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
〖目標〗
1.知識識記
、倭私獗狈秸只厩闆r。
、谥辣蔽盒⑽牡鄹母锏拇胧┖兔褡宕笕诤系母艣r。
2.能力培養
、僮R讀“北魏統一后北方政局演變示意圖“
、谔接懕蔽盒⑽牡鄹母锏脑颉⒋胧┖妥饔。
③觀察課本中有關的圖片和材料,解釋“胡人漢服”、“漢人胡食”的現象。
、軞w納民族大融合的特點。
3.情感教育與價值觀
、倜鞔_北方雖然長期處于政權分立的戰亂狀態,但在民族交往和民族沖突交織在一起的情況下,民族大融合始終是歷史發展的主流。
、谡J識孝文帝改革適應了歷史發展的趨勢,促進了民族大融合,推動了北方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劾斫馕簳x南北朝時期的民族大融合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對大唐的開放繁盛起到一定的推進作用。
〖要點〗
1.重點 北魏孝文帝改革對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其改革在歷史上的影響極其深遠。隋唐時期的漢人已是胡漢融為一體的漢人了,這與孝文帝的改革是不可分的、孝文帝不愧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因此,孝文帝改革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2.難點 作為少數民族政權統治者的孝文帝為什么要進行學習漢族政治、經濟、文化等全方位的社會改革,最終與漢族融合在一起,而不保持其民族的本色呢?這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教師可從落后民族向先進民族靠攏,與先進民族同化這一歷史發展規律來分析。
〖教學建議〗
1.北方政局
①閱讀“北魏統一后北方政局演變示意圖”,使學生了解這一時期,雖說北方長期處于少數民族多個政權分立戰亂狀態,但也出現過北魏將近百年統一北方的和平時期。
②指導學生掌握這一時期的特征,即雖然民族交往與民族沖突交織在一起,但民族大融合經絡是歷史發展的主流。其主要表現是“統治者自上而下的胡漢融合的改革”,如孝文改革:“各族人民之間自下而上的交往”,如在生產、生活方面的民族融合情況。
2.孝文帝改革
①講清北魏統治者的民族懺悔,以及建立北魏與統一北方的基本情況。
②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中孝文帝改革的內容,幫助學生歸納改革的兩個階段:祖母馮太后改革,一是政治上的“三長制”,二是經濟上的“均田制”;孝文帝改革,一是“遷都 洛陽”,二是“胡漢融合政策”。
③鮮卑族的孝文帝為什么要實行“自上而下”的“胡漢融合”?為什么一定要精心安排遷都的“計謀”呢?為什么改革涉及的范圍又是如此的廣呢?啟發學生從這些改革的有利因素中,明確孝文帝實行改革的的原因所在。可從以下方面歸納:“三長制”完善了北魏地方統治機構,加強了中央集權;“均田制”既保證了國家的財政收入,雙穩定了社會秩序,促進了生產的發展;“遷都洛陽”的“計謀”,一是為實行胡漢融合政策進一步沖破鮮卑族舊貴族勢力的阻撓,二是加強對中原地區的統治;“胡漢融合政策”的徹底,一是改變了少數民族舊的、落后的風俗,二是得到漢族地主對北魏政權的擁護,鞏固了北魏的統治。
總之,孝文帝改期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3.民族大融合
①指導學生歸納民族大融合的特點
一、北方,由于內遷的少數民族與漢族長期的雜居相處、彼此交往、共同生產、共同生活、已經出現了民族融合的趨勢。通過觀察圖片,使學生了解“胡人漢服”、“漢人胡食”以及漢人起居的變化。
二、南北長期對峙,呈現戰爭與和平的相互交替狀態,尤其在北魏和平時期,還出現南北互使和南北互市的現象。
②指導學生歸納民族大融合的意義。
東漢末年到魏晉時期,既是由統一趨向分立的時期,又是從分立趨向統一的階段。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經濟的開發為重新統一創造了條件,從而奠定了隋朝統一和唐朝繁盛的基礎。
小結: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由于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矛盾、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矛盾、少數民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矛盾錯綜復雜地交錯在一起,出現了長期混戰分立的局面。與此同時,西部和北部邊境地區的少數民族大量涌入中原,逐步實現了與漢族的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順應這一歷史潮流,進一步促進了民族 大融合。同時,各民族之間的交往和南北經濟的發展也展現了民族大兩便這一歷史發展的主流。
(以上內容主要來源于教師用書)
〖教學方法〗 教學法、討論法、圖示講解法相結合
〖教學教程〗
〔復習提問〕
請同學們說一說南方六朝包括哪六朝?這一時期社會特點是什么?
