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龍嶺學校九年級上學期歷史第二次月考試卷(人教版附答案)
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60分)
1、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國王。按種姓制度劃分,阿育王應該屬于哪一等級?
A.婆羅門 B.剎帝利 C.吠舍 D.首陀羅
2、下列哪些是在雅典伯里克利時代可以看到的情形?
①成年男性公民在公民大會上討論決定國家大事 ②學生與著名學者進行辯論
③男孩七歲后必須在軍事學校接受統一的軍事訓練 ④成年婦女積極參加選舉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3、伊斯蘭教與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在于:
A.忍耐順從 B.國家統一 C.神學思想 D.傳播廣泛
4、從10世紀開始,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催生了市民階級,在本質上預示著:
A.自給自足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 B.工商業發達
C.民主自由思想的產生 D.資本主義萌芽
5、關于B作品的作者的評述不正確的是:
A.舊時代最后一位詩人 B.新時代最初一位詩人
C.文藝復興的先驅 D.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6、下列與哥倫布的主要活動相關的是:
①發現美洲大陸 ②開辟新航路 ③屠殺土著居民 ④傳播歐洲文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發現,拉開了不同國家相互對話和相互競爭的歷史大幕!边@個“地理大發現”對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大的作用是:
A.資產階級人數劇增 B.雇傭勞動力增加
C.封建地主階級衰落 D.資本原始積累速度加快
8、“英格蘭民族的聰明智慧最大程度地表現為英國的憲政!扔行У刂卫砣巳,又可以對統治集團加以制約,對政府權力加以限制!毕铝畜w現“對統治集團加以制約”的是:
①首相由議會產生,對議會負責 ②議會對政府不信任時政府就要下臺
③英王是國家元首,可以解散議會 ④議會居國家權力的中心,可以彈劾政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學歷史要分清直接原因與導火線的關系,下列屬于資產階級革命導火線的是
①蘇格蘭人民起義 ②法國財政危機 ③波斯頓傾茶事件 ④林肯當選總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 19世紀下半期,推動資產階級統治鞏固和發展的重大歷史事件是:
①第二次科技革命 ②美國南北戰爭 ③俄國1861年改革 ④日本明治維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彥妮同學在閱讀《世界文明史》時,看到這樣的話:“它被譽為‘被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創造了煙囪多于教堂尖頂的圖景”。它在不過三代人的時間里,改變了整個英格蘭的面貌。它指的是:
A.新航路開辟 B.工業革命 C.光榮革命 D.宗教改革
12、思想是一定社會現實的反映。下列思想解放運動能夠準確反映出當時社會現實的是:
A.百家爭鳴—人們普遍贊同分封制 B.文藝復興—人們揭露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
C.新文化運動—人們普遍反對民主與科學 D.啟蒙運動—人們追求民主與自由
13、下列敘述與《共產黨宣言》不相關的是:
A.推動了工業文明到來 B.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C.作者馬克思、恩格斯 D.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14、觀察右圖,其中的圓圈連線和三角連線標志著:
A.三國協約和三國同盟的形成
B.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趨于緩和
C.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D.帝國主義國家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
15、一位老兵回憶道:“我駕著坦克孤零零地沖向一座村莊,德國兵全給嚇懵了,全部乖乖投降,一共有300多人!辈牧现刑岬降奈淦魇状斡糜趹馉幨窃冢
A.第一次鴉片戰爭 B.第一次世界大戰 C.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D.第二次世界大戰
16、《凡爾賽和約》簽訂后,有人說:“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他得出這一結論的主要根據是《凡爾賽和約》
A.沒有充分滿足法國等戰勝國的要求 B.沒有確立帝國主義在歐洲的新秩序
C.沒有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 D.嚴重損害了中國和其他弱小國家的權益
