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第一節 摩擦起電 兩種電荷執教
目標1.知道摩擦起電,并能解釋有關現象。
2.培養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實驗分析推理得出正負電荷及相互間的作用。
3.知道驗電器的結構和原理,會用驗電器判斷物理是否帶電。
4.電荷量的定義及單位,中和定義。
重點兩種電荷規定和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難點學生的邏輯思維的培養。
教具演示橡膠棒、玻璃棒、綢子、皮毛、紙屑、驗電器。
學生
主 要 教 學 過 程學生活動
過程設計一.復習提問。
二.演示實驗,引入新課。
演示實驗:用綢子毛皮在玻璃棒、橡膠棒上摩擦幾下,然后反棒靠近紙屑,頭發等輕小物體。
現象:棒能吸引輕小物體。
結論:帶電體能吸引輕小物體說明摩擦起電。
三.新課教學。
1.摩擦起電的定義及解釋有關現象。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摩擦起電。
2.兩種電荷。
實驗現象:玻璃棒(綢子)靠近玻璃棒(綢子)會排斥。
橡膠棒(皮毛)靠近橡膠棒(皮毛)會排斥。
橡膠棒(皮毛)靠近玻璃棒(綢子)會吸引。
分析推理得出:
(1)自然界中存在兩種電荷,并規定為正電荷、負電荷。
(2)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3.驗電器
(1)結構
(2)原理:根據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的性質制成。
用途:檢驗物體是否帶電,可判斷帶電體的電性(作解釋)。
4.電荷量: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Q)。
單位是庫侖,符號是C。
5.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異種電荷完全抵消的現象,叫做中和。
6.分層練習評析。
7.小結。
說明:由于南方天氣較潮濕,所以實驗前必須把器材烘干,可能電吹風即時吹即時做才能見到效果,否則摩擦起電將做不了。
觀察實驗
第 周 星期 第 節 年 月 日
課題第二節 摩擦起電的原因 原子結構執教
教學
目標1.初步認識原子結構。
2.能根據原子結構理論解釋物體在摩擦時為什么會帶電。
3.摩擦起電的實質。
重點根據原子結構理論解釋物體在摩擦時為什么會帶電。
難點摩擦起電的實質。
教具演示橡膠棒、玻璃棒、綢子、皮毛
學生
主 要 教 學 過 程學生活動
教學過程設計一.復習提問。
1摩擦起電的定義,驗電方法?
2什么是正電荷、負電荷?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3驗電器的原理、作用?
4電荷量、中和的定義?
二.演示實驗,引入新課。
要想知道摩擦起電的原因,必須先學習有關物質結構的初步知識。
三.新課講授。
1.原子結構包括原子核(正電)和核外電子(負電),電量相等,電性相反,中和,整原子不顯電性。
2.結構示意圖??核式結構
飽和原理:原子核束縛電子的能力強弱決定得失電子,失去電子的帶正電,得到電子的帶負電。
3.基本電荷:一個電子所帶的電量為1.6×10 庫侖,作為基本電荷。
4.摩擦起電的原因:
①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
當兩個物體互相摩擦時,哪個物體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弱,它就容易失去電子,使跟它相摩擦的物體得到電子,
②物體失去電子帶正電,得到電子帶負電。
討論: 玻璃棒與絲綢摩擦后,玻璃棒帶什么電?(正電)。為什么帶正電?(玻璃棒與絲綢相比,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較弱,在與絲綢摩擦時,因失去電子帶正電。)絲綢帶什么電?(負電。)為什么帶負電?(玻璃上的一些電子轉移到絲綢上,絲綢因有多余電子而帶負電
橡膠棒與毛皮摩擦后,橡膠棒帶什么電?毛皮帶什么電?為什么?(略)
5.摩擦起電的實質:摩擦起電并不是創造了電荷,只是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使正負電荷分開。
6.分層練習評析。
7.小結;卮饐栴}
第 周 星期 第 節 年 月 日
課題第三節 電流的形成執教
教學
目標1知道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2知道電流方向的規定。
3知道什么叫電源和電源的作用。
重點理解電流是電荷定向移動形成。
難點電流方向的規定。
教具演示驗電器兩個、蓄電池、開關、干電池、小燈泡等
學生
主 要 教 學 過 程學生活動
教學過程設計一.復習:提問1: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去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金屬球帶什么電?金屬箔片帶什么電? 提問2:驗電器是通過什么方法帶上電的?
二.引入新課
演示本節教材上圖4一5的實驗。
這個實驗表明在金屬棒中發生了電荷的移動。
三.新課講授。
1.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1)演示實驗1:有電荷從驗電器A流到驗電器B(短暫)。
(2)演示實驗2:燈亮,說明在電荷通過燈,有電流流過。
2.得到持續電流的條件:
引導同學思考:小燈泡持續發光,表示有持續電流通過小燈泡的燈絲。你能否通過上述實驗找到維持小燈泡中有持續電流的條件?
