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3年5月九年級歷史中考模擬試題(含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014—2013學年度第二學期質量檢測
九年級歷史試題 2013.4
等級
注意事項:
1.本試題分第Ⅰ卷()和第Ⅱ卷(非)兩部分。第Ⅰ卷1~4頁,第Ⅱ卷5~8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
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密封線內的項目填寫清楚。
3. 第Ⅰ卷選出答案后,將其字母代號對應題號填寫在答題表內。若使用答題卡,用2B鉛筆對應題號將所選答案字母代號涂黑。
4.第Ⅱ卷用藍、黑色鋼筆或圓珠筆直接答在試卷中。
第Ⅰ卷(選擇題 共4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請把答案字母代號填在下表內。
題號12345678910得分
答案
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1.郭沫若說:“由秦到現在兩千多年了,我們依然感覺著春秋戰國在學術思想史上是中國的黃金時代!边@是因為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
A.諸侯爭霸的局面 B.“鐘鼓之樂”盛行的局面
C.“百家爭鳴”的局面 D.各國相繼變法的局面
2.濰坊歷史悠久,英杰輩出,巨著流芳。下列巨著名作問世最早的是
A.《清明上河圖》 B.《齊民要術》
C.《金石錄》 D.《十鐘山房印舉》
3.俗話說“忠言逆耳利于行”。下列帝王中,能“以人為鏡”、多次采納魏征忠言的是
A.漢武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則天
4.唐朝以前,黃河流域粟和小麥廣泛種植,糧食產量超過南方。從唐朝中晚期至宋代,長江流域的農業發展較快,糧食產量逐漸超過北方,出現了“蘇湖熟,天下足”的民諺。上述材料說明
A.糧食產量的增多促進人口的增長 B.政府調整統治政策促進經濟發展
C.灌溉技術的改進使南方糧食增多 D.農業經濟重心南移
5.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1405—1433年,他率領船隊先后七下西洋,最遠到達的地區是
①馬六甲海峽 ②紅海沿岸 ③印度半島 ④非洲東海岸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6.“他生前為子孫立下三條規矩:一不許做官,二不許經商,三不許念佛信教,指望后輩安分守己潛心學問!彼褪菫H坊歷史上名譽華夏的收藏大師
A.鄭板橋 B.趙明誠 C.陳介祺 D.趙秉忠
7.勤勞、勇敢、智慧的濰坊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濰坊地區的下列革命活動,發起于益都(今青州)的是
A.點燃濰坊地區五四運動的烈火 B.建立齊魯大地上第一個中共縣委
C.創建魯東抗日游擊隊第八支隊 D.拉開華東戰場上第一個攻堅戰的序幕
8.解放戰爭時期,某新聞記者采訪報道戰況。下列標題或副標題中,描述渡江戰役狀況的是
A.“仁者愛人”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紅軍不怕遠征難” D.“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9.拿破侖曾說:中國是一只沉睡的雄獅,它一旦醒來,整個世界都會為之顫抖!靶郦{醒來”,讓中國人民站起來的歷史事件是
A.中國共產黨成立 B.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C.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D.中國加入WTO
10.為展示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某歷史興趣小組的成員自制了一個表格。如下內容節選自該表格,其中填寫不正確的是
時間(年)事件評價(關鍵詞)
1921中國共產黨成立開天辟地
1935遵義會議生死攸關
1978中共八大偉大轉折
1997香港回歸洗雪國恥
A.開天辟地 B.生死攸關 C.中共八大 D.香港回歸
11.近年來,濰坊競技體育發展迅猛,涌現出許多為國爭光、為家鄉贏得榮譽的杰出人才。其中,榮獲第28屆奧運會中長跑冠軍的是
A.林偉寧 B.奚愛華 C.譚宗亮 D.邢慧娜
12.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當代濰坊的“文化象征物、城市名片”的是
A.楊家埠木版年畫
B.“魯東明珠”十笏園
C.濰坊風箏
D.“世界一絕”撲灰年畫
13. 2013年4月9日,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宣布啟動
實施“中國千公斤超級稻攻關計劃”。 右圖中
的人物是這一計劃的總牽頭人,他就是
A.袁隆平 B.王樂義
C.鄧稼先 D.焦裕祿
14.公元前5世紀后半期,因使“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而光耀千古的雅典當政者是
