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名著《西游記》導讀:《西游記》的孫悟空形象
《西游記》這部小說長期以來就為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勞動人民所喜愛。它具有特殊的情節,獨特的風格,神奇的人物。就其人物而言,除唐僧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而外,其余幾乎都是神佛妖怪之類。他們打遍了上中下三界,似乎與我們所居住的世界并沒有什么關系。而所塑造的每一個形象,又都那樣具有魅力,使我們并不感到生疏。其性質又頗與古代神話傳說及寓言文學有所不同。所以魯迅先生的《中國小說史略》專名之為神魔小說。
小說以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經為線索,以取經人物的活動為中心,逐步展開情節,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形象。如昏聵而又剛愎自用的玉皇大帝、慈善而富于人情味的觀音菩薩、善良堅定朝佛而又軟弱無能的唐僧、質樸老實的沙和尚、吃苦耐勞而又集饞、懶、貪、色于一體的豬八戒,特別是在眾多的藝術形象中刻畫得最精彩、最成功的“斗戰勝佛”孫悟空。他來歷非凡,是一個感受日精月華的石猴,他在花果山水簾洞居住.自小兒學做妖怪,稱名悟空,憑本事,掙了一個齊天大圣。只因不受天祿,大反天宮,惹了一場災愆。“如今脫難消災,轉拜沙門,前求正果,保我這唐朝駕下的師父,上西天拜佛走遭。怕什么山高路險,水洞波狂!我老孫也捉得怪,降得魔,伏虎擒龍、踢天弄井,都曉得些兒。倘若府上有什么丟磚打瓦,鍋叫門開,老孫便能安鎮。”所以他是作品中的真正主人公,關于他的藝術形象,集中體現在作品中的“大鬧天宮”和“西天取經”兩大部分?梢哉f“大鬧天宮”是他個人的英雄傳記,“西天取經”是他建功立業的一部歷史。當他大鬧天宮失敗后,最終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經過五百年的鎮壓后被唐僧救出,同往西天取經,此時,他不再是一個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個頭戴緊箍、身穿虎皮裙,專為人間解除魔難的英雄人物。在重重的困難面前,他正直、勇敢、機智、頑強,善于和各式各樣的妖魔作斗爭。在西天取經路上,唐僧離了他就寸步難行。豬八戒和沙和尚只是他的戰斗助手。他的藝術形象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繼續發揚大鬧天宮的戰斗精神。他對取經歷程中的一切艱難險阻從不畏懼退縮,經受種種失敗也從不氣餒,始終保持著旺盛的戰斗意志和充沛的戰斗熱情。到西天后他被封為“斗戰勝佛”,斗、戰、勝正體現了這一形象的突出持點。
取經路上遇到的妖魔真可謂是形形色色、神通廣大,有的來頭還不小。但不論是什么樣的,只要是妖魔,孫悟空都不放過。憑著那雙煉就的火眼金睛及時識破他們,消滅他們。悟空與妖魔的斗爭有時也常處于下風;有時是師父、師弟被妖怪攝去;有時是被妖怪奪走了金箍捧以致“叫化子沒蛇弄”;有時甚至是自已遇到生命危險。如在小雷音寺被關在妖怪的金鐃中險些悶死;在火云洞被紅孩兒的三味真火熏得暈厥;在車遲國與三位充當國師的妖怪斗法;在火焰山三調芭焦扇等情節都充分體現了悟空遇到困難從不氣餒、從不服輸、依然抖擻精神,保持著旺盛的戰斗意志和充沛的戰斗熱情,從不象唐僧那樣,一聽到有妖怪,就“坐個雕鞍不穩,撲的跌下馬來,掙挫不動,打了一倒退,遍體酥麻,兩腿酸軟”,也不象豬八戒那樣愛說喪氣話。孫悟空他還有一股韌勁,深入巢穴,糾纏到底,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戰斗風格。他在掃蕩妖魔的斗爭中,為了杜絕后患,他不僅奮力斗殺妖魔,而且追根尋源,要從根本上消滅妖魔再生。在取經途中,面對有些妄圖想吃唐僧肉使自己得道成仙,長生不老,從而破壞取經事業的妖魔,有憑恃妖術欺騙百姓逞其狙獪之奸的妖魔,有取媚當道,欺君誤國,陰謀篡奪帝位的妖魔,有占山為王,大施威虐,荼毒百姓的妖魔,還有其他出于不同目的自私的,鼠竊狗偷式的各種妖魔。盡管這些妖魔形態不一,變化多端,悟空都同他們糾纏到底,不制服他們就決不罷休。比如:在盤絲洞,唐僧被蜘蛛精從肚臍中冒出的絲繩吊在房梁上,悟空為救師徒,同妖精進行了斗爭,蜘蛛精也顧不上吃唐僧肉而逃跑。悟空救出師徒后,于是一把火燒了盤絲洞。當他們行不多遠,師徒四人見了一座道觀叫“黃花觀”,便進去休息,不料道長乃盤絲洞妖怪的師兄,女妖逃離盤絲洞后正在此躲避,得知唐僧師徒在此經過,女妖便向道長哭訴了事情的經過,并說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道長聽后,取毒藥沾在紅棗上,又將紅棗放入唐僧師徒的茶杯中。唐僧、豬八戒、沙僧未加提防,飲了茶后中毒倒地,幸虧悟空機警,沒喝那杯毒茶,于是與道長打斗起來。七女妖也趕來助陣,悟空撥下一把毫毛變成無數悟空同妖怪們斗爭到底,打得女妖們直喊“饒命”。悟空勒令老道送出師父和師弟,不然就打死這些蜘蛛精,女妖忙求老道趕快放了唐僧他們,可老道卻說要吃唐僧肉,悟空聞言大怒罵道:“既不還我師父,且看你妹子的下場!”說著揮動鐵棒,把女妖打得稀爛。接著又與老道戰了幾十回合,道長見不是悟空的對手,就剝下衣裳,從兩肋下放出萬道金光將悟空罩住,悟空變作穿山甲,好不容易才逃了出來。正在悟空不知所措之際,得到黎山老姆毗藍婆婆相救,于是悟空救出了師徒,又將道觀一把火燒成了灰燼。因此,如果悟空跟妖怪斗爭的次數越多,他的戰斗欲望就越強烈;他跟妖怪糾纏得越久,斗爭的經驗就越豐富。也正因為悟空的這種機智,勇敢,百戰百勝,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戰斗意志和戰斗熱情,到西天取經后他終于獲得了“斗戰勝佛”的稱號。
