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8高二期末語文試卷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導語】當一個小小的心念變成成為行為時,便能成了習慣;從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決定你一生的成敗。成功與不成功之間有時距離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幾步。逍遙右腦為莘莘學子整理了《2018高二期末語文試卷》,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

  第Ⅰ卷閱讀題

  甲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古典詩歌的現代傳承

  楊景龍

  綜觀20世紀中國新詩,從創作實踐到理論批評,從語言形式、表現手法到觀念題旨、藝術精神,繼承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諸多優良傳統。不過,這種繼承不是亦步亦趨的墨守成規的仿效,而是在橫向移植的外來參照之下的現代創造性轉化。

  胡適的《嘗試集》作為白話新詩的發軔,其秉承古典詩歌的遺傳基因即至為明顯,胡適自己就承認,他的新詩“實在不過是一些刷洗過的舊詩”。胡適之后,白話詩人的創作或強或弱、或顯或隱、或多或少,都無法完全逃離古典詩歌傳統的一脈血緣。

  古今詩歌意象、詩句之間,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來自李?《攤破浣溪沙》詞句“丁香空結雨中愁”,卞之琳就說《雨巷》“讀起好像舊詩名句‘丁香空結雨中愁’的現代白話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憂傷就滅頂”,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詞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古今詩歌作品之間,鄭愁予名篇《錯誤》的藝術構思,顯然借鑒了蘇軾《蝶戀花》下片中的無焦點沖突和戲劇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現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與《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同出機杼。

  古今詩人之間,像郭沫若詩歌的豪情氣勢與李白詩歌,艾青詩歌的深沉悲郁與杜甫詩歌,戴望舒、何其芳詩歌的辭*調與晚唐溫李詩詞,卞之琳詩歌的煉字琢句與南宋姜、吳雅詞等;古今詩體之間,像胡適之體的淺白與元白體的淺俗,俞平伯、嚴陣、流沙河詩歌的語言節奏與古代詞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辭賦體詩歌與古代辭賦歌行,白話小詩的體式與古代絕句小令等;古今詩歌流派之間,像新邊塞詩的激昂豪邁、地域特色顯明,與盛唐邊塞詩的*悲壯、異域風光獨特等;古今詩歌主題之間,像社會政治主題,愛國主題,愛情主題,時間生命主題,歷史主題,自然主題,鄉愁主題等;古今詩歌形式手法之間,像構句分節押韻,意象化,比興象征,構思立意,意境營造與氛圍渲染,敘事性和戲劇化,互文與用典等;其間均有著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

  開展扎實有效的古今詩歌傳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詩歌研究者擴大視野,完善知識結構,形成關于中國詩歌史發展演變的整體觀,理清20世紀新詩的詩學背景和詩藝淵源,從而對古典詩歌的現代價值和現代新詩的藝術成就,作出較為準確的評估;并以輝煌燦爛的古典詩藝為參照,剖析新詩藝術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詩的藝術水準;促使古典詩藝的現代性轉化;它還有望在中國詩學領域拓展出一片邊緣交叉的新墾地,形成一個新的分支學科;而在廣泛的意義上,它更有益于培養現代學人豐富的審美趣味、弘通的歷史視野和對優秀的*族文化傳統進行創造性轉化的能力。

 。ㄟx自《光明日報》,有刪改)

  1.根據文意,下列不能證明“古今詩歌意象、詩句之間”的關系的一項是(3分)()

  A.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順帆的風/伴你浪跡四方”,與唐代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可說是活脫相似。

  B.李瑛的《謁托馬斯•曼墓》中的“細雨剛停,細雨剛停/雨水打濕了墓地的鐘聲”,很容易讓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詩句“晨鐘云外濕”。