A.漢謨拉比 B.伯利克里 C.穆罕默德 D.亞歷山大
15.馬可?波羅來華是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其行紀擴大了歐洲人的視野,成為新航路開辟的原因之一。馬可?波羅是
A.意大利人 B.阿拉伯人 C.希臘人 D.西班牙人
16.如果你生活在19世紀60年代的美國,你會感受到美國人權的進步。這一進步得益于
A.《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頒布 B.《人權宣言》的頒布
C.《權利法案》的頒布 D.《獨立宣言》的頒布
17.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重要奠基人。下列成就中,與牛頓無關的是
A.發現萬有引力定律 B.提出相對論
C.建立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 D.創建微積分
18.恩格斯說:“未來的戰爭是世界戰爭,規模空前、破壞巨大,將長達3—4年,將有800萬—1000萬士兵互相殘殺,把整個歐洲吃個干凈,導致歐洲貧困普遍化,戰爭結果給無產階級革命勝利創造了條件!弊尪鞲袼沟念A言首先得到應驗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戰 B.第二次世界大戰
C.中東戰爭 D.科索沃戰爭
19.某同學通過互聯網下載了一位偉人的簡介:“他是連任四屆的輪椅總統,頒布過《全國工業復興法》,出席了雅爾塔會議……”據此,你可斷定這位偉人應是
A.斯大林 B.尼克松 C.杜魯門 D.羅斯福
20.下列對當今世界經濟、政治發展的認識,正確的是
①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深化 ②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③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存在 ④和平與發展已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14—2013學年度第二學期質量檢測
九年級歷史試題 2013.4
題號一二總分等級
21222324
得分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60分)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21小題15分,第22小題16分,第23小題17分,第24小題12分,共60分。
21.我國歷史悠久,疆域遼闊,對于如何管理國家,如何解決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是歷代帝王都很重視的一個問題。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始皇曰(說):“天下共苦,戰斗不休,以(因為)有侯王!保ㄓ谑牵┓痔煜乱詾槿,郡置守、尉、監。
——《史記?秦始皇本紀》
(1)據材料,秦始皇認為天下戰爭不斷的根源在于西周實行的哪一制度?(2分)為了克服這一制度的弊端,他又實行了什么制度來管理國家?(2分)
材料二 漢初,在實行郡縣制的同時,分封了一些王國,以鞏固統治。諸侯王權力很大。王國勢力的發展,嚴重威脅中央政權的統治。漢武帝繼位后,頒布“推恩令”,從王國中分出許多侯國,后來又陸續削奪大批列侯的爵位,解除了王國對中央的威脅。
——岳麓書社《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2)據材料二,西漢初年在地方上實行了哪兩種政治制度?(2分)分別指出漢武帝時中央面臨的嚴重問題及其解決措施。(4分)
材料三 下表
朝代相關史實歷史意義
唐朝文成公主入吐蕃②
元朝設宣政院③
清朝冊封達賴、班禪④
設置①
(3)材料三反映了歷代中央政府同哪一地區的關系?(1分)在表中①處填上官職名,②③④處分別寫出相關史實的歷史意義。(4分)
22.鴉片戰爭成為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道光年間,直隸總督欽差大臣琦善認為:“(英國)學生以羊牛肉磨粉為糧食,食之不易消化,大便不通立死。每日食后,以此(指來自中國的茶葉)為通暢圣藥。大西洋距中國十萬里,亦惟茶葉是急(急需),英吉利較近,皆不能離此。”林則徐認為:英國人沒有茶葉和大黃(一種中藥材)就活不下去;英國士兵的雙腿因打了繃帶而不能伸展。一位御史提出:只要擊中他們的腳就能致其死亡。
——引自《中學政史地》(初中適用)2013年第2期
(1)從材料中,你能獲得什么歷史信息?(2分)導致清朝大臣如此認識的根源是什么?(2分)
材料二 “近五十年來,中國人漸漸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從器物上感覺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學堂、上海制造總局等漸次設立起來……第二期是從制度上感覺不足。自從和日本打了一個敗仗下來,國內有心人,真象睡夢中著一個霹靂……第三期便是從文化根本上感覺不足!
