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九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案(語文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語版)九年級(上)語教案
目 錄

(語版)九年級(上)語計劃……… 2
第一單元
1、白楊禮贊(茅盾)…………………………5
2、囚綠記(陸蠡) ………………………… 7
3、*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鄧穎超)…… 9
4、*草莓(伊瓦什凱維奇)………………… 11
口語交際——青春暢談
寫作——傾葉心聲
綜合性學習——獻給教師節的一份特殊禮物 12
第二單元
5、孔乙己(魯迅)…………………………… 22
6、一厘米(畢淑敏)……………………… 24
7、*差半車麥秸(姚雪垠)………………… 26
8、*清兵衛與葫蘆(志賀直哉)…………… 27
口語交際——中學生看電視利弊談
寫作——續寫《清兵衛與葫蘆》…………… 31
第三單元
9、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魯迅)…………34
10、吳漢何嘗殺妻(鄧拓) …………………39
11、*大小貓洞(金克木)……………………40
12、*世上沒有傻問題(卡爾•薩根)………41
口語交際——開一次辯論會
寫作——一一事一議……………………… 42
第四單元
13、致蔣經國先生信(廖承志)……………49
14、*給兒子的一封信(劉亞洲)………… 50
15、*給女兒的信(蘇霍姆林斯基)……… 51
16、給布特勒的信(雨果)………………… 53
口語交際——談困惑,解煩惱……………… 55
寫作——給教科書編者或作者寫一封信
第五單元
17、茶館(節選)(老舍)………………… 63
18、陳毅市長(選場)(沙葉新)……………65
19、*開國大典(節選)(張天民)………… 67
口語交際——漫談電視劇………………… 68
綜合性學習——舉辦中外戲劇知識大賽
第六單元
20、秋水《莊子》…………………………… 78
21、*愚公移《列子》…………………… 78
22、*扁鵲見蔡桓公《韓非子》…………… 80
23、捕蛇者說(柳宗元)…………………… 80
24、詩詞五首………………………………… 82
使至塞上(王維)
泊秦淮(杜牧)
無題(李商隱)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晏殊)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口語交際——從"愚公移"談起
寫作——月光下的遐想
綜合性學習——主題探究學習:神話
第七單元
25、《論語》十則………………………… 84
26、魚我所欲也《孟子》………………… 86
27、*訂鬼(王充)……………………… 87
28、*馬說(韓愈)……………………… 88
29、詩詞五首 …………………………… 89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
滁州西澗(韋應物)
約客(趙師秀)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李清照)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辛棄疾)
口語交際——談談名人效應……………… 90
寫作——寫一篇學習小結
附錄一:修辭知識 附錄二:應用
(語版)九年級(上)語計劃
一、總體要求
1.學習程標準,轉變教學觀念
新標變化較大,進一步強調了語教學的人性。語教學的終極目的,從“全面提高學生的語素質”,變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素養”,要認真研究標,明確教學目的,轉變教學觀念,跟上時代步伐。堂教學要從傳統的傳授知識型向培養思維能力型轉變。
2.重視閱讀教學,擴大閱讀視野
新標對閱讀教學極為重視,并提出了非常具體的要求。因此,要認真組織好閱讀教學,每周安排一節閱讀,除此之外,每周還要補充一定量的精美時,以拓寬學生視野,增加學生積累,提高閱讀能力。
3.加強作指導,提高作能力
作訓練題要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有話說、想說話,要鼓勵學生表達真情實感,創作激情作;作評改也要形式多樣;大力提倡周記、隨筆、日記等作形式。
4.精選訓練材料,明確訓練目的
對外參考資料進行篩選,認真訓練、及時批改、仔細分析、講評落實。
二、具體措施 
(一)關于閱讀:
1.開放閱讀,盡快學完統編教材,將外閱讀引入堂。利用網絡,瀏覽電子圖書館,將優秀印發給學生,共同學習探討。
2.堂盡量少講,加強誦讀,培養語感。生字詞有作業,會注音、默寫。
3.關于語感培養的設想:
a.誦讀吟詠,感知語言神妙。
b.揣摩品味,領悟語言精髓。
c.探究規律,把握語言理趣。
d.強化實踐,增進運用習慣。
(二)關于寫作:
1.針對學生怕作的心理,糾正他們對作的錯誤認識,培養其寫作興趣,鼓勵學生多寫 。
2.改革作評改方法:采取互評法。
3.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三)口語交際教學:
普通話朗讀及發言。一次普通話朗讀比賽。若干次討論或實話實說。以學習方法、學校生活、改善家庭成員關系、同學之間如何相處、社會公德等接近學生生活的內容為主題 。
(四)語綜合能力的培養:
1.硬筆書法作業:每日一篇,并督促學生學用結合,搞一次書法作品比賽。
2.手抄報:每月一期,搞一次展覽,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作品。
3.流行音樂、影視作品討論:促進聽說能力的發展,提高對影視作品的辨別選擇能力,提高學生對影視作品的鑒賞能力,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讓學生遠離庸俗淺薄的東西。
4.詩詞抄背:—— 學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中小學語要加強人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化品味,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就必須增加語的化內涵,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一些優秀的學精品。
(五)、思想教育:
寓于閱讀和聽說訓練之中,并通過藝術作品欣賞陶冶學生情操。逐步使學生的感情豐富、敏感、純潔、高尚、充滿正義感、愛憎分明。
(六)、教學評價:
平時多考,規模小,難度小,反饋快,以促進記憶為主要目的。
成績記入期末總成績。其他各項語活動,也應考評,記分或獎勵。
做好學生學習動態觀察資料的搜集整理。
學生各方面的進步及時通知家長。
做好家訪工作,盡最大可能降低學生流失率。
三、時安排
精讀:34時 略讀:14時 寫作訓練:21時
口語交際:7時 綜合性學習:3時 寫字練習:2時
內閱讀:18時 復習測試:14時 機動安排:7時
單元 時預計完成時間完成情況



