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 燦爛的青銅明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的學習,使學生比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時期我國以青銅明為代表的奴隸制經濟發展的基本史實。
通過本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我國夏、商、西周時期的奴隸制明輝煌燦爛,遠流長,一脈相承。
2 過程與方法:
(1)教師指導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動手上網查資料,搜集史料,夏 商周青銅明的輝煌。
(2)通過合作討論,得出正確結論。
3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學生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化,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樹立人民創造歷史的正確人生觀。
二 重點和難點:
“青銅器的高超工藝”是全的重點子目。
正確地理解“青銅明”這一概念是本的難點問題。
三 教法和學法:
1 啟發式教學結合網絡教學
2自學探究式學法
[時]1時
[型]新授
[教具]地圖冊、我國夏、商、西周相關多媒體、考古新發現圖
四 教學手段:多媒體和網絡教學
五 教學設計
1 導入新:出示一組“三星堆”化圖片,進而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商周時期青銅明的基本概況。
2 打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的圖片供學生討論,了解夏商周青銅器的高超技藝,運用物理和化學知識分析青銅器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藝。并要求學生用橡皮泥或膠泥制作一種器皿,引出夏商周陶瓷,玉器制造業也很興盛,勞動人民創造歷史的艱辛,通過實踐提高感性認識。
3 以“同學們日常生活中常吃什么”?導出夏商周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情況,得出當時的農牧業已相當發達的結論,這個時代人們所創造的物質化,便被稱作“青銅明”。
4 設置二個動腦筋題:
(1)組織學生討論:“談談你所認識的青銅化”,全面了解青銅化,認識是農業,手工業,畜牧業和商業的繁榮,形成了夏商周燦爛的青銅明。
(2)提出“你認為誰是輝煌燦爛青銅化的創造者?”問題,供學生討論,明確青銅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隸制明。
5 教學小結:要求學生自行設計本節的知識結構,體現知識的整體性。
6 堂驗收:摘星星專欄,以多種方式使學生掌握本知識重點。為進一步發散學生的思維,提出問題“你認為我國是世界明故國嗎?”學生大體了解什么是明古國,并和其他世界明古國橫相聯系,增強民族自豪感。
附:板書設計
一、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1、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出現青銅器;
2、到商朝,是我國青銅化的燦爛時期。著名的有司母戊鼎----至今發現的最大青銅器和四羊方尊
3與商周同期,在我國西南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青銅化,即“三星堆”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35282.html
相關閱讀:第21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一)學案
2012年初一歷史上冊中國古代史復習學案
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建立教案
第15課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教學案
第7課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教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