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網為大家搜集整理了初三化學寒假作業:酸和堿的中和反應習題解析,希望大家可以用心去做,不要只顧著玩耍哦!
1.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___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中和反應的實質 是酸電離的____________與堿電離的____________生成水。中和反應是復分解反應中的一種反應。大多數酸是可溶的,它跟可溶性堿或不溶性堿都能發生中和反應。
解析:針對中和反應的本質進行考查。
答案:酸 堿 鹽 H+ OH-
2.正常雨水的pH7,顯酸性,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們通常把pH___________的雨水稱為酸雨。土壤的pH范圍在pH___________或pH_________時,農作物難以生長。
解析:空氣中含有0.03%的二氧化碳,降雨時有一部分會溶于水生成碳酸。酸雨及作物適應什么樣的土壤生長,要求同學們能記住。
答案: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的緣故 5.6 8
3.人被蚊子、昆蟲叮咬之后,皮膚紅腫疼痛,這是因為被注入了一種叫做蟻酸的物質。此時可以涂抹下列物質中的( )
A.食鹽水 B.肥皂水 C.橘子汁 D.米醋
解析:肥皂水顯堿性,可以與蟻酸發生中和反應。
答案:B
4.下列使用pH試紙的方法正確的是( )
A.將溶液倒在pH試紙上測定溶液的pH
B.將pH試紙伸入溶液中測定溶液的pH
C.測定前必須先用蒸餾水潤濕pH試紙
D.用膠頭滴管滴1小滴待測液到pH試紙上測定溶液的pH
解析:解答此題關鍵是要知道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應如何正確操作。而選項A、B、C都是測定溶液pH時應注意的幾個典型問題。
答案:D
10分鐘訓練(強化類訓練,可用于課中)
1.下列各種無色溶液,pH大于7的是( )
A.氫氧化鈣溶液 B.稀硫酸
C.食鹽水 D.蒸餾水
解析:堿性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堿性的是氫氧化鈣溶液。
答案:A
2.許多植物的花汁可以作酸堿指示劑。下表是菊花浸出液在不同條件下的顯色情況。在肥皂水(pH:9.510.5)中滴加菊花浸出液,溶液顯示的顏色是( )
溶液的酸堿性 酸性 中性 堿性
菊花浸出液顯示的顏色 紅色 紫色 黃色
A.無色 B.紅色 C.黃色 D.紫色
解析:肥皂水的pH為9.510.5,說明呈堿性。
答案:C
3.通過實驗我們測得了食鹽溶液、石灰水、汽水、食醋的pH,請你判斷下圖中表示石灰水pH的點是( )
解析:石灰水呈堿性,pH食鹽水呈中性,pH=7;汽水、食醋呈酸性,pH7。
答案:D
4.月季花適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長。小亮同學給月季花施肥前,對下列肥料溶液的pH進行了測定,結果如下:
化肥名稱 尿素 碳酸氫銨 硫酸鉀 氨水
溶液的pH 7 8 5 11
你認為小亮最好應選用( )
A.尿素 B.碳酸氫銨 C.硫酸鉀 D.氨水
解析:月季花適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長,那么就應選用pH7的肥料。
答案:C
5.據《揚子晚報》報道,今年4月,陜西漢中市區,一輛運輸濃鹽酸的車輛發生事故,導致酸液泄漏鬧市,經噴水和撒石灰處理后,排除了險情。對噴水和撒石灰做法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噴水可以減少濃鹽酸揮發 B.噴水可以降低鹽酸酸性
C.撒石灰為了消除鹽酸污染 D.噴水是盡快把鹽酸沖進下水道
解析:撒出的酸性物質應該用堿液中和,降低酸對環境的危害。噴水是為了稀釋酸,降低鹽酸的酸性。
答案:C
6.某學;瘜W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取剛降到地面的雨水 水樣,用pH計(測pH的精密儀器)每隔幾分鐘測一次pH,其數據如下表所示:
測定時間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5:35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4.85
(1)所降雨水是否屬于酸雨?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在測定的期間內,雨水的酸性是增強還是減弱?____________。
