,為之謳歌的偉大事業,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一)自古以來,我國各朝代都注重加強對邊疆的管轄,維護國家的統一。
材料一 李白:“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 ”
(1)“掃六合”實現統一在哪年?(1分)秦王統一后如何管轄邊疆的?(2分)
材料二 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的統一的大國••••••特別是與其他古國相比,是一個十分罕見的現象,這其中有地理的、經濟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的原因。除此之外,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制度也是這個多民族的千年古國得以始終維持統一的重要原因。
----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
(2)請分別寫出西漢、元朝為加強中央集權而推行的地方管理 制度。(2分)清朝前期分別設立哪些機構加強對西北、西南、東南地區的管轄?(3分)
(二)近代以來祖國領土主權不斷遭到破壞。
材料三 戰爭打響后,沙皇政府認定這是趁火打劫的大好時機••••••1860年初,沙皇政府決定仍以“和平”和“中立”的身份,周旋于中國和英、法之間,為俄國謀取最大的利益。
(3)19世紀,俄國最終“謀取”到什么“最大利益”使我國版圖發生了重大變化?(1分)近代列強割走的最早的領土是什么地方?(1分)
材料四 “蒼天蒼天淚如雨,倭人竟割臺灣去。”臺灣同胞懷著悲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聲達于四野”。
(4)這一令人悲痛的歷史場面發生于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強侵華戰爭之后?(1分)“倭人”“割臺灣”是哪一個不平等條約的規定?(1分)新中國為完成統一大業,鄧小平提出什么方針?(1分)同時為解決臺灣問題給我們帶來希望和信心的是哪兩件大事?(2分)
42.從人治到法治,從神權到人權、從君主專制到民主政治彰顯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的講話充分體現了這一歷史潮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如圖:
(1)材料一圖1人物是我國古代法家的代表人物韓非,他提出了怎樣的主張?(1分)圖2 是漢莫拉比法典石柱,世界現存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它最早出現在哪個國家?(1分)至今人們仍然懷念圖3人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材料二 梁啟超在《五十 年中國進化概論》中說“近五十年來,中國人漸漸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從機器上感覺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學堂、上海制造局等漸次設立起來。••••••第二期是從制度上感覺不足,••••••第三期便是從文化根本上感覺不足”。
(2)材料二意識到“制度上感覺不足”后,中國分別開始了怎樣的探索?(2分)第二次探索最大的歷史功績是什么?(2分)
材料三 美國前總統布什在演講中說:“人類千百年的歷史,最為珍貴的是實現了對統治者的馴服,因為只有馴服了他們,才不會害人。我現在就是站在籠子里 向你們講話!
(3)歷史上英、美兩國頒布了什么法律文件實現了把“把權利卷進制度的籠子里”? (2分)美國在文件中是如何限制統治者的權利的?(2分)
材料四 “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馬克思
(4)材料四出自什么文獻?(1分)該文獻發表有什么標志意義?(1分)
材料五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5)材料五出自哪一文件?(1分)該文件的性質是什么?(1分)
43.中外社會主義道路探索和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
(1)中國開始宣傳馬克思列寧是在什么運動中?(1分)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下,共產黨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創造了一條怎樣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領導中國人民走向了勝利?(1 分)
材料二:我們計劃-------用無產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在一個小農國家里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產品的生產和分配,現實生活說明我們錯了。------列寧
(2)為糾正材料中所敘述的錯誤,列寧采取的重大舉措是什么(1分)?1928----1937年,蘇聯“用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采取的措施是什么?(1分)1936年蘇聯形成了怎樣的經濟模式?(1分)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經歷了怎樣的波折?(1分)
材料三:毛澤東說“我們現在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制造!
