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的區別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政治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是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保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調整取得積極成效。

什么是初次分配

初次分配指國民總收入(即國民生產總值)直接與生產要素相聯系的分配。任何生產活動都離不開勞動力、資本、土地和技術等生產要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取得這些要素必須支付一定的報酬,這種報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主要包括居民提供生產要素所得報酬收入,政府利用國家權力對貨物和服務的生產和再生產所征收的生產稅和進口稅形成的初次分配收入,企業在扣除其固定資產消耗和其他運營成本及稅收后的凈營業盈余形成的初次分配收入。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場機制形成,生產要素價格由市場供求狀況決定,政府通過稅收杠桿和法律法規進行 調節和規范,一般不直接干預初次分配。

什么是二次分配

二次收入分配,也稱為國民收入的再分配;主要是發生在就業者(包括雇主和雇員)與非就業者(包括已經失去勞動能力者和作為就業者邊緣群體的失業者)之間。再次分配是指經濟主體不必直接通過勞動而可依法獲得的收入,如退休工資、(官員的)退休金、失業補貼等;或是國家或其他經濟主體自愿的資助。把功能收入中的一部分拿出來通過稅收和社會保險系統進行重新分配,構成了初次收入分配之后的二次收入分配。

點擊查看:高中政治知識點總結及學習方法

初次分配主要包括

a、居民提供生產要素所得報酬收入。

b、政府利用國家權力對貨物和服務的生產和再生產所征收的生產稅和進口稅形成的初次分配收入。

c、企業在扣除其固定資產消耗和其他運營成本及稅收后的凈營業盈余形成的初次分配收入。

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場機制形成,生產要素價格由市場供求狀況決定,政府通過稅收杠桿和法律法規進行 調節和規范,一般不直接干預初次分配。

再分配主要包括

a、收入稅。居民和企業等各收入主體當期得到的初次分配收入依法應支付的所得稅、利潤稅、資本收益稅和定期支付的其他經常收入稅。政府以此對企業和個人的初次分配收入進行調節。

b、財產稅。居民等財產擁有者,根據現有財產狀況,依法繳納的動產稅和不動產稅,如房產稅、遺產稅等,政府以此對居民收入進行的調節屬于存量調節。

c、社會繳款。居民為維持當前和未來的福利,保證在未來各個時期能獲得社會福利金,而對政府組織的社會保險計劃或各個單位建立的基金所繳納的款項,如失業保險、退休保險、醫療保險計劃等。

d、社會福利。指居民從政府獲取的、維持最基本生活的收入,主要包括社會保險福利金(如失業金、退休金、撫恤金、醫療保險金等)和社會救濟金(如生活困難補助、救濟金)。

e、其他轉移收支。包括政府內部轉移收支;本國政府與外國政府、國際組織之間的援助、捐贈、會費繳納等,對私人非營利性機構的捐贈、贊助等轉移收支;居民之間的內部轉移收支,如城鎮居民對農村居民的轉移收支。再分配主要由政府調控機制起作用,政府進行必要的宏觀管理和收入調節,是保持社會穩定、維護社會公正的基本機制。

隨著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中國目前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上是合理的,總體上有利于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效率提高。

最新高考政治大題萬能答題模板
高中政治萬能答題模板
高考狀元怎樣復習政治?
高中政治大題怎樣答好
最受文科生歡迎的高考專業 國際政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1130137.html

相關閱讀:提高答題技巧是提升初中政治課教學質量的關鍵
中考時事政治(3月30日)
初中政治學習方法之養成好習慣
學好初中政治的方法之列表對比法
初一政治學習技巧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