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標準】簡述杜魯門主義等史實,了解美蘇"冷戰"對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認識霸權主義對人類進步和安全的威脅。
一、教材分析
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本課選自北師大版教材,核心內容是"冷戰"局面的形成過程,是單元學習的主題和基礎,也是把握戰后世界歷史發展的主線,對學生的知識傳承具有重要作用;同時,通過這一課學生會真切的感受到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引導學生為維護世界和平而貢獻力量,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2、本課內容教材分為三個子目:第一子目"'鐵幕'降臨"通過對戰后形勢、"鐵幕"演說、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論述了"冷戰"開始的背景及序幕;第二子目"'兩極'對峙"通過北約和華約的建立論述了兩極對峙局面的形成;第三子目"局部'熱戰'"通過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兩場較大規模的國際性局部戰爭說明"冷戰"沒有給世界帶來和平。
二、學情分析
1、初三年的學生具體有一定的比較分析能力,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材料和圖片的展示,培養學生歸納分析的能力,提高他們的歷史思維能力。
2、在教學過程中還應注意各個歷史事件的前后聯系,培養學生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霸權主義政策對人類進步與安全的威脅,理解和平與發展這兩大時代主題。
重點:
1、簡述杜魯門主義等史實;了解"冷戰"局面的形成過程。
2、通過比較北約和華約,培養分析、比較和綜合能力。
難點:
1、了解美蘇"冷戰"對峙對世界的影響,培養學生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
2、通過兩極格局的形成,初步認識霸權主義對人類進步和安全的威脅,認識和平的可貴。
三、教學過程:
1、材料一:不言而喻,歐洲19世紀的全球霸權已經結束,而且永遠地結束了:歐洲已不可能恢復它的殖民帝國,也不可能重新建立以前的軍事和政治優勢。 ──[美]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我的一邊坐著巨大的俄國熊,另一邊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間坐著的是一頭可憐的英國小毛驢。 ——[英]丘吉爾
以上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
說明:近代以來以歐洲為中心的傳統國際關系格局,在"二戰"后被美蘇兩極格局所取代。學會掌握讀懂歷史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從史料中獲得歷史知識的能力。
2、軍事上,1949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建立。播放PPT出示圖片,帶著學生一起閱讀課本正文部分,通過地圖,掌握北約組織和華約組織的地理位置、形成過程和性質,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
3、 分析冷戰局面形成及其對世界的影響,培養學生從史料中獲得歷史知識。
"冷戰"的含義: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的除直接武裝進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敵對行動來遏制共產主義。
"冷戰"的目的(實質、本質):用非戰爭的手段遏制共產主義,稱霸世界。
局部"熱戰"是兩極格局的一部分,體現出美蘇的霸權主義,但侵略的結果都遭到失敗,體現出正義力量的偉大,也凸顯了當今世界時代的主題是:和平。
知識鏈接:兩極格局的特點:以美蘇為中心全面對抗,長期穩定。①政治上表現為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面旗幟的斗爭,兩類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勢不兩立。②經濟上表現為封鎖與反封鎖的斗爭。③軍事上表現為全面"冷戰"和局部的侵略與反侵略戰爭。④意識形態上表現為和平演變與反和平演變的斗爭。
兩極格局的影響(評價):
答:積極作用:①有利于緩解世界緊張局勢,避免爆發新的世界大戰。
②為世界經濟發展和科技革命的進行創造了相對穩定的國際環境。
消極作用:①打上了濃厚的大國強權政治色彩,導致戰后超級大國推行霸權主義。②美蘇爭霸,雙方展開軍備競賽和地區爭奪,使世界局勢長期動蕩。
③擅劃國界、分裂別國的做法導致戰后世界的紛爭和不安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704689.html
相關閱讀:秋季學期初三年級化學期末復習題
暑假補習攻堅戰 初三規劃要趁早
深入解讀初三時間安排及學習策略
名師指點:初三學習警惕“一夜暴富”心態
初三政治指導:聽老師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