  C.洛夫做過將古詩句“加工改造”的實驗,他曾把李賀的“石破天驚逗秋雨”一句改寫為“石破/天驚/秋雨嚇得驟然凝在半空”。

  D.臺灣詩人席慕蓉在她的《悲喜劇》一詩中寫“白蘋洲”上的等待與相逢,其實是對溫庭筠《夢江南》詞意的翻新與主題的掘進。

  2.下列對“古今詩歌傳承研究工作”的意義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能夠擴大古詩研究者的視野,完善知識結構,整體把握中國古典詩歌史的發展演變。

  B.能夠較為準確地評估古典詩歌的現代價值和現代新詩的藝術成就。

  C.能夠拓展中國新詩的領域,進而形成邊緣交叉的、新的分支學科。

  D.在廣泛的意義上能夠豐富現代人的審美趣味和歷史視野,同時對古典詩藝進行創造性轉化。

  3.下列分析與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中國新詩在繼承古詩優良傳統的同時,橫向移植外作品,并對外來作品進行現代創造性轉化。

  B.白話新詩從一開始出現,就秉承了古典詩歌的遺傳基因!秶L試集》的作者胡適也認可這一觀點。

  C.古今詩歌無論是在作品之間還是詩歌體裁之間,以及在詩人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

  D.小到意象、詩句,大到詩人風格、流派、主題、手法,都可以尋找到古今之間施受傳承的脈絡和痕跡。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ㄒ唬┪难晕拈喿x(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石天麟,字天瑞,順州人。年十四,入見太宗,因留宿衛。天麟好學不倦,于諸國書語無不習。帝命中書令耶律楚材厘正庶務,選賢能為參佐,天麟在選,賜名蒙古臺。宗王征西域,以天麟為斷事官。

  憲宗六年,遣天麟使海都,拘留久之,既而邊將劫皇子北安王以往,寓天麟所。天麟稍與其用事臣相親因語以宗親恩義及臣子逆順禍福之理海都聞之悔悟遂遣天麟與北安王同歸。天麟被拘留二十八年,始得還,世祖大悅,賞賚甚厚。拜中書左丞,兼斷事官。天麟辭曰:“臣奉使無狀,陛下幸赦弗誅,何可復叨榮寵。況臣才識淺薄,年力衰憊,豈能任政,恐徒貽廟堂羞,不敢奉詔!钡奂纹湔\,褒慰良久,從之。

  有譖丞相安童嘗受海都官爵者,帝怒,天麟奏曰:“海都實宗親,偶有違言,非仇敵比,安童不拒絕之,所以釋其疑心,導其臣順也!钡叟私。江南道觀偶藏宋主遺像,有僧素與道士交惡,發其事,將置之極刑,帝以問天麟,對曰:“遼國主后銅像在西京者,今尚有之,未聞有禁令也!笔滤鞂。天麟年七十余,帝以所御金龍頭杖賜之,曰:“卿年老,出入宮掖,杖此可也!睍r權臣用事,兇焰薰炙,人莫敢言。天麟獨言其*,無所顧忌,人服其忠直。

  成宗即位,加榮祿大夫、司徒,大宴玉德殿,召天麟與宴,賜以御藥,命左右勸之酒,頗醉,命御輦送還家。武宗即位,進平章政事。至大二年秋八月卒,年九十二。贈推誠宣力保德翊戴功臣、開府儀同三司、太師、上柱國,追封冀國公,謚忠宣。

  子圭,累官治書侍御史,遷樞密副使,復為侍御史,拜河南行中書省右丞,升榮祿大夫、南臺御史中丞,卒。次子懷都,初襲斷事官,累遷刑部尚書、荊湖北道宣慰使。孫哈藍赤,襲斷事官。

 。ü澾x自《元史•石天麟傳》)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既而邊將劫皇子北安王以往,寓天麟所寓:暫時住在。

  B.有譖丞相安童嘗受海都官爵者譖:誣告。

  C.所以釋其疑心,導其臣順也釋:解釋。

  D.有僧素與道士交惡,發其事發:揭發。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天麟稍與其用事臣相親狎/因語以宗親恩義/及臣子逆順禍福之理/海都聞之悔悟/遂遣天麟與北安王同歸/