①必須有電源 ②電路要接通(合上開關)。
3.電源
(1)電源作用:是提供持續電流,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
(2)常見電源:干電池、蓄電池、發電機。
(3)介紹干電池和蓄電池:干電池、蓄電池上有正極和負極,干電池的正極是碳棒,從外表看,即為帶銅帽的一端;負極是鋅筒(展示干電池剖面實物)。蓄電他的正、負極通常用“+” “一”號標在電池的上部。
4.電流方向的規定:
電荷有兩種,電路中有電流時,發生定向移動的電荷可能是正電荷,也可能是負電荷。還有可能是正負電荷同時向相反方向發生定向移動。
那么規定:正電荷的移動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
5.在電源外部的電流方向是從電源的正極流向負極;
在電源內部的電流方向是從電源負極流向負極。
4.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電流這個概念,電流是電學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我們要從電流的形成、電流方向的規定、持續電流存在的條件等幾方面加深對電流的認識。
5.布置作業:小實驗:自制一個水果電池。
觀察實驗
第 周 星期 第 節 年 月 日
課題第四節 導體和絕緣體執教
教學
目標1.知道導體和絕緣體的區別,知道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
2.常識性了解導體導電,絕緣體不導電的原因。
3.知道在一定的條件下,絕緣體可以轉化為導體。
重點知道導體和絕緣體的區別,知道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條件改變時,絕緣體可以轉化為導體。
難點了解導體導電的原因。
教具演示干電池、小燈泡、開關、金屬夾兩個、導線、玻璃棒、銅片、鋅片、塑料、橡膠等
學生
主 要 教 學 過 程學生活動
教學過程設計一.復習提問。提問1:電流是怎么形成的? 2:電流方向是怎樣規定的? 3:維持電路中有持續電流的條件是什么?
二.演示實驗P51圖4-9,引入新課。
現象:燈亮,說明硬幣、鉛筆芯導電。燈不亮,說明橡皮、塑料不導電。
三.新課講授。
1.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導體!叭菀住敝肝矬w中存在一定量的自由電荷。
常見的導體:金屬、石墨、人體、大地和酸、堿、鹽的水溶液。
2.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絕緣體!安蝗菀住敝肝矬w中幾乎沒有自由電荷。常見的絕緣體:橡膠、玻璃、塑料、油、純水等。
3.良好的導體和絕緣體的用途。
(1)觀察:一段導線,看看電線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電線的外皮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說一說這樣做的道理。
(2)指導同學看課本中“絕緣體應用的幾個實例”的圖。
。3)請同學們舉出幾個日常生活中見過的導體和絕緣體的實例。
4.導體和絕緣體沒有絕對的界限(結合圖4-12實驗并解釋)。
5.解釋導體導電的原因和絕緣體不易導電的原因。
任何物體里都存在正負電荷,導體容易導電,是因為導體里有大量的自由電荷,絕緣體不容易導電,是絕緣體里幾乎沒有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
6.解釋金屬導電原因。
金屬中存在大量自由電荷叫自由電子。金屬導電靠的就是自由電子的定向移動。金屬導體的自由電子運動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反。
7.思考與討論:
①橡膠、塑料等材料是很好的絕緣體,這是因為它們:( )
A.不帶電; B. 沒有電子;
C. 沒有電荷; D. 幾乎沒有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
②手拿一根銅棒與毛皮或絲綢摩擦,則銅棒:( )
A. 一定帶正電; B.一定帶負電;
C. 一定不帶電; D.可能帶正電,也可能帶負電。
8.小結。布置作業。
第 周 星期 第 節 年 月 日
課題第五節 電路和電路圖執教
教學
目標1知道導體和絕緣體的區別,知道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
2常識性了解導體導電,絕緣體不導電的原因。
3知道在一定的條件下,絕緣體可以轉化為導體。
重點知道導體和絕緣體的區別,知道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一定條件下,絕緣體可以轉化為導體。
難點了解導體導電的原因。
教具演示電池兩節,電燈、開關、導線若干根,電路常用元件示教板一塊,投影儀,手電筒
學生
主 要 教 學 過 程學生活動
教學過程設計一.復習提問。
(1)維持電路中有持續電流存在的條件是什么?
(2)電源在電路中的作用是什么?
