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 (第5冊)
備課
教師
授課
時間
第 周 月 日
內容
我的叔叔于勒(第一課時)
目標
1.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2.體會小說起伏曲折的情節和精妙的藝術構思。
3.體會對比手法的成功運用及其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線索,體會小說起伏曲折的情節和精妙的藝術構思。
2.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對比手法的成功運用及其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學方法與手段
1.品讀對菲利普夫婦的精彩的描寫,把握文中菲利普夫婦的形象。
2.運用朗讀想象法,體會人物的情感和內心世界。
教學準備
教
學
過
程
一、檢查預習
給加點字注音。
拮據(jié) 棧橋(zhàn) 闊綽(chuò)
襤褸(lán lǚ) 牡蠣(mǔ lì)
二、導入新課
1.簡介作者莫泊桑。
莫泊桑,19世紀后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曾拜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為師。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說,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是與契訶夫和歐?亨利并列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對后世產生極大影響。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說構思別具匠心,情節變化多端,描寫生動細致,刻畫人情世態惟妙惟肖,令人讀后回味無窮。
莫泊桑的作品對后世產生了極大影響。除了《羊脂球》(1880),這一短篇文庫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還創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883)、《兩個朋友》(1883)、《項鏈》(1884)及《西蒙的爸爸》、《珠寶》、《小步舞》、《珍珠小姐》等在內的一大批膾炙人口、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長篇小說也達到比較高的成就。他共創作了6部長篇:《一生》(1883)、《俊友》(又譯《漂亮朋友》,1885)、《溫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堅強》(1889)和《我們的心》(1890),其中前兩部已列入世界長篇小說名著之林。
2.前面我們通過《故鄉》一文的學習,了解了舊中國農民、小市民的悲慘生活。那么,舊時代外國的底層人物的生活又怎么樣呢?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一同走進莫泊桑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去看一看。
三、整體感知
快速閱讀課文,思考并完成下列填空題:
( )于勒→( )于勒→( )于勒→( )于勒
明確:“盼”、“贊”、“見”、“躲”
由此可見,菲利普夫婦對于勒態度的轉變是本文的線索(明線)。
按照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可將課文分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1―4節),盼。
第二部分(5―19節),贊。
第三部分(20―47節),見。
第四部分(48―49節),躲。
四、交流互動
1.菲利普夫婦態度的轉變具體體現在他們對于勒的不同評價上,請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詞句,并思考變化的原因。
明確:“壞蛋”、“無賴”、“流氓”→“正直”、“有良心”→“好心”、“有辦法”→“小子”、“賊”、“討飯的”、“流氓”
變化原因:于勒貧富狀況的變化。(暗線)
2.分角色朗讀20-47節,結合有關菲利普夫婦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的語句,說說菲利普夫婦是怎樣的人。
明確:
“突然……不安起來”、“他向旁邊走了幾步”――心理驟然緊張,想躲開窮水手的眼睛,怕于勒認出來;
瞪著眼“看女兒、女婿”――怕他們發現這個秘密;
“他的臉色十分蒼白,兩只眼也跟尋常不一樣”――多年的美夢破滅了,心中充滿了恐懼,怕窮弟弟又成為他的負擔,而這一切給他的打擊確是太突然、太沉重了。
“他低聲”對妻子說:“真奇怪!這個賣牡蠣的怎么這么像于勒?”――雖“像”但僅僅是猜疑,還沒有確定“是”于勒,但菲利普夫婦已經被嚇得失魂落魄了。
小結:動作、語言的描寫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性格,使我們看到菲利普是個虛偽、勢利、自私、冷酷、只認金錢不認人的勢利者。
五、質疑交流
你怎樣看待菲利普夫婦這樣的人?
