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6 科學探究
一、
1.(2014義烏)9.下列實驗器材(試劑)的選擇正確的是
A.使用顯微鏡觀察蝸牛B.選用碘液來檢驗淀粉的存在
C.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應先在載玻片上滴一滴生理鹽水
D.在植物制造淀粉的實驗中,將葉片直接放入沸水中進行脫色處理
答案:B
2.(2014衢州)6.下列實驗操作或調查活動中,屬于控制變量方法的是
A.測液體溫度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與被測液體充分接觸
B.用顯微鏡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時,應該用大光圈將視野調亮
C.調查流感的發病率與季節的關系時,男女的發病率要分開統計
D.研究導體電阻與粗細的關系時,保持導體的材料、長度和溫度不變
答案:D
3.(2014寧波)15.下表為科學家通過研究獲得的一些信息(“√”表示能夠存活,“一”表示不能存活)
pH
種類6.5-7.06.0~6.54.5-6.03.0-4.5
溪紅點鮭√√——
小口黑鱸√√——
黑頭呆魚 √———
牛蛙胚胎√√√—
小龍蝦√√——
4.(2014寧波)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該實驗研究的是水體pH變化對部分生物的影響
B.水體pH為3.0~4.5時,最適合這些生物生存
C.上述生物中,牛蛙胚胎在水體pH變化時存活范圍最大
D.水體pH發生變化可能是由酸雨造成的
答案:B
5.(2014寧波)17.下列實驗操作,預期結果合理的是( )
選項實驗操作預期結果
A將一塊新鮮的蘿卜條放入清水中 蘿卜條質量變小
B制成洋蔥鱗莖內表皮臨時裝片后,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
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用低倍鏡觀察可觀察到植物細胞
C用黑紙片將暗處理過的天竺葵葉片一半遮光,另一半不
遮光,光照幾小時后取下,脫色漂洗,往葉片上滴加碘液照光處呈碘液的顏色,
遮光處呈藍色
D解剖桃花雌蕊時,用刀片將子房縱切,并用放大鏡觀察子房內能觀察到種子
答案:B
6.(2014蘇州)5.取甲、乙、丙、丁四組大小、發育程度相似,質量相同的新鮮菠菜葉,作如下處理:
組別甲乙丙丁
涂凡士林的部位不涂上表皮下表皮上、下表皮
再將上述四組葉片置于通風處,則出現萎蔫現象的先后順序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
答案:A
7.(2014濟寧) 2、為研究陽光對花生發芽的影響,李明同學設計了一組對照實驗,在甲和乙兩個花盆中種了花生,并對陽光、溫度和水加以控制,下表中一、二兩處應是
花盆陽光溫度水
甲向陽處20℃充足
乙暗室一二
A. 20℃ 不充足 B. 20℃ 充足 C. 30℃ 不充足 D. 30℃ 充足
答案:B
8.(2014南安)10.某興趣小組的同學設置了“有光”和“無光”兩種環境條件,探究“光對大豆發芽的影響”。這種研究方法屬于
A.觀察法 B.分類法 C.調查法 D.實驗法
答案:D
9.(2014懷化)21.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就“不同水質對蛙卵孵化的影響”進行了探究,其實驗記錄如下表:
組別
項目水質水量水溫蛙卵數孵出的蝌蚪數
A組 河水 500毫升 22℃ 30個 28只
B組 蒸餾水 500毫升 10℃30個 9只
該實驗設計的不妥之處是
A、不符合單一變量原則 B、水量過多 C、水溫太高 D、水中沒有水草
答案:A
10.(2014濰坊)1.為探究溫度與蟋蟀嗚叫之間是否存在聯系,某同學將蟋蟀放在以溫度為變量的環境中飼喂,并在同一時間段內統計蟋蟀的嗚叫次數,該研究過程主要采用了
A.觀察法 B.實驗法 C.測量法 D.調查法
答案:B
11.(2014泉港區)19、下列對動物行為研究的案例中,純粹屬于觀察法的是( )
A訓練蚯蚓走迷宮
B探究螞蟻通訊及喜食何種食物
C探究環境因素對鼠婦生活的影響
D珍妮長期觀察研究黑猩猩行為
答案:D
12.(2014孝感)13.李明同學為了探究鯽魚“浮頭”的原因,取來兩只相同的魚缸甲、乙,并設計了下列實驗方案,試選出最合理的一種( )
