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生物學科的基本知識是相同的,在沒有脫離生物學核心知識的基礎上主要呈現遞進和互補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利用好這樣的關系。例如,高中教材必修二《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節中,DNA是遺傳物質,學生已經在初中學過,為什么是遺傳物質,在生物學史中怎樣一步步被證明是遺傳物質,這些是高中部分的內容。在教學中,教師要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來開展新知識的學習,不僅可以達到溫故知新的作用,使知識在學生腦海形成一定的網絡,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在高中生物學習中,因為難度加大,抽象思維較多,一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降低。而這部分學生中有些在初中生物學習時興趣很濃厚,成績也很不錯,所以很有必要借助初高中知識的契合點來逐步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再例如,高中教學中常遇到這樣的試題:外界環境中的氧氣進入人體紅細胞需要通過幾層膜?這道題考查的知識點在高中教材必修3第一章第一節中“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部分,這部分有很清晰的插圖,而且該部分知識是這一節的重難點,講解也很詳細。按理學生應該能夠解答這道題,很多學生卻不會。究其原因就在于學生沒有對肺泡周圍的結構搞清楚,而這個知識又涉及到七年級下冊的內容。
二、初、高中生物教學中探究活動內容的銜接
新課程理念要求基礎教育課程的實施要“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中列出了學生必做和建議做的科學探究活動,可見其對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方法和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高度重視。在歷年的初中生物學業水平考試和高考試題中,有關探究活動的思維方式和題型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初中生物教材中安排了許多探究活動,也介紹了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通常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和交流表達等,并且也介紹了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這些內容為高中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
要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初中生物教學應當是一個很關鍵的階段。初中學生的好奇心強,這時可以利用他們對生物實驗的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通過具體探究實驗的討論和實踐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而且初中生物探究活動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貼近生活,如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霉菌生長的環境條件”等,這就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將探究的理念逐步滲透到學生的知識體系中,并且也能夠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例如,在進行“霉菌生長的環境條件”探究活動時,學生提出的問題是“霉菌生活在溫暖的環境中嗎?”,根據問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的設計。設計完成后,我要求學生自薦來匯報結果,其他小組成員對已匯報的實驗設計進行點評。教學中我發現,在一步步分析中學生逐步對實驗變量,無關變量以及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如對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這就為以后高中部分學習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高中生物教材中一些探究活動是要求每個高中學生必做的,如“研究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環境因素”,“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并概述其過程”,“嘗試建立數學模型解釋種群的數量變動”等,這些探究活動是列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的具體內容標準中的。高中生物探究活動的教學中,應當考慮與初中生物教材的銜接問題,要及時回顧并避免簡單重復。
綜上兩點所述,要處理好初、高中生物教學的銜接,就要找出兩個階段教學內容上的交叉點。在進行難度更大的高中知識教學時,要喚醒學生對初中生物知識的記憶,如果做到了這點,既可以讓新知識的接受變得更容易,又可以讓知識在學生腦中的記憶變得更長久。這樣就可以有效地促進生物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也能促進學生順利登上一個新臺階,盡快地適應高中生物的學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1294624.html
相關閱讀:2013年中考生物神經調節試題歸類(帶答案)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同步:顯微鏡的使用
初中生物課教學問題與改進策略
如何分辨真假中國恐龍蛋
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生物期末模擬考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