元白楊禮贊3第一——三
周完成
囚綠記2
*草莓1
口語交際——青春暢談1
寫作——傾葉心聲1
綜合性學習——獻給教師節的一份特殊禮物1



元孔乙己3
*差半車麥秸2
*清兵衛與葫蘆1
口語交際——中學生看電視利弊談1
寫作——續寫《清兵衛與葫蘆》1



元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2第四——六
周完成

吳漢何嘗殺妻2
*世上沒有傻問題1
口語交際——開一次辯論會1
寫作——一一事一議1



元致蔣經國先生信2
*給兒子的一封信2
*給女兒的信1
給布特勒的信1
口語交際——談困惑,解煩惱1
寫作——給教科書編者或作者寫一封信1



元茶館(節選)2第七——九
周完成
陳毅市長(選場)2
*開國大典(節選)1
口語交際——漫談電視劇1
綜合性學習——舉辦中外戲劇知識大賽1



元秋水《莊子》2
*愚公移《列子》2
捕蛇者說(柳宗元)2
詩詞五首3
口語交際——從"愚公移"談起1
寫作—— 月光下的遐想1
綜合性學習——主題探究學習:神話1



元《論語》十則2第十二——十三
周完成
魚我所欲也《孟子》2
*訂鬼(王充)1
*馬說(韓愈)
詩詞五首1
口語交際——談談名人效應3
寫作——寫一篇學習小結1
附錄一:修辭知識 2
附錄二:應用示
說明第十、十一周半期復習考試,第十四周至十五周全冊復習過關;第十六周至十八周上九年級下冊言部分;第十九至期末復習迎期終考試。
四、教改專題
1.作評改的新模式探索
2.“情趣導學”中的激趣
人何恒