17、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中,帝國主義大國外交的根本原則是:
A.大國對抗 B.互相勾結 C.自身利益 D.削弱對方
18、“我們對未來并不失望,因為美國人民并沒有失敗……讓我明確地說,真正讓我們感到恐懼的,只是‘恐懼’本身”。羅斯?偨y為克服“恐懼”而采取的核心措施是:
A.整頓金融業,恢復銀行信用 B.實施《全國工業復興法》,對工業進行調整
C.加強公共工程建設,增加就業 D.壓縮農業生產,實行政府補償
19、羅斯福新政“新”在:
A.實行自由的經濟政策 B.從根本上消除了經濟危機
C.開創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 D.讓雷曼兄弟銀行破產
20、某班舉行辯論會,如圖所示為雙方辯手的主要觀點。據此判斷辯論會的主題是:
A.農奴制改革的利弊
B.羅斯福新政的利弊
C.馬歇爾計劃的利弊
D.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21、20世紀30年代,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而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則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危機,這一點說明
A.社會主義制度將擴展到全世界 B.蘇聯領導人的領導水平高
C.社會主義制度適應當時蘇聯的社會發展 D.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最優越
22、20世紀二三十年代,為轉嫁國內的經濟和政治危機而走上法西斯道路的是:
①日本 ②英國 ③德國 ④美國 ⑤意大利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23、慕尼黑陰謀的最大危害在于:
A.使綏靖政策達到頂峰 B.使法西斯侵略野心膨脹
C.蘇聯對英、法更加不信任 D.加速了二戰的爆發
24、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是:
①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②英、法對德、意、日的法西斯侵略行為實行綏靖政策
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④經濟危機的影響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5、“We shall go on to the end ……We shall never surrender.”1940年的這句話最有可能出自哪一人物之口:
A.英國丘吉爾 B.蘇聯斯大林 C.德國希特勒 D.中國蔣介石
26、標志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的事件是:
A.德國突襲波蘭 B.諾曼底登陸 C.中途島海戰 D.日本偷襲珍珠港
27、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關鍵是
A.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B.英美首腦進行大西洋會晤
C.法西斯成為各國人民的共同敵人 D.反法西斯戰爭出現重大轉折
28、1942年,某位記者不可能作出的戰地報道是( )
A.雅爾塔會議中三方代表激烈的爭論 B.美、日在太平洋地區激烈爭奪
C.國際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建立 D.斯大林格勒戰役激戰猶酣
29、促使日本法西斯投降的關鍵因素是
A.美國投擲原子彈的震懾作用 B.蘇聯紅軍對日軍的毀滅性打擊
C.中國人民的長期抗戰 D.反日同盟國的通力合作
30、按第二次世界大戰進程先后順序列,正確的是:
①建立國際反法西斯聯盟 ②攻克柏林戰役 ③德國進攻波蘭 ④斯大林格勒戰役
A.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卷(3小題,40分)
3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正確區分改革和革命。改革強調在原有基礎之上對事物進行革新,通過吸收新鮮事物來充實和完善舊基礎,使其不失時代性和先進性。革命則是對原事物的徹底否定和打擊,從而建立新的事物。同時,在階級社會里,杰出人物是一定階級的代表,他們從屬于一定階級,他們的歷史作用同他們所代表的那個階級的歷史作用是分不開的。
材料一: 農民這樣獲得一定數量的土地為私產后,因為贖買了土地,他們就擺脫了對地主的義務,成為擁有私戶的完全自由的農民……地主領地上現存的秩序應維持到應有的準備工作完成,新辦法開始實行為止!督夥呸r奴宣言》
材料二:圖—4描繪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農民伏在地上親吻主人腳面的情景。一個目擊者回憶農民聽取“解放”法令的反應時說,“農民們愁容滿面并且低下了頭………農民中怨聲和叫喊越來越高……”。
圖—5,沙皇在“文明”的口號下,把大批的反對者流放到西伯利亞。
材料三:有人認為,拿破侖對外戰爭具有雙重性,進步的和反動的,反干涉的和侵略的,文明的和野蠻的交織在一起構成了充矛盾又復雜的整體……他的軍隊把法國風尚思想和較先進的文明帶到了歐洲各地,歐洲的陳舊基礎被徹底動搖.
