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性質和變化是中考必考題。考題往往提供典型事實,判斷發生變化的類型;或將物質的用途與所體現的性質相結合綜合考查。為幫助同學們掌握這部分知識,特做如下梳理:
一、基本概念
1.物質的變化
(1)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
(2)化學變化:生成了其他物質的變化。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辨析:從宏觀看,要抓住變化時是否有其他物質生成;從微觀看,構成物質的粒子是否發生了變化。如果變化時沒有新物質生成,或構成物質的粒子沒有變化,就是物理變化,否則就是化學變化,而伴隨變化產生的現象:發光、放熱、變色、生成氣體、產生沉淀等只能作為判斷的輔助依據,而不能作為判斷化學變化的標準。
如一些同學錯誤地認為冰融化成水是化學變化,原因是固態冰和液態水是兩種物質。同學們應該注意,一種物質的三種狀態就其本質而言,仍屬同一種物質。綠色的堿式碳酸銅粉末在加熱條件下逐漸變為黑色粉末,試管口有水珠生成,同時從試管中導出的氣體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其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顯然堿式碳酸銅已轉變為其他三種物質,這一變化屬于化學變化。
我們不妨記住物理變化的四種常見形式:狀態的改變(固、液、氣);形態的改變(如礦石的粉碎);某些能量形式的改變(如電燈通電后發光、放熱,電能轉變成光能和熱能);位移的改變(物體從甲地轉移到乙地)。熟悉了物理變化,就不難判斷化學變化。
2.物質的性質
(1)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如: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溶解性、導電性、揮發性、延展性等。
(2)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主要包括:可燃性、穩定性、活潑性、氧化性、還原性、酸性、堿性、毒性等。
3.物質的性質和變化的區別
物質的性質和變化是兩組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性質是物質固有的屬性,是物質的基本特征,是變化的內因(即變化的依據),而變化只是一個過程,是性質的具體體現,即性質決定變化、變化體現性質。物質的變化和性質在描述上是不同的,描述物質的性質時有可以不可以、能不能、容易不易等字詞。如:鎂能燃燒,就是鎂的化學性質。
二、誤區掃描
1.若物質變化前后均為同一元素組成,這種變化肯定是物理變化嗎?
答:不一定。
物質變化前后均為同一種元素的變化有兩種可能:如物質的三態變化,屬于物理變化;石墨在一定條件下變為金剛石,金剛石和石墨雖均由碳元素組成,但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性質,這是一個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為化學變化。
2.物質變色,一定發生了化學變化嗎?
答:不一定。
物質變色有兩類情況,如無色的氧氣在-183℃時變為淡藍色液體,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白色CuSO4粉末遇水變成藍色CuSO4.5H2O,屬于化學變化。
3.爆炸一定是化學變化嗎?
答:不一定。
爆炸也可分為兩類:如爆鳴氣(H2和O2的混合物)爆炸生成水,屬于化學變化;蒸汽鍋爐爆炸、汽車輪胎爆炸,因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4.液化、凝固、熔化、汽化、溶解、升華都是物理變化嗎?
答:不一定。
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的現象稱之為液化,由液態變成固態的現象稱之為凝固,由固態變成液態的現象稱之為熔化,由液態變成氣態的現象稱為汽化。物質在發生這些形態變化時并沒有生成新物質,只是構成物質的粒子之間的距離發生了變化。所以是物理變化。
固態液態氣態
溶解可能既存在物理變化又存在化學變化,如CO2溶于水是物理變化,但溶于水的同時,有少量的CO2與水發生反應,生成了H2CO3.
升華是指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屬于物理變化,如干冰的升華等。
5.觀察到有氣體放出,則一定是發生了化學變化嗎?
答:不一定。
放出氣體常常是化學變化的一個特征,但不一定發生了化學變化。如雪碧飲料開蓋時冒出氣泡是由于壓強減小,氣體溶解度降低而造成的。
6.有發光、放熱的現象產生,一定發生了化學變化嗎?
答:不一定。
發光、放熱現象雖然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化學變化,但有這一現象的并不一定就是化學變化。如電燈發光、放熱是物理變化。
7.吸附作用一定是物理變化嗎?
吸附作用是固體將氣體或液體中某些物質吸附在它表面的作用。變化時沒有生成其他物質,所以是物理變化。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但活性炭吸附性強,是常用的吸附劑。
8.燃燒、生銹、物質的腐敗一定是化學變化嗎?
答:一定是。
物質燃燒是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生銹是金屬與空氣里的氧氣、水等物質發生的一系列復雜的化學反應;物質的腐敗變質也是復雜的氧化反應。所以都是化學變化。
三、典型例題
例1. 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 瓷碗破碎 B. 水的蒸發
C. 燈泡發光 D. 紙張燃燒
分析:紙張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而A、B、C中都沒有新物質生成,都屬于物理變化。故選D.
例2. 下列成語所描述的過程,從化學的角度理解正確的是( )
A. 真金不怕火煉;金的化學性質穩定
B. 釜底抽薪:木柴燃燒必須達到著火點
C. 鐵杵磨成針:主要發生了化學變化
D. 百煉成鋼:只發生了物理變化
分析:真金不怕火煉說明金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很難被氧化;釜底抽薪是指物質在燃燒時減少可燃物;鐵杵磨成針是指鐵的狀態發生變化,其成分并未改變;鋼和鐵是含碳量不同的兩種物質。故選A.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739566.html
相關閱讀:初中化學?電木的來歷
初中課外化學實驗 檢驗含碘食鹽成分中的碘
關于樂果的初中化學知識百科
瑞典
德國化學家?瓦拉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