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株洲市2013年中考歷史試卷(含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株洲市2013年初中畢業學業考試歷史試題卷
時量90分鐘 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請按要求在答題卡上填寫好自己的姓名和準考證號。
2.答題時,切記答案要填在答題卡上,答在試題卷上的答案無效。
3.考試結束后,請將試題卷和答題卡都交給監考老師。
一、(每小題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的答案,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歷史地圖是中學歷史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是歷史事件變遷在空間上的反映。右圖1顯示的是哪一朝代的疆域:(圖1暫缺)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清朝
2.據《北史》記載:“魏主引見朝臣,詔斷北語,一從正音……年三十以上,習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降爵黜官……”材料表明北魏孝文帝下令鮮卑貴族和官員:
A.采用漢姓 B.改穿漢族服裝 C.學習漢語 D.與漢人通婚
3.《西游記》中關于“唐僧取經”的故事廣泛流傳,它 取材于唐初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經的史實。當時的天竺指今天:
A.日本 B.印度一帶 C.伊朗 D.阿拉伯地區
4.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貢獻是:
A.興辦私學 B.創立儒學 C.開辦太學 D.創設科舉制度
5.右邊文字為李明同學關于《辛丑條約》影響所做的課堂筆記。如對其進一步充實,最合適的應是:右邊文字:“巨額賠款加重了中國人民負擔,并使列強控制了中國的財權;使清政府置于列強的控制之下;清政府完全變成了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A.中國的領土完整和主權獨立開始遭到破壞
B.中國喪失了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
C.列強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狂潮
D.中國完全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6.1895年,身為狀元的張謇毅然沖破傳統觀念,自稱“捐棄所恃,舍身喂虎”,積極投身實業。他興辦的企業是:
A.福州船政局 B.輪船招商局 C.大生紗廠 D.福新面粉公司
7.張敏同學對抗日戰爭初期的一場戰役作了如下描述:戰場位于徐州東北60千米,北連津浦路,南接隴海線,戰略地位重要。戰役從1938年3月開始,敵我雙方展開拉鋸戰。近20天后,中國軍隊殲敵兩個最精銳的師團,取得抗戰以來的最大勝利。該戰役為:
A.淞滬會戰 B.臺兒莊戰役 C.百團大戰 D.棗宜會戰
8.右圖2為一張已經發黃的電文手稿,對其闡釋錯誤的是:(圖2暫缺)
A.電文回復的時間應是抗戰勝利后
B.這是毛澤東回復蔣介石的電文
C.電文表明中共赴渝談判的目的是商討和平建國大計
D.電文表明中共決定只派周恩來參加談判
9.某班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準備利用暑假時間編撰不同時期《革命英烈小傳》分冊,其中一組搜集到了黃繼光、邱少云、羅盛教、毛岸英等英雄人物的相關資料加以整理。該組英烈應屬于:
A.國民革命軍北伐英烈 B.抗日戰爭英烈 C.人民解放戰爭英烈 D.抗美援朝英烈
10.《走向豐衣足食的世界》一書中寫道:“他增產的糧食實質上使人口增長率下降了。他在農業科學上的成就擊敗了饑餓的威脅,領導著人們走向豐衣足食的世界。”文中的“他”指新中國著名科學家:
A.李四光 B.袁隆平 C.鄧稼先 D.錢學森
11.世界文明發源地大都起源于大河流域,也有起源海洋的。下列文明起源于海洋的是:
A.古代希臘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國
12.世界文明是在不斷沖撞和融合中向前發展的。把包括零在內的10個數字符號從東方傳入西方的是:
A.古代印度人 B.古代羅 馬人 C.古代阿拉伯人 D.古代日本人
13.喜好穿越劇的莉莉同學坐上了從株洲到北京的高鐵,望著窗外飛馳而過的美景,不知不覺進入了夢鄉,來到了1825年的英國,坐上了當時最新式的交通工具:
A. B.
C. D.
14.分析右圖3可知三角貿易對歐洲最大的影響是:
A.喪失了上億精壯人口
B.獲得了廣闊的工業品市場
C.獲取了美洲大量土地
D.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
15.白熾燈現在逐步被節能燈取代,這一曾經廣泛使用為人類帶來光明的發明家是:
A.愛迪生 B.法拉第 C.西門子 D.貝爾
16.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它對中國革命的最主要影響是:
A.中國人開始向西方尋求救國道路 B.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C.提供了一條嶄新的民族解放道路 D.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
17.“二戰”的勝利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共同斗爭的結果。下列哪一事件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
A.《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 B.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
C.雅爾塔會議的召開 D.《波茨坦公告》的發表
18.“二戰”以來,中東地區長期動蕩不安,中東戰爭、海灣戰爭、巴以沖突、敘利亞內戰……導致這一局面出現的外部因素是:
A.民族矛盾 B.領土爭端 C.教派沖突 D.大國干涉
19.兩極格局崩潰后,世界格局向多極化發展。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綜合國力不斷增強。2013年美國防長在新加坡香格里拉會議上宣稱到2020年要把美國海、空軍實力的60%部署在亞太地區。美國此舉的主要意圖是:
A.遏制日本右翼勢力 B.遏制中國的崛起
C.遏制俄羅斯的發展 D.遏制東盟的發展
20.2 0 12年,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極大的鼓舞了中國的文化人。如果將來你是一個中國的電影人,最大的夢想是獲得世界最有名的:
A.金雞獎 B.金熊獎 C.金棕櫚獎 D.奧斯卡金像獎
21.株洲神農城被譽為“兩型社會”的典范之作,下圖所示景觀的命名是為了紀念中華民族的始祖:
神農壇 神農湖水幕電影
A.蚩尤 B.炎帝 C.禹 D.舜
22.明朝李東陽幼時父教甚嚴,少時聰敏過人,在北 京城里被譽為“神童”。他善詩文,名重一時,形成了以他為領袖的一個詩派。他的祖籍地在:
A.醴陵市 B.株洲縣 C.攸縣 D.茶陵縣
2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是一首民族戰歌,曾經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戰的決心和勇氣。這首歌的詞作者是長沙人:
A.魯迅 B.冼星海 C.田漢 D.聶耳
24.“大將西征人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贏得春風度玉關!痹姼栀濏灥氖亲笞谔氖諒秃烷_發:
A.西藏 B.新疆 C.蒙古 D.甘肅
25.“瀏陽河,彎過了幾道彎,幾十里水路到湘江。江邊有個什么縣 ?出了個什么人領導人民得解放……”這是一首流傳極廣的湖南民歌《瀏陽河》,歌中的“縣”和“人”分別是:
A.湘潭 毛澤東 B.瀏陽 毛澤東 C.湘潭 彭德懷 D.寧鄉 劉少奇
二、非(本大題共4小題,共50分)
26.(12分)下列材料
加強海防,維護海洋權益是我國當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戰略任務。
材料一 明朝時,一位將領年輕時曾寫下豪邁詩句:“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這位將領后來受到浙江、福建等沿海人民的高度贊揚。右圖4是福建老百姓為紀念這一將領而建的“平遠臺”。
材料二 挽鄭成功聯二首
康熙帝聯:“四鎮多二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臺灣巡撫唐景崧聯:“由秀才封王,為天下讀書人別開生面;驅異族出境,語中國有志者再鼓雄心!
材料三 晚清政府為求“自強”,于19世紀七八十年代籌建新式海軍,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廣東四支海軍。其中,李鴻章建成的北洋艦隊,擁有軍艦20多艘,以旅順和威海衛為基地,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一支新式海軍。
——岳麓書社《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
材料四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海軍建設取得重大進步。目前,人民海軍由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南海艦隊及海軍航空和海防部隊等構成,F已擁有核潛艇、導彈驅逐艦、導彈護衛艦、導彈快艇、登陸艦等先進設備。
——岳麓書社《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
另據新華社報道:2014年,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平臺“遼寧艦”正式服役,進一步提高了我國遠洋作戰能力。
回答:
(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詩句中的“我”指誰?(2分)為什么福建老百姓要建“平遠臺”紀念他?(2分)
戚繼光。戚繼光率領戚家軍蕩平了浙江、福建等地的倭寇,取得了抗倭斗爭的勝利。戚繼光是人人稱頌的抗倭英雄。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回答,鄭成功為什么能得到康熙帝、唐景崧等人的高度贊揚?(2分)鄭成功“驅異族出境”有何重大意義?(2分)
鄭成功從荷蘭殖民 者手中收復臺灣,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
(3)材料三體現了我國近代化過程中的哪一重大歷史事件?(2分)
洋務運動。
(4)材料四表明我國高度重視人民海軍建設,你認為有何重要意義?(2分)
加強了我國的海防力量,能夠更好地捍衛國家的海洋權益。
27.(14分)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習近平主席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既深深體現了今天中國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們先人們不懈奮斗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
【歷史之痛】
材料一 由于中國人閉關自守、驕傲自滿,三次災難性的戰爭使他們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國的戰爭,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戰爭,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戰爭。在這些戰爭中所遭到的恥辱性失敗,迫使中國人打開大門,結束他們對西方的屈尊態度,重新評價自己的傳統文明。其結果是入侵和反入侵 的連鎖反應。
——斯塔夫里阿諾斯[美]《全球通史》
(1)指出材料一中“三次災難性的戰爭”的名稱。(3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 第一次、第三次“災難性的戰爭”對中國社會性質的影響。(2分)
鴉片戰 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甲午中日戰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追夢之旅】
材料二 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上,有過三次大革命,它們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結構。第一次發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結束了領主封建制,創立了實行中央集權制的帝國;第二次發生在1911年,它結束了帝國,建立了民國;第三次發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產黨領導的政權。
——斯塔夫里阿諾斯[美]《全球通史》
(2)概括材料二中“1911年革命”和“1949年革命”的重大歷史功績。(4分)
1911年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1949年革命(新中國成立)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結束了中國百年來任人宰割的屈辱歷史,國家贏得了獨立,人民當家做了主人,中國從此進入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同時也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圓夢之徑】
材料三 時下熱議“中國夢”,有人不免會聯想到“美國夢”!爸袊鴫簟迸c“美國夢”當然不是一回事,兩者有著本質區別。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從路徑選擇上講,美國走的是資本主義道路。我們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光明日報》2013年4月23日
(3)材料三指出的實現中國夢的途徑有哪些?(3分)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中國夢我的夢】
(4)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中國人的夢,作為青少年的你如何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呢?(2分)
結合自身實際,言之成理即可。
28.(12分)閱讀下列材料
美國這個國家的出現,雖然只有230年的歷史,但卻演繹了大國興起的罕見奇跡。
材料一 “美國的喬治?華盛頓多偉大呀!他親自指揮了美國的獨立戰爭,親手建立了那個國家,親自參與了第一部憲法的制定;但他只當了一屆總統,為以后歷屆領袖做出了榜樣。所以,美國只有在特殊的歷史時期才能打破總統連選兩任的法律!