六、自主小結
本文以菲利普夫婦對于勒態度的轉變為明線,以于勒貧富狀況的變化為暗線,展現了虛偽、勢利、自私、冷酷、只認金錢不認人的勢利者菲利普夫婦的形象。
七、反饋練習
為小說續寫結尾。
八、布置作業
1.完成《同行》相關1-3題。
2.找出文中環境描寫的語句,并分析其作用。
備注
板書設計
(明線) (暗線)
開端――盼
菲利普夫婦 發展――贊 于
(態度的變化) 高潮――見 勒
結局――躲 (貧富狀況的變化)
自私、冷酷、貪婪、
惟利是圖、勢利
教學反思
參考資料
學 科
語文 (第5冊)
備課
教師
劉銀姿
授課
時間
第 周 月 日
教學內容
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文中除菲利普夫婦外,其他人物的形象及其作用。
2.理解文中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
1.分析并理解文中除菲利普夫婦外,其他人物的形象及其作用。
2.理解文中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
多元解讀文章主題。
教學方法與手段
1.品讀對其他人物描寫的語句,把握文中人物的形象及其作用。
2.用討論探究的方法,多元解讀文章主題。
教學準備
相關課件
教
學
過
程
指名回顧上節課所學內容。
二、交流互動
(一)本文有哪些環境描寫的語句?分別有什么作用?
明確:環境描寫只有兩處:
第一處:20節:“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
景色靜謐,色澤美麗。烘托出菲利普夫婦歡樂的心情。
第二處:48節:景色黯淡,烘托出菲利普夫婦失望、沮喪的心情。
環境描寫雖然簡略,卻極妙襯托了人物的心理變化。
(二)文中除菲利普夫婦外,其他人物有什么特點?他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確:
(1)關于于勒:
于勒成為窮水手,不外乎揮霍無度或競爭失敗,既出乎人們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他從小“行為不正,糟蹋錢”,沾染了資產階級的惡習,很容易揮霍浪費、入不敷出;而競爭失敗,也是資本主義社會中司空見慣的事情。他的一生,可以概括為:年輕時浪蕩,中年時得意,老年時淪落。
(2) 關于“我”
與菲利普夫婦認出于勒后的“恐怖”、“憤怒”相比,“我”的同情,體現出青年人的善良、純真。
(3)關于姐姐和女婿
他們的婚事以金錢為轉移,說明不僅菲利普夫婦崇尚金錢,拜金主義是當時社會的普遍現象。
追問:本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誰?
明確:
提示:小說的主題在誰身上體現的,誰就是小說的主人公。
追問:那么,小說的主題究竟是什么呢?
(三)本文的主題究竟是什么?
明確:
(1)金錢關系說
作者運用對比的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弟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態度,畫出了一幅資本主義社會里,貧窮則兄不認弟觸目驚心的慘象,藝術的揭示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純粹的金錢關系”的主題思想。
文中最能揭示這一主題的是菲利普夫婦,而“我”是見證人;于勒則是貫穿始終的線索人物。 所以,按這種解讀,菲利普夫婦是主人公。
(2)虛榮說
小說通過展現虛偽、勢利、自私、冷酷、只認金錢不認人的勢利者菲利普夫婦的形象,
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愛慕虛榮的社會風氣。
文中最能揭示這一主題的仍然是菲利普夫婦。 所以,按這種解讀,主人公也是菲利普夫婦。
(3)同情說
作者并非把批判的矛頭指向了菲利普夫婦。他們并非大奸大惡,只是被社會愛慕虛榮、拜金主義的風氣所腐蝕,作者是把矛頭指向了整個社會。
同時,作者也表現了生活在底層的小人物的辛酸。
按這種解讀,主人公既有菲利普夫婦,也有于勒。
三、自主小結
本文環境描寫雖然簡略,卻極妙襯托了人物的心理變化。其他人物或襯托主要人物,或為線索人物,也是表現主題不可或缺的人物。而對于本文的主題,則可以嘗試多元解讀。
四、反饋練習
用幾句環境描寫來襯托你考試失利后的心情。
五、布置作業
1.完成《同行》剩下的題目。
2.閱讀莫泊桑的小說作品《項鏈》,分析主人公及其形象以及小說的主題。
備注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參考資料
學 科
語文 (第5冊)
備課
教師
劉銀姿
授課
時間
第 周 月 日
教學內容
我的叔叔于勒(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體會莫泊桑小說精妙的藝術構思,感受他的匠心獨運。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主題,認識社會現象。
教學方法與手段
通過默讀圈點,整體感知人物的命運、態度、性格,結合社會實際,理解小說的主題。
教學準備
相關課件
教
學
過
程
一、研讀賞析,分析人物寫法,感知人物形象
1、教師提出要求:找出課文中能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地方,在課文中做批注。然后我們來概括:
我認識了一個------------(人物性格特點)的----------(人物),你瞧,----------(人物表現),運用了------------------(描寫方法)。
示例:我認識了一個自私的菲利普,你瞧,他在船上認出弟弟時“神色很狼狽,低聲嘟噥著:‘出大亂子了!边\用了神態和語言描寫。
學生閱讀課文,找出對人物進行的描寫、烘托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學生自主或指明回答。
對菲利普夫婦的認識:精明、刻薄、潑辣、虛偽、有主意、富有心計、自私勢利、為女兒著想..........
