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導學案
一、學習目標
1、 了解蒙古族的興起、統一和元朝的建立過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統治和經濟發展情況。掌握蒙古族的興起,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爭、元世祖恢復和發展農業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運輸的發展、大都的繁榮、頻繁的中外往來、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發展等基本史實。
2、 通過對元朝民族融合的講述,認識元朝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是在全國統一的條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礎上實現的,由此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權,對蒙古社會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爭中始終堅貞不屈,表現了高尚氣節。
二、學習重難點
1、重點: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元朝的統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2、難點:如何理解元朝的統一促進了民族融合。
三、學習過程
1、 年, 族召開大會,推舉 為大汗,尊稱他為 , 國建立。從此,蒙古草原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面。
2、 年,元軍占領 ,南宋滅亡?箲鹋纱蟪 繼續抗元。“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說明他 ,表現出崇高的民族氣節。
3、元世祖的政績:
(1)元朝建立: 年, 定國號為元, 年定都 。
(2)農業方面:a、重視發展 ,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貴族 做牧場。b、治理 ,推廣 的種植,北方農業得到恢復和發展。
(3)運輸方面:a、令人開鑿 河和 河,糧船可以從 直通到 ;
b、開辟了規?涨暗 ,糧食運輸逐步以 為主!
(4)行省制度:目的: !
措施:元世祖在中央設 ,地方設 ,簡稱“行省”!
我國 的設立,始于 。元政府加強對 的管轄, 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還加強對 的管轄。
4、元朝商業繁榮, 既是政治中心,又是聞名世界的 !
5、對外交往:意大利旅行家 ,在 時來華,他的《 》描述了大都的繁華景象!
6、民族融合的發展:
( )以來,不少定居中國的 人、 人,信仰 ,他們同 、 、 等族,長期雜居相處,互通婚姻,逐漸出品人:高志偉 審核人:史衛民 課型:新授課 時間:
意義:元朝境內大規模的 ,促進了 。
(二)合作探究
1、元朝統一的進步性是什么?
2、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了解了文天祥抗元斗爭的事跡之后,你有何感想?
3、有人說文天祥抗元違背了統一的歷史大趨勢,是不識時務、逆歷史潮流,你是如何看待的?
(三)課堂小結
1、元朝在我國歷史上有什么貢獻?(學生歸納后教師總結)
2、我的疑問:
我的收獲:
四、自我檢測
(一)、
1.我國歷史上,西藏成為中央政府管轄的正式行政區是在(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元朝時,我國形成的一個新民族是( )。
A.回鶻 B.藏族 C.蒙古族 D.回族
3、下列人物中,曾經統一蒙古各部的是
A、鐵木真 B、耶律阿保機 C、忽必烈 D、完顏阿骨打
4、我國歷史上的元朝建立于
A、1206年 B、1227年 C、1234年 D、1271年
5、10、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開始于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二)下列材料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炭譃╊^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請回答:
⑴上述詩句出自哪一作品?作者是誰?生活在哪一時期?
⑵哪一詩句體現了作者的崇高氣節?我們應該學習他的什么精神
(五)思維拓展
元朝是北方蒙古族建立的一個王朝,在我國民族大融合的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你能談談我國歷史上民族大融合的幾個階段嗎?民族融合的方式又有哪些?元朝民族融合的新發展表現在哪些方面?
第13課 燦爛的宋元文化(一) 導學案
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與能力目標:掌握宋元時期燦爛輝煌的科學技術成就的基本概況,包括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及向世界的傳播,科學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貢獻的有關史實,由此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
2.情感目標:通過學習宋元時期的科學技術,使學生認識到我們的祖先在科學技術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領先地位,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學習古代科學家勤于探索、堅持不懈、勇于創新的精神。
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及向世界的傳播。
難點:充分認識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世界歷史的影響。但初一學生對世界歷史的內容知之甚少,結合馬克思、培根的話,讓學生感知世界面貌的改變,建立其歷史的縱橫聯系,會有助于對難點的理解。
學法指南:
自主學習:依據學習目標,自學課本,勾劃要點,并完成學案上自主學習和對應訓練部分,自己解決不了的疑難用紅色筆標出,準備討論時解決.提前勾劃完成的,鞏固記憶拿的準的答案.
