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5年初中歷史學業水平第一次抽測試題(附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015年紅塔區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第一次抽測
歷史試題卷
   (全卷兩個大題,共29個小題,共8頁;滿分100分,考試用時90分鐘)
注意事項:
1.本卷為試題卷?忌忸}作答必須在答題卡上。答案書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   
2.考試結束后,請將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選擇題,共5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Ⅱ•時節》有一組唯美的鏡頭:禾苗在春雨中茁壯成長,夏日里稻花香四溢,秋收時飽滿的稻穗“笑”彎了腰。此情此景,最早可能出現在下列哪一早期人類的勞作中?
A.半坡人           B.北京人          C.元謀人          D.河姆渡人
2.秦始皇為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和維護國家統一所采取的措施有
①推行郡縣制    ②統一貨幣、度量衡、文字    ③創立科舉制    ④頒布“推恩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3.《文獻通考》記載:“(北宋時)初蜀人以鐵錢重,私為券,謂之交子,以便貿易。”這則記載說明當時
A.成立了專門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         B.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C.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D.城市出現專門的娛樂場所
4.從下列四張學習卡片上,你可以提煉的學習主題是
         
A.民族的交流與融合              B.國家的統一與發展
C.對外的交往與進步              D.經濟的繁榮與昌盛
5.下列屬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建造的水利工程有
①都江堰             ②長城            ③大運河             ④趙州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近代以來,面對列強侵略,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以下情景與史實不相符的是
A.林則徐虎門銷煙                   B.太平天國抗擊八國聯軍
C.鄧世昌在黃海戰役中壯烈犧牲       D.左宗棠收復新疆
7.2015年2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兩個決定,將每年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9月3日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對此以下理解正確的是
①銘記勝利和光榮,勿忘犧牲和恥 辱;以史為鑒,自立自強。
②激發中國民眾對日本的仇視。
③告訴世界:必須維護和平、正義、良知,促進共同發展和時代進步。
④要通過國家立法的形式,把抗戰的正義性、對死難英烈的紀念和緬懷永久性地固定下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近代以來,西方工業文明傳入中國,使中國社會生活發生巨大變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經接受新事物,辛亥革命后生活在上海的政府官員,你不可能
A.坐輪 船或火車出差                 B.向上司行跪拜禮、稱“老爺”
C.發電報問候親人、與朋友照相       D.在報紙上看新聞、休閑時看電影
9.以下三幅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第一個五年計劃                   D. 三大改造
10.習近平總書記參觀焦裕祿紀念館時說,學習焦裕祿時我上初中,當時政治課老師讀報,讀著讀著便哽咽了,聽著聽著我們也流淚了?倳浗又f,焦裕祿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祿被譽為
A.“最可愛的人”    B.“黨的好干部”  C.“鐵人”   D.“兩彈元勛”
11.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被譽為“1949年建國以來的新勝利和新發展的里程碑”,是因為這次會議通過了
A.《共同綱領》            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C.《臨時約法》            D.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2.《聯合早報》指出:“新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對外開放,讓世界進入中國……”“讓世界 進入中國”開始于
A.中美建立外交關系            B.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
C.設立上海浦東新區            D.中國加入亞太經合組織
13.第58屆聯大主席亨特說:“人們都知道鄧小平是一位有遠見的中國領導人,他對如何帶領中國人民前進有著具體和準確的思路!币韵聦儆卩囆∑皆谧鎳y一方面的思路是
A.初級階段理論           B.“一國兩制”構想
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求同存異”方針
14.下列四幅圖片中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成就是
       