A.取大小、活力相當的兩條鯽魚,分別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魚缸甲、乙中,甲中泵入空氣,乙中不作處理,放置于相同的環境中觀察。
B.取一大一小活力相當的鯽魚,分別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魚缸甲、乙中,甲用玻璃封閉,乙不作處理,放置于相同的環境中觀察。
C.取大小、活力相當的兩條鯽魚,分別放入甲、乙中,甲中加適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卻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環境中觀察。
D. 取大小、活力相當的六條鯽魚,平均投放于甲、乙中,甲中加適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卻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環境中觀察。
答案:D
13.(2014宜春)5.某防曬霜宣稱防曬效果顯著,暑假期間,幾名學生相約徒步旅行,準備利用此機會做一個關于
防曬霜防曬效果的實驗,看它是否有效,設計實驗方案如下表。你認為誰的實驗方案最合理?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14.(2014益陽)8.下列有關科學家探究活動與其對應的探究方法有誤的是
A.測定人的反應速度——調查法
B.探究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實驗法
C.采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五點取樣法
D.用氣球、硬塑料片探究魚尾鰭在游泳中的作用——模擬實驗法
答案:A
二、實驗探究題
1.(2014溫州)30.淀粉酶的種類有多種。某科學興趣小組從浸泡后的綠豆中提取淀粉酶溶液,為了研究酸堿性對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響,以淀粉瓊脂為材料進行實驗,步驟如下:
①取5片大小相同的濾紙小圓片,編為1—5號。將其分別在五種不同成分的溶液(各溶液成分如左下表)中浸泡后取出,按如圖甲所示放置在盛有淀粉瓊脂薄片的培養皿中,蓋上蓋子。
②將培養皿置于37℃的恒溫箱中,半小時后取出,將碘液均勻滴入培養皿中,約1分鐘后用清水緩緩沖去多余的碘液。
③實驗結果發現:1號、2號和3號濾紙小圓片周圍出現了大小不等的清晰區(即沒有變藍色的區域),其中3號周圍的清晰區面積最大,4號和5號周圍以及其余部位均顯藍色,如圖乙所示。
(1)為什么1號、2號和3號濾紙小圓片周圍會出現清晰區? 。
(2)為了判斷酸性對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響,應選擇第2號與哪幾號進行對照? 。(填寫濾紙編號)
(3)實驗結果表明, (選填“弱酸性”、“中性”或“弱堿性”)條件下,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強。
答案:(1)因為1~3號小圓片上有淀粉酶,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了。(2)1和4 (3)弱堿性
2.(2014福州)35(4分)目前,鉛污染已成為威脅我國兒童健康的“隱彤殺手”,污染源主要是汽車尾氣、家裝飾品等。為探究鉛時人體健康是否有影響,科研人員將30只大小扣健康狀況相近的小白鼠分為三組,實驗處理如下表。30天后,獲得的實驗數據如圖6所示。
(l)若甲和乙為一組對照實驗,其變量為注射劑中是否含有醋酸鉛,那么,甲組應注射________溶液。你對該實驗作出的假設是: 對小白鼠的健康有影響。
(2)當假設與實驗結果不相符時,正確的做法是 ( )
A馬上否定原來的假設
B修改實驗數據,使結論與假設一致
C如實記錄,重新再做一次實驗
(3)比較圖6中乙和丙兩條曲線下降趨勢的不同,可以看出小白鼠體內鉛的含量與血紅蛋白含量之問的關系是:
答案:(1)5%葡萄糖 鉛 (2)C (3)小白鼠體內鉛的含量越高,血紅蛋白含量下降的速度越快
3.(2014聊城)31.(6分)為探究廢電池對生物的影響,某生物興趣小組做了如下探究實驗:
提出的問題:廢電池對種子萌發有影響嗎?