自主學習(15分鐘)
是我國古代科技發展的高峰時期,這一時期的重大成就有 、 、 。
一、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1、發明: 時, 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2、方法:將黏土做成 活字,用來排版。特點: 。
3、意義:大大促進了 的傳播,比歐洲早了約 。
4、傳播:活字印刷術后來陸續傳到世界各地。
思考:比較雕版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
二、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
1、指南針
⑴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是 。早在 時期,人們已發現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
⑵指南針的發明: 制成了指南針,并開始用于 事業。
應用:南宋 發達,指南針廣泛用于 。
傳播:由 傳入歐洲。意義:為 的航;顒,創造了條件。
2、火藥:
發明:是我國古代 家發明的, 朝已有火藥配方的記載。
應用: 火藥開始用于軍事上, 時期,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爭,主要有 、 、 等。
傳播:13、14世紀,火藥和火藥武器傳入 和 。
意義:使整個作戰方法發生重大變革,對歐洲社會產生了巨大震動。
3、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四大發明是 、 、 、 。反映了我國古代科技的領先地位,是我國成為世界文明古國的重要標志。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
提示:宋元時期文化燦爛的原因:宋元時期政治的發展、經濟的繁榮、各民族各地區經濟文化的交流、承繼隋唐時期文化和吸收外來文化、各族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辛勤勞動。
對應訓練:
1、宋元時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那些?
2、材料一: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則觀指南針-----北宋
材料二:渺茫無際,天水一色,舟舶來往,惟以指南針為則。晝夜守視惟謹,毫厘之差,生死系矣。---南宋趙汝適
從以上材料中分別獲得了什么信息?突出的變化是什么?
小組合作探究: (10分種)小組長帶領交流以上問題,把本小組的疑難問題寫在后黑板上。
疑難問題: 。
鞏固知識:(10分鐘)
小結本課:形成知識網絡(5分鐘)
課堂檢測:(5分鐘 獨立完成)
1、 下列內容屬于宋元時期我國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的是 ( )
A指南針應用于航海事業B造紙術的發明C火藥開始用于軍事D發明雕版印刷
2.元朝能成為我國歷史上疆域最遼闊的朝代,除了蒙古兵英勇善戰外,還得益于下列哪一重要發明( )
A造紙術 B印刷術 C指南針 D火藥
3.北宋時,畢升發明了( )
A 活字印刷品 B活字印刷術 C雕版印刷術
4、我國古代的指南針是在何時經由什么人傳到歐洲的()
A北宋 阿拉伯人B南宋 日本人C南宋 阿拉伯人D元朝 日本人
5、材料一:這三種東西,已改變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種在文學上,第二種在戰爭上,第三種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無數的變化。這種變化如此之大,以致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宗教教派,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發明在人類的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英國科學家培根
材料二:外國用火藥制造子彈御敵,中國則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則用它看風水;外國用鴉片醫病,中國卻拿來當飯吃。----魯迅《電的利弊》
材料三: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發明;鹚幇羊T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學分制手段,變馬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馬克思
材料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綜合國力的決定性因素,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這三種東西,已改變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種在文學上,第二種在戰爭上,第三種在航海上”是指四大發明中的什么?
2、材料二中魯迅揭露了當時的中國的什么問題?
3、材料二和材料三來看,它們在近代西歐和中國的不國用途說明了什么?
4、結合材料四,談談作為新時期的青少年應當如何適應時代的要求?
