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頒行,意味著思想品德課程改革實踐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并將跨入新的層級。在整理和提煉近幾年課改經驗的基礎上,筆者對新舊課標進行了深入地研讀和反復地對比,認為修訂后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貫徹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10-2020)》精神,凸顯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程改革理念,更加重視落實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為首的三維課程目標。
一、貫徹了綱要指導思想和工作方針的要求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優先發展教育,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要堅持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
修訂后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立足長遠,緊握時代的脈搏,對課程性質中的具體內容做了相關修改,進一步突出其“思想性”中的時代內涵,增加了以科學發展觀作為重要指導思想的素材,從而與綱要的指導思想保持一致;“人文性”內涵進一步貼近學生,更加關懷學生精神成長需要,用初中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組織課程內容、實施教學;“實踐性”中進一步明確指出將初中生逐步擴展的生活作為課程建設與實施的基礎,這些內涵充分體現了工作方針的要求。修訂后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在思想基礎的建構上,更加突出了以實現為歸宿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終極關懷和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觀。
修訂后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也有所變動,其中與綱要精神保持一致也成為變化的亮點之一。例如,課程目標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中提出“有全球意識和國際視野,熱愛和平”,課程內容“我與國家和社會”中提出“增強與世界文明交流、對話的意識”和“認識樹立全球觀念的重要性,增強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貢獻的意識和愿望”,這些目標和內容的提出都遵循了《綱要》提出的“適應國家經濟社會對外開放的要求,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
再如,“我與國家和社會”中的2.5,將實驗稿中的4.1、4.2、4.8的內容合并在一起,提出“知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了解我國現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知道我國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边@既體現了“綱要”的要求和十七大的精神,又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相統一。
二、更加凸顯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程改革理念
修訂后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無論是課程設計思路的重新建構,還是課程內容的發展創新,都力求從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出發,反復斟酌、仔細推敲,使課程標準更加有利于促進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健康發展,更有利于突出“為了學生”這一核心內涵。
修訂后的課程設計思路強調指出:以初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尤其突出以處在青春期的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為思想品德課程設計的基礎。課程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直面他們成長中遇到的問題,滿足他們全面發展的需要。設計框架以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和集體──我與國家和社會為邏輯線索,對不同學段的教學層次有了更具體的規定和要求,使課程內容邏輯性和實用性大大增強。同時教學主線更加清晰,符合不同年齡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育規律,這正是人本理念的具體體現。
從課程內容看,修訂后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充分尊重學生,直面學生的現實問題。
例如,將實驗稿中“成長中的我”的第三部分小標題“學法用法”改為“心中有法”,對初中生而言,開啟法律意識,普及法律知識,是培養法律技能的基礎。再如,修訂后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刪掉了實驗稿中的自覺抵制“黃、賭、毒”和“ *** 功”邪教等不良誘惑的內容。“黃、賭、毒”和“ *** 功”邪教都不是初中學生中的普遍存在的問題,向學生講清楚什么是“黃、賭、毒”、什么叫“ *** 功”、什么是邪教也有一定困難,所以整條刪除,代之以相應的基礎法律知識,更適合學生的發展特點。同樣,“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是國家職能機關和專職人員的工作,不是青少年的義務和職責。修訂后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將過去這種不切實際的內容刪除,也是保護未成年人的一種必要措施。
關于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問題,修訂后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將實驗稿中提出的“克服‘逆反’心理”,修訂為“調適‘逆反’心理”,僅一個詞語的變化,說明了此次課標的修訂充分尊重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遵循循循善誘的教育原則,針對學生存在的現實問題,給予適切的幫助與引導。
三、更加重視落實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為首的三維課程目標
無論是課程總目標、基本理念,還是各部分的課程內容,修訂后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都融合了三維目標,并將三維目標作為落實的要求,在“教學建議”的第一條就明確提出了“全面落實課程目標”。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結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精神,對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三個方面的內容做了進一步的修訂,以使學生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1.更加強調對學生社會責任觀的培養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要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修訂后的課程標準力求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學生發展,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社會責任感。這一思想通過對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前言、課程內容的進一步調整后充分地體現出來。