對于勒的認識:糟蹋錢、自作自受、不知悔改、懷念親人、令人同情............
(以上都要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提示:重點研讀第25到38段)
總結:出示表格,要求學生填寫并簡要分析
于勒生活的變化
菲利普夫婦的態度
菲利普夫婦的特征
語言
行動
貧
壞蛋、流氓、無賴
打發
虛偽、卑鄙自私、貪心勢利、冷酷、精明、刻薄
富
正直的、有良心的人,有辦法的好心人
衣冠楚楚地在海邊守侯
貧
賣社蠣的這個小子、這個家伙、那個家賊、那個討飯的
罵、躲避
2、分析明快個性化的語言
(1)、“你們要不要我請你們吃牡蠣?”
揭示了菲利普夫婦附庸風雅的庸俗心理,表現了他想上上流社會的性格特征。
(2)、“。“。≡瓉砣绱.......如此......我早就看出來了!..........謝謝您,船長!
菲利普夫婦神態異常,說話語無倫次,生動的描寫了他內心的極度恐慌。虛榮、勢利、自私的個性躍然紙上。
(3)、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早晚會回來重新拖累我們的...........
菲利普夫婦的自私勢利刻薄潑辣的個性畢露無遺。
(4)、”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
三個稱呼強調了我于于勒叔叔的骨肉關系,表現了我的善良、純真,對窮困潦倒的叔叔的同情,反襯了菲利普夫婦的自私、冷酷。
二、辨析研討,誰是主人公
1、文題是〈,但是對于勒卻僅有幾筆直接描寫,多是側面描寫,而對于菲利普夫婦的性格刻畫用了很多筆墨。誰是本文主人公呢?
小說題為〈我的叔叔于勒〉〉,菲利普夫婦盼于勒發財歸來是敘事明線,而于勒(離家到美洲冒險10年經歷)為暗線,略寫了他的過去和現在,“我”-----若瑟夫,一個十幾歲的男孩,在父母不把窮水手當作兄弟看待后,仍認為于勒是“我”的叔叔,作者用這一標題道出了一個孩子的不滿,同時,這個標題也像一面鏡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婦受金錢腐蝕的靈魂,而在“我”身上,表達了作者的希望和理想。小說集中表現了菲利普夫婦對于于勒態度的驟然變化,從而刻畫出他們貪婪、自私、勢利的性格特征。小說正是通過刻畫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征,從而揭示全文主題思想-------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純粹的金錢關系”的。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婦。
2、“我”在整篇小說中是怎樣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我對叔叔的同情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不受父母的影響,仔細觀察叔叔;
(2)、心中叔叔;
(3)、給了叔叔十個銅子的小費;
這默念的話中“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從字面的人物關系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親的弟弟”,意思沒有什么不同,但是,從排列的順序分析,作者是很具匠心的,最后重復”我的叔叔”,其中卻加上一個“親”字,反映了“我”對處于貧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對父母六親不認的困惑、苦悶及不滿。這是一句包含粉諷刺意味的心里話。
形象:我是一個涉世未深,比較天真單純、富有同情心的孩子,與父母的表現形成鮮明的對比。
