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6分,每小題4分)
給仇人一塊面包
寒心血
二戰時期,蘇聯人民在斯大林的領導下,團結一致,浴血奮戰,在付出巨大的代價之后,終于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
戰爭勝利的當天,上萬名疲憊不堪、無精打采的德國戰俘排成長長的縱隊,在荷槍實彈、威風凜凜的蘇聯士兵的押解下走進莫斯科城。
得知法西斯戰俘進城的消息后,人們幾乎傾城而出,紛紛涌上街頭。在寬闊的莫斯科大街兩旁,圍觀群眾人山人海,擠得風雨不透。在圍觀的人群中大部分是老人、婦女和兒童。
蘇軍在戰勝入侵的德國法西斯的同時,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的傷亡。這些老人、婦女和兒童都是戰爭的受害者,他們當中許多人的親人,在這場異常殘酷的戰爭中被入侵的德國法西斯殺害了。
失去親人的痛苦把原本溫和、善良的人們激怒了,他們懷著滿腔的仇恨,將牙齒咬得咯咯響,一雙雙充滿血絲與復仇火焰的眼睛齊刷刷地向俘虜走來的方向注視著。
為了防止出現意外,大批的軍隊和警察出動組成一堵墻,排在憤怒的人群前面。
戰俘出現了,近了,更近了。圍觀的人群開始騷動,有人喊出打倒法西斯的口號,有人叫罵著讓殺人的兇手償命,接著人群潮水般地向前涌。負責維持秩序的警察企圖阻止,馬上被洶涌的人潮沖得七零八落。最后警察和士兵手拉手組成人墻,好不容易才將人潮擋住。
此時,戰俘已經來到人群前面,他們個個衣衫襤褸、步履蹣跚,每向前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他們有的頭上裹著繃帶,有的身負重傷,有的失去手腳躺在擔架上不斷發出痛苦的呻吟。
面對激怒的人群,德國戰俘呆滯、木訥的目光中充滿了恐懼與驚慌。出于求生的本能,他們不住地后退。許多戰俘本來就身負重傷、疲憊不堪,再遭如此驚嚇后癱軟在地。擔架上的重傷者,被扔在地上,無力逃脫,拼命地哭號呼救。
這時,一位中年婦女在混亂中拼命擠過人墻,沖到一個受傷的戰俘跟前,舉拳要打。
這是一個失去雙腿的重傷者,他頭上打著繃帶,破爛的軍裝上沾滿了血跡,臉上的稚氣表明他絕對不會超過二十歲。面對撲面打來的拳頭,他無力躲閃,瞪著驚恐的眼睛,發出絕望的哭泣。
驀地,中年婦女停住了,木雕泥塑般站在那里。她怔怔地看著年輕的戰俘,心頭一陣劇烈刺痛,在這個年輕傷者稚氣的臉上,她看到自己剛剛戰死的兒子的影子!
婦女猶豫了一下,嘆了口氣,那只高舉的拳頭無力地垂了下來。婦女從懷里掏出一塊用紙裹著的面包,輕輕地遞到傷者的面前。年輕的傷者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用驚恐的眼睛盯著面包,不敢去接。直到婦女硬把面包塞到他的手中,他才如夢初醒,抓起面包連裹在外面的紙都顧不上撕,就狼吞虎咽大吃起來,看得出他一定幾天沒有吃飯,餓壞了。
看到傷者餓成這個樣子,婦女緩緩蹲下身子,用顫抖的雙手輕輕撫摸著傷者頭上的彈傷,失聲痛哭起來!
悲痛的哭聲撕心裂肺,騷動的人群一下子安靜下來。人們驚呆了,一個個用驚異的目光注視著眼前的一切。空氣仿佛一下子凝固住了,整條大街一片死寂。
良久,人們才醒悟過來。這時,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現了:那些老人、婦女、孩子,紛紛拿出面包、火腿、香腸等各種食品,一起向受傷的戰俘涌去
14.你認為文章表現的主題是什么?
15.文章為什么用那么大的篇幅描寫蘇聯人民對戰俘的激憤?
16.中年婦女看到重傷者餓成那個樣子,為什么用顫抖的雙手輕輕撫摸著傷者頭上的彈傷,失聲痛哭起來?
17.文章結尾說良久,人們才醒悟過來,人們醒悟了什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1268436.html
相關閱讀:七上語文《皇帝的新裝》復習練習題(新人教版)
初一語文暑假園地答案
(人教版)初一年級下冊語文暑期作業
2014七年級語文下冊綜合性學習與名著導讀復習題(人教版有答案)
2014年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一次質量檢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