材料四:過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國人引進的,從今以后,我們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將西洋文明帶入國內。東西方人民風俗習慣不同,思想自相懸殊,各國相沿的習慣因數千百年之久,縱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該驟然強搬硬套。 ——《日本政治史》
問題一: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回答:材料中的“新辦法”指的是俄國歷史上什么重大事件?(1分)材料中“農民……成為擁有私戶的完全自由的農民”是什么意思?(1分)該法律頒布的重大意義是什么?(2分)
問題二: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回答:材料中“農民伏在地上親吻主人腳面”說明了什么?(1分)材料中“農民中怨聲和叫喊越來越高”又是為什么? (1分)圖—5說明了什么?(1分)材料中的沙皇指的是誰?(1分)
問題三:結合材料三回答:拿破侖對外戰爭中的“反干涉”指的是什么?(1分)
“歐洲的陳舊基礎被徹底動搖”的含義是什么?(1分)拿破侖在對內統治中的最大貢獻是什么?(1分)
問題四:根據材料四結合所學回答:材料反映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什么?(1分)材料體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1分)該事件對日本近代化進程有何重大意義?(1分)
32.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
材料一: 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蒸汽機器引起了歐洲生產的革命,……英國引領了這一歷史發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視全球的輝煌成果。
材料二:工業革命時期的重要發明
材料三:自從全球涌現出發明和使用機器的熱潮后,煙囪、廠房、機器轟鳴聲,打破了人們恬靜的田園生活!1827年法國數學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會使大氣變暖,在他之后,瑞典學者阿倫尼烏斯提出了“溫室效應”。
問題一: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回答:材料中“生產的革命”指什么?(1分)為什么說“英國引領了這一歷史發展的潮流”?(1分)這一歷史時期的重要標志是什么?(1分)
問題二: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回答:材料中的重要發明分別屬于哪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2分)材料中圖9的發明創造是哪種新能源或新動力的應用? (1分)
問題三:材料二中的圖—8的發明家是誰?(1分)圖—8、圖—9所處的歷史時期的時代標志是什么?(1分)從經濟結構上看,材料共同反映人類社會進入到了什么時代?(1分)
問題四: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回答:材料說明在社會生產發展的同時,出現了什么問題?(1分)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的認識。(2分)
33、(14分)九年級(1)班同學開展“第二次世界大戰”研究性學習,請你參與下列活動。
材料一:【圖說歷史】
左圖:參加慕尼黑會議的張伯倫 右圖:斯大林、羅斯福和丘吉爾在雅爾塔會議上
注:慕尼黑會議助長了法西斯侵略,加速了“二戰”的爆發。雅爾塔會議協調了消滅法西斯的行動,加速了“二戰”的結束。
材料二:【史現歷史】
珍珠港事件
材料三: “各國(指26國)保證以全部的軍事和經濟資源,團結一致,徹底打敗法西斯軸心國及其追隨者••••••”
材料四:【論從史出】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史實:第二次世界大戰有關數據
參戰國家 卷入人口 參戰人數 軍隊傷亡 平民傷亡 物資損失
61個 17億人 1.1億人 5000萬人以上 9000萬人 4萬億美元
材料五:【歷史啟迪】胡錦濤出席俄衛國戰爭60周年慶典時表示,60年前,法西斯侵略者發動的侵略戰爭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浩劫。包括蘇聯和中國在內的60多個國家,近20億人被卷入這場戰爭。在那場正義與邪惡殊死搏斗的戰爭中,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團結一致,英勇奮戰,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人類的尊嚴,贏得了世界和平。
請回答:
問題一:閱讀材料一的兩個圖片,回答上述左圖反映的事件把什么政策推到頂峰?右圖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推動了哪一國際組織的產生?(2分)你從兩圖所示會議中得到的最主要的啟迪是什么?(2分)
問題二:材料二中的歷史事件對二戰的主要影響是什么? (1分)
問題三:材料三出自于26個國家簽署的什么文件?(1分)它的簽署有何重大意義?(1分)你能說出材料二和材料三是什么關系嗎?(1分)
問題四:閱讀材料四中的數據,分析有關“二戰”的史實,你能得出“二戰”影響的什么結論?(1分)