首先,修訂后的課程標準將實驗稿中課程基本理念的第二條“幫助學生學習做負責任的公民、過有意義的生活是本課程的追求”提到了課程基本理念的首位,并明確提出“幫助學生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做負責任的公民是課程的核心”“ 思想品德課程的任務是引領學生了解社會、參與公共生活、珍愛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善惡和美丑觀念,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做負責任的公民!边@一修訂不僅將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觀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時對其內容做了進一步的明確說明。
其次,“我與國家和社會”中的1.7 中增加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責任意識”;同時新增3.3“知道我國環境保護的基本法律,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課程內容的適切調整,是對當前各種社會思潮激烈沖擊的準確把握,體現了與時俱進的思想。當我國的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之后,思想領域的情況也更加復雜,在學生心目中牢牢地樹立主流價值觀,培養社會責任意識,是學校教育完成社會職責的需要,更是社會主義建設健康發展的需要。
2. 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確定的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的戰略主題提出:要“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修訂后的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特別是活動建議對此給予了充分的體現。首先,在課程目標方面,其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進一步明確提出培養學生注重實踐,勇于創新的個性品質,同時,增加了“提高媒介素養,能夠積極適應信息化社會”的能力要求。其次,修訂后的課程標準繼續“堅持正確價值觀念的引導與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實踐相統一”的基本原則,并進一步指出,“國家和社會的要求只有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實踐才能為學生真正接受”,特別強調“學生獨立思考”的品質,從而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奠定了基礎。再次,修訂后的課程標準增加了大量的活動建議,通過觀察、討論、搜集、體驗、感悟、反思等形式深化理解課程內容,有效地達成課程目標,這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建議,也是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例如,“開展多樣化的班集體活動,在集體活動中體會溫暖與力量”這一活動建議,旨在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主動參與班級和學;顒,并發揮積極作用。開放性的活動建議能夠激發學生創造性地開展班集體活動的熱情。再如,“以‘我們身邊的動植物伙伴’為主題,作一次本地區的植物、動物物種及其生存狀況的調查,觀察每個物種及每個生命個體的獨特性,體會生命世界的神奇!边@一活動建議,在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的獨特性,體會生命的可貴”的同時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3. 課程內容精選了重要的核心概念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要“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币詫W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健康發展作為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依據《綱要》要求,修訂后的課程標準在課程內容的規定上,作了多處的調整,主要集中在法律和國情部分,有增加,也有刪減,有詞句的調整,也有順序的調換。不論哪種形式的變化,都反映出課程標準的修訂精選了重要的核心概念,更具有科學性、時代性,更好地凸顯了思想品德課程內容的教育內涵和課程價值,以及對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發展與健康成長所具有的不可替代作用。
例如,在“成長中的我”中,增加了有關生命教育的內容,強調培養“關愛、自尊、自強”的精神,樹立“心中有法”的意識,珍惜初中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在“我與他人和集體”中,進一步要求學生學會與父母有效溝通,增強與家人共創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識和能力,引導學生“領會學校生活的幸福”,引導學生學會“交往與合作”,懂得“維護權利,履行義務”;在“我與國家和社會”中,由原先的“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承擔社會責任”、“ 法律與社會秩序”、“認識國情 愛我中華”四部分,改為“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認識國情,愛我中華”、“法律與社會秩序”三部分。課程內容增加了合理利用互聯網等傳播媒介的內容,補充了“了解不同勞動和職業的特點及其獨特價值”這一要求。強調“責任、參與、選擇”,引導學生學會承擔責任,參與社會生活,做出正確選擇,迎接希望的明天。
總之,修訂后的課程標準對三維目標進一步修改和整合,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均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十年的實踐檢驗證明,思想品德教學堅持價值觀引導,堅持回歸生活,堅持自主學習的理念是正確的。此次課程標準的修訂,繼續推動思想品德課程向思想性、人文性、綜合性、實踐性的方向發展,是與時俱進和科學發展思想的體現,也是對科學教育理念的實踐與探索。教育永遠不能脫離學習者自己的學習,我們在新課標指導下的教學過程,其實就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處理現實生活與生命成長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要用好新課標,堅守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觀,在教學中更多地運用討論、辨析、分享等方式,重視學生情感體驗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2.新課標,變在哪兒.朱小蔓(教育部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修訂組組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53295.html
相關閱讀:學好初中政治的方法之列表對比法
初中政治學習方法之養成好習慣
中考時事政治(3月30日)
提高答題技巧是提升初中政治課教學質量的關鍵
初一政治學習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