1.白楊禮贊
茅 盾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理解“散形敬神不散”和象征手法。
2.把握排比句和反問句。
重點難點
1 托物喻義散的特點是重點之一。
2.象征主義的寫作手法是重點之二。
3.難點是理解、把握排比句和反問句。
教學時間
二時
教學過程
第一時
一、預習
1.讀準下面加點字的讀音。
大氈(zhān) 開墾(kěn) 主宰(zǎi) 坦蕩如砥(dǐ) 潛(qián)滋(zī)暗(àn)長 無邊無垠(yín)諸(zhū) 如 倦(juàn)怠(dài) 婆娑(suō) 懨(yān) 懨(yān)欲睡 丫(yā) 枝 虬(qiú)枝 參(cān)天 初融(rón?) 秀頎(qí) 地殼(qiào) 暈(yùn)圈
2.解釋下列詞語。
(1)視野:視力所及的范圍。
(2)黃綠錯綜:黃土地和綠植被縱橫交叉在一起。
(3)妙手偶得:學素養深的人偶然間所得到的。語出陸游詩“
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4)無邊無垠:沒有地域的界限,廣闊無邊的意思。
(5)倔強:(性情)剛強不屈。
(6)縱橫決蕩:縱橫馳聘,沖殺突擊。
(7)捕木:常綠喬木,木質堅實,是貴重的木材。
(8)秀頎:美而高。頎,高。
3.(1)粗讀,給分段,歸納段意及中心。
(2)思考預習提示。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茅盾(1896—1981)中國現代進步化的先驅者,偉大的革命學家、化活動家、社會活動家和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原名沈德鴻,字雁冰,筆名茅盾。浙江桐鄉烏鎮人。1928年發表第一部小說(蝕),10月東渡日本與黨失去聯系,1930年回上海后和魯迅一起參加左聯、反擊國民黨圍剿。抗戰期間在周恩領導下從事抗日救亡工作,主編(藝陣地)雜志。1940年到延安魯藝講學,后又到重慶、香港等地,堅持和平,反對內戰,反獨裁。1948年到達大連,后到北京參加政協會議并籌備第一次全國代會,當選為中國藝聯合會副主席。作協主席。建國后歷任化部長,全國人大代表,歷屆全國政協常委、四屆、五屆副主席。1981年3月31比中共中央決定恢復他的黨籍。和魯迅、郭沫若一樣,茅盾是中國壇上燦爛明星。為我國革命藝和化運動奠定了基礎。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鋪子〉〈風景談〉〈白楊禮贊〉等。
2.什么是象征手法?
在藝創作中,象征主義往往是和比喻手法融合在一起的,但二者 又有區別:(1)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狀,而象征只用于表示有關人類的品質或人類組織的性質,而且也都從本質特征上考慮。(2)一般的比喻,其喻體在全篇中不占主要地位,它并不是的主要題材,如果這類喻體在中占了主要地位就稱為象征體了。這種手法也稱為象征手法了,這是。個重要的區別標志,(3)比喻適用于各類體,象征一般只適用于抒情作品。
3.“貴族化的楠木”象征什么?
茅盾同志說:貴族化的桶木象征國民黨反動派。我寫此散是這樣想的。
4.導語
(白楊禮贊)是一篇借景抒情,具有濃郁象征色彩的散。它蘊藏著詩一樣的情愫,使一個客觀對應物——白楊樹,在精湛的藝術描寫中賦有了人格化的生命力。細膩的白楊樹外形是革命者的形象,更多局部細節描寫組成了一組組象征性的意象群。這一切在學習本時都當引起同學們的注意。
三、正
1.讀一讀,思考并回答,這篇散可以分成幾個部分,各部分
的大意是什么?全的中心又怎么概括?
討論、明確。全可分成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點題,直抒對白楊樹的贊美和崇敬之情,領起全。
第二部分:(第2至4自然段)轉寫黃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楊樹生長的環境、從正反兩面寫人對高原景色的感覺,襯托出白楊樹,用肯定的語氣再度贊揚白楊樹的“不平凡”。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運用先總后分的寫法,具體描繪白楊樹的形象和性格,以否定句式,強調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樹。
第四部分:(第7、8自然段)先用欲揚先抑,虛抑實揚的手法,贊美白楊樹是“樹中的偉丈夫”,然后用排比句,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的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第五部分:(第9自然段)運用對比手法,表明作者不同于頑固派的觀點,又一次直抒對白楊樹的贊美和崇敬之情。與開頭相呼應。
中心大意是:本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楊樹的外形特征,借白楊樹的不平凡的形象,贊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抗戰的北方農民,歌頌他們質樸、堅強和力求上進的精神,抒發作者對他們的崇敬和贊頌的感情。
2.看一看中多處出現的“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說一說它“不平凡”的含義。