——胡耀邦(《快樂老人報》2013年5月23日)
材料二 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林肯紀念堂和華盛頓紀念堂遙遙相望。有人說,是華盛頓創立了美國,是林肯拯救了美國。在美國歷史上惟一的這次內戰中,擁有經濟和人口的優勢,更擁有道義和價值觀優勢的北方取得了勝利。林肯解放了黑奴,也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摘自《大國崛起》解說詞
材料三 羅斯福新政是在傳統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適應生產力巨大發展的時候開辟的一條新的發展道路。其核心內容是用國家的力量擴大消費,調整供給與需求的矛盾,緩和社會矛盾。新的經濟模式后來被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所借鑒。資本主義經過這一重大調整,獲 得了新的發展空間和活力。新政標志著資本主義告別自由放任時代,進入了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的時代。
——岳麓書社必修2《經濟成長歷程》
材料四 1933-1937年,羅斯福政府撥款120億美元,用于筑路、造林、水利等工程,解決了數百萬人的就業問題。1935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社會保險法》。它的內容包含:養老金制度;失業保險制度;向殘廢、無謀生能力者提供救濟。
——岳麓書社《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
回答:
(1)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華盛頓和林肯的歷史貢獻。(4分)
華盛頓:領導了美國獨立戰爭,建立了美利堅合眾國,參與制定了1787年憲法,擔任了美國第一屆總統。林肯:領導了北方資產階級取得了美國內戰的勝利,解放了黑奴,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2)材料三表明羅斯福的“新政”開創了市場經濟的新模式,它“新”在哪里?(2分)“新政”在資本主義發展史上有何作用?(2分)
“新”:國家政權干預經濟。新政標志著資本主義告別自由放任時代,進入了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的時代。
(3)你如何評價材料四中“新政”在社會保障方面的措施?(4分)
體現了人道主義精神,緩和了美國的社會矛盾,穩定了社會秩序。
29.(12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發現美洲的比較
類別鄭 和哥倫布
時間1405-1433年1492-1504年
次數7次4次
人數2.7萬-2.8萬人 1000-1500人
船只100多艘
材料二 鄭和下西洋,并沒有刺激中國手工業的發展,沒有推動商品經濟的發展。而且這種貿易,對國計民生關系不大,因為輸入的商品多為香料、珍寶等高檔消費奢侈品。同時也助長了中國封建統治者的不思進取,固步自封以及夜郎自大,更加不利于中國的政治經濟革新。明政府的目的僅僅是為了顯示中國的強大與富有,貿易背后巨大的耗費給人民增添了巨大的負擔,從長遠來看不利于社會的穩定。
——人教網
材料三 新航路的開辟,在商業領域引起了革命性變化。世界上原來互相隔絕的地區溝通起來,歐洲和亞洲、非洲、美洲之間的貿易日益發展,世界市場擴大了!瓪W洲各國掀起了占有亞洲物產和美洲資源的競爭熱,殖民浪潮從此愈演愈烈。……從事商業的人大發橫財,新興資產階級的力量愈益增長……。擁有雄厚經濟實力的資產階級渴望謀取政治地位,從而加速了資產階級革命風暴的到來。
——岳麓書社《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
回答:
(1)根據材料一歸納鄭和下西洋的特點。(2分)
時間長、規模大(人員參與多)、次數多。
(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分析鄭和下西洋沒有給中國發展帶來機遇的原因。(4分)
這種貢賜貿易主要出于政治目的而非經濟目的,僅僅是為了顯示中國的強大與富有;輸入的商品多為高檔消費奢侈品,助長了封建統治者的不思進取,固步自封以及夜郎自大,更加不利于中國的政治經濟革新。
(3)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從對世界歷史進程的影響來看,你認為哪個更大?結合材料二、三說明你的理由。(6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56385.html

相關閱讀:2016屆高三語文上學期期初摸底考試試卷(附答案)
2012年淄博市歷史中考題(含答案)
2018.1初三歷史期末試卷(海淀區附答案)
2013年中考歷史柳州市二模試題(帶答案)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2012年中考歷史題歸總(有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