(3)經調查,這一地區有一個硫酸廠(生產過程中產生SO2)和一個電鍍廠,這些工廠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另外,這一地區的生活燃料也主要是煤,還有液化石油氣。請分析造成這一地區降酸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解析:( 1)pH5.6的雨水通常稱為酸雨。
(2)pH的數值變小,溶液的酸性增強,反之,堿性增強。
(3)工廠和居民的主要燃料都是煤,煤含硫多,燃燒時會產生大量的SO2。
答案:(1)是酸雨 測得其雨水水樣的pH小于5.6
(2)酸性增強
(3)燃燒含硫的物質會產生大量的SO2,SO2溶于水后會產生酸性物質,致使雨水呈酸性
7.中性溶液的pH增大,堿性增強;pH減小,酸性增強。把三氧化硫、氧化鈉和氯化鈉分別溶于水后,再各滴入紫色石蕊試液。
(1)__________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石蕊試液顯藍色。
(2)__________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石蕊試液顯紅色。
(3)__________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石蕊試液顯紫色。
解析:氧化鈉溶于水呈堿性,氯化鈉溶于水呈中性,三氧化硫溶于水呈酸性。
答案:(1)氧化鈉 (2)三氧化硫 (3)氯化鈉
8.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它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用途。寫出下列應用所對應的化學方程式。
(1)用熟石灰〔Ca(OH)2〕改良酸性土壤(鹽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服用含Al(OH)3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________________。
(3)用氫氧化鈉溶液洗滌石油產品中殘余的硫酸_______________。
解析:常見酸堿之間的中和反應實例分析。
答案:(1)Ca(OH)2+2HCl====CaCl2+2H2O
(2)Al(OH)3+3HCl====AlCl3+3H2O
(3)2NaOH+H 2SO4====Na2SO4+2H2O
30分鐘訓練(鞏固類訓練,可用于課后)
1.在我國南方一些地區,分布著酸性土壤,不適宜某些作物生長。為改良作物生長條件,當地的農民常用來中和土壤酸性的物質是( )
A.石灰石 B.熟石灰 C.燒堿 D.醋酸
解析:酸性土壤應該使用堿性物質中和。故應該選熟石灰,價格低廉且堿性較弱。燒堿堿性太強容易對植被造成破壞,并且價格太高。
答案:B
2.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 )
A.使石蕊變紅的溶液 B.使石蕊變藍的溶液
C.使酚酞變紅的溶液 D.不能使石蕊變色的溶液
解析:根據酸堿指示劑的變色情況確定溶液呈什么性。使石蕊變紅的溶液呈酸性,pH使石蕊變藍的溶液、使酚酞變紅的溶液呈堿性,pH不能使石蕊變色的溶液呈中性,pH=7。
答案:A
3.小良同學自制了一種黃色的花汁作指示劑,將花汁加入到不同的試劑中,觀察到的現象如下表:
試劑 稀鹽酸 食醋 氫氧化鈉溶液 食鹽水 蒸餾水 草木灰水
顏色 紅 紅 綠 黃 黃 綠
小良又用花汁測知家中花盆土壤顯酸性,你認為可加入上表中的________來改良花盆里的土壤( )
A.食醋 B.食鹽水 C.蒸餾水 D.草木灰水
解析:可用顯堿性的物質改良酸性土壤。從 表中可知草木灰水能使花汁變綠,說明顯堿性。
答案:D
4.請選擇適當的化學式填寫在橫線上。
(1)2KOH+H2SO4====_________+2H2O
(2)2NH3H2O+H2SO4====_________+2H2O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NO3+H2O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aCl2+2H2O
解析:因為中和反應是酸與堿生成鹽和水的反應,所以生成的鹽就是堿中的陽離子與酸中的酸根離子結合而成。反過來說,根據生成的鹽中的陽離子可以推斷對應的堿是什么,根據陰離子可以推斷對應的酸是什么。如根據NaNO3可以推斷對應的堿是NaOH,對應的酸是HNO3。
答案:(1)K2SO4 (2)(NH4)2SO4 (3)NaOHHNO3 (4)Ca(OH)2 2HCl
