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玉林市2013年中考歷史試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013年玉林市初中畢業暨升學考試
歷 史
(全卷共兩大題1 8小題,滿分:60分,考試時間:60分鐘)
注意事項:
1.請將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考試結束,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選項標號涂黑。
3.非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
1.下列人物,被譽為“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是
A.康有為 B.孫中山 C.陳獨秀 D.蔣介石
2.第一次國共合作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A.發動了反帝反封的五四運動 B.創辦了黃埔陸軍軍官學校
C.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 D.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統治
3.“七七”事變后,全國掀起了抗戰漫畫運動,得到各地群眾的歡迎和支援,上海救亡漫畫宣傳隊還得到了兒童救亡協會“小弟弟小妹妹們每日在烈日下募集得來”的捐款。這反映了當時
A.漫畫抗戰比軍事抗戰更重要B.漫畫技藝已經得到全面普及
C.全國人民團結抗戰熱情高漲D.侵略者在中國實行文化控制
4.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未能健康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A.三座大山長期擠壓B.海外華僑缺乏投資熱情
C.投資商人不善經營D.投資過于集中在輕工業
5.1905年9月2日,清政府發布“上諭”,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為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這說明
A.清政府已實現教育普及B.清政府決意廢除科舉制
C.新式教育遭到學子反對D.京師大學堂已停止招生
6.在右圖文件的指導下,我國進行了
A.土地改革 B.農業合作化運動
C.一五計劃 D.人民公社化運動
7.作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決策的會議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8.在1971年召開的某次國際會議上,阿爾巴尼亞等23國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提案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壓倒多數獲得通過。這一結果表明
A.中國同世界各國都建立了外交關系 B.上海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取得了成功
C.中國的綜合國力已經躍居世界前列 D.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得到了恢復
9.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其代表作是
A.《蒙娜麗莎》B.《哈姆雷特》
C.《神曲》D.《人權宣言》
10.長達三百多年的罪惡的“三角貿易”對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提供了大量的黑人勞力B.摧毀了腐朽的封建統治
C.打通了各洲的貿易通道D.積累了雄厚的原始資本
11.《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
A.巴黎公社正式成立B.馬克思主義誕生
C.歐洲工人運動興起D.資本主義已滅亡
12.林肯在美國內戰中的最大貢獻是
A.贏得了國家獨立B.建立了聯邦制國家
C.維護了國家統一D.廢除了黑人奴隸制
13.蘇聯為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大力發展重工業 B.推進農業集體化
C.實行新經濟政策 D.頒布《土地法令》
14.分析以下世界經濟危機情況表,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1929~1933年
影響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造成工業、農業、商業和金融等部門的危機
1933年與1929年比,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下降37.2%,貿易總額縮減2/3
A.持續時間比較長B.物價上漲比較快
C.涉及范圍特別廣D.破壞程度特別高
15.右圖是畢加索創作于1937年的以德國轟炸西班牙小鎮為背景的油畫《格爾尼卡》,勾畫了木然屹立的公牛、瀕死嘶鳴的馬、仰天狂叫的求救者、斷臂倒地的士兵、抱著死嬰號啕大哭的母親、嚇得發呆的見證人等。作者作此畫意在
A.表現作者繪畫技藝新穎高超B.反映西班牙民族矛盾很尖銳
C.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慘狀D.表達對法西斯的譴責和抗議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16題8分,17題8分,18題14分,共30分)
16.中國對外開放地區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右圖開放格局的出現與哪一次重要會議的決策有關?(1分)
(2)根據示意圖和所學知識,指出我國建立的其中一個經濟特區,(1分)并歸納我國對外開放的特點。(2分)
(3)指出圖中A地區于哪一年回歸祖國?(1分)A、B地區的回歸是鄧小平提出的哪一個偉大構想的成功實踐?(1分)
(4)談談對外開放對我國有什么現實意義?(2分)
17.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20世紀50年代時,東歐和西歐各國卻驚人地東山再起。……(法國)戴高樂在各個領域里都推行其獨立自主的政策!197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僅僅25年時,一個嶄新的世界政治格局開始出現。在戰后頭幾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兩極分化已經消失。歐洲不再是世界棋盤上的一個卒子——或兩個卒子,東歐和西歐。
——《全球通史》
材料二:我們沒有永久的盟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我們的利益才是永久的。
——帕默斯頓勛爵
(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50年代西歐“東山再起”的主要原因。(2分)
(2)材料一中的“一個嶄新的世界政治格局開始出現”指的是什么? (2分)
(3)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西歐是如何擺脫“卒子”地位的? (2分)
(4)根據以上材料和所學知識,你認為決定國家之間關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2分)
18.工業化是近代以來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對人類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深遠的。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18世紀后半葉開啟的工業革命使西方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英國為例,資本從1750年的5億英鎊增長到1865年的60億英鎊,工廠制度逐漸形成;農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總人口的51%;資產階級推動了議會改革,選民人數由50萬增加到了81.3萬。政府先后出臺了《濟貧法修正案》、《工廠法》、《十小時工作法》、《公共衛生法》等,逐漸成為一個“福利國家”。
在工業革命中,很多工廠沿河而建,大煙囪冒出的濃煙籠罩市區,工廠廢棄物對河流構成嚴重污染。
材料二:19世紀中后期,西方發明的輪船、火車、有線電報、照相、電影等陸續傳入中國,人們的出行速度加快了,通訊方便了,精神生活也豐富了。
材料三: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創辦了一批近代工業。
材料四:早在1843年,英國議會就討論通過了控制蒸汽機和爐灶排放煙塵的法案;1863年,議會通過了第一個《堿業法》,要求制堿行業抑制95%的排放物,以控制路布蘭制堿工藝所產生的毒氣。
(l)材料一所指的“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哪一個國家?(1分)它的擴展使人類進入到了什么時代?(1分)
(2)根據材料一,從經濟、政治、城市、社會等角度中選取一個角度分析西方工業革命的進步性,(2分)并指出工業化帶來的主要問題。(2分)
(3)根據材料二概括西方科技成果對中國的影響。(2分)
(4)分別舉一例說明洋務派“師夷長技”在工業和海防建設方面取得的具體成就,(2分)并概括洋務運動的進步意義。(2分)
(5)綜合以上材料,談談近代的工業化進程對我國當前工業化建設有什么啟示?(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69569.html

相關閱讀:2012年淄博市歷史中考題(含答案)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2012年中考歷史題歸總(有答案)
2013年中考歷史柳州市二模試題(帶答案)
2018.1初三歷史期末試卷(海淀區附答案)
2016屆高三語文上學期期初摸底考試試卷(附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