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與朱元思書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教學題 與朱元思書
教學時間(日期、時) 2時
教材分析
《與朱元思書》是我們初二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言,屬水小品,以簡練雋永的筆墨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機的大自然畫卷。因此,我把“熟讀,培養學生對言的閱讀興趣;品味寫景佳詞妙句,提高審美能力,及通過想像對美的再創造能力”確定為本節的活動目標。本是一篇美,中有大量的美資,如語言美、結構美、景點美和情感美,再加上本期“三同六步”的主題是“學生的堂,語的堂”,因此,我把“在朗讀過程中,品味寫景佳詞妙句,欣賞富春江上雄奇秀麗的景致,初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言的堂規范及習慣”確定為活動重點,而本又只是節選部分,作者寫這封信的真正目的是像《三峽》一樣為寫景而寫景,還是表達淡薄名利、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我們無從查考,所以我把本的主旨和寓情于景的寫法確定為難點,若有學生提到,再稍加點撥,不作具體深入講解。
學情分析
學生對言的學習缺乏興趣,主要原因是言語言過于拗口,不同于現代得平白。根據以上情況,我把本節的教學方法定位在閱讀教學法上,讓學生在讀中品、讀中思、讀中悟,讓學生養成學習言的規范和習慣,從而激發學習言的興趣。

教學目標
1、學習先總后分的描述方法。
2、體味精美清新的語言,積累描繪水的詞語。
3、培養誦讀能力、理解能力、欣賞能力、審美能力。
4、培養熱愛祖國的感情,感受江的奇美。
教學準備
集體備意見和主要參考資料
教學過程
(2)引入
引入:今天我們欣賞吳均另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與朱元思書》。
《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但現在看到的已不是當時的完整信。
本見于《藝術類聚》卷七。由于中生動細膩地描繪了富春江的秀美風光,歷
被人們當做獨立成篇的水佳作閱讀欣賞。
二、分析
(一)、朗讀
1、明確讀音和句讀
輕聲朗讀,標出不明白的讀音、句讀。
(縹碧、急湍、軒邈、泠泠、鳶飛戾天)
朗讀:學生全朗讀。(注意其生字新詞的讀音、句式停頓的處理)
2.關鍵詞語釋義并譯句
朗讀:出聲散讀;請學生圈出不好解釋的詞句,準備提問。
導引:對照注釋,是否都能解釋?有什么覺得不好解釋和翻譯的?
討論:在學生發問時,視情況作分別處理:
一般詞語可互答解決;
涉及下列板書中的重點詞句,板書待用,同時依然互答解決;
學生無人發言時:指定下列板書中的關鍵詞,點名回答。
注意:以下幾個句子的翻譯(學生不提不講)
風煙俱凈,天共色。——風塵和霧氣全部消散一片明凈,晴空和青共同呈現同樣青色。
從流飄蕩, 任意東西!螒{(船兒)往東還是往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飛騰的急流,比箭更快;洶涌的浪滔,與快馬無異。
夾岸高,皆生寒樹,——緊貼兩岸的上,長滿了常青(陰森森)的樹木,
負 勢競上,互相軒藐;—— ……,仿佛爭著向遠處高處伸展;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鷹那樣極想得到名 利的人,……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橫斜的大樹枝遮蔽著天空,即使白天與黃昏無異;
疏條交映,有時見日。——稀疏的小樹枝交織的地方,或許還可以漏出點陽光
(二)、分析
1、理清結構
朗讀:采用個別朗讀方法,其他同學考慮:中哪句話概括了描寫的水的特征?為什么?
討論:找找看,中哪一句話最能概括所寫景色的特征?為什么?
(明確:“奇異水,天下獨絕”是景色的特征,全都圍繞著這兩個字在做)
討論:作者是怎樣一步步展現這個“異”和這個“奇”字的?
本寫作手法上采用了先總后分的手法。
先總寫:用“風煙俱凈,天共色”八字大筆勾勒,將一幅天高氣爽、色彩
清麗的整體圖畫推至讀者面前。既境界闊大,又畫面清新。接著,在進行具體描
繪之前,作者又用高度概括的筆調告訴我們從富陽至桐廬的大約一百里之內,
“奇異水,天下獨絕”,以激起讀者的極大興趣。
分寫:首先寫水。這里的水,第一個奇異之處是極其清澈:“千丈見底”,
甚至游魚細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另一個特點是 水流湍急,快如箭馬。作者在
此外連用兩個比喻,將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勢表現得十分生動形象。這兩個特點可
以概括為一靜一動,而動靜變化的交替描寫,既可以使我們看到江水的千姿百態,
也使顯得生動活潑。接著寫出!皧A岸高,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
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這里寫“奇”——富春江兩岸高之雄偉。
2、明辨的主旨
朗讀:全體朗讀,建議學生利用板書內容 嘗試背誦。
討論:讀完全,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 么?從中你能悟出作者寫這篇時的心情嗎?
無拘無束、任性自得 (負勢爭高,息心忘反) 突破束縛同時又不被身外之物所累。怡然自得,輕松自如。
生平簡介:吳均(469~520)南朝梁 學家。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
人。官奉朝請。通史學。其工于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稱,辭清拔,表現沉
湎水的生活情趣;時人或仿效之,稱為“吳均體”。亦能詩,原有集,已散佚,
明人輯有《吳朝請集》。別有小說《續齊諧記》。
總之,生平多坎坷,雖亟思奮發有為,但終未顯達,因而有些消極遁世 的思
想情緒。
3、寫作特色
朗讀:全體朗讀、嘗試背誦
提問:讀到現在,你覺得本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放開回答。注意引導學生關注句式“ 兩兩相對”的特點及其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可略:(你覺得生動地描寫表現在哪里?(論討后回答)
  本描寫十分出色,關鍵在于抓住了景物特征。選用了形象的語言:“風煙俱凈,天共色。”僅八個字就描寫了風清日朗、天碧青、一塵不染、一視萬里的富春江環境。以“凈”托“色”,“景”中孕“情”。置身于這樣的光水色之中,那心情該何等舒暢!
寫異水:“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寫出江水的明凈澄澈。寫奇:“夾岸高,皆生寒樹。負勢竟上,互相軒 邈;爭高直指,千五成峰。”這里寫出了“色”青蔥,寫出了“勢”高聳,更寫出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

