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班級 考號
注意:請把答案寫在答題紙內
一、單項:(共24分 1~10題每題1分 11~17題每題2分)
1、世界歷史上無產階級第一次取得勝利的革命是:A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 B 1789年法國大革命 C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 D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
2、俄國十月革命的性質是:A.無產階級領導的民主革命 B.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 C.民族解放運動 D.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3、1929—1933年,當資本主義世界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時,蘇聯的經濟狀況是:
A.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工業化全面加速 B.工業總產值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位 C.社會主義的經濟成分已經取得了完全的勝利 D.新經濟政策繼續推行,經濟恢復迅速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1921年 ,蘇聯成立 B.1926年起,蘇聯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C.1937年,蘇聯的工業總產值超過英國、法國、德國,躍居世界第一位 D.1937年,蘇聯的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
5、戰后建立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A.消除了協約國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 B.使不同社會制度的矛盾得到緩和 C.暫時協調了協議國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 D.緩和了殖民地與宗主國之間的矛盾
6、《凡爾賽和約》中,最能體現巴黎和會分贓性質的規定是:A.德國邊界問題 B.成立國聯 C.殖民地問題 D.軍備問題
7、1929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首先開始于美國的( )。A.工業部門 B.商業部門 C.金融部門 D.農業部門
8、 在救治經濟危機中,羅斯福新政的核心和基礎是:A恢復銀行信用B 實施《全國工業復興法》 C 壓縮農業產量 D 廣泛推廣社會福利制度
9、下列那幅作品可以讓人們感受到戰爭的恐怖、痛苦、受難和獸性,控訴法西斯殺害無辜居民的血腥暴行:A《格爾尼卡》 B《最后的晚餐》 C 《向日葵》 D 以上都不是
10、美蘇“冷戰”正式開始的標志是( )。A.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 B.杜魯門主義出臺 C.北約成立 D.馬歇爾計劃開始
以下每題2分
11、對列寧的新政策評價不正確的是( )。A.是一種為贏得戰爭而采取的非常經濟措施 B促進了當時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C.是列寧社會主義建設的有益探索 D體現了列寧實事求是、勇于創新的精神
12、關于斯大林模式,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其形成標志是1936年蘇聯頒布新憲法 B. 是蘇聯20世紀二、三十年代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C. 是一種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D.有利于蘇聯以后社會主義優越性的發揮。
13、.1948年,美國占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總值比重為54.6%,英國、法國、日本、聯邦德國則占19.6%。到1970年,美國所占比重為38%,其他四國為31.5%。這種變化趨勢說明的本質問題是( )。
A.各國工業生產總值發展不平衡 B.歐美日工業生產都在向前發展
C.美、日、歐三足鼎立局面長期存在 D.美國經濟霸主地位開始動搖
14、關于羅斯福新政說法錯誤的是:A.是資本主義一次自我調節 B. 開創了資本主義國家大規模干預經濟生活的先河 C.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D.徹底根除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15、兩次世界大戰讓我們認識到:
①要珍愛和平、反對戰爭 ②在面對災難時要團結協作、相互聯系
③青少年要樹立為人類和平進步事業作貢獻的崇高理想④正義必將戰勝邪惡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④
16、“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研制了原子彈并用于實戰;1946年美國投入使用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最初最用來計算炮彈彈道的;德國研制成功遠程液體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襲英國的!币陨鲜穼嵳f明。 A. 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戰的爆發 B. 二戰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來 C 科技革命是戰爭爆發的導火索 D.科技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17、2003年3月20日,美國及其盟國發動了對伊拉克的戰爭,這次對伊戰爭又稱第二次海灣戰爭。這一事實表明( )。A.兩極格局結束后世界形勢走向緩和 B.當今世界出現和平與動蕩并存的局面 C.美國充當世界警察,推行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 D.“冷戰”掩蓋下的民族矛盾已成為嚴重問題
二、:(共36分)
18、(本題12分)主題:改革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動力
