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3學年度四月調考歷史試題
一、:
16.斯塔夫里阿諾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寫道:“很明顯,對人的重新強調和對人所能取得的成就的重新強調,顯然比之前中世紀的觀點更能導致海外擴張。”這句話說的是
A.文藝復興的影響B.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C.啟蒙運動的影響D.工業革命的影響
17.有人在評價一個歷史文獻時說:“它第一次莊嚴宣告自由平等是天賦人權,以此作為反抗殖民壓迫的理由,并成為一個國家的立法基礎,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边@個文獻應該是
A.《權利法案》C.《人權宣言》B.《獨立宣言》D.《共產黨宣言》
l8.近代以來的每一次科技進步都伴隨著能源利用方面的革命。當今世界,煤炭、右油、電力和核能是人類使用最廣泛的重要能源。其中,煤炭廣泛應用于生產領域應該歸功于
A.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B.史蒂芬孫發明火車機車
C.愛迪生發明燈泡D.瓦特改進蒸汽機
19.19世紀60年代,隨著外國入侵的不斷加深,部分先進的中國人開始響應“師夷長技”的口號,掀起了
A.洋務運動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D.五四運動
20.右圖是俄國2014年發行的一枚紀念幣。紀念幣圖案左上部是一個正在耕作的農民,右下部是一支鵝毛筆和亞歷山大二世的簽名。它所紀念的歷史事件應該是
A.農奴制改革B.十月革命
C.蘇聯成立D.農業集體化完成
21.當前,中日釣魚島之爭引人關注。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日本占有釣魚島是非法的和無效的。19世紀末,日本通過哪一個不平等條約侵占了中國臺灣和釣魚島?
A.《南京條約》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D.《辛丑條約》
22.某中學歷史興趣小組進行了一次以“中外歷史人物比較”為主題的歷史探究活動。其中,以“資產階級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國”為內容尋找的中外歷史人物應該是
A.列寧、毛澤東B.拿破侖、康有為C.林肯、陳獨秀D.華盛頓、孫中山
23.1922年華盛頓會議上各與會國締結了《九國公約》,其第一條第四款規定:“除中國外的各締約國)不得因中國狀況,乘機營謀特別權利,而減少友邦人民之權利,并不得獎許有害友邦安全之舉動!边@一條款主要針對
A.沙俄對中國的虎視眈眈B.美國在中國的侵略圖謀
C.英國對中國的領土野心D.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
24.1936年12月,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變,扣押蔣介石,隨后中共派出以周恩來為團長的代表團到達西安。他們此行的目的是
A.反蔣抗日B.譴責張學良、楊虎城扣押蔣介石
C.聯蔣抗日D.說服張學良、楊虎城釋放蔣介石
25.陳毅說:淮海戰役勝利是老百姓用手推車推出來的。這句話反應的史實發生在
A.1926~1927年的北伐戰爭期間B.1934~1936年的紅軍長征期間
C.1931~1945年的抗日戰爭期間D.1946~1949年的解放戰爭期間
26.“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這句話曾經感動了無數中華兒女,也是見證中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反映的歷史史實是
A.中國人民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實現了民主共和
B.中國人民趕走了日本侵略者,實現了民族解放
C.中國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民當家作主
D.中國人民從溫飽奔向小康,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
27.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其以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美蘇關系左右了世界。下列與之相關的說法,正確的是
A.雅爾塔會議召開,反法西斯國家決定成立聯合國
B.雅爾塔會議召開,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形成
C.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兩極格局形成
D.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多極格局形成
28.有人說,1971年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中國的勝利,更是亞非拉國家的勝利。中國贏得廣大亞非拉國家的信任的關鍵在于中國堅持和平共處原則,同時以“求同存異”的真誠態度面對分歧!扒笸娈悺钡姆结樖窃谀囊恢匾獔龊咸岢龅
A.1949年開國大典B.1954年日內瓦會議
C.1955年亞非會議D.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
29.有人說:第一次工業革命時,中國正在沉睡;第二次工業革命時,中國正在掙扎;第三次科技革命時,中國開始奮起。與第三次科技革命對應的中國歷史是
A.鴉片戰爭B.五四運動C.南昌起義D.香港回歸
30.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國際貿易、投資和人員流動更加頻繁,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這種局面是
A.政治多極化的表現B.經濟全球化的表現C.文化多元化的表現D.區域一體化的表現
二、非:
31.構建框架,知識梳理
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的幾十年間,世界和中國的變化十分劇烈。工業文明加速發展,世界融合的速度越來越快,也變得越來越動蕩不安;中國以一種極不情愿韻方式融入世界,并在近代化之路上艱難行進。
以下是這一時期歷史知識框架的整理。三組橫向箭頭反映了這一時期中外歷史發展的三條主線。
(1)在下面框架中的英文字母處填上相關的歷史事件。(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變化的主線之一。其主題是什么?(1分)
(3)中國近代化的過程就是不斷發現和學習西方社會的優點,同時進行自我否定和自我發展的過程。如果說洋務運動是在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那么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是在學習西方的______________,最后到新文化運動用西方新思想改造人們的頭腦。(1分)
(4)以上知識框架中,箭頭反映了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或相互影響。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工業革命與鴉片戰爭的關系。(1分)
32.自主探究,構建主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世界各國、各地區探尋現代化的道路精彩紛呈。
歐洲對全球統治的徹底結束并且淪為美蘇爭霸的小伙伴,促使歐洲人深刻反思。他們一方面埋頭發展經濟,另一方面走上了聯合自強的道路。
(1)歐洲聯合自強的最大成果是什么?(1分)
戰后日本的崛起令人矚目。在日本崛起的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日本在美國的強制之下實行了與以前完全不同的政策,即非軍事化政策。
(2)回顧歷史,哪一事件之后,日本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1分)
以中國為代表的亞非拉國家的奮起是二戰后最令人鼓舞的變化。亞非拉各國的現代化探索不僅改變了世界格局,也成為世界和平的有利因素。20世紀50年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初見成效,邁出工業化的堅實一步,但隨后出現嚴重的挫折;70年代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使中國迎來了長期穩定、高速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3)50年代,中國工業化起步;70年代末,中國開始走上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創以上兩個局面的重大歷史活動分別是什么?(2分)
(4)歐洲的自強聯合,日本的發展,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以中國為代表的金磚五國(BRICS,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近年來經濟的強勁增長,對未來世界格局的發展有何重大影響?(1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69889.html
相關閱讀:2012年淄博市歷史中考題(含答案)
2018.1初三歷史期末試卷(海淀區附答案)
2013年中考歷史柳州市二模試題(帶答案)
2016屆高三語文上學期期初摸底考試試卷(附答案)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2012年中考歷史題歸總(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