備用:
一、駢,又稱“驕體”,和散相對的一種體,起于漢末,形成于魏晉,盛行于南北朝。驕的最大特點是講求對仗,即所謂“驕偶”(兩馬并駕為駢,兩人并處為偶)。全篇以偶句為主,構成字數相等的上下聯,句法結構相互對稱,詞性、詞義相互配對,句子 的字數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這種體,晚唐時被稱為“四六”,以后歷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駢體。其次是講求平仄,上下聯要平仄相對,平對仄,仄對平。其三是講究用典,目的是使委婉、含蓄、典雅、精練。用典有明典和暗典,有時還將典故反用,起襯托、對比作用。為了追求形式美,駢還講究詞藻華麗,大量使用顏色、金玉、花草等類詞匯。駢對唐宋以后的學語言,特別是律詩、律賦的發展有很大影響。由于過分追求形式,逐漸走向形式主義,妨害思想內容的表達,成為的桎梏。

板書設計
景 異水: “清” (千丈見底、直視無礙)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 “看” (高寒樹,軒藐成峰)
   “聽” (泉水作響;好鳥成韻。蟬鳴不窮,猿叫無絕)
作業布置
1、比較閱讀:小石潭記(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動,?爾遠逝,往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已,日奉壹。

吳尚自然,少人之活動。意境是天然生成的,人只需去感受即可。
而柳人的活動 更多。意境的生成是需要人的活動的,人是景的有機組成成分。
吳句式井然,有韻律。柳語言活潑 ,形式自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37895.html

相關閱讀:雨說教學設計
一雙手
東營區二中九年級(上)語文《陳涉世家》導學案
雨說
飛紅滴翠記黃山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