第14課 燦爛的宋元文化(二)導學案
學習目標
基礎知識:記住宋元時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學、宋詞及杰出的詞人、元曲和關漢卿、繪畫及書法成就。
過程和方法:通過對宋詞、元曲、繪畫、書法藝術作品的鑒賞,培養審美感,提高鑒賞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了解《資治通鑒》的寫作過程,及《資治通鑒》的卓越成就,養成嚴謹的治學態度。
學習重點:司馬光和《資治通鑒》、宋詞和元曲
學習難點:如何使學生逐步形成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看待文化現象的能力。
自主預習,自我提高
一、司馬光和《資治通鑒》
1. 的司馬光,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他編寫的《 》,
一部 的通史巨著。敘述了 的歷史。
二、宋詞和元曲
1.詞是一種新體詩歌,唐朝時已出現,經過發展,成為宋代主要的文學形式。宋代的詞人層出不窮,杰出的有 、 、 等。
2. 文學家蘇軾,對詞的發展有突出貢獻。他的詞, 。代表作《 》等。
3.女詞人 生活在兩宋之交。她的詞, , ,善于運用口語,顯得格外清新自然。
4. 的辛棄疾,把詞的豪放風格發揚光大。他的詞里,經常傾訴對 的悲痛。
5.元曲由 和 組成。元朝劇作家最優秀的是 元代表作有悲劇《 》。
三、風格多樣的繪畫和書法
1.大畫家張擇端的《 》,描繪了北宋 沿岸的風光和繁華景象。
2.元代最著名的畫家是 ,當時人稱他的畫屬于“ ”。
3.宋元時期 ,盛行 。宋代著名的書法家有 、 、 、 。
人稱“ ”。元朝 的書法,勁秀雄健,功力深厚。
共同學習,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
:
⑴司馬光一生完成的最重要的史書是什么?這部史書的主要內容是什么?你如何評價它?
⑵關漢卿寫的一部著名的悲劇作品是什么?
⑶宋元時期文化名人除了以上兩位外,你還能寫出幾位嗎?請嘗試寫出他們的一些著名詞句或代表作品?
合作探究二
閱讀下列材料: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⑴這是哪位文學家哪部作品中的名句?
⑵他的詞有什么特點?
⑶“三國周郎赤壁”指什么事件?
⑷南宋哪位詞人和他的詞風類似?
當堂訓練
1“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司馬光后來說“臣之精力,盡于此書”!按藭 應是( )
A.《史記》 B.《宋書》 C.《二十四史》 D.《資治通鑒》
2.在《資治通鑒》中,肯定沒有記載哪一歷史人物( )
A.秦始皇 B.漢武帝 C.唐太宗 D.元世祖
3.宋朝主要的文學形式是( )
A.詩歌 B.散文 C.詩 D.戲曲
4.在詞中經常傾吐對山河分裂的悲情,一直胸懷恢復中原壯志的宋代詞人是( )
A.李清照 B.關漢卿 C.馬致遠 D.辛棄疾
5“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描繪閨中女子的惜春情懷,這首詞的作者是( )
A.蘇軾 B.李清照 C.辛棄疾 D.關漢卿
6.元代最優秀的劇作家是( )
A.李清照 B.馬致遠 C.關漢卿 D.湯顯祖
7有一幅著名的風俗畫反映了宋代城市繁榮、商品經濟發達、社會生活豐富等現象,這幅畫的作者是( )
A.顧愷之 B.吳道子 C.張擇端 D.趙孟?
8.作品被當時人譽為“神品”的元朝最著名書畫家是( )
A.黃庭堅 B.蔡襄 C.趙孟? D.米芾
9.下列人物不屬于“宋四家”的是( )
A.蘇軾 B.黃庭堅 C.蔡襄 D.歐陽詢
10.小林看到一本人物傳記中寫到“他是北宋杰出的詞人,擴展了詞的內容,表達豪放的思想感情,對后世影響很大,同時他還是著名的散文家和書法家……”文中的“他”是( )
A.蘇軾 B.辛棄疾 C.李清照 D.陸游
課堂小結。談談感受
課后學習,加強自律
一、知識落實
1.司馬光是我國 時期著名的史學家,他編寫的《 》敘述了
的歷史。
2.蘇軾的代表作是 。
3.元曲由 和 組成。
4. 元朝劇作家最優秀的是 ,代表作有悲劇《 》。
5. 大畫家張擇端的《 》,描繪了北宋 沿岸的風光和繁華景象。
6. 元代最著名的畫家是 ,當時人稱他的畫屬于“ ”。
7.“四大家”是指 。
二、課后拓展
1.《資治通鑒》和《史記》這兩部史學名著具有哪些不同點?
名稱作者創作背景體例成書時間編寫內容
《史記》司馬遷忍受巨大身心痛苦,發奮寫成紀傳體通史西漢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
《資治通鑒》司馬光在皇帝的支持下潛心編撰的編年體通史北宋記載了戰國至五代1300多年的歷史
2.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宋詞繁榮的原因。
文章來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64358.html
相關閱讀:第21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一)學案
第7課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教學案
第15課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教學案
2012年初一歷史上冊中國古代史復習學案
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建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