討論、明確。四次提到“不平凡”,三次提到“極普通”,偉大和不平凡常常是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偉大寓于平凡之中,不平凡而又普通,意思相同。“不平凡”就是偉大,極普通就是很平凡。白楊樹是一種“極常見”和“極易生長的樹,它當然很平常,但以它外形的美,尤其是內在美說,它是不平凡的。
3.提問:全抒情線索是什么?
討論、明確。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
4.提問:第二部分寫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討論、明確。寫白楊樹前先寫高原,目的有兩個。其一交代白楊樹的生長環境,襯托它傲然挺立的形象;其二暗寫陜甘寧邊區這個抗日根據地,為后揭象征意義作鋪墊。
5.動手在第三部分中找一找體現白楊樹外形、色彩,風格的詞,并把它們標記下。想一想其中最關鍵、最重要的詞是哪個。它的含義又是什么?
討論、明確。外形:“筆直”,干;“絕無旁枝”“丫枝一律向上”“絕不旁逸斜出”枝;“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葉;色彩:“銀色”“淡青色”;風格:“倔強”,“直”“不折不撓”“力爭上游”。最關鍵、最重要的詞是“力爭上游、倔強挺立”它表現了白楊樹不僅外形美,內在的精神更美。
四、小結
散的開頭從贊美白楊樹不平凡起筆,沒有說理由,因為這是這篇的主線。寫高原景色,一波三折,先是有壯美的感覺,同時又產生倦怠、單調,這一揚一抑之后才讓白楊樹出場。從白楊樹生長環境、廣袤的大自然又收縮到特定環境的一點,這是由面到點。從遠視哨兵似 的白楊樹,到近視干、枝、葉、皮的細致描寫,這叫由遠及近的描寫。
五、作業
1.后練習第一題的第1 2、3小題。
2.選用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二時
一、預習
1.細讀第四部分,思考后練習二、三題。
2.就不明白的地方質疑。
二、導入
上一節,我們就白楊樹賴以生存的“景美”自身的“形美”及白楊樹內在的“神美”作了講析。這節我們主要討論一下白楊樹的象征意義和排比、反問連用句。
三、正
1.讀一讀第四部分,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1)動手畫出中排比句,反問句?匆豢淳浞ㄓ泻巫兓
討論,明確。句法變化是①只覺得②不想到③竟一點也不聯想到
④又不更遠一點想到。句法中有異。點破象征意義。
(2)提問:這四句排比句和反問句連用,意思怎樣加強?
討論、明確。①讓人由樹聯想到什么②讓人由白楊樹的樸質、嚴肅、堅強,聯想到有相同特點的北方農民。③由白楊樹的堅強不屈聯想到傲然挺立、守衛家鄉的抗日軍民。④由白楊樹枝枝葉葉緊靠團結,力爭上游的精神,聯想到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精神和意志。四個反問句由外向內,層層深入。
(3)提問:第7自然段用擬人和對比給白楊樹以高度的評價,這是
先抑后揚的寫法。具體說說怎么抑又怎么揚?
討論,明確。兩個“沒有……”和“算不得好女子”似乎要否定白楊樹的美,這是欲揚先抑!暗恰瓊フ煞颉惫P鋒一轉,則是變抑為揚。否定的是“好女子”肯定了“偉丈夫”兩詞一對比更突出了白楊樹與眾樹的不同。先抑后揚,贊美由樹到人。
(4)提問:白楊樹象征了什么?
討論,明確。白楊樹象征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2.讀讀第五部分,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1)提問:“楠木”象征了什么?作者寫它的目的是什么?
討論,明確。“楠木”象征了賤視民眾,頑固倒退的人,(諸如國民黨反動派)作者寫它的目的是為了,以樹比樹.(白楊樹和楠木),人比人(北方農民和國民黨反動派),以達到藝術效果的一致、諧調和完整。
(2)提問:“那也是直挺秀頎的”意思是什么?
討論,明確。這句話形褒實貶,意思是楠術雖也有高高挺立的風姿,卻自居高貴,缺乏內在的美,一語雙關,指村實指人——“賤視民眾”
(國民黨反動派)的人。
(3)提問:把白楊樹和捕木進行對比用意如何?
討論,明確。這對比①表達了作者對賤視民眾的頑固倒退的國民黨反動派,表示憤慨、鄙棄之情②深化了散的主題③以高昂的贊美白楊樹,形成首尾呼應,結束全。
3.提問:語言運用的特點是什么?舉例說說。
討論,明確。特點是語言凝練優美,富于變化。尤其是譴詞用字更
注意形象貼切。如用“無邊無垠”寫高原的“大”;用“坦蕩如砥”寫高原的“平”;用“黃綠錯綜”寫高原的“色”;用“偉岸”“挺拔”“參天聳立”寫白楊樹的高大等等。
四、小結
《白楊禮贊》是我國現代散園地的一篇力作,也是茅盾先生留給后人的一份寶貴遺產。這篇散思想博大精深,結構嚴謹完美,藝術魁 力非同小可。把散形散神不散的特點表現得十分突出。“神”是作者“禮贊”白楊的根本!靶巍笔亲髡吖すP細描的白楊樹外貌,是作者筆下的白楊樹賴以生存的“景”——黃土高原。這篇散能夠廣為傳誦,與它的“神不散”有很大關系。結構上有疏有密,有散有攏,線索清晰,層次井然,作者淋漓盡致的抒情,一切都讓白楊樹的神韻風采活現于我們的面前。真是一篇難得的好范本。
五、作業
1.后練習第二、三題。
2.囚 綠 記
陸 蠡
教學目的:
1.體會本詠物抒情的寫法,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2.了解本的構思,體會它結構精巧、變化多姿的特點。
3.了解有關語句的深刻含義和表現手法,感受本語言含蓄優美的特點。