         A.金字塔                B.阿拉伯數字     C.漢謨拉比法典  D.甲骨文
15.古希臘雅典民主政治以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開啟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伯里克利時代,雅典國家最高的決策機構是
A.公民大會       B.五百人會議      C.陪審法庭     D.元老院
16.文藝復興時期,一大批文學界、藝術界、科學界巨人通過文學作品、繪畫和各種著作傳播人文主義思想。這些“巨人”有
①但丁             ②愛迪生           ③達•芬奇          ④瓦特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17.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一部法律文獻,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開始確立;100年后,歐洲大陸的法國頒布了另一部文獻,自由、平等、博愛的聲音響徹了整個歐洲。這兩部法律文獻分別是
A.《權利法案》《人權宣言》          B.《權利法案》《獨立宣言》
C.《獨立宣言》《人權宣言》          D.《權利法案》《民法典》
18.美國曾開展過四次“美國人心中最偉大的總統”的評選活動,評選結果排在第一位的始終是林肯。這是因為林肯
A.領導美國人民推翻了英國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獨立
B.廢除了黑奴制度,維護了美國的統一,為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掃清了障礙
C.勇于創新,實施新政,使美國經濟擺脫了危機
D.參與制定和完善了美國1 787年憲法
19.世界近代史上黑奴貿易持續了四百多年。下列“三角貿易”路線示意圖中最悲慘恥辱的“中程”路線是指

A.從歐洲→非洲       B.從歐洲→美洲      C.從非洲→美洲       D.從美洲→歐洲
20.對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表達正確的是
①“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②創辦近代企業,允許土地買賣
③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    ④提倡文明開化,大力發展教育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1.“我們計劃……用無產階級直接下命令的辦法在一個小農國家里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產品生產和分配,現實生活說明我們錯了。”列寧為糾“錯”而采取的措施是
A.實施“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實行“新經濟政策”
C.推行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             D.開展大規模墾荒和推行“玉米運動”
22.在歐美資本主義發展的同時,各國的無產階級斗爭也蓬勃興起。下列史實按照發生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英國憲章運動     ②《共產黨宣言》發表     ③俄國十月革命     ④巴黎公社成立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②④③①         D.②③④①
23.某校九年級同學制作了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知識卡片,其中前后 內容搭配不恰當的是
A.德國突襲波蘭——二戰全面爆發
B.斯大林格勒戰役——二戰轉折點
C.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
D.德國無條件 投降——二戰結束
24.“(美國)總共支付了125億美元。……這一巨大的投資幫助歐洲生產和生活恢復到戰前的水平。”材料指出了二戰后歐洲經濟恢復和發展的重要原因是
A.歐洲先進的科學技術          B.各國政府采取干預經濟的措施
C.馬歇爾計劃的援助      D.憑借原有的經濟基礎
25.1960年被稱為“非洲獨立年”,主要是因為這一年
A.非洲出現了第一個獨立國家       B.有17個非洲國家獲得獨立
C.是二戰后非洲獨立運動的開端     D.帝國主義在 非洲的殖民體系最終崩潰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0分)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26題11分,第27題12分,第28題14分,第29題13分,共50分)
26.(11分)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從大革命失敗的血雨腥風到井岡山的星火燎原,從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到經過萬里長征在抗日烽火中再起,從奮起反擊國民黨軍的全面內戰到建國大業。在艱難曲折中,中國共產黨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使中國逐步走向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 1)材料簡要敘述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請問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的標志是什么?(1分) 材料提及的“萬里長征”中,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什么?(1分)

 

(2)舉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條革命道路中具有開創性意義的兩個歷史事件。(2分)材料中提及使中國獲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1分)
 

材料二  1970年12月,毛澤東會見斯諾時說:“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樣,要走彎路,就是S型”……這是毛澤東對黨走過的歷史道路的形象說法……
——《黨的艱辛探索的厚重史書》
(3)列舉20世紀50年代黨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中出現的失誤(2分)

 

材料三  十一屆 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開創了一條走向民富國強的道路。我國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創造出令世人驚嘆的中國奇跡,譜寫了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最壯麗的篇章。
(4)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什么偉大決策?(2分) 材料三中所述的“開創了一條走向民富國強的道路”指什么道路?(1分)


(5)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和中國共產黨九十多年的風雨歷程,談談你有何感悟?(1分)


27.(12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材料一呈現的是一條古代中西交通要道,開通這條要道有什么意義?(2分)

 

材料二  我國唐朝時期對外交往活躍,與亞洲及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
(2)試舉唐朝時期對中外文明交流作出貢獻的兩位著名歷史人物(2分)