實驗器材:大豆種子、廢電池浸出液、清水、培養皿、濾紙、紗布
實驗方案:
I.取相同的2個培養皿,編號l號和2號,底部墊上幾層吸水紙。
II.向兩個培養皿中分別放人大豆種子各20粒,在種子上面覆蓋紗布,放在溫暖的地方培養。
III.每天向l號培養皿紗布上灑適量的電池浸出液,保持種子濕潤,2號培養皿不做任何處理。
Ⅳ.觀察大豆種子的萌發情況并做好記錄。
實驗結果:10天后兩組培養皿中的種子都沒萌發。
根據實驗方案和結果,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假設是__ __。
(2)設計2號實驗的目的是 ,2號培養皿中的大豆種子沒有萌發的原因是缺乏 。
(3)從實驗設計和實驗結果看,能否說明電池浸出液對種子萌發有影響 。
(4)想達到預期實驗效果,必須對原實驗方案進行修改,即每天向l號培養皿紗布上灑適量的電池浸出液的同時,還應向 號培養皿紗布上灑適量的 。
答案:(1)廢電池對種子萌發有影響(或廢電池對種子萌發沒有影響)(2)對照 水分(或萌發條件)(3)不能 (4)2 清水
4.(2014舟山)34.過量使用化肥會引起水體富營養化污染。為了研究水生植物在治理水體富營養化中的作用,某科學學習小組進行了以下課題研究。
課題名稱:比較金魚藻和水葫蘆對富營養化水體中氮元素的吸收作用。
實驗材料:大小合適的相同水箱、金魚藻、水葫蘆、富營養化河水、蒸餾水、檢測水中氮元素含量的相關儀器和其他必需設備。
研究過程:取三個水箱,編號A、B、C,分別注入相同體積的富營養化河水,并在A、B中分別放入相同質量的金魚藻和水葫蘆。均置于適宜的環境中,定期測量各水箱水中的氮元素含量。
(1)在實驗過程中為防止水分蒸發引起的誤差,他們應該定期在每個水箱中添加一定量的 。(填“蒸餾水”或“富營養化河水”)
(2)在收集事實證據時,該小組獲得了以下氮元素含量的實驗數據(單位為mg/L)。
水箱號0天10天20天30天40天
A(放金魚藻)2.912.872.652.041.86
B(放水葫蘆)2.912.482.101.501.32
C(對照組)2.912.902.902.892.90
處理數據:在答題卷的坐標系中畫出A、B兩個水箱水中的氮元素含量隨時間變化的關系折線圖。
(3)根據以上實驗結果,該學習小組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水葫蘆和金魚藻均能吸收水中的氮元素,但 的吸收能力更強。
(4)近年來,由于富營養化污染,我市的很多河道都出現了水葫蘆瘋長,給河道環境及功能造成很大危害。如果任水葫蘆在河道里自生自滅,你認為能否降低河道水體的富營養化污染? 。
答案:(1)蒸餾水 (2)略 (3)金魚藻 (4)不能
5.(2014紹興)31.興趣小組為探究“不同濃度的重金屬污染液對水稻種子萌發是否有影響”,進行了如下實驗,
【方法和步驟】
①采集重金屬污染液500m1,用熱餾水將其逐漸級稀釋10、102、103、104倍,獲得4種不同濃度的重金屬溶液。
②取4只相同培養皿,分別編號為甲、乙、丙、丁,墊上紗布,加入等體積的不同濃度重金屬污染液,浸潤紗布。
③挑選籽粒飽滿,大小相似的水稻種子200粒,隨機均分成4組,分別均勻放入上述4只培養皿的紗布上。
④將4只培養皿置于25℃恒溫培養箱內,每天給它們補充等量、相應濃度的重金屬污染液。
【統計和分析】
一段時間后,統計各組水稻種子的 ,進行比較。
【預測結果】
如果重金屬污染液對水稻種子的萌發有抑制作用.實驗結果應是 。
【反思與評價】
(1)在步驟③中,每只培養皿中均勻放置50粒水稻種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 。
(2)實驗方案存在缺陷,還需要增加一個實驗,用與實驗組相同量的蒸餾水代替金屬污染液.培養水稻種子,其目的是 。
答案:萌發率 隨著重金屬污染液濃度的升高,種子萌發率降低(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防止實驗出現偶然性 (2)起對照作用
5.(2014臨沂)5.(5分)回答下列有關實驗的問題:
(1)圖甲是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長最快”的實驗,選用的是綠豆的幼根,第一天,先對所選幼根進行標記,標記的方法是 。通過本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是 。
(2)在驗證植物呼吸作用時,將燃燒的蠟燭放入裝置內,蠟燭熄滅,說明
,該實驗在設計上的明顯不足是 。
(3)圖丙示“測定人的反應速度”實驗,能夠反映受測者的反應速度的數值為 。
