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32 植物的生長
一、
1.(2014福州)24將帶花的白玉蘭枝條插入稀釋的紅墨水中,一段時問后花瓣變成紅色。'與這一現象直接相關的組織是
A輸導組織 B營養組織 C分生組織 D保護組織
答案:A
2.(2014臺灣)15.小慧在水中切取同一植物且粗細相同的兩枝條,使其長度相等,并將其中一枝條的葉片全部摘除,再分別插入裝有等體積紅色溶液的兩燒杯中,標示為甲、乙兩組,如圖(六)所示。靜置一段時間后,得知兩組的枝條內都有紅色溶夜,一組上升5公分,另一組上升1公分。判斷紅色溶液上升5公分的組別及其枝條內出現紅色的主要部位,下列何者正確?
A.甲;韌皮部
B.甲;木質部
C.乙;韌皮部
D.乙;木質部
答案:B
3.(2014南通)5.農諺“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給農作物生長提供
A.水 B.無機鹽 C.有機物 D.氧氣
4.(2014南安)11.在根尖結構中,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
A.分生區 B.伸長區 C.成熟區 D.根冠
答案:C
5.(2014南安)12.“枯木逢春”的意思是枯干的樹到了春天,又恢復了活力,“枯樹”仍能生長的原因是它具有
A.分生組織 B.輸導組織 C.營養組織 D.保護組織
答案:A
6.(2014南安)29.科學家為了檢測有機物運輸的部位及方向,做了如下實驗:他們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碳的二氧化碳,由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合成了含放射性標記碳的葡萄糖。一段時間后,先后在莖的樹皮和根的樹皮中發現了含此標記碳的葡萄糖。此實驗證明運輸有機物的部位及方向是
A.韌皮部的導管、由上向下B.韌皮部的篩管、由上向下
C.木質部的導管、由下向上D.木質部的篩管、由下向上
答案:B
7.(2014湘潭)4.植物的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是
A.根冠 B.分生區 C.伸長區 D.成熟區
答案:C
8.(2014蘭州)4植物莖中導管的主要作用是
A連接細胞 B輸導水分和無機鹽C吸收水分和無機鹽D支持細胞
答案:B
9.(2014郴州)10.植物根部吸收水分的主要結構是
A.根尖的根冠 B.根尖的分生區 C.根尖的伸長區 D根尖的成熟區
答案:D
10.(2014郴州)11.植物體內運輸有機物的結構是
A.篩管 B.導管 C.形成層 D.胞間連絲
答案:A
11.(2014廣東)10.菜農在種植馬鈴薯時施農家肥料的主要目的是為它的生長提供
A.水 B.無機鹽 C.有機物 D.以上都是
答案:B
13.(2014濰坊)16,參觀壽光蔬菜博覽會時會發現,有許多植物無土栽培在各種營養液中,這些植物吸收營養物質主要靠根尖的
A.分生區
C.成熟區
B.伸長區
D.除根冠外的所有區域
答案:C
14.(2014南京)4.用糖拌西紅柿,一段時間后,盤中會出現一些液體,主要原因是西紅柿細胞的細胞液濃度
A.大于外界溶液濃,細胞吸水 B.小于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吸水
C.大于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失水 D.小于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失水
答案:D
15.(2014泉港區)8.俗話說樹“不怕空心,就怕剝皮”,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
A.木質部中有輸導水分的篩管B.木質部中有輸導有機物的導管
C.樹皮中有輸導水分的篩管D.樹皮中有輸導有機物的篩管
答案:D
16.(2014襄陽)20植物根吸收的水分在植物體內運輸的途徑是
A導管 B篩管 c.氣孔 D根毛細胞
答案:A
二、資料分析題
1.(2014蘭州)21.農諺說“有收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說明了植物的生活需要 和肥料中的 。
答案:水 無機鹽
2.(2014荊州)11.保護樹木必須保護樹皮。這是因為樹皮中有輸導 的篩管。破壞脊髓后的青蛙,不再具有反射活動。其原因是 被破壞。
答案:有機物 神經中樞
3.(2014益陽)21.(6分)據報道,今年湖南春寒連夏旱,至5月底,全省有87個縣(市區)1064萬畝農田受旱:洞庭湖水面比常年少三分之一,野草連片生長,湖底變成了“大草原”(如圖)。根據上述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農作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根吸收的水分沿著莖的 運輸到植株各處,大部分水通過植物的 作用散失到大氣中。