(3)為改變材料三的狀況,我國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舉措?(1分)在實行該舉措的過程中,國家還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請你說出這次社會主義改造的實質是什么?(1分)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開始了對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在這期間出現的重大失誤是什么?(2分)
材料四: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都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
(4)材料四中指出的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什么?(1分)我國在農村和城市分別是怎樣“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2分)鄧小平被稱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他領導中國人民開創了一條怎樣的改革開放之路?(1分)
(5)綜合上述材料,我們應從兩國社會主義 道路的發展歷程中得到什么啟示?(1分)
44.大國經濟影響著整個世界的經濟發展走向。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根據材料一的兩幅圖片,說出19世紀60年代初期,俄、美在經濟發展中存在怎樣的阻礙?(2分)它們分別是怎樣解決的?(2分)
材料二:“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拒絕了徹底的革命計劃,為了永遠糾正我們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點,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新的應用!-------羅斯福
(2)當時這個國家面臨什么問題迫使羅斯福要實行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2分)“我們拒絕了任何徹底的革命計劃”、“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這句話說明了羅斯福采取這一做法的實質是什么?(1分)
材料三:下圖是美國、西歐、日本在不同時期世界工業生產中比重的變化
(3)由上圖看出,美國經濟在20世紀50年代處于世界第 一位,該時期美國為遏制共產主義推行了什么政策?(1分)20世紀70年代中美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1分)你認為發生這種變化的國際背景是什么?(1分)
(4)由上圖指出日本經濟發展的特點是什么?(1分)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這一特點出現的原因。(2分)(寫出兩點即可)
材料四:定居北京的加拿大琳達,早晨起床后,打開韓國制造的電視機收看早間新聞,一邊吃著面包,一邊喝著巴西產的咖啡。然后開一輛由世界最大經濟體成員國所產的汽車去一中加合資企業上班。
(5)琳達的生活與工作反映了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什么趨勢?(1分)為適應這種趨勢,本世紀初中國實行的最重大舉措是什么?(1分)
九年級歷史模擬試題答案
一、選擇題
ADACB BADBB ADBDC BAACD ABBCB ADDDD AADAA CCABD
二、非選擇題
41、(1)公元前221年(1分);北擊匈奴修長城,開發南疆修靈渠(2分)
(2)西漢:推恩令(允許諸侯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1分)元:行省制度(1分);伊犁將軍;駐藏大臣;臺灣府(3分)
(3)第二次鴉片戰爭,沙俄割占中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1分);香港島(1分)
(4)甲午中日戰爭(1分);《馬關條約》(1分);一國兩制(1分);香港回歸,澳門回歸(2分)。
42.
(1)主張改革,提倡法制(1分);古巴比倫王國(1分);他當政期間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1分)。
(2)戊戌變法、辛亥革命(2分);建立中華民國,推翻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 共和國的觀念深得人心。(2分)
(3)《權利法案》《1787年憲法》(2分);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立法和司法大權。(2分)
(4)《共產黨宣言》;(1分)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分)
(5)《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分)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1分)
43.
(1)新文化運動;(1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或井岡山道路)(1分)
(2)實行新經濟政策;(1分)制定并完成了第一個、第二個五年計劃;(1分)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或“斯大林模式”;(1分)蘇聯解體,東歐劇變。(1分)
(3)制定了第一個五年計劃;(1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了社會主義公有制;(1分)人民公社化運動和大躍進運動。(2分)
(4)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分)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城市:國有企業改革;(2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1分)
(5)啟示:改革必須立足于本國國情,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等(答對其中1點即可得1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44.
(1)俄國:農奴制;美國:南方奴隸制種植園經濟。(2分)
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或者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美國:南北戰爭或美國內戰;(2分)
(2)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在美國爆發;(1分)措施:對工業的調整。(1分)在資本主義內部進行調整(或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1分)
(3)冷戰政策;(1分)中美關系逐步正;ɑ1972年中美關系走向正;,1979年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1分)國際背景:由于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地位下降,在美蘇爭霸中,蘇聯占優勢,美國處于劣勢。(1分)
(4)特點:日本經濟持續高速發展。(1分)原因:①美國的扶持;②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③引進最新 的科技成就④大力發展教育和科技(答案任意兩點即可)(2分)
(5)世界經濟全球化;(1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或加入WTO)(1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308269.html
相關閱讀:2012年淄博市歷史中考題(含答案)
2018.1初三歷史期末試卷(海淀區附答案)
2016屆高三語文上學期期初摸底考試試卷(附答案)
2013年中考歷史柳州市二模試題(帶答案)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2012年中考歷史題歸總(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