答案:(1)用鋼筆(或其他容易著色的方式)自幼根尖端向上等距離畫4條線(關鍵詞:根尖端、等距離) 伸長區 (2)萌發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或種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氣;或萌發種子呼吸作用吸收氧氣等) 沒有設置對照實驗 (3)8cm
6.(2014湘潭)37.(5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進行了六次人口普查。下表是第三、四、五、六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數據表,請仔細分析并回答問題:
次 數時 間全國人口
總數(億)占人口百分比年 增 長
率(%)
男性%女性%性別比%
第三次1982.7.110.31951.5048.50106.302.10
第四次1990.7.111.60051.6048.40106.601.48
第五次2000.11.112.95351.6348.37106.741.07
第六次2010.11.113.70551.2748.73105.200.57
(1)我國人口普查內容包括:性別、年齡、民族、受教育程度、社會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況等。歷次普查運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
A.實驗法 B.觀察法 C.調查法 D.測量法
(2)請在右邊坐標圖中畫出第五次普查的全國人口總數直方圖。
(3)1982年,我國將計劃生育確定為一項基本國策,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自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以來,年增長率呈現逐年 趨勢。
(4)在我國總人口中,男女性別呈現出的特點是男性 (多于、等于、少于)女性,請你談談對這一問題的看法。 。
答案:(1)C (2)見右圖 (3)下降 (4)多于 說明人們重男輕女現象還是很嚴重,會給社會帶來不安定的因素。(其它合理答案也可給分)
7.(2014巢湖)29.下面是某興趣小組探究同質地同數量煙草在不同體積水中浸出液對水蚤心率影響時記錄的數據。請回答:
清水煙 草 浸 出 液
70ml60ml50ml40ml30ml
20秒內的心跳次數706365676971
(1)該實驗的變量是 。
(2)由表可以看出,隨著煙草浸出液濃度的升高,水蚤的心率與煙草浸出液的關系是
。
(3)實驗時,一只水蚤只能做兩次實驗,應先在 中觀察,再在煙草浸出液中觀察,其先后順序不能顛倒,因為 。
答案:(1)煙草浸出液的濃度(2)(4分)水蚤心率隨煙草浸出液濃度的升高而升高(3)(4分)清水 (4分)煙草浸出液會在水蚤體內殘留,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8.(2014廣東)36.(7分)探究某種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用食物燃燒放出的熱能使水溫升高的方法來測定。已知l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 .2焦(能量單位)的熱能。某興趣小組對不同食物中的能量進行測定,實驗結果如下:
請據表回答下列問題:
(1)從平衡膳食角度考慮,這四種食物中,我們應該以食用 為主。
(2)從該小組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黃豆、核桃仁三種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
。
(3)食物中能夠燃燒的物質是 ,燃燒后留下的灰燼是 。
(4)實驗中,①應該為 克,因為 。
答案:(1)大米 (2)核桃仁 (3)有機物 無機鹽 (4)20 控制變量
9.(2014郴州)60.分析實驗做出評價:
為了探究“葉綠素的形成是否需要光”,實驗小組設計的方案如下:
①材料分組:將兩盆韭菜的地上部分剪去,分別標注A.B。
②設置對照:A盆用透明薄膜袋套。瓸盆用不透明黑色薄膜袋套住。
③處理方法:置于有光照的適宜地方,并保持土壤濕潤。
④觀察記錄:每天取下A.B盆的薄膜袋,觀察并記錄長出新葉顏色的情況,觀察后再套上?
請你指出誠實驗不嚴謹的步驟: ,理由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54600.html
相關閱讀:2012年株洲市中考生物試題(帶答案)
2013年中考模擬生物考試題
2012年紹興市中考生物試題(附答案)
2015年中考生物第七章生物的多樣性復習
黃崗中學第三次中考模擬考試理科綜合生物學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