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體把握地下森林的特點和品質。
2、品味本文充滿激情、生動形象的語言,在寫作中借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3、感悟地下森林給我們的人生啟迪。
教學重點、難點
重難點:整體把握地下森林的特點和品質;在寫作中借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突破措施:閱讀課文了解地下森林的經歷,帶領學生分析生動形象而細膩的語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
多媒體課件
在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
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是一個以生命為主題的散文單元,它選取四篇描寫大自然和人類的生命現象、探究生命的一般進程的抒情性或議論性散文!兜叵律謹嘞搿肥沁@個單元的第三篇文章,是篇自讀課文。
面對大自然創造的地下森林奇跡,作者——我國著名女作家張抗抗展開豐富的想象,描寫了地下森林形成的歷史,滿懷激情地歌頌了地下森林的頑強生命力,表達了對孕育地下森林的峽谷的無限景仰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跡,描寫生命、謳歌生命是文學永恒的話題,也是本單元的主題。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散文《地下森林斷想》,看看它融入了作者張抗抗對生命怎樣的感受和思考呢?
二、檢查預習(注音解詞)
瘠薄(jí bó)土地缺少植物生長所需的養分水分
沉湎(miǎn)深深地迷戀著,不能自拔
孱弱(chán)瘦弱。
浩瀚無垠(yín)盛大繁多,沒有邊際
隱姓埋名(yǐn)隱瞞自己的真實姓名
三、猜森林
①請同學欣賞一組森林圖片。欣賞后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看到的畫面:雄偉壯麗、遮天蔽日、浩瀚無垠
同學朗讀第一自然段,張抗抗關于森林的描述
②畫面定格秋日地下森林色彩斑斕的圖片,學生找出課文22自然段朗讀。
比較兩組畫面的不同:一般森林——地下森林
介紹地下森林位置:見課本86頁文字介紹
四、整體感知 讀森林
作者對在黑黝黝、光禿禿、陰森森、靜悄悄的峽谷里長出這樣蔚為壯觀的森林充滿了好奇——1、可是你,為什么長在這里?
2、你從哪里飛來?
3、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這黑暗的深淵,熬過那漫長的歲月?
請同學帶著疑問認真閱讀課文。并解決以下問題:
(1)地下森林經歷了怎樣的歷史過程?
①毀滅、沉寂、沒有生命;
②山頂上有了泥土和種子、有了生命;
③峽谷里有了泥土和種子、發出了小苗;
④最后長成了參天大樹。
(2)在這個歷史過程中它受到了哪些煎熬與不公,又得到了哪些幫助?
不公:陽光的不公和無情、寒冷的霜凍
幫助:長空的大風將石塊碾成粉末、潔凈的山泉將粉末滋潤成泥土、山頂的魚鱗松將種子撒入峽谷
時間:也給予地下森林的生命從無到有的機會,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時間也擬人化了,表現出愛心。
試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
堅忍頑強 沉著謙遜 樂觀豪邁 無私奉獻
五、作者對地下森里的感情?
景仰、熱愛
六、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
張抗抗,1950年生,浙江杭州人。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1969年到黑龍江一國營農場當農工,在那里生活了8年。1972年10月在上!督夥湃請蟆飞习l表第一篇小說《燈》。1975年出版反映邊疆農場建設和知青生活的長篇小說《分界線》。主要作品有:《愛的權利》,《隱形伴侶》,1988年英國劍橋大學國際名人傳記中將其收入“世界名人錄”。
本文寫于80年代初,正是“文革”結束不久,我們國家經歷過一場巨大的浩劫。人們既回首往事痛心疾首,又對未來充滿希望,所以敏感的作家們帶著這樣的心態觀察社會與自然現象,都會自然而然地將所感所悟與社會生活和社會心理大背景結合起來。
張抗抗是從那些大是大非的歲月中走過來的,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們都有很沉重的憂患意識,這種憂患意識從他們那一代人甚至幾代知識分子和正直人們的骨子里散發出來,那是沒辦法克服的。張抗抗懷有遠大志向而羈于田壟之間。有才華卻長期被湮沒,正如千里馬駢死于槽櫪之間。然而文革結束,她憑寫作才華脫穎而出,走出人生低谷,走向燦爛的前程。
七、拓展提高 論“森林”
1、作者由地下森林升華出怎樣的主題?
