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玻璃杯中放入比室溫高10℃~20℃的水,并加入明礬,用筷子攪拌,直到有少量晶體不能再溶解。
2.待溶液自然冷卻到比室溫略高3℃~5℃時,把溶液倒入潔凈的碗中,用硬紙片蓋好,靜置一夜。
3.從碗中選取2~3粒形狀完整的小晶體作為晶核。將所選的晶核用細線輕輕系好。
4.把明礬溶液倒入玻璃杯中,向溶液中補充適量明礬,使其成為比室溫高10℃~15℃的飽和溶液。待其自然冷卻到比室溫略高3℃~5℃時,把小晶體懸掛在玻璃杯中央,注意不要使晶核接觸杯壁。用硬紙片蓋好玻璃杯,靜置過夜。
5.每天把已形成的小晶體輕輕取出,重復第4項操作,直到晶體長到一定大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627760.html
相關閱讀:德國化學家?瓦拉赫
關于樂果的初中化學知識百科
瑞典
初中課外化學實驗 檢驗含碘食鹽成分中的碘
初中化學?電木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