5.2010年2月中旬,福州市茶亭街東西河下游七公里長的內河,河面上漂浮著大量死魚。小亮聞訊后,取回水樣與同學們一起探究。
(1)觀察水質的能見度,然后過濾。過濾時不需要用到以下儀器中的____________(用序號表示);
A.漏斗 B.燒杯 C.玻璃棒
D.鐵架臺 E.酒精燈
(2)取過濾后的水樣,用兩種方法檢驗該水樣是否呈酸性,他們 采用的方法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任選一種方法進行實驗,并完成下列實驗報告: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3)面對內河嚴重污染,有人建議:①對排入內河的污水預先進行處理;②將閩江水引入,把內河的污水及污泥沖走,使死水變活;③用不產生二次污染的生物酶技術治理內河。以上建議中你不同意的是____________(填序號),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過濾不需加熱,與酒精燈無關。
(2)酸性溶液有以下特點:①pH7,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不能使酚酞試液變色等,但中性溶液也不能使酚酞試液變色。
(3)引入閩江水雖然可把內河的污水及污泥沖走,但并未根治污染,它會使下游的水受到?污染。
答案:(1)E (2)用紫色石蕊試液檢驗 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取少量水樣于試管中,向試管中滴加幾滴紫色石蕊試液 若溶液變紅色 水樣顯酸性
(3)② 會產生二次污染
6.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鋅與稀硫酸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室用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將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回顧酸、堿的性質,書寫與酸、堿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答案:(1)Zn+H2SO4====ZnSO4+H2
(2)CaCO3+2HCl====CaCl2+H2O+CO2
(3)Ca(OH)2+CO2====CaCO3+H2O
(4)CuSO4+2NaOH====Cu(OH)2+Na2SO4
7.以氫氧化鈉溶液為例,歸納小結堿的共同性質。填寫下表:
堿的共同性質 結論或化學方程式
(1)與酸堿指示劑反應 無色酚酞試液遇堿變____________色
紫色石蕊試液遇堿變____________色
(2)非金屬氧化物+堿鹽+水
(3)酸+堿鹽+水 HCl+NaOH====NaCl+H2O
(4)(某些)鹽+堿另鹽+另堿
解析:這里的非金屬氧化物通常指CO2、SO2、SO3。某些鹽通常指鹽本身可溶,且鹽中的金屬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沉淀或鹽中的酸根離子與堿中的金屬離子結合生成沉淀。
答案:(1)紅 藍
(2)Ca(OH)2+CO2====CaCO3+H2O(或2NaOH+SO2Na2SO3+H2O等)
(4)CuSO4+2NaOH====Cu(OH)2+Na2SO4〔或Ca(OH)2+Na2====CO3CaCO3+2NaOH 等〕
8.請你從所給藥品中選擇合適的物質,用兩種方法證明稀硫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后,硫酸有剩余。請將有關內容填在下表中。
所給藥品:酚酞試液、石蕊試液、稀鹽酸、鐵粉、銅粉、碳酸鈉粉末、氯化鈉固體、氧化銅粉末。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方法1
方法2
解析:證明是否有硫酸剩余可用紫色石蕊試液,或利用硫酸能與活潑金屬反應產生氣體,或利用硫酸能與碳酸鹽反應產生氣體的性質。
答案:
方法1 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試液 溶液呈紅色
方法2 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少量?鐵粉 鐵粉溶解,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變成淺綠色
9.小明在一種未知溶液中滴入幾滴酚酞試 液,振蕩后發現溶液不變紅。請完成下列問題:
