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大題共20小 題,其中1-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11-2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合計50分。每小題所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僅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題號1 2345678910
答案
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1、商鞅變法規定“戮力 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未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奴。”材料中的“本業”是指 ( )
A.工業 B.手工業
C.農業 D.商業
2、劉德華主演的電影《墨攻》上演后,引起許多同學對墨家學說的濃厚興趣。請你告訴他們以下思想中屬于墨家主張的是 ( )
A.“兼愛”“非攻” B. 無為而治 C.武力兼并 D. 主張法治
3、正非同學因為書法多次獲獎而擁有眾多女粉絲。歷史上書法藝術最早出現于 ( )
A. 秦朝 B. 西漢 C. 東漢 D. 唐朝
4、小雨同學在進行探究學習時,擬出了“科舉納賢”、“重視農業,善于納諫“等小標題。由此可以判斷,他研究的歷史人物是 ( )
A. 漢武帝 B. 唐太宗 C. 秦始皇 D. 朱元璋[來源:學#科#網]
5、為宏揚傳統文化,國家把清明節定為法定節假日。我國的主要傳統節日早在什么時候就都已確定了 ( )
A. 漢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6、下圖 中最能反映商品經濟現象的是 ( )
A. 長城 B. 大運河 C. 軍事處值房 D. 交子
7、八年級(1)班的同學要舉行““戊戌變法主題辯論會”,下列不能作為辯論會 論據的是 ( )
A. 戊戌變法是在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加劇的背景下發生的
B. 維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為、染啟超等
C. 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D. 會議加強了亞非各國的聯系和團結
8、晚清愛國人士魏源在其著作《海國圖志》中提出了什么觀點 ( )
A. “師夷長技以制夷” B.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C. “實業救國” D.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9、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國共兩黨攜手合作,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國民黨軍隊取得抗戰以來的重大勝利的戰役是 ( )
A.黃海大戰 B. 平型關大捷
C. 臺兒莊戰役 D. 松滬會戰
10、人們的服飾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特點。服飾的變化往往體現了時代精神的變化。由圖一到
11、“罷課罷市,足見人心未死;保國保家,才是熱血男兒!边@是20世紀初南京某商店的門聯。你知道門聯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嗎? ( )
A. 洋務運動 B. 新文化運動
C. 五四愛國運動 D. 中共一大
12. 冼星海是近代廣東杰出的音樂家,他最有影響的作品是 ( )
A. 《義勇軍進行曲》 B. 《黃河大合唱》
C. 《畢業歌》 D. 《田橫五百士》
13、我國在20世 紀70年代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 ( )
①.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 ②. 推動萬隆會議圓滿成功
③. 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④. 中國和葡萄牙簽署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4、阿拉伯數字在我們日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運用得相當廣泛,它的發明者和傳播者分別是 ( )
A. 古代印度人、巴比倫人 B . 古代阿拉伯人、羅馬人
C. 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 D. 古代阿拉伯人、埃及人
15、有人說,17世紀末的英國國王開始被套上“緊箍咒”。這里的““緊箍咒”主要指( )
A. 《獨立宣言》 B. 《權利法案》 C. 《人權宣言》 D. 《共產黨宣言》
16、美國和其他59個國家曾于1980年抵制莫斯科奧運會,1984年蘇聞又宣布抵制洛杉機奧運會。美、蘇互不參加對方舉辦的奧運會,其歷史背景是 ( )
A.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正酣 B. 嚴重的經濟危機的影響
C. 世界處于“冷戰“時期 D. 華沙條約組織成立
17、公元1500年以后,世界逐漸由分散走向整體。現在,全球化的速度加快。在這一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是 ( )
A. 殖民主義的擴張 B. 資產階級思想傳播
C. 各國政府政策的推動 D. 科學技術的進步
18、下列關于愛因斯坦的描述,正確的一項是 ( )
A. 近代自然科學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建立了完整的經典力學體系
B. 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者
C. 20世紀人類科學史上一位影響深遠的科學家,其重要的科學成就是相對論 D. 被譽為“發明大王”,一生共有2000多項發明
19、195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是 ( )
A. 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表現 B. 高科技經濟發展的突出表現
C. 政治一體化的表現 D. 知識經濟發展的重要表現
20、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最終 崩潰的標志是 ( )
A. 埃及獨立 B. 阿爾及利亞獨立C. 納米比亞獨立 D. 南非獨立
二、非(本大題共2小題,第21小題16分,第22小題14分,共30分)
21、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涌現出一大批重要的歷史人物,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們如燦爛的 星辰,映照著中國歷史的天空。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終極目的是什么?(4分)
(2)簡要概括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的主要歷史貢獻。(9分)
(3)中共十一屆三全會之后,鄧小平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哪些重大理論貢獻(3分)
22、閱 讀下列材料,然后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據新華社北京2013年4月28日電,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道:繼日本內閣成員和168名國會議員本月參拜靖國神社之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又公開否認侵略歷史,并稱參拜靖國神社“理所應當”,明確表示允許內閣成員參拜。連日來安倍與日本右翼政客的言行,引起相關國家強烈反對。中國、韓國、朝鮮等亞洲國家紛紛強烈評擊和嚴厲譴責。。。。。。美國《華盛頓郵報》27日發表文章說“誠然,人們會對歷史進行重新詮結,但事實就是事實。日本侵占過朝鮮(半島),侵占過滿洲里和中國其他地方,也侵入過馬來亞。 然而,為何過去幾十年來德國能夠誠實面對歷史并由此鞏固自身在歐洲的地位,而對日本一些人來說,事實卻如此難以承認?”
材料二:最驚心動魄的一跪:勃蘭特“華沙之跪”
注:1970年12月7日,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
跪在華沙猶太人隔離區所在地的紀念碑
前。這就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華沙之跪 ”。
“華沙之跪”也成為聯邦德國與東歐重歸于
好之路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并為聯邦
德國在1973年9月加入聯合國鋪平了道
路。勃蘭特后來在談到他的“華沙之跪”時
說:“面對百萬受害者,我只做了在語言力
不能及的情況下一個人應該做的事。”
請回答:
(1)二戰后,中國、韓國、朝鮮等亞洲國家為什么一直強烈遣責日本政客參拜靖國神社?(3分)
(2)歷史不容篡改。請列舉近代以來日本侵略中國的二例史實。(4分)
(3) 綜合上述材料,面對侵略的歷史,德國與日本的態度有何不同?(4分)勃蘭特“華沙之跪”對聯邦德國國際地位的提高有什么重要的作用?(3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69290.html
相關閱讀:2016屆高三語文上學期期初摸底考試試卷(附答案)
2018.1初三歷史期末試卷(海淀區附答案)
2012年淄博市歷史中考題(含答案)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2012年中考歷史題歸總(有答案)
2013年中考歷史柳州市二模試題(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