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生物教學局限在課本上。在傳統教育模式中,考高分成為一貫不變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有些教學工作便會存在某些桎梏,比如生物學科中對教學性質不加區分,全力希望學生熟記課本知識以應對考試。生物書成為壓縮版的生物世界,對各種生物標本到動植物等的認識全部來源于課本,卻忽略了從大自然中、實驗室中尋找生物的樂趣,這對生物這門學科來說是一種遺憾,對學生來說也是思維的限制。教科書離開了與自然的聯系,漢字的組合很難提起學生的興趣。第二,生物概念的抽象性影響學生興趣。生物不僅僅是豐富多彩大自然的呈現,其中一些抽象的概念例如基因、細胞、顯隱性等對于教師來說也需要研究,對于初中生來說便更加晦澀。這些需要捉摸的要點又多以課本形式出現,學生難以在實驗室中和它們有近距離接觸,因此,學習的動力和興趣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抽象概念的影響。第三,對于初中生來說,生物是一門新接觸的學科,未來的世界如何學生還不夠了解,因此會對生物保持一種初始的新鮮感和好奇心。但對于老師來說,在他日積月累的教學過程中已經習慣了“教師講、學生學”的模式,這種學習方法缺少讓學生產生興趣與創造力的因素,久而久之,學生也將生物作為了傳統學習科目中的一員,在生物課堂上的反應也不積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750335.html
相關閱讀:八年級生物知識點同步:顯微鏡的使用
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生物期末模擬考試卷
如何分辨真假中國恐龍蛋
初中生物課教學問題與改進策略
2013年中考生物神經調節試題歸類(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