 

材料三  鄭和七下西洋,海上絲綢之路盛極一時。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國的絲綢和瓷器換取當地的特產或饋贈當地的國王,與當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無。不占別國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財富。
    ——《鄭和下西洋——偉大的和平使者》
(3)據材料 三,鄭和與海外各國交往有什么特點?(1分)


材料四   在中國近代史上,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更多地體現出西學東漸的特點。

        
康有為             孫中山             陳獨秀
(4)材料中的三位歷史人物是學習西方的杰出代表,與他們有關的重大歷史事件分別是什么?(3分)

材料五  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展了積極的外交活動,擴大了我國與國際社會的聯系,為新中國的和平建設爭取了較為有利的外部環境。
20世紀80年代,中央書記處和國務院召開沿海 部分城市座談會,著重討論如何放開步伐,更好地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及有關政策,決定進一步開放十四個沿海港口城市。
(5)新中國提出的成為處理國際關系準則的基本原則是什么?(1分)為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的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競爭,2001年,我國加入了什么國際組織?(1分)
 

(6)為促進人類文明的共同進步,我們可以從以上材料中得到哪些啟示?(2分)
 
28.(14分)近年來,東海、南海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中國領海主權受到嚴重挑釁。縱觀歷史,海防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國家的興衰與榮辱,彰顯著國家的實力和尊嚴。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1500年前后,世界終于沖破茫茫大海的阻隔,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海洋時代就此開啟。然而中國,自鄭和死后,中國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從此,海洋帶給中國人的不再是友誼和榮耀,而是噩夢的代名詞,骨肉的離散與悲歡。
(1)根據材料指出“1500年前后,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的事件是什么?(1分)當海洋時代到來時,西方列強紛紛東來,舉出兩例近代史上列強從沿海入侵中國并導致骨肉分離的戰爭及被離散的骨肉。(4分)
 

材料二  英國想當世界霸主,做的是海洋文章!谄浜Q蠓Q霸的3個世紀中,英國獲得了遍及全球的海外殖民地,面積比它本土大150倍。這大大擴充了海外貿易,由此也刺激了英國本土的經濟發展……引導了英國先于歐洲任何國家的工業革命。……大英帝國崛起了,英國驕傲地稱自己是“日不落帝國”。
 ——摘編自張煒《大國之道•船艦與海權》
(2)根據材料二,概括促使英國崛起的重要因素。(2分)

 

材料三  李鴻章以變局觀分析了中國已面對著“數千年未有之強敵”,指出中國海防的重點為“大沽、北塘、山海關一帶”,主張“防敵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師鐵甲船與守口大炮鐵船的重任”。他分析了福建、上海二局造船的情況,認為“派中國學生、工匠赴國外學習是當務之急”。
——《論清政府籌辦海防》
(3)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洋務運動中洋務派為加強海防采取的措施。(2分)
 
材料四  近年來,奧巴馬多次在不同的國際場合上高調聲稱美國致力于重返亞太地區,實行亞太再平衡戰略。他說:“我們在該地區永久的利益要求我們在該地區永久存在”。美軍多次與中國周邊國家日本、菲律賓頻繁軍演,插手中國東海、南海事務,妄圖使東海、南海問題復雜化,其野心與上世紀初的行為如出一轍。
(4)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一戰”后,美國為實現其野心對亞太地區作出“安排”而召開了什么會議?(1分)會議通過的《九國公約》對 中國的影響是什么?(1分)

 

材料五  2015年,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平臺“遼寧艦”正式服役,進一步提高了我國的遠洋作戰能力。
在去年5月29日下午的國防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就中越南海對峙一事表示......我國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決心和意志堅定不移,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也決不允許任何挑釁行為。
(5)1949年建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海軍是哪一支?(1分)根據材料,請你說說我國應該如何維護好國家的海洋權益?(2分)
 

