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背景】
創作《朝花夕拾》時魯迅已是文壇舉足輕重的作家。
1926
“
三一八
”
慘案后,魯迅寫了《紀念
•
貓
•
鼠》《阿長與〈山海經〉》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
9
月魯迅接受了廈門大學的聘請,南下教書,但他在廈門大學只帶了四個多月,因為他發現廈門大學的空氣和北京一樣,也是污濁的。魯迅在這里見識了種種知識分子的丑惡嘴臉,毫不留情地進行抨擊。魯迅雖然不喜歡廈門大學,但他對自己擔任的課程卻傾注了全力,他上的課很受學生的歡迎。在繁忙的教學之余,魯迅寫了很多作品,這其中就包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鎖記》《藤野先生》和《范愛農》五篇散文。這五篇散文與在北京創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構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朝花夕拾》于
1927
出版。
【作者簡介】
魯迅(
1881-1936
),原名周樹人,字豫才,出身于沒落的封建家庭。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并第一次使用
“
魯迅
”
這個筆名;中篇小說《阿
Q
正傳》,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說集《吶喊》《彷徨》等。
9
月
25
日
12
歲那,祖父因科場案入獄,父親受此打擊日漸病重,在他
15
歲那病逝。這段時間里,作為家中的長子,魯迅計劃每天出入于當鋪和藥店之間,深深地感到事態的炎涼。
17
歲,魯迅離開家鄉,先進了南京水師學堂,后轉入路礦學堂。
1902
,以優異成績畢業,東渡日本深造。兩后,進了仙臺醫學專門學校學習醫學,幻燈片事件使他深刻地認識到改變中國人麻木的精神比醫治肉體更為重要,于是棄醫從文。
1909
回國,回國以后,魯迅先后在杭州、紹興等地教過書,后又去北京的教育部做事,其間目睹了辛亥革命從勝利到失敗的整個過程,更加堅定了中國社會的當務之急是國民性的改造的認識。
1917
前后,新文化運動以及文學革命已經開始提倡,魯迅開始寫作,隨著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的發表,一發不可收拾,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
【主要內容和主題思想】
《狗
•
貓
•
鼠》
——
在這篇文章里,
“
貓
”
這樣一個類型,尖銳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阿長與〈山海經〉》
——
阿長是魯迅小時候的保姆。記述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
“
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
”
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情,充滿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二十四孝圖》
——
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
“
老萊娛親
”
和
“
郭巨埋兒
”
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五猖會》
——
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在童的我的心目中是一個節日。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無!
——
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么悲傷,決定放兒子
“
還陽半刻
”
,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時不時加進幾句對現實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虛幻的無常給予當時魯迅寂寞悲涼的心些許的安慰。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
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櫥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427052.html
相關閱讀:《水滸傳》經典情節概括
人教版八級上冊名著導讀《朝花夕拾》《駱駝祥子》《鋼鐵是怎樣煉
初二上冊名著導讀《朝花夕拾》《駱駝祥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魯濱孫收服星期五”比較閱讀及答案
名著《格列佛游記》主要情節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