——梁啟超《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
(2)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材料二中向西方學習與第一、二、三期相關的重大事件。(4分)“和日本打了一個敗仗”指的是哪次戰爭?(1分)簡要指出這次戰爭的結果及其影響。(3分)
材料三 (中國)近代的新興力量大多肇始于得風氣之先的南方或以南方為主。倡導改良與革命的首要人物都出自南方,……革命派與改良派同時以救亡圖存為自己出世后的第一聲吶喊,愛國是二者共同的歷史起點,反帝是他們共同的旗幟!瓋膳啥既》ㄓ谖鞣,向西方學習……都把中國的去路寄托于實現資本主義。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3)材料中,出自南方“倡導改良與革命的首要人物”分別指誰?(2分)他們的“救亡圖存”都未能改變中國社會的性質和人民的悲慘處境,這一共同結果給后人以怎樣的啟示?(2分)
23.近代以來,沒有哪一個國家比中國與俄國(蘇聯)的關系更顯得變幻多端、色彩斑斕。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戰爭打響后,俄國人再也不愿意站在門外看熱鬧了,沙皇政府認定這是趁火打劫的大好時機,向英法兩國表示對于“有關歐洲共同利益”的要求,愿意與英法攜手合作!1860年初,沙皇政府決定仍以“和平”和“中立”的身份,周旋于中國和英、法之間,為俄國謀取最大的利益。
——《從尼布楚條約到葉利欽訪華》
(l)材料中“戰爭”和“最大的利益”分別指什么?(2分)據材料,概括這次戰爭期間俄國外交的兩大特點。(2分)
材料二 李大釗:“一九一七年的俄國革命,是二十世紀中世界革命的先聲!泵珴蓶|:“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2)據材料二,指出李大釗和毛澤東共同頌揚的歷史事件。(2分)這一事件對俄、中兩國分別產生了什么歷史影響?(4分)
材料三 在結束對德作戰整整3個月后,蘇聯履行自己的諾言,對日宣戰了!K聯對日作戰是對中國抗日戰爭的重大援助,也為反法西斯盟國最終擊敗日本作出了巨大貢獻。
——《從尼布楚條約到葉利欽訪華》
(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蘇聯的“諾言”是在哪次會議上承諾的?(1分)舉出蘇聯在成為“反法西斯盟國”后對法西斯進行的重大戰役三例。(3分)
材料四 蘇聯解體是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結束了曾對20世紀的人類社會產生深刻影響的一種發展模式的實踐,也結束了曾在戰后45年間主導國際政治的兩極格局,其多方面的意義為走向新世紀的人們留下了一份內涵豐富的歷史遺產。
——人教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教師教學用書》
(4)據材料四,概括蘇聯解體的意義。(2分)你從中蘇兩國對社會主義探索的不同結果中,得到什么啟示?(2分)
24.思想解放和科技創新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蒙娜麗莎》 伏爾泰 《人權宣言》
(1)由以上圖片,可以依次聯想到世界歷史上哪些重大事件?(3分)這些事件反映了世界歷史怎樣的發展趨勢?(2分)
材料二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后科技領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飛躍。它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
——百度百科
(2)據材料二,分別指出人類文明史上前兩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標志,并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3分)
材料三 “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會主義這個問題也要解放思想。經濟長期處于停滯狀態總不能叫社會主義。人民生活長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總不能叫社會主義!薄榜R克思說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事實證明這話講得很對。依我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鄧小平
(3)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一名當代中學生,你從上述材料中獲得怎樣的啟迪?(4分)
2014—2013學年度第二學期質量檢測
九年級歷史題參考答案及評分說明 2013.4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C 2.B 3.B 4.D 5.C 6.C 7.A 8.D 9.B 10.C 11.D 12.C 13.A 14.B 15.A 16.A 17.B 18.A 19.D 20.D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21小題15分,第22小題16分,第23小題17分,第24小題12分,共60分)
21.答案要點:
(1)西周:分封制。(2分) 秦朝:郡縣制。(2分)
(2)制度:郡縣制、分封制。(2分)問題:王國問題(王國嚴重威脅中央政權的統治)。(2分)措施:頒布推恩令(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削奪列侯的爵位。(2分)
(3)地區:西藏。(1分) ①官職:駐藏大臣。(1分) 歷史意義:②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1分,答出一點即可)③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1分,答出其意即可) ④大大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西藏的管轄;有利于西藏的安定和清朝的統一。(1分,答出一點即可)
22.答案要點:
(1)信息:清朝重臣不了解英國。(2分)根源:閉關鎖國政策。(2分)
(2)第一期:洋務運動。第二期: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第三期:新文化運動。(4分) 戰爭:甲午中日戰爭。(1分)結果:清朝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1分)影響: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2分)
(3)人物:康有為、孫中山。(2分)啟示: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2分,答出其意即可)
23.答案要點:
(1)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1分)最大的利益:侵占中國領土。(1分)特點:趁火打劫;充當幫兇。(2分)
(2)事件:俄國十月革命。(1分) 影響:在俄國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2分) 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使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鼓舞了中國人民的解放斗爭;為中國革命指出了新的道路;推動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條件。(答出其一,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3)會議:雅爾塔會議。(1分)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攻克柏林戰役、對日作戰(出兵東北)(3分)
(4)標志蘇聯模式社會主義的失;標志兩極格局的結束;為我們留下了經驗教訓。(2分,答出兩點且符合題意即可) 啟示:堅持走符合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加強執政黨的建設,維護黨的領導。(言之有理,答出一條即可得2分)
24.答案要點:
(1)事件:文藝復興、啟蒙運動(思想啟蒙)、法國大革命。(3分)趨勢:資本主義產生與發展。(2分)
(2)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機的廣泛運用。第二次科技革命:電力和內燃機的廣泛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3分)
(3)刻苦學習,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解放思想,不斷創新,為建設祖國貢獻力量。(言之有理即可,4分)
【評分說明】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參考答案的表述,只要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
可得分。得分不能超過該題的賦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75378.html

相關閱讀:2016屆高三語文上學期期初摸底考試試卷(附答案)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2012年中考歷史題歸總(有答案)
2012年淄博市歷史中考題(含答案)
2018.1初三歷史期末試卷(海淀區附答案)
2013年中考歷史柳州市二模試題(帶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