(2)干旱缺水會影響農作物葉片進行 ,導致減產,同時缺水會影響植物根對
的吸收,使植物不能正常生長。
(3)你認為洞庭湖湖底變成“大草原”所帶來的生態危機有哪些: (答對一點即可)
答案:(1)成熟區 蒸騰 (2)光合作用 無機鹽 (3)使水生生物失去生活環境等
三、識圖分析題
1.(2014聊城)28.下圖為顯微鏡下菠菜葉橫切面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的[ ]和[ ]合稱表皮,屬于 組織。
(2)葉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場所是 ,該結構主要集中在葉片的【 】
___ _部位的組織細胞內。
(3)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通過[ ] 中的 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位。
(4)蒸騰作用所散失的水分是通過[ ] 形成的[ ] 來完成的。
(5)根據葉片的結構和功能特點,可以判定葉所屬的結構層次是___ _。
答案:(1)【3】 保護 (2)葉綠體 【2】葉柄 (3)【5】葉脈 篩管(或輸導組織)(4)【4】保衛細胞 【6】氣孔 (5)器官
2.(2014黃岡)6.(4分)以下是綠色植物植株、花、果實、種子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今年的連續干旱使我省農作物受災嚴重,農作物根吸收的水分是通過根莖葉中的管道——_____________運輸到植株各處的。
(2)圖甲中的①是由圖丁中的_________(選填圖丁中的標號)發育而來的,而圖丙中的①是由圖乙中的_________(選填圖乙中的標號)發育而來。
(3)大豆油是烹調時常用的食用油,它主要來自于圖丁中的_________。(選填圖丁中的標號)
答案:(1)導管 (2) ② ⑥ (3)④
3.(2014廣東)33(6分)右圖為菜豆種子萌發的過程,請據圖回答:
(1)處于①②階段時,萌發所需的營養物質由種子的____提供,萌發所需的能量通過___ _作用提供。
(2)處于⑤階段時,體內有機物合成必需的原料是 ____和_ ___。
(3)對⑤進行移栽時,根部保留一坨泥土,目的是不要讓________受到損傷.請另舉一例在生產實踐中提高移栽成活率的措施 。
答案:(1)子葉 光合 (2)二氧化碳 水 (3)幼根及根毛 去掉部分枝葉,遮陰等
四、實驗探究題
1.(2010湖州)33.為研究植物體內有機物的運輸,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
①選取兩枝帶有較多不定根和葉的枝條。
②用刀片對其中一枝進行樹皮環割處理,環割部位離不定根的距離約為4厘米,環割樹皮時去掉約2厘米寬的樹皮(如圖)。
③把它們的根分別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面在環割處下方。
④放在陽關下培養,兩周以后進行觀察。
(1)實驗中對兩枝枝條進行不同處理的目的是 。
(2)實驗中該同學“對樹皮進行環割處理”基于的假設是 。
(3)兩周后,可通過觀察枝條上的不定根或 的變化來判斷假設是否成立。
答案:(1)作對照 (2)植物體內有機物的運輸在樹皮內 (3)環割切口處
2.(2014南通)31.(5分)某校生物興趣小組在探究“溶液濃度的大小對植物吸水的影響”時,利用新鮮的蘿卜、濃鹽水、清水等實驗材料,按右圖所示進行實驗。請據圖回答:
(1)該實驗的實驗變量是__________。
(2)觀察比較蘿卜條①一③的變化,可推測A燒杯中盛放的是__________。觀察比較蘿卜條②一④的變化,這是因為蘿卜細胞液濃度大于B燒杯中液體的濃度,蘿卜細胞發生了 __________(填“失水”或“吸水”)的過程。
(3)用糖拌西紅柿時,我們會發現盤中滲出很多汁液,這是由于糖溶液濃度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西紅柿細胞液濃度的緣故。
(4)作物一次施肥過多,會出現萎蔫現象,最簡便有效的解決辦法是__________。
(溶液的濃度、鹽水、吸水、大于、澆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57078.html
相關閱讀:2012年紹興市中考生物試題(附答案)
2012年株洲市中考生物試題(帶答案)
2013年中考模擬生物考試題
黃崗中學第三次中考模擬考試理科綜合生物學部分
2015年中考生物第七章生物的多樣性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