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
1、引導學生注意四篇評論的異同。
2、了解因角度不同,往往結論也不同,理解“橫看成嶺側成峰”內涵。
3、了解鑒賞文學作品思想內容、藝術手法及語言特色等原則與方法,能寫一些簡單的文學評論。
預習
課前充分閱讀這四篇課文。
教學設計
導入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與理解。對于《雪》這篇文章,四個作家有四種不同的理解與感受。今天,我們就來比較一下這四種看法與觀點。
讀《雪》需要聯想
1、教師范讀
2、這篇文學評論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本文強調指出,魯迅先生的《雪》本來就是聯想的產物,因此讀者不能滿足于表面的感受,更不能作簡單化的比附,而應當從作品提供的形象出發,通過活潑敏捷的聯想去深刻地把握原作。
3、本文說《雪》主要運用了什么樣的表現手法?
文章中認為《雪》主要是運用了“興”的表現手法,興就是聯想。先用比較的方法來說《雪》的特點,連用了幾個“不是”,突出強調了《雪》的寫法與傳統的“賦”“比”寫法是不同的。
4、作者認為《雪》只有“興”的前一半,卻沒有后一半,怎樣理解?
《雪》的寫法與“興”的寫法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相同點,它們都描寫了景物,以引起人們的聯想。聯想什么?興是把它寫出來了,舉例:“關關睢鳩,在河之洲”,這是興的前一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興的后一半。前一半和后一半在意義上有某種聯系,因為水鳥和鳴,也可以喻男女相悅。又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边@也是先起興,后引出本詩的中心。
但《雪》并沒有把它直接寫出來。魯迅只是具體地描寫了雪,而雪后面的,“那種更大更深更感人的形象和思想”,盡管“已經成熟到呼之欲出的地步”,但并沒有把所引發的思想明明白白地表達出來,而是讓讀者自己去領悟。所以說“它只有興的前一半”。而要能理解興的后一半,那么你必須去展開聯想
靈魂的柔軟和堅硬
1、學生自讀這篇文章
2、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
作者主要通過雪表現出魯迅先生性格的雙重性——既有溫柔與溫情的一面,也有頑強和堅硬的一面。他的溫柔與溫情主要表現在他對童年世界的回味,對少年閏土的思念,對少年學習場所的留戀,對自己的故鄉與親人的關心與懷念,這一切都是那么令人回憶,令人掛念,使他感到情趣盎然,心情愉悅;但另一方面,文中所寫的雪花又是那么的激情與瘋狂,他的心志和做事之原則,無一契合著北方大雪的本質,咄咄逼人的閃爍,以壓倒一切的氣勢來塑造一個潔凈而純美的輝煌。
3、賞析前三段
由魯迅的姿態到魯迅的笑容,再到他“心里的渴念”,最后定格在他的眼睛!疤耢o”“溫情”“悠遠”“惆悵”“飽滿”“濕潤”都表現了魯迅靈魂中“柔軟”的一面。
①故鄉成了他心中無數凝縮的碎片——因為離開故鄉到處漂泊后,只是在回憶中才會出現故鄉的片段。
②五臟六腑都被滋潤得舒服——對故鄉的回憶給魯迅帶來了些許溫情和慰藉。
③那煙霧又絲絲縷縷地離他而去,使他的心臟和軀體越發地頑強和堅硬——對故鄉回憶所得到的溫情,更增添了同黑暗戰斗的決心和勇氣。
④柔軟和童真——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百草園里動植物,體現了兒童的好奇、喜愛之情,三味書屋的生活找蟬蛻等;在《雪》中描寫江南的雪美艷,塑雪羅漢等。
4、賞析后幾段
寫魯迅離開故鄉的原因,側重寫他靈魂中“頑強和堅硬”的一面。這一段文字的展開,緊緊抓住魯迅品格中和北方的雪一致而共同的特點。不僅體現了魯迅毫不畏懼,絕不屈服的斗爭精神,而且借北方的雪表達了心中的理想。
最后概括了唯一的抉擇:把溫情掩藏在心底,讓堅硬成為自己的盔甲。
簡潔精純的《雪》
1、同學自讀課文。
2、作者認為《雪》最主要的特點是什么?
作者認為《雪》最主要的特點是層次豐富、視角獨特,在寫景的文章中滲進了某種強烈的情緒。
3、本文是如何體現語言洗練,簡潔精純特點的?新課 標第一網
篇幅短小而描繪層次豐富,說明其內容豐富,從而更能表現其文字簡潔精純的特點。
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作者舉“滋潤美艷”為例,評論作品對江南雪的描寫,概括準確而又鮮明深切;舉“如粉,如沙”為例,評論作品對朔方雪的描寫,寫盡了雪花的特點;舉“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彌漫太空”為例,評論作品對壯觀雪景的描寫簡潔而傳神。
可見魯迅的文章的確簡潔精純,“添一字嫌多,減一字嫌少”。
《雪》的獨特之處
1、自讀
2、本文主要指出《雪》有怎樣的藝術成就?
獨特的謀篇,豐富的想象,深刻的哲理。
3、作者認為《雪》的獨特之處表現在什么地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獨特之處:作者不僅僅寫了“‘朔方的雪’,而且運用想像,擴大了藝術的視野,把它和‘暖國的雨’‘江南的雪’作了對比描寫”。
作用:這樣寫,“巧妙地抒發作者那種渴想暖春,渴求光明;憎惡嚴冬,憎恨黑暗的思想感情”,“使作者的感情沿著對‘暖國的雨’‘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藝術描寫,由低潮走向高潮,由平靜走向熱烈!
結論
角度不同,評論不一樣,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知道,我們對同一篇文章因為角度不同,會產生不同的看法與理解。既可以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又要合情合理。文學評論其實就是把自己的認識寫出來。
作業
學習這四篇文章的寫法,給《阿長與〈山海經〉》寫一個評論。
板書
《雪》四人談
評論文章 基本觀點 評論角度
讀《雪》需要聯想 通過活潑敏捷的聯想 創作手法
去深刻把握原作
靈魂的柔軟和堅硬 通過雪表現出魯迅先生性格的 景與性格的關系
雙重性——既有溫柔與溫情的
一面,也有頑強和堅硬的一面
簡潔而精純的《雪》 層次豐富、視角獨特,在寫景 語言特點
的文章中滲進了某種強烈的情緒
《雪》的獨特之處 獨特的謀篇、豐富的想象、 藝術魅力
深刻的哲理
結論 角度不同,評論不一樣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雪〉四人談》作業
一、課前預習
1、注音
笑靨 ( ) 契合 ( ) 繾綣 ( )
冗雜 ( ) 寥寥數語 ( )
2、添字組成語
( )之欲出 情趣( )然 目光( )( )
( )天( )地 ( )( )逼人
3、請你認真閱讀文章,試著把四位作者的主要觀點用一兩句話表達出來。
讀《雪》需要聯想
靈魂的柔軟和堅硬
簡潔精純的《雪》
《雪》的獨特之處
4、摘出你有疑問的句子,準備課堂與同學交流討論
二、課后鞏固
1、你原來是怎樣理解《雪》的思想內容的?讀完這幾篇評論,你有哪些收獲?
2、學習這四篇文章的寫法,給《阿長與〈山海經〉》寫一個評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62925.html
相關閱讀:東營區二中九年級(上)語文《陳涉世家》導學案
一雙手
飛紅滴翠記黃山
雨說
雨說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