(1)該溶液一定呈酸性嗎?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將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題時必須明確溶液呈酸性和中性時,滴加無色酚酞試液都不變色。解決的方法有兩個:一是用石蕊試液檢驗;二是用pH 試紙測定溶液的pH 。
答案:(1)不一定 無色酚酞試液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不變色
(2)向未知溶液中滴加幾滴紫色石蕊試液,若變紅,說明呈酸性;若不變色,說明呈中性
10.如右圖所示,田繪同學在進行酸堿中和反應的實驗時,向燒杯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滴加稀鹽酸一會兒后,發現忘記了 滴加指示劑。為了確定鹽酸與氫氧化鈉是否恰好完全反應,田繪從燒杯中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放于一支試管中,并向試管中滴加幾滴無色酚酞試液,振蕩后觀察到酚酞試液不變色。于 是她得出兩種物質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結論。
(1)你認為她得出的結論是否正確?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該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你另設計一個實驗,探究上述燒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寫下表:
實驗方法 可能觀察到的現 象 結論
解析:解答此題有三個關鍵:一是要明確中和反應過程中溶液酸堿性的變化情況,滴加的稀鹽酸過少,溶液顯堿性;恰好完全反應,溶液顯中性;滴加的稀鹽酸過多,溶液顯酸性。二是要明確酚酞不變色,溶液可能顯中性,也有可能顯酸性。三是要明確第(3)問中的另設計一個實驗應在已經知道溶液要么恰好完全中和,要么鹽酸過量的基礎上考慮實驗方法。
答案:(1)不正確 滴加的稀鹽酸過量,酚酞試液也不會變色
(2)NaOH+HCl====NaCl+H2O
(3)以下方法任寫一種均可:
實驗方法 實驗現象 結論
①取樣,滴加紫色石蕊試液 試液變紅 鹽酸過量
②取樣,滴加紫色石蕊試液 試液不變紅 恰好中和
③取樣,滴加碳酸鈉溶液 有氣泡產生 鹽酸過量
④取樣,滴加碳酸鈉溶液 無氣泡產生 恰好中和
⑤取樣,加入鋅粒等活潑?金屬 有氣泡產生 鹽酸過量
⑥取樣,加入鋅粒等活潑?金屬 無氣泡產生 恰好中和
11.進行中和反應的探究實驗時,在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滴加23滴酚酞試液,溶液變成____________色,此時溶液顯____________性,pH____________7;然后向燒杯中逐滴滴加稀鹽酸并振蕩,至溶液剛剛褪成無色時,溶液顯____________性,pH____________7;繼續滴加鹽酸至過量,溶液顯_______ _____性,pH____________7。
解析:根據中和反應實驗過程中溶液酸堿性的變化情況、顏色變化及與pH的關系,可以作出判斷。
答案:紅 堿 中 = 酸
12.學習了酸和堿的知識后,小松知道了白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CH3COOH)。為了測定白醋中醋酸的質量分數,他把4%的NaOH溶液滴加到30 g白醋中,待反應恰好完全反應時(假定其他成分不參加反應),共用去NaOH溶液25 g。
(1)已知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3COOH+NaOH====CH3COONa+H2O,該反應的類型是____________。
(2)請計算白醋中醋酸的質量分數。
解答:(1)中和反應(或復分解反應)
(2)解:設白醋中醋酸的質量分數為x,
CH3COOH+NaOH====CH3COONa+H2O
60 40
30 gx 25 g4%
以上就是初三化學寒假作業:酸和堿的中和反應習題解析的全部內容,希望各位學生和家長們能夠喜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672567.html
相關閱讀:深入解讀初三時間安排及學習策略
暑假補習攻堅戰 初三規劃要趁早
初三政治指導:聽老師講要求
名師指點:初三學習警惕“一夜暴富”心態
秋季學期初三年級化學期末復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