《走向21世紀的中國和世界》一書指出:20世紀“在世界現代化發展上有著三個重要的改革調整機遇,一是在20世紀初的中國,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機時期的美國,還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來的中國”。
請回答:(1)三次改革調整機遇分別指的什么?3分其出臺的背景共同點是什么?1分
(2)俄國和美國的改 革的突出的特點各是什么?2分
(3)你怎樣評價俄國和美國的改革在其歷史發展中的作用?2分
蘇聯的辦法把農民挖的很苦。他們所采取所謂義務交售制等項辦法,把農民的東西拿走太多,給的代價又極低。他們這樣的積累資金,使農民的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損害。
毛澤東《論十大關系》
(4)結合上述材料,說出材料揭示了蘇聯經濟建設中存在哪一突出問題?2分
(5)綜合以上問題的回答,你認為國家在制定經濟政策時應該關注到哪些問題?2分
19、(本題12分)主題:人類的浩劫
材料一,二次大戰是人類歷史空前規模的戰爭,人類的一次浩劫。當時全世界有80%的人口卷入戰爭,戰爭傷亡1億多人,物資損失約4萬億美元。
材料二,
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分別寫出二戰開始與結束的時間與標志2分
(2)二戰是一場什么性質的戰爭?1分 你認為這場戰爭中正義最終戰勝了邪惡最主要的原因何在?1分
(3)材料二中幾張圖片哪些反映了法西斯的暴行?1分 分別是什么暴行?2分
(4)看到圖二你想到了二戰中的哪一次會議?1分 哪些國家的領導人參加了該次會議?1分
(5)看到圖四,你有何感想?1分 分別從思想和科技兩個角度概括二戰的影響2分
20、(本題12分)主題:關注現代國際關系
材料一,(1)阿爾薩斯和洛林交還法國,萊 茵河東岸不得設防,承認波蘭獨立,部分領土歸還波蘭等國;(2)德國的海外殖民地交給戰勝國進行“委任統治”;(3)廢除德國的義務兵役制;(4)德國應大量戰爭賠款。
《凡爾賽和約》內容
材料二,戰后,在雅爾塔體制的基礎上,確立了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的兩極格局,兩個超級大國稱霸與對立,并劃分勢力范圍,分而治之;。。。。。。都推行強權政治,支配國際事務;建立北約和華約兩大政治軍事同盟,進行軍備競賽 。。。。。。極大威脅了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引自高恒《對戰后兩極格局下國際秩序的歷史評價》
材料三,1971年7月6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在堪薩斯城發表演說,指出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強大、最富的國家,但我們面臨這樣一種局面,有幾個潛在的經濟力量有能力可以在各個方面向我們挑戰。
材料四,歐盟成立后,經濟快速發展,1995年至2000年間經濟增速達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1997年的1.9萬元上升至1999年的2.06萬元,歐盟經濟總量從1993年的約6.7萬億美元增長到2002年的近10萬元。
《世界經濟史》
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各題:
(1)根據材料一,從表面上看,《凡爾賽和約》中能體現“公正與公平”的內容是那條?一戰后形成的世界格局是什么?2分
(2)根據材料二,概括戰后形成的世界格局的基本特點及影響。4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尼克松 擔心的挑戰力量來自哪里?這些挑戰對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響?4分
(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歐盟成立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有何啟示?2分
歷史參考答案:(1---10題每題1分,11---17題每題2分)
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答案CBBDCCCBABADDDAB C
18、(1)新經濟政策、羅斯福新政、中國的改革開放3分共同背景:都是在較為困難的情況下實施改革的1分
(2)新經濟政策的特點:把社會主義同商品經濟、資本主義直接聯系起來;羅斯福新政的特點:開創了資本主義國家大規模干預經濟生活的先河。2分
(3)新經濟政策使蘇維埃的經濟得到了恢復;羅斯福新政使美國度過了經濟危機2分
(4)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造成農業長期發展落后2分
(5)立足國情,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等2分
19、(1)1939年9月1日 德國閃擊波蘭;1分 1945年9月2日 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1分
(2)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1分 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建立1分
(3)圖一、圖三1分;圖一:日本在中國實施細菌戰和化學戰,圖三:德國瘋狂屠殺猶太人2分
(4)雅爾塔會議1分 ;蘇、美、英1分
(5)正義必將戰勝邪惡、玩火者自焚、法西斯沒有好下場等1分;思想:和平觀念日益深入人心;科技:推動了科技進步,促進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來
20、(1)承認波蘭獨立部分領土劃歸波蘭等國;1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1分
(2 )特點:劃分勢力范圍,分而治之,強權政治,軍事對抗2分;影響:使世界長期不得安寧,兩國相爭均不敢輕易動武,避免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等2分
(3)歐洲的聯合,日本的崛起2分;沖擊了美蘇兩極格局,世界向多極化發展2分
(4)積極加入國際或地區經濟組織,加強經濟合作,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等。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56858.html
相關閱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2012年中考歷史題歸總(有答案)
2016屆高三語文上學期期初摸底考試試卷(附答案)
2012年淄博市歷史中考題(含答案)
2013年中考歷史柳州市二模試題(帶答案)
2018.1初三歷史期末試卷(海淀區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