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
1、圍繞航天英雄這一主題,利用各種途徑搜集有關信息,并進行整理。
2、理解英雄行為,感悟英雄品質。
3、體會航天英雄犧牲后人們的悲痛情感,培養大膽對課文質疑的精神。
[重點]
麥考利夫的英雄品質是如何體現的。
[學習內容]
整體感知,傳達出內心的震撼。
一提到英雄,我們就會想起在革命戰爭時代沖鋒陷陣、英勇犧牲的勇士,他們擔當起拯救苦難祖國的重任,慷慨赴難,血沃中華。拋頭顱,灑熱血的將士是革命年代的英雄,他們以自身的言行鑄成這一時期英雄的內涵。戰爭漸漸遠去,和平的陽光溫暖著神州大地,拂去了戰爭的煙云,而英雄的形象卻從來沒有在我們心中消失過。在和平年代里,英雄已經有了新的內涵,是指在各條戰線、各個部門,勇于向困難挑戰,為他人謀利益,為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們。我們學習這篇課文,需要理解其英雄行為,感受英雄品質的力量,樹立正確的英雄觀。
麥考利夫這位航天女英雄,明知艱險,勇者無懼。當得知美國國家宇航局決定挑選一名普通教師乘坐“挑戰者”號航天飛機飛入太空時,竟有上萬人報名!麥考利夫就是其中一員,她立刻向宇航局報名,沒有猶豫,有的是挑戰的熱情。她與男性競相爭輝,她無懼艱難,這是英雄邁出的第一步。兩個孩子給他們37歲的母親的支持猶如一針強心劑,讓麥考利夫更是堅定信心,含笑感激。
英雄不怕考驗,英雄不怕磨難。雖然身體健壯,可她只是一個普通教師,而且只是一名女性,她并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后來,四個月的訓練如同一支支利刃考驗著她、威逼著她,稍有松懈,稍有退縮,稍有猶豫,等待她的將是退出。失重、顛簸、嘔吐……這些讓人難以想象的痛苦,都未能動搖她內心的飛行夢想,她都用堅強的意志挺了過來,對太空的向往給予了她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此刻她完成了英雄的塑造。
將生死置之度外,肩負使命,并且時刻不忘作為教師的責任,自信而又美麗。登機時仍想著在太空中給幾百萬美國學生講兩堂課,這是作為教師最本我的美麗。“在登上航天飛機的最后一刻,她回過頭來,對著電視鏡頭,對著她的學生們,也對著整個人類,留下了一個美麗的笑容,這最后的笑容,異常燦爛奪目,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這是一篇報告文學,記敘了美國女教師麥考利夫積極投身航天事業,挑戰困難,英勇犧牲的事跡,表達了人們對英雄的崇拜和深切悼念之情。詞典上看:“英雄”有三種解釋:1、才能勇武過人的人,例如英雄好漢。2、不怕困難,不顧自己,為人民利益而斗爭,令人欽佩的人。3、具有英雄品質的人。在和平年代,各條戰線、各個部門,勇于向困難挑戰,為他人謀利益,為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們,就是英雄。麥考利夫作為一名普通公民乘“挑戰者”號飛入太空,表明她具有英雄品質。
默讀課文,課文內容可作如下概括:
1、開頭:神圣的日子。
2、報名:光榮的使命。
3、訓練:嚴峻的考驗。
4、告別:激動的場面。
5、失事:強烈的悲慟。
6、結尾:永遠的懷念。
[研讀與賞析]
1、里根總統為什么決定“第一個進入太空的普通人應該是教師”?
人類的航天事業剛剛起步,還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有志者去探索。而教師雖然是普通人,卻是青少年的引導者,從這個意義上說,讓教師進入太空,既是對教育引導作用的重視與肯定,也是利用這種作用為人類的航天事業的持續發展打下基礎,是一種富有遠見的行為。
2、關于課文結尾一段中的兩個問題:為什么說麥考利夫上了最后一課?“挑戰者”為什么打上引號?
雖然麥考利夫為航天事業英勇獻身了,但這種精神會教育學生和孩子們!疤魬鹫摺奔由弦栍刑厥獾囊饬x,“挑戰者”是航天飛機的名字,代表了人類向科學尖端挑戰,在這里稱麥考利夫為“挑戰者”, 是對她的英雄壯舉的充分肯定。
[學法指導]
1、重點放在對“英雄”含義的理解上,以此為突破口,才能把握文章主旨。
2、查找有關航天史的資料,了解人類為此作出的努力,以便加深對“英雄”的理解。
3、在討論中完成對麥考利夫“英雄”形象的認識。
[體驗反思]
1、讀完全文,最震撼你心靈的是哪一幕?用一分鐘的時間,請你準備用深情敘述或朗讀傳達出你內心的震撼。
2、同麥考利夫競逐同一機會的美國著名鄉村音樂歌手約翰?丹佛在“挑戰者”號爆炸的當天晚上,填詞、作曲唱出了一首新歌《為我翱翔》:
我猜想你可能現在才知道
我當初也希望升入太空
我希望能夠搭乘那支火箭升入天堂
我希望為每一位男子翱翔
每一位兒童、還有每一位母親……
她為我翱翔
她為每一個人翱翔
她為每一個人追尋更為光明之日
……
她為我們發出了自己的光亮
她為我們奉獻了自己的精神和全部
他們為我翱翔
他們為每一個人翱翔
他們為每一個人追尋更為光明之日……
給予夢想以機會,夢想能夠成真
未來成功的希望真切而真實
人類是“地球”號飛船之子
未來屬于我們大家
同學們,為了表達我們對英雄的緬懷,讓我們一起深情朗誦。
[拓展延伸]
1、自己試著寫兩句碑文,借以表達我們對航天英雄的悲痛和敬意。
如:“挑戰”號上永遠的挑戰者
夢想在宇宙上飄揚
2、2003年10月15日9時9分9秒,對于中國來說是一個神圣而又輝煌的時刻,你知道嗎?說說你所知道的內容以及你的感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74119.html
相關閱讀:袁隆平的“尋夢園”
《〈論語〉十則》教學設計
第15課《我的夢想》教案
短文兩篇
《觀舞記》 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