教學設想:
1.這是一篇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散,含蓄優美。借助于多讀,讓學生讀中求解,讀中悟情,讀中明理,讀中品味。
2.結合時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事跡的介紹,深入體會本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一常春藤盆栽。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
1、(教師展示一常春藤盆栽。)
同學們知道這種盆景植物的名稱嗎?(常春藤)這是老師喜歡的一種植物,老師喜歡它的原因有兩點,我先說第一個原因,那就是它的顏色——綠色。綠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僅是蕓蕓眾生喜愛之色,也是人墨客歌詠之色。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位喜愛綠色的現代散家陸蠡寫的一篇散《囚綠記》。
2、指明一學生上黑板寫上題和作者名字。教師給作者名正音。
3、簡介作者有關情況。(學生圈劃、朗讀后面注釋中的有關內容)
二、釋題:
“囚綠”就是把綠色囚禁起。
作者為什么要囚綠呢?要求學生帶著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高聲朗讀、輕聲朗讀、一個人讀,找個伴兒一起讀等不同形式)自由朗讀。
教師明確要求:標注段落,圈劃疑難字詞;蚪Y合后注釋,或同學相互討論,合作解決,實在不能解決的,也可當場求助老師。
三、教師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明確本的線索。
1、作者為什么要囚綠?(因為他愛綠)
2、他把綠“囚”牢了嗎?(他后把綠釋放了)
3、離開了綠,他對綠的感情又是怎樣的呢?(他對綠充滿了思念)
教師歸納板書:戀綠 囚綠 釋綠 思綠
四、研讀“戀綠”的部分(第1-7小節)。
1、 學生速讀。指明學生找出表現作者愛綠感情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適當引導講解,在學生找出后,或組織學生齊讀,或組織分組讀,在讀中與作品直接對話,感知這篇散的語言風格。
2、創設情境:假設學生是作者,要直接抒發對綠的喜愛之情,與綠直接“對話”,要求學生以第五小節一段話“綠色是多寶貴的啊……也視同至寶”為例,變換人稱、有感情地表述,直接抒發對綠的喜愛之情。
五、研讀“囚綠”部分。(第8-11小節)
1、 作者因為愛綠而囚綠,那些語句寫出了他綠友的愛之深?指名朗讀中有關語句。
2、 教師再次展示常春藤盆栽,要求學生觀察它的枝條向一個方向伸長即向著陽光方向生長的外形特點,揭示喜愛它的第二個原因,即追求光明的性格。提問:作者得到“綠”了嗎?找出中的有關語句說明。
板書:對生活的熱愛
3、 對作者“囚綠”這個行為你是如何理解的?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總結:作者那份對綠的渴望,表現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對光明的向往;但是另一方面,這也是一種自私之舉,是對綠的施暴之舉,是對生命的一種遏制、一種摧殘。
4、對被囚的“綠友”的尖端總是朝著窗外的方向,你有什么啟示?
要學生結合自己生活中因為渴望得到某物而想占有它,結果卻不能如愿的事例的實例,進一步理解作者所闡明的人生哲理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明確:常春藤的不屈不撓;生命不可侵犯;萬物各得其所,人為不可干擾;如果真的喜歡這個事物,那就給他(它)自由,讓他在自然中求生存……
板書:生命的尊嚴不可侵犯
六、研讀“釋綠”部分。(第12-13節)
學生討論:由作者“釋綠”的時間和地點,你聯想到什么?
教師穿插介紹陸蠡有關事跡:1935年作者任上;畛霭嫔缇庉,小海淪陷后,他留滬主持該社工作。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說,被捕,刑審數月,受盡酷刑,英勇不屈,被日寇秘密殺害。
教師明確:“釋綠”這部分是的主題所在,在這里,作者從“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那種頑強抗爭的性格,永向光明的執著中仿佛也照見了自己的性格和命運。作者后“把瘦黃的枝葉放在原的位置上”,“珍重地開釋”表明了他發自內心深處的對自由和光明的呼喚。
板書:呼喚自由和光明
七、研讀“思綠”部分。(第14小節)
引導學生朗讀體會最后一句話的含義:含蓄地表現了他對日寇鐵蹄下的同胞的惦念與牽掛。
八、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全的表現手法:詠物抒情
九、布置作業:
外朗讀,進一步體會本語言含蓄優美的特點。
附板書設計:
戀綠 囚綠 釋綠 思綠
熱愛生命 生命的尊嚴不可侵犯 呼喚自由和光明
詠 物 抒 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48435.html

相關閱讀:飛紅滴翠記黃山
雨說教學設計
一雙手
東營區二中九年級(上)語文《陳涉世家》導學案
雨說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