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記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趙慧君:選擇了就要全力以赴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生物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趙慧君近影。本報記者 葛瑜瑋攝

趙慧君: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病理學系教授,香港病理學專科學院院士。

1999年趙慧君開始研究無創產前診斷,她利用DNA測序技術,通過分析孕婦的血液樣本檢測胎兒是否患有唐氏綜合征,開無創性產前檢查之先河。這項技術現已在香港、美國和歐洲多個國家獲采用,成為常規臨床檢測方法。

趙慧君當選第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

走過醫院單調枯燥的走廊,趙慧君的出現讓人眼前一亮:白大褂下,一襲寶藍色的連衣裙,一雙粉紅色的高跟鞋——印象中科學家的形象從此被刷新。

同樣被她刷新的,還有研究唐氏綜合征產前診斷的方法,趙慧君的研究讓產前診斷不再粗暴、危險。連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都在博客里說:“有趙慧君的腦袋,香港還怕什么?”的確,有慧者如“君”,準媽媽們還有什么好擔心的?

生活中的趙慧君身兼醫生、教授和母親多個角色,卻依然喜歡親力親為,忙碌充實、樂在其中。

“全部是科學判斷”——

科研就像偵探推理,是從已知到未知的突破,再高深的科研可以拆分成一小塊一小塊來解決

書本里的科學家都有靈光一現的時刻:牛頓被蘋果砸中,瓦特盯著跳動的水壺蓋子,阿基米德在泡澡時悟出了浮力原理……

“哪有那么多巧合?科學研究靠的是邏輯思考、科學判斷。”趙慧君說。

趙慧君自小喜歡邏輯推理、迷戀偵探小說。如今,給她一兩滴血液,她就能拼湊出一個人生老病死的來龍去脈。

她對邏輯思考的執著已經到了近乎固執的地步,就算有人說她眼光好、直覺準,她還是會強調一句:“全部是科學判斷。”

趙慧君1999年獲選加入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病理學系,攻讀博士研究生,師從香港基因權威盧煜明,開始了研究生涯。

當時,雖然研究已經發現孕婦血液內含有胎兒的DNA碎片,但含量極低、質量不高,想要從孕婦血液中取得胎兒的DNA樣本,再檢測唐氏綜合征患病胎兒基因組中多出的21號染色體,簡直就是“科幻小說”里的情節。正因為此,趙慧君的研究一開始并不被人看好。

出人意料的是,10年后,唐氏綜合征無創產前檢測研究結出碩果。趙慧君帶領團隊,一路改良技術、提高靈敏度,將大規模平行測序技術用于DNA計數,從此,無創產前檢測精準度大大提高,假陽性率只有1/1000,遠小于傳統篩查的假陽性率5%。

通常,每200個接受唐篩刺穿檢查的胎兒,就有一個會夭折,而趙慧君的研究則把不幸的那一個也留在了人間,F在,臨床應用這項測試的國家已有10多個,美國的產科權威機構也推出新的臨床指引,認同測試的效用。

“科研就像偵探推理,是從已知到未知的突破。再高深的科研也可以拆分成一小塊一小塊來解決。如果生理現狀容許我們解決問題,做不到的說法我絕不接受。”這就是科學家趙慧君的“偵探家”氣魄。

“冷靜面對每一秒”——

想要在未知的領域發現新大陸,就要做好不斷嘗試、不斷失敗的心理準備

在趙慧君看來,實驗室是科學家的陣地,看起來平靜,但卻充滿競爭。

趙慧君回憶,她和競爭團隊的報告曾經投向同一份期刊,前后發表時間僅相差一周,直到出刊,她才發現投稿時間居然是在同一天。

“這不是巧合,是競爭。同一時間,在其他地方還有許多科學家和你一樣聰明,做著一樣的研究,”她認為科研是高投入、高風險的長期投資,“我們不能允許比別人慢,每一天都不能浪費。”

趙慧君和很多港人一樣,骨子里有“打工仔”的拼搏精神。從昆士蘭大學畢業后回港,加入研究團隊后就開始了“瘋狂”的生活:?朴柧殹⒀芯、教學及行政工作,三駕馬車齊頭并進。嚴格訓練的結果是,一般醫學科學家要十幾、二十年經歷的內容,她在六年內一并搞定。

當然,她也意識到其中的風險:“我明白有可能在?朴柧殹⒀芯抗ぷ鲀深^都沒有著落,所以我讓自己保持平常心,集中精神、冷靜面對每一秒,盡量做到最好。”

正是這樣一顆平常心陪伴著趙慧君在未知的領域探索。

“很多人問起在研究過程中遇到的挫折,我們沒數過,也不在意。既然選擇了科研,想要在未知的領域發現新大陸,就要做好不斷嘗試、不斷失敗的心理準備。”趙慧君平靜依舊。

“選擇了就要全力以赴”——

做研究的時候全情投入,放工時就不會有牽掛,回到家就可以全心做媽媽

在科研上全情投入的趙慧君,將接力棒傳到了生活中。

“既然選擇了成立家庭就一定要照顧,選擇了就要全力以赴。”

懷孕35周時,趙慧君突然患上妊娠毒血癥,血壓升高,雙腳浮腫如象腿,須住院兩星期。樂觀的她冷靜應對,自己24小時檢查胎動,最終順利產下一對雙胞胎女兒。

女兒的出生,逐漸改變著趙慧君生活節奏:從原來每天工作到晚上9點才離開實驗室,現在每天晚上7點準時到家,陪女兒吃飯、做功課,等10點鐘女兒上床睡覺后,再開機工作。

趙慧君親自給兩個女兒的點心餐盒,是她生活的一項“成就”。從準備做餅干、水果,到最終的裝點入盒,都是精工細作、一絲不茍。這份出自女科學家之手的點心餐盒也在兩個女兒的世界里享負盛譽,每次打開,同學們都會投來贊嘆的尖叫和羨慕的眼光。

趙慧君能兼顧雙重角色多年,全靠清晰的時間分配。

“做研究的時候全情投入,放工時就不會有牽掛,回到家就可以全心做媽媽。”

不過,即便是在家里,趙慧君的心里仍然牽掛工作,隨時準備應對突發狀況。她的生活哲學是,工作和生活是相互的調節劑。“工作和家庭之間難免有碰撞的時候,但只要平時做得好,在特別情況下是可以相互遷就的。”

和所有母親一樣,趙慧君不愿錯過女兒成長道路上的重要時刻。為了參加雙胞胎女兒幼兒園畢業典禮,趙慧君經過百般努力,才換得工作安排的調整。

趙慧君說,有時候覺得自己是個很“貪心”的人,又想陪家人、又想做研究。“人生如此豐盛,讓人怎能不想好辦法處理呢。”(原標題:慧者如“君”(走近科學家))

生物秀新聞推薦閱讀

第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揭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739801.html

相關閱讀:初中生物課教學問題與改進策略
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生物期末模擬考試卷
2013年中考生物神經調節試題歸類(帶答案)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同步:顯微鏡的使用
如何分辨真假中國恐龍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