  B.天麟稍與其用事臣相親狎/因語以宗親恩義及臣子逆順禍福之理/海都聞之悔悟/遂遣天麟與北安王同歸/

  C.天麟稍與其用事臣相親狎/因語以宗親恩義/及臣子逆順禍福之理/海都聞之悔悟/遂遣天麟與北安王/同歸

  D.天麟稍與其用事/臣相親狎/因語以宗親恩義/及臣子逆順禍福之理/海都聞之悔悟/遂遣天麟與北安王同歸/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石天麟好學博識,頗受皇帝恩寵。石天麟歷經幾個皇帝,其才能都得以認可,幾個皇帝都對他恩寵有加,年衰后甚至被賜以金龍頭杖。

  B.石天麟有膽有識,喜歡表現自己。有寺僧告發道觀私藏宋主遺像石天麟知道后就向皇帝進言,說這種情況可以理解,西京都還有遼國主后的銅像。

  C.石天麟忠于朝廷,關注朝廷大事。他被拘留在海都時,還設法說服邊將要以恩寵宗義為重,營救了被劫持的皇子;有人誣陷安童,他向皇帝力諫,安童才得以脫險。

  D.石天麟賢能謙恭,其德澤被后人。石天麟賢能剛正,是幾朝功臣,他的品行對子孫有深遠影響。兩個兒子都官至卿相,孫子也承襲官職。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帝命中書令耶律楚材厘正庶務,選賢能為參佐,天麟在選,賜名蒙古臺。(5分)

  (2)況臣才識淺薄,年力衰憊,豈能任政,恐徒貽廟堂羞,不敢奉詔。(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雨后曉行獨至愚溪北池

  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曉日明村塢。

  高樹臨清池,風驚夜來雨。

  予心適無事,偶此成賓主。

  8.這首詩開頭兩句從描寫什么入手?這樣寫有什么作用?(5分)

  9.“高樹臨清池,風驚夜來雨”是歷來傳誦的名句,句中有兩個字用得很好,請找出來并試作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莊子•逍遙游》中以“朝菌”和“蟪蛄”為例來說明“小年”一詞的兩句是“

  ,!

 。2)《滕王閣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從高下、動靜、遠近、點面等諸多角度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天闊水遠、水鳥高飛、秋霞絢爛的鮮活圖景,意境描寫達于化境。

 。3)《歸去來兮辭》中深信自己為官錯誤,歸隱正確的兩句詩是“,”。

  乙選考題

  請考生在第三(11)、四(12)兩題中選定其中一題作答。注意:作答時請先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題號寫在括號里。只能做所選定題目內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題目內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個題目計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題。(25分)

  回家

  朱道能

  日暮時分,他終于趕回了家鄉。

  村口的小商店早早亮起了燈光。有幾個鄉鄰在說著閑話。見了他,都一臉熱情地招呼著。他立即放下大包小包,連連回應,一一敬煙。

  剛嘮了幾句,爹來了。

  “回了!钡脑挘肋h是那么簡明,然后就去提地上的行李。

  有人對他說:“你爹都來瞄幾趟了!

  也有人對他爹說:“養兒不要多,一個頂十個呀??老哥好福氣喲!

  爹拿眼去瞅兒子,嘿嘿地笑。

  回到家,把臉一洗,娘已經把七大碟八大碗擺上了桌子。爹悄無聲息地從柜子里拿出一瓶酒來。

  一看這酒,他愣了一下。去年春節前,妻子冰在單位分了八瓶抵債的高檔白酒。初一給領導拜年拎去了兩瓶,可一看領導家的酒柜,就又悄悄拎了回來。后來這酒,就送了岳父兩瓶,客戶四瓶,朋友來家喝了一瓶,余下這一瓶,回老家時塞進了提包,他想讓一輩子只喝兩塊五一斤土燒的父親,也嘗嘗這百元佳釀的滋味。

