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認識到接受教育對個人、國家和社會的重要作用,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培養自覺學習的態度, 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機會。
能力目標:提高依法維護自己受教育權的能力,增強履行受教育義務的自覺性。
知識目標:懂得教育的涵義和作用;受教育權的涵義;義務教育的涵義和特征。
【教學重難點】重點:教育對個人、國家的作用;
難點:義務教育的特征。
【教法學法】情境創設、案例分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十八大召開以后,“中國夢”成為了每個中國人談論的話題。請大家隨著視頻來看看這些學生們的夢想。(看視頻)不同的孩子各自懷揣著不同的夢想,我們青少年更是有夢、追夢的人。那么我們班的同學們呢?大聲的說出“我的夢想”。(同學們說夢想)有夢想就應該努力去實現,那么同學們,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實現夢想的階梯是什么呢?──是學習知識。沒錯,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知識助我成長”。
二、新課教學
(一)教育的涵義、教育的作用
分析材料“本是同根生,命運卻迥異”,請同學們思考:“你認為導致兩兄弟命運迥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1.思考“什么是教育”。(落實知識點1)
2.對比哥哥和弟弟的命運,結合教材,談談教育對個人的作用。
3.看“十八大報告”,總結教育對國家發展的作用。(落實知識點2)
4.聯系我們所學的科目(語文、英語、歷史、繪畫、物理知識 ……),說一說通過學習,你掌握了哪些知識?學習知識對我們以后的發展有什么影響。
設計意圖:聯系學生的切身體會,加強學生對教育作用的理解,以突破重點。
(二)受教育權、義務教育的含義、特征
同學們可以正常的上學、學習,可有些孩子的求學路卻很坎坷。看材料《小麗的坎坷求學路》。
第一幕
小麗是八年級學生,開個體飯館的爸爸缺人手,要小麗退學到飯館干活……
(思考:1.你認為小麗爸爸的行為侵犯了她的什么權利?通過思考,同學們認識到受教育的含義。)
第二幕
小麗的班主任劉老師了解情況后,找到她的爸爸,勸他讓小麗回學校上學。小麗的爸爸對前來勸他的劉老師說,“孩子上不上學是我家的私事,別人管不著!” 劉老師說:……
(思考:2.如果你是劉老師會怎么勸說小麗的爸爸?從而認識九年義務教育的含義。)
第三幕
小麗的爸爸沒有聽從劉老師勸說,堅持讓小麗輟學了。學校領導和鎮文化教育辦公室負責人五次上門做思想工作,小麗爸爸仍然拒絕讓小麗上學。鎮政府責成鎮文教辦責令小麗爸爸立即讓小麗返校上學,并對他罰款1000元。
(思考:3.小麗的爸爸被罰說明義務教育具有什么特征?學生認識到義務教育的強制性。)
第四幕
一天,小麗和爸爸在電視上看到了一條新聞,加深了對義務教育的理解,也體會到了國家對青少年教育的重視。
(思考:4.這則新聞說明義務教育還具有什么特征?理解義務教育的公益性和統一性。)
三、課堂小結情感升華
1. 學生談課堂收獲。
2. 老師寄予希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53369.html
相關閱讀:初中政治學習方法之養成好習慣
中考時事政治(3月30日)
提高答題技巧是提升初中政治課教學質量的關鍵
初一政治學習技巧
學好初中政治的方法之列表對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