〔導入新課〕
六朝:孫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
特點:社會相對安定,地區經濟發展。
那么與南方相對應的北方黃河流域的政權形勢和社會特點是什么?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內容。
〔教學內容〕
一、北方的政局
西晉的短期統一局面結束后,中國歷史再度走向分裂。在北方長期處于多個政權分立的戰亂狀態,各國之間,連年混戰,人民流離失所,北方經濟遭受到嚴重破壞。在這期間,氐族建立的前秦統治一度統一了黃河流域。但淝水之戰后之久,前秦的統治迅速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和混戰的狀態。到了5世紀前期,鮮卑族建立的北魏重新統一了黃河流域,此時北方出現了民族大融合近百年統一北方的和平時期。北魏以后,北方又經歷了東魏、西魏并存,北齊和北周對峙的局面。歷史上把這五個政權全稱為北朝。(副板書)
提問:請同學說一說這一時期我國北方歷史發展所呈現出兩個階段性特征是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①是政權更替頻繁,各國之間混戰連年,社會動蕩不安。
②是各族人民在長期雜居相處中,聯系日益密切,加強民族大融合。
民族融合的進一步發展,為北方的再度統一提供了條件,是哪個政權結束了北方分裂局面,再度統一黃河流域?它的建立在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過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這也是我們今天所學習重點內容??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組織學生看書第一自然段)教師提出問題:北魏是哪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
①北魏建立和北方統一
鮮卑族是我國北方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發源于大興安嶺的大鮮卑山,生活以游牧為主。東漢末年,開始遷往內地,受漢族文化影響,逐漸學習農耕技術,過著定居生活。386年,鮮卑族拓跋部首領拓跋?建立魏國,史稱北魏。勢力擴展到今山西、河北,進入中原,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439年,拓跋燾統一了黃河流域,成為北方強國。
提問:北魏統一北方有何歷史意義?
小結:結束了分裂局面,有利于北方經濟發展,各族人民之間聯系和交往更加頻繁,出現了民族大融合趨勢。
②改革歷史背景
進入北方的少數民族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中逐漸改變原來游牧生活,學習漢族先進農業生產技術,黃河流域少數民族的生產經濟逐漸封建化,成為農業居民,特別有一些鮮卑族貴族也轉變為農業生產的地主,這是歷史的進步。而北魏統治還保留著濃厚的奴隸制,這些矛盾導致各族人民的斗爭,各族人民在共同斗爭中互相支援,加強聯系又促進民族大融合,這使北魏統治者感到震驚,是頑固堅持自己落后的統治,還是順應歷史的發展趨勢。這也關系到如何鞏固自己統治,尤其是如何有效地對經濟和文化較先進而人口又較多漢族進行統治, 這一點也是促使孝文帝改革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須突破“以胡治漢”,“胡漢分治”落后→“胡漢融合”新目標(自身轉化)。
③改革措施(兩個階段)
孝文帝(拓跋宏)5歲繼位,由馮太后主政,她采取措施
⑴政治上:集權中央,實行“三長制”,官員俸祿制
⑵經濟上:“均田制” 時事生英雄,490年,孝文帝19歲親政后,順應民族融合的趨勢,在太后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推行改革;
⑶遷都洛陽(關鍵)
⑷推行漢化政策。
學生討論:孝文帝遷都原因、經過、意義
教師總結:平城偏在北方,不便于控制整修北方地區,北邊少數民族多次南下威脅平城。另平城地區土地貧瘠,所產糧食有限,不足以供應所需,還經常發生災禍,造成人畜大量傷亡,孝文帝親政后,感到鮮卑人在生活習俗上還很落后,需要改進,需要向漢族學習,要想進行改革主,必須離開舊都。為何選擇洛陽?因為洛陽曾是東周,東漢等幾國都城,是黃河流域政治、文化中心,周圍地區農業發達,城市繁榮。但是鮮卑貴族不愿放棄營造好家園,如何說服群臣,保證遷都(學生看書自學),孝文帝與保守勢力進行巧妙斗爭,終于把都城遷到洛陽。
(學生討論)遷都作用:有利于加強同黃河流域漢族地主聯系,進一步接受漢族先進文化,有利于加強對中原地區統治。
遷都后,推行漢化政策(看書),消除了鮮卑族同漢族的隔閡,孝文帝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不愧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位少數民族杰出政治改革家。⑸⑹
④孝文帝改革作用
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有利于北方經濟的恢復與發展,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進程,促進北方民族大融合。
三、民族大融合
①民族大融合
所謂民族大融合,是指各族人民和漢族在長期的雜居相處中,互相往來,共同斗爭,民族隔閡逐漸消失,在經濟生活文化語言,風俗習慣等方面相互影響趨向一致。
②特點:
⑴北方,由于內遷的少數民族與漢族長期的雜居相處、彼此交往、共同生產、共同生活、已經出現了民族融合的趨勢。通過觀察圖片,使學生了解“胡人漢服”、“漢人胡食”以及漢人起居的變化。
⑵南北長期對峙,呈現戰爭與和平的相互交替狀態,尤其在北魏和平時期,還出現南北互使和南北互市的現象。
③意義
東漢末年到魏晉時期,既是由統一趨向分立的時期,又是從分立趨向統一的階段。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經濟的開發為重新統一創造了條件,從而奠定了隋朝統一和唐朝繁盛的基礎。民族大融合是我國歷史的進步現象。是我國多民族封建國家由分裂走向統一的必然發展趨勢,北魏孝文帝改革既總結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成果,又促進了這一融合進程迅速發展,為后來隋朝統一全國創造了條件。
〔課堂小結〕
北魏孝文帝改革順應這一歷史潮流,進一步促進了民族大融合,同時各民族之間的交往和南北經濟的發展也展現了民族大融合這一歷史發展的交流。
〔教學作業〕
①鮮卑族內遷后的地理位置位于今天的什么地方?
②據你所知“胡漢融合”對衣食位行等社會生活和習俗有哪些影響?
〖教學資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64253.html
相關閱讀:第21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一)學案
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建立教案
2012年初一歷史上冊中國古代史復習學案
第15課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教學案
第7課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教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