問題五:結合所學知識說出材料五中“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團結一致”,組成一個什么組織?(1分)1944—1945年,反法西斯國家為打敗法西斯國家而進行了哪些合作?(兩例即可)(2分)回顧歷史人類歷經兩次世界大戰浩劫,你得到什么啟示?(2分)
答題卡
第一部分選擇題請用2B鉛筆正確涂寫在機讀卡上(30題,共60分)。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3題,共40分)
31、閱讀下列材料(14分)
問題一:俄國歷史上重大事件 。(1分)
意思是: (1分)
重大意義是: (2分)
問題二:說明了: (1分)
因為: (1分)
圖—5說明了 (1分)沙皇是 (1分)
問題三:“反干涉”指的是 (1分)
含義是: (1分)拿破侖最大貢獻是 (1分)
問題四:重大歷史事件是 (1分)
核心思想是 (1分)
重大意義 (1分)
32、閱讀材料:(12分)
問題一:“生產的革命”指 (1分)
因為 (1分)
重要標志是: (1分)
問題二: (2分)
新能源或新動力的是 (1分)
問題三:圖—8的發明家是 (1分)
圖—8、圖—9所處的歷史時期的時代標志是 (1分)
人類社會進入到了 (1分)
問題四:問題: (1分)
你的認識是 。(2分)
33、閱讀材料:(14分)
問題一:政策: (1分)
國際組織: (1分)
最主要的啟迪是
(2分)
問題二:影響是 (1分)
問題三: 文件 (1分)
重大意義 (1分)
材料二和材料三的關系:
(1分)
問題四: 結論 (1分)
問題五: 組織 (1分)
合作的事例: (兩例即可)(2分)
啟示:
(2分)
九年級第二次月考歷史試卷答案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C B D D D D D C A B D A A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B C D C B D C A D C A D C
31、(14分)
問題一:廢除農奴制度的改革(1分);農奴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1分);是俄國歷史上的重大轉折,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標志著俄國從封建農奴制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2分);
問題二:農民感謝農奴主使他們成為“自由人”(1分);因為農奴獲得“解放”時,必須出錢贖買份地,被剝奪的一干二凈(1分);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的局限性(1分);亞歷山大二世(1分);
問題三: 與歐洲反法同盟作戰(1分);動搖了歐洲封建統治的基礎(1分);頒布《法典》,鞏固資產階級統治(1分);
問題四:日本明治維新(1分);學習西方文明(1分);使日本從封建社會過渡到了資本主義社會,成為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1分);
32、(12分)
問題一: 第一次工業革命或第一次科技革命(1分);因為工業革命首先從英國開始,而且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1分);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1分);
問題二:圖6、圖7:第一次工業革命;圖8、圖9:第二次工業革命;(2分)
圖9:石油、內燃機;(2分)
問題三:圖8:愛迪生;(1分)電力的廣泛應用;(1分)工業文明時代;(1分)
問題四:環境污染問題;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應該堅持科教興國戰略,大力發展科學技術;要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保護環境,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等;(2分)
33、(14分)
問題一:綏靖政策;聯合國。(2分)對侵略者不能妥協縱容(或對侵略者的妥協,換來的只是短暫的和平);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是戰勝法西斯主義的中堅力量(2分)
問題二:太平洋戰爭爆發,“二戰”規模進一步擴大。(1分)
問題三:《聯合國家宣言》(1分);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成立(1分);因果關系,由于珍珠港事件使太平洋戰爭爆發,促使反法西斯國家聯合建立了反法西斯聯盟,共同對抗法西斯國家。(言之有理即可1分)
問題四:“二戰”是人類歷史上一場空前的浩劫。(1分)
問題五: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蘇聯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2分) 有戰爭必有災難,要遠離戰爭,熱愛和平;和平與發展是世界主流;要警惕軍國主義的突然襲擊。(意思相近即可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328901.html
相關閱讀:2012年淄博市歷史中考題(含答案)
2018.1初三歷史期末試卷(海淀區附答案)
2016屆高三語文上學期期初摸底考試試卷(附答案)
2013年中考歷史柳州市二模試題(帶答案)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2012年中考歷史題歸總(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