  娘說:“這酒你爹稀罕著哩,過生日時都舍不得拿出來喝一口。”

  爹打開酒蓋,先給他倒滿,然后給自己滿上端起來,和兒子輕輕一碰,仰起脖子,一飲而盡。

  他心頭一熱,為不茍言笑的父親和兒子這盡在不言中的一碰。

  于是,他也一飲而盡。

  娘嗔怪道:“瞧你爺倆,慢點喝,跟誰搶呀?吃菜,吃菜……”

  就這樣杯來盞去,一瓶酒很快去了大半。

  他說:“爹,你少喝點!

  娘說:“老頭子,身體不好,別逞能了!

  爹說:“沒事!

  又是一杯。

  酒見底了,爹也醉了。

  他扶起爹,爹的頭就軟軟地靠在他肩上。這一瞬間,他才突然發現,兒時印象中無所不能的父親,竟然如此的瘦小羸弱……

  他幾乎是摟抱著把爹放在了床上。爹的手還一直抓著他的胳膊,嘴里還含糊不清地絮語著。他拉過被子,把爹的手輕輕塞進被窩。

  出來時,娘已經收拾好飯桌。

  有杯茶,熱氣騰騰地等著他。

  娘說:“你爹是高興啦。”

  他點點頭。

  “你爹是高興啦,”娘又重復了一遍,“你們寄回來的紙片片,可給你爹長臉了……”

  紙片片?他愣住了。

  娘說:“就是那啥……那啥……”便轉身進屋,拿出一個包,解了一層又一層,露出的是??一張明信片。

  他想起來了,那是春節前,兒子蛋蛋從學校帶回幾張學校發的明信片,說是要完成“感恩”的家庭作業。

  他說:“算了吧,你爺奶都不識字,寄回去了也沒有用!

  兒子說:“不嘛,老師說一定要寄的。”于是,他就替兒子寫地址。在寫“?河村”時,還一時想不起“?”字是不是應該有個三點水。有多少年沒有給父母寫信了呢?仔細想想,應該追溯到上大學的時候了。

  他看兒子一筆一畫地寫道:祝爺爺奶奶春節愉快,身體健康!

  他見下面還有大片空白,就提筆續了一句:祝爹媽笑口常開,健康長壽!

  兒子見了,又拿起筆遞給妻子:“媽媽,你也寫一句……”

  于是妻子也寫了一句。

  然后,兒子交到學校,統一寄發了。

  如果不提起,他早已忘記了這張“紙片片”了。

  他端起茶杯,猛喝了一口,卻燙得直吐舌頭。

  娘還在說:“這張紙片片,郵遞員就送在村口商店里,好多人都看了,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兒子孝順,孫子乖,媳婦也懂得禮數……”

  “你爹才沒有出息呢,跟俺一樣,是個大字不識的睜眼瞎,卻沒事捧著這個紙片片,左瞅瞅右瞄瞄的……”

  說著,娘就笑出了聲。

  他也跟著笑,肌肉卻有些僵硬。

  “前幾天,你爹還說呢,掰個指頭算一算,冰冰有五年沒回了,蛋蛋也有三年沒回了……”

  娘總有說不完的話題。

  他立即道:“原來是準備回的,冰冰單位要臨時值班,孩子也要上補習班……”說這話時,他感覺臉在發燙。

  娘也立即說:“知道,知道。你爹還說了,你以后也不要年年回了。爹媽知道你們在城里的難處,喝口涼水都要花錢買;貋硪惶,這七大姑八大姨的,你不容易啊……”

  說到這里,娘的眼圈突然紅了:“你爹娘沒有啥本事,出門在外都靠你自個勤扒苦做的??以后逢年過節,給俺們寄個紙片片啥的就行了。省倆錢兒,好給咱的蛋蛋上大學……”

  他鼻子一酸,說:“娘,你別這樣說……”頓了頓,又大聲道:“跟俺爹說,明年過年,我們全家一定回來!”