大自然每一次劇烈的運動,總要破壞和毀滅一些什么,但也總有一些頑強的生命,不會屈服,絕不屈服啊!地下森林,我們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驕子,謝謝你的啟迪。只要忍耐和努力,終會獲得成功。
2、 “地下森林” 對你的人生有那些啟迪?
學生圍繞地下“森林品質”結合自身各抒己見。
生1無論遇到任何險境都不能放棄努力,勝利往往出現于堅持之中。只要鼓起勇氣,鼓足力量,盡力拼搏,又有什么艱難險阻不能戰勝呢?德國詩人海涅生前最后八年是躺在“被褥的墳墓”中度過的,他手足不能動彈,眼睛半瞎,但他去寫下了大量譽滿人間的優秀詩篇。
生2:堅強者能在命運風暴中奮斗。張海迪,她從胸部以下全部癱瘓,然而她憑著自己堅強的毅力,向命運挑戰。被譽為“中國的保爾”。
八、合作探究 品“森林”
尋美點:品味文中文字優美、含義深刻的語句
1、品味語言美
① 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② 精彩的寫景語句
2、體會情感美
抒發對地下森林的謳歌和贊美
3、發掘哲理美
找出文中蘊涵哲理的句子
學生從文章中找出相關語句,并加以品析。
歸納學生發言:
生1: “它懂得陽光雖然嫌棄它,時間卻是公正的,為此它寧可付出幾萬年的代價。它在黑暗中苦苦掙扎向上,愛生命愛得那樣熱烈真摯。盡管陽光一千次對它背過臉去,它卻終于把粗壯的雙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頂,把偉岸的成材無私奉獻給人們,得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榮光!薄髡哂谜鎿吹恼Z言描寫了地下森林苦苦掙扎,努力向上,永不屈服,默默無聞的精神。
生2: “秋日的艷陽在森林的樹梢上歡樂地跳躍,把林子里墨綠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黃的楊、火紅的楓,打扮得五彩繽紛”—— 整齊的句式,簡練的語言,以及擬人的應用,使語言顯得精致而優美。
生3: “雖然你擁有珍貴的樹木,這大自然無價的財富,然而你沉默寡言,與世無爭??多么不公平啊,你這個世上罕見的地下森林”——寫出了地下森林具有沉著謙遜的品格,它與世無爭,默默無聞。
生4: “多少年過去了,風兒把山頂上巖石的表層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細密,它不辭辛苦地從遠處茂密樹林里捎來種子,讓雨水把它們喚醒,坡上青翠的小苗,討得陽光喜歡了,陽光便慷慨地撫愛它們”——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說災難只會帶來毀滅,在毀滅之后還會有重生,所以不要因災難而嚇倒,“災難”有時也是“美好”的信使。
生5: “干枯的小草兒在我腳下發出簌簌的響聲,似乎提醒我注意它。它確實比你這地下森林要高出好幾公分呢,這得意的小草兒,然而我卻想攀著古藤下去,下到深深的谷底去。那兒的樹木雖然遠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卻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寫得蘊含哲理。它哲理在于它的樂觀處事的態度,它的這種豪邁無時無刻不震憾著我們的心靈,地下森林憑它堅強的意志,足以讓它自豪與樂觀的宣布:“我是森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73831.html
相關閱讀:雨說
東營區二中九年級(上)語文《陳涉世家》導學案
雨說教學設計
一雙手
飛紅滴翠記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