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目標
1.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行文思路。
2.體會本文樸實的文風。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訂鬼”是什么意思?是修訂當時社會上流行的對鬼的認識。王充生活的時代,鬼神迷信思想泛濫,所以他針對這種現象進行了深入的剖析,揭示了鬼的虛無。不過,大家想想,在21世紀的今天,這種鬼神論是否還在泛濫呢?
2.整體把握
(1)通讀課文,找出作者的觀點“凡天地之間,有鬼,非人死精神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它指出鬼并非人死后的精神變成的,都是人的想象造成的。
(2)作者何以讓人信服他的觀點呢?在第二小節作者運用了“伯樂相馬”和“庖丁解牛”的事例來說明人們之所以認為有“鬼”其實是“存想則目虛見”的結果。第三、四小節是從道理上來論證“畏懼則存想,存想則目虛見”的根本原因。
3.重點難點突破
(1)本文是否存在些許不嚴密之處?作者論述的中心從全文來看應是思念存想會產生幻覺,按理,全文應圍繞“畏懼則存想,存想則目虛見”這個中心展開。但作者又寫到“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于是就顯得與中心不太符合,因為伯樂與庖丁只是“思念存想,自見異物也”,并非由疾病所致?梢宰寣W生探討這個問題,使他們意識到行文邏輯嚴密的重要性。
(2)本文思想的現實意義:在東漢時代科學很不發達的條件下,王充能有如此大膽的真知灼見,實屬難得。兩千年后的我們仔細作一對照,是不是發現有一些人在思想上甚至還遠不如我們的古人呢?
(3)比較文章的不同風格:《魚我所欲也》多用排比,形成了充沛的說理氣勢;《馬說》以物寓理,生動形象而又飽含情感;本文語言樸實,少有文采修飾,這其實也是一種值得提倡的文風,因為議論文重要的是觀點明確,說理清晰,邏輯嚴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57330.html
相關閱讀:雨說
雨說教學設計
東營區二中九年級(上)語文《陳涉世家》導學案
一雙手
飛紅滴翠記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