29.(13分)近代以來,三次科 技革命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它們在極大地改變人類社會面貌的同時,對世界局勢也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當18世紀來臨的時候……英國正在孕育人類歷史上一種嶄新的生產方式……,在生產中大規模使用機器,極大地提高了手工工場的效率,并最終促成了現代工廠的誕生。
    ——選自《大國崛起》解說詞
(1)材料一反映的歷史事件使人類進入了什么時代?(1分)這一時代的主要標志是什么?(1分)

 

材料二  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各國力量對比

英國 法國 美國 德國
1870年世界工業生產量位次 1 2 3 4
1913年世 界工業生產量位次  3 4 1 2
1913年殖民地面積位次  1 2 5 4
(2)依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一戰后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什么政治格局?(1分)
材料三  高科技的迅速發展,尤其是交通和交往手段的發展,世界各國的聯系日益密切……人與人之間的時空距離不斷縮短,整個世界緊縮成一個“村落”。
 
(3)請舉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各一例,證明材料四所表達的觀點。(2分)
 

材料四 

王淦昌等四位老科學家
(4)為緊跟世界高新技術發展步伐,根據圖中科學家的建議,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制定了什么計劃?(1分)請舉一例說明我國在實施這一計劃期間,空間領域取得的成就。(1分)

 

材料五
   
圖一                                 圖二
(5)圖一反映了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下,當今世界經濟呈現出怎樣的發展趨勢?(1分)圖二反映了在政治上暫時形成了什么局面?(1分)

 

(6)通過對以上材料的分析,請你談談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進程中的作用。(2分)


2015年紅塔區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第一次抽測
歷史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共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m D A B A C B D B D B D B B
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A C A B C D B A D C B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26題11分,第27題12分,第28題14分,第29題13分,共50分)
26.(11分)(1)五四運動(1分)遵義會議(1分)(2)南昌起義(1分)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1分)新中國成立(開國大典)(1分)(3)“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2分)(4)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2分)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1分)(5)中國共產黨是實 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強領導;中國共產黨代表著廣大人民群眾和中華民族的利益;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中國共產黨勇于克服自身的缺點和錯誤,不斷走向成熟;要堅持從國情出發;只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等。(1分,言之有理,任答對1點即可)
27.(12分)(1)溝通了中西交通,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2分) (2)玄奘;鑒真 (2分)(3)和平交往,公平交易(1分)(4)戊戌變法(百日維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3分)(5)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1分)世界貿易組織或WTO;(1分)(6)要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要善于向先進文明學習;在文明交流互鑒中應該保持平等,用和平方式進行;文明交流互鑒應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要堅持對外開放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
28.(14分)(1)新航路開辟;(1)戰爭:鴉片戰爭;(1分)被離散的骨肉:香港島(1分)
戰爭:甲午中日戰爭;(1分)被離散的骨肉:臺灣及其澎湖列島。(1分)(2)奪取廣大殖民地,開展海外貿易;(1分)進行工業革命。(1分)(3)措施:創辦軍事工業(創辦江南制造總局和福州船政局);建立新式海軍(創辦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派人出國留學,培養海軍人才。(每點1分,答出其中2點即可)(4)華盛頓會議(1分)使中國重新回到被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1分)(5)華東軍區海軍(1分)加強經濟建設,提高綜合國力;捍衛祖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建設強大的海軍,加速航 母的建造等;建立互信機制,用和談、平等協商解決爭端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29.(13分)(1)蒸汽時代(1分);蒸汽機的廣泛運用(1分)。(2)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國實力發生重大變化,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2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1分)(3)第二次:汽車、飛機、電話、電報等;(1分)第三次:移動電話、互聯網等;(各舉一例即可)(1分)(4)“863”計劃(1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神州飛船系列、嫦娥探月工程等皆可)(1分)(5)全球化(1分);“一超多強”(1分); (6)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推動經濟發展;科技革命推動社會進步;科技進步引發國際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影響世界格局的變化。(答出任意兩點,言之有理即可)(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310024.html

相關閱讀:2018.1初三歷史期末試卷(海淀區附答案)
2012年淄博市歷史中考題(含答案)
2013年中考歷史柳州市二模試題(帶答案)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2012年中考歷史題歸總(有答案)
2016屆高三語文上學期期初摸底考試試卷(附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