作用:小說中的“我”作為敘事的主體貫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態度和行動,都是從“我”的眼里看到的;對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評述,也都是從“我”的角度表示的。在“我”身上,寄托著作家的褒貶、愛憎、喜怒和哀樂。“我”不是主人公,只是以“我”的見聞來展開情節,起著穿針引線的作用;蛘f是線索性的人物。
三、曲折多變情節安排和環環相扣的懸念設置
1、曲折多變情節安排
這篇小說的主題并不深奧,情節卻曲折多變,小說采用大開大合的手法鋪排故事,于勒出場前,渲染其在菲利普夫婦一家人心目中的地位,接著,筆鋒一轉,寫菲利普夫婦一家旅游,情節舒緩下來,在船上,又加了一段吃牡蠣的小插曲描繪嘲諷菲利普夫婦附庸風雅和克拉麗絲既怕丟臉,又怕花錢的尷尬處境,使讀者啞然失笑,然后,故事高潮迭起菲利普發現邁牡蠣的象弟弟并驚恐告訴妻子,情節推向高潮,氣氛頓時緊張,但此時作者并沒有立刻揭開謎底,而是讓菲利普夫婦去打聽,情節又松緩下來,直到證實確實是于勒,情節似乎最終跌落閉合了。不料,作家又妙筆生花,交代菲利普夫婦一家改乘船只,躲避于勒,把人們引入沉思和回味之中。情節真是有張有弛。
2、環環相扣的懸念設置
懸念一:小說開頭寫我家生活狀況,在讀者熟悉家庭之后,筆鋒一轉,引出人物于勒,我們不禁要問:于勒是誰?
懸念二:我回答了于勒是誰后,作者說“那時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這以前則是全家的恐怖”,我們不禁要問:這是為什么?
懸念三:小說描述了于勒年輕時怎樣浪蕩敗家,怎樣到美洲發了財,我們不禁要問:于勒回來了嗎?
懸念四:小說筆鋒一轉寫菲利普夫婦一家旅游,在船上見到很像于勒的賣牡蠣的老水手。我們不禁要問:這真是于勒嗎?
懸念五:但此時作者并沒有立刻揭開謎底,而是讓菲利普夫婦去打聽,直到證實確實是于勒,高潮出現。我們不禁要問:菲利普夫婦一家怎么辦?
四、拓展遷移,聯系生活
1、組織學生演課本劇,場景:在輪船上,人物:“我”、菲利普夫婦、于勒,情節:從菲利普夫婦吃牡蠣到發現于勒直到離開這部分。要求細致分析利普夫婦的行動,語言和性格。
2、看了這個“嫌貧愛富”的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或啟發呢?
學生自由發言。
點撥:
1、不要把實現理想寄托在別人身上,應該通過自己去奮斗,去努力,去爭取。
2、在親情和金錢上,應該珍惜親情,淡泊名利。
3、對弱者應多付出愛心,同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四、作業
1、假如菲利普夫婦在游輪上巧遇發了大財的于勒,他們的表情言行會怎樣?用200個左右字來完成。
2、如果你是文中的若瑟夫,你見到了分別十年之久,窮困不堪的于勒叔叔時想說些什么呢?用150個字來完成。
備注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參考資料
“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劇,一出小但完整的戲劇,打開一扇令人頓覺醒豁的生活窗口,讀他的作品的時候,可以是哭是笑,但永遠是發人深思的!
――左拉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馬克思、恩格斯說:“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薄八谷撕腿酥g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別的聯系了!
馬克思說:“貨幣能使各種冰炭難容的人親密起來,迫使勢不兩立的人互相親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70087.html
相關閱讀:雨說教學設計
東營區二中九年級(上)語文《陳涉世家》導學案
雨說
一雙手
飛紅滴翠記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