二、對神佛依然保持桀驁不訓的一貫作風。皈衣佛門并不意味著他對神佛的無條件服從,他仍然堅守著自己的獨立人格。他雖然不再象大鬧天宮時期那樣犯上作亂,但只要是他認為錯誤的思想和言行,不管是什么人,不管你地位有多高,仍然堅持斗爭,絕不妥協,和大鬧天宮中的孫悟空并無本質的不同。
孫悟空本是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的“天產石猴”,他出世后,就在這仙山福地里過著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間王府所拘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自然的本性使悟空在傳統束縛面前顯得桀驁不訓。他鬧了龍宮,向海龍王強索兵器來武裝自己。又鬧冥司,把生死簿上猴類的名字一筆全勾。他不承認神的王國的任何權威,見了玉皇大帝只是唱個大喏,自稱為“老孫”。他第一次鬧天宮起因在于發現弼馬溫是最低級的官吏,感到自己受了玉帝的愚弄,便心頭火起,打出南天門,并且干脆豎起“齊天大圣”的旗幟。當玉帝第二次騙他上天庭,給他蓋了“齊天大圣府”,他卻每日云游四海,到處交朋結義。蟠桃盛會沒有請他,使他睜開眼睛看到了神的譎詐,索性把天宮鬧得一塌糊涂,反了出去。即使天庭的大兵壓境,他仍不屈服,甚至在如來面前宣稱:“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后來,眾神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把他投進太上老君的八卦爐中來燒煉。七七四十九天,只煉得他火眼金睛,趁老君開爐取丹,縱身而出,蹬倒了八卦爐,把老君摔了個倒栽蔥,打得他那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形。他更進一步叫玉帝讓出天宮,宜稱“若還不讓,定要攪攘,永不清平!”最終孫悟空還是跳不出如來佛祖的五指山,被壓在五行山下,但他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一泡猴尿,褻瀆了威嚴的神佛參加取經時,他是先講條件,觀音菩薩才答應他“叫天天應,叫地地靈”。因此,在取經途中,他經常驅遣山神土地,四海龍王,值日功曹前來效勞,若稍有佛逆就嚷著“伸過孤拐來,各打五棍見面,與老孫散散心。”有時僅為欺騙兩個小妖,他便要玉帝閉天。“若有半聲不肯,即上靈霄殿動起刀兵。”所以,連玉帝也無可奈何地“只得他無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終于默認他“犯上”的要挾。有時對佛祖、觀音也常常出言不遜,對慈悲的觀音菩薩,孫悟空敢罵他“憊懶”,咒罵她“該她一世無夫!”在眾佛祖中,他與太上老君的關系最糟。大鬧天宮時,他將老君的金丹偷吃得精光,恨得老君要親自將他放在丹爐內外死拼煉為丹藥。而在取經期間,悟空與太上老君雖不再有矛盾,但兩人顯然還心有余悸。如第三十五回金角大王作怪,悟空降了他們,拿到了妖怪的幾件寶物------葫蘆、凈瓶、扇子、繩子。剛行不多遠,太上老君就忽忽地追趕來,:“孫行者還我寶物。”悟空得知兩個妖怪是太上老君的青牛,當面責問老君:“你這老官兒,縱放怪物,搶奪傷人,該當何罪?”在獅陀嶺,悟空請如來幫忙對付妖怪萬里鵬時,如來說出那妖怪與自己“有些親處”,悟空便直言不諱道:“如來,若這般比論,你還是妖精的外甥!”在楊家村,當悟空錯殺了兩外強盜后,唐僧在荒墳前念祝“…...他姓孫,我姓陳,各居異姓,冤有頭,債有主,切莫告我取經僧人。”孫悟空攥著鐵棒往那墳上搗了三下,祝道:“遭瘟的強盜,你聽著!我被你前七八棍,后七八棍,打得我不疼不癢的,觸惱了性子,一差二誤,將你打死了,盡你告到那里去,我老孫實是不怕:玉帝認得我,天王隨得我;二十八宿懼我,九曜星官怕我;府縣城隍跪我,東岳齊天怖我;十代閻君曾與我為仆從,五路猖神曾與我當后生;不論三界五司,十方諸宰,都與我情深面熟,隨你那里去告!”對人間之王,他更加蔑視。他對烏雞國的國王說:“我老孫若肯做皇帝,天下九國九州皇帝都做遍了。”朱紫國國王生病,他就用馬尿和藥丸給國王治病。等等這些無法無天,敢于向神佛天庭地府水界人間等一切權威挑戰的反抗精神,桀驁不訓的性格,強烈的自我意識,充分體現了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要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792464.html
相關閱讀:人教版八級上冊名著導讀《朝花夕拾》《駱駝祥子》《鋼鐵是怎樣煉
《水滸傳》經典情節概括
初二上冊名著導讀《朝花夕拾》《駱駝祥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魯濱孫收服星期五”比較閱讀及答案
名著《格列佛游記》主要情節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