二.演示實驗,引入新課。
觀察小燈泡是否能繼續發光,將小燈泡換成電鈴,重復上面的實驗,通過觀察實驗,上學生思考討論:一個正確完整的電路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三.新課講授。
1.電路:由電源、用電器、開關和導線等元件組成的電流路徑叫電路。
2.各部分元件在電路中的作用。
(1)電源--維持電路中有持續電流,為電路提供電能。
(2)導線--連接各電路元件的導體,是電流的通道。
(3)用電器--利用電流來工作的設備,在用電器工作時,將電能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4)開關--控制電路通、斷。
3.電路的通路、開路和短路。
(1) 這種處處連通的電路叫通路。
(2) 某一處斷開而使電路中沒有電流的電路叫開路。
(3) 這種電路中沒有用電器,直接用導線將電源正負極相連的電路叫短路。短路是非常危險的,可能把電源繞壞,是不允許的
解釋短路的含義和在電路中的實際情況在的部分短路。
4.學生看書中電路元件的符號。
5.電路圖:用規定的符號表示電路連接情況的圖叫電路圖.
①示范:畫出圖4-4的電路圖(圖4-5)。
②讓同學畫出用電鈴做實驗時的電路圖。讓同學說明電路中的電流方向。
③變換一下圖4-4實驗中元件的位置,再讓同學們練習畫出電路圖。注意糾正錯誤的畫法。
④根據同學們畫電路圖的情況,進行小結,提出畫電路圖應注意的問題。
元件位置安排要適當,分布要均勻,元件不要畫在拐角處。整個電路圖最好呈長方形,有棱有角,導線橫平豎直。
6.分層練習評析。
7.小結。
第 周 星期 第 節 年 月 日
課題第六節 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執教
教學
目標1通過學生動手實驗,找出串聯、并聯,兩種連接的不同。
2使學生掌握串、并聯電路的特點。
3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
重點通過實驗理解串聯、并聯電路。
難點根據串、并聯電路的特點判斷電路的連接方法。
教具演示電池組,小燈泡,開關,導線,投影膠片數張
學生
主 要 教 學 過 程學生活動
教學過程設計一復習提問。
二演示實驗,引入新課。
如圖是一個簡單的電路,實際電路中往往比較復雜,現在有一個電源一個開關、二個燈泡、導線若干,請同學們設計一下,使一個開關同時控制兩盞燈泡亮暗的電路圖。
三新課講授。
1串聯電路:把元件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組成的電路。
依電路圖連線演示,觀察分析共同歸納特點:
電路中各個元件按順次連接;電流沒有分支點;開關在任一處的作用一樣;一燈壞了,其它燈也不亮。
利用這些特點可用于判斷電路是否串聯電路。
2關聯電路:把元件并列連接起來組成的電路。
教師畫出電路圖,學生動手連接和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共同歸納特點。
①電流有兩條(或多條)路徑;②各元件可以獨立工作,一個燈壞了,其它燈還亮。;③干路的開關控制整個干路,支路的開關只控制本支路。
利用這些特點可用于判斷電路是否并聯電路。
試分析教室里的燈是怎樣連接的?
3列舉常見的串聯和并聯電路的例子。
串聯:小彩燈! 〔⒙摚航ㄖ镙喞牟薀。
指導看①課本中家用電器的連接圖的和電冰箱內的電路圖。②討論章末習題第5題。
4.小結(略)
5.布置作業
第 周 星期 第 節 年 月 日
課題第七節 實驗 組成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執教
教學
目標1培養學生動手實驗能力,初步掌握實驗報告的一般要求和格式。
2掌握串聯電路、并聯電路的連接方式。
重點熟練地連接串、并聯電路。
難點通過實驗驗證串、并聯電路的特點。
教具演示
學生兩只燈泡、三個開關、導線若干、電池等。
主 要 教 學 過 程學生活動
教學過程設計一復習提問。
二演示實驗,引入新課。
三新課講授。
(1)組成串聯電路
① 首先讓同學將實驗桌上的器材與做實驗的電路圖中需要的器材對照,檢查器材是否夠用。畫出串聯電路圖。
② 弄清使用的電源的正、負極。
③ 按課本中的步驟進行實驗。注意電路連接過程中開關必須是斷開的。
④若電路連接完畢,閉合開關后,燈泡不亮時注意檢查發生故障的原因:檢查電池之間是否連接正確;檢查每個接線柱是否擰緊,導線是否連接好;檢查小燈泡與燈座是否接觸好(可用手向下輕輕按按)。在自己解決問題有困難時,可請老師協助檢查。
⑤積極動手,認真觀察,深入思考,回答課本實驗步驟中提出的問題。
(2)組成并聯電路
①認真畫好并聯電路圖。弄清電路的分、合點,用字母A、B標出。標出電路中的電流方向,分清哪部分是干路,哪部分是支路。
②弄清電路中有幾個開關;哪個開關是控制整個干路的;哪個開關是控制支路的。
③按電路圖連接并聯電路,并進行觀察,回答實驗步驟中提出的問題。
3.小結(略)
4.布置作業
1.完成實驗報告。
2.完成本章習題4,7。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56622.html
相關閱讀:2012年中考物理考點電功率復習
質量
串并聯電路的識別作圖
多彩的物質世界
《機械效率》教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