  在里屋,爹的鼾聲正響。

  (選自《天池》2009年第9期,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文章語言多用口語,質樸自然。小說多處描寫人物對話,既能揭示人物的心理,又能彰顯文章的主旨。

  B.文章使用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等多種手法刻畫人物,還多處使用修辭手法。

  C.在“他”與兒子蛋蛋的對話中我們知道,他大學畢業后就沒給父母寫過信了,不寫信的原因是父母不認字。

  D.“爹拿眼去瞅兒子,嘿嘿地笑”一句通過對人物的外貌描寫,表現了父親內心的自豪與幸福,折射出父親內向的性格特征。

  E.文章寫娘轉身進屋,拿出一個包,包里裝著明信片,“解了一層又一層”的細節描寫表明了爹娘珍視的程度,也是對兒孫愛的程度。

 。2)文章開頭寫鄉鄰們的話語有什么作用?(6分)

 。3)簡要概括*談論“明信片”時“我”的心理變化過程。(6分)

 。4)有人說這篇小說的主旨是贊美父母對子女的理解和關愛,也有人說主旨是表現在外打拼的孩子不能經常關愛父母的愧疚之情。結合文章,談談你的看法。(8分)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2.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題。(25分)

  他的生命就是一首詩

  袁行霈

  林庚先生逝世已經三年多了,他那特有的瀟酒自如與寬容大度,仍然常常浮現在我的眼前。我總覺得他并沒有離開我們,還生活在我們中間。

  林庚先生自幼穎悟,北國的晴空、古都的文化以及家庭的教養,在他的心里埋下了詩的種子。林先生在大學期間就已致力于詩歌創作。最初熱心于舊體詩詞,語言渾成,意境高遠。但林先生感到寫舊體詩詞難以跳出古人的窠臼,后來決定改寫新詩。先后出版了《夜》《春野與窗》《北平情歌》等詩集。林先生寫詩先是自由體,后來轉向新格律詩。

  抗日戰爭爆發后,林先生任教于廈門大學中文系。1938年1月,隨廈門大學遷至閩西山區長汀,與外界幾乎處于隔絕狀態,這時才把主要精力放到古典文學研究上,并于1946完成《中國文學史》。1947年,林先生回到北京,任燕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除繼續研究古典詩歌和文學史外,還在各報刊上發表新詩和有關新詩創作的文章。

  1952年院系調整后他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在講壇上才華橫溢,名言雋語層出不窮。對整個中國文學的宏觀認識,結合著對詩句的細密分析,再加上那詩人的風度,吸引著每一個聽課的學生。在教學的同時,林先生出版了《中國文學簡史》等享譽學術界的著作,直到90高齡,還出版了一部富有哲理性的詩集《空間的馳想》。

  林庚先生寫詩一方面致力于把握現代生活和現代漢語的新節奏;另一方面則追溯中國詩歌*族形式發展的歷史經驗和規律,并創造性地運用到新詩的寫作中來。林先生力求以最自然的語言傳達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取得深入淺出明朗不盡的藝術效果。有的詩仿佛脫口而出,沒有一點斧鑿痕跡,是何等的透明,又是何等的蘊藉。有的詩令人如癡如醉,一種少年的精神伴隨著完美的節奏呈現在眼前,其新鮮的程度真如旦晚才脫筆硯者。有的詩表現的是現代意識,而詩的形式卻又帶著鮮明的*族特點。語言是那么淺顯,含義卻又那么深邃。

  林庚先生首先是詩人,是以詩人為基點從事文學史研究的,他研究古典詩歌的目的是從中尋求創作的經驗,以及詩歌形式發展的規律。他在詩壇上曾經輝煌過,經過歲月的淘洗,他的詩必將重新贏得新一代的讀者。

  正是因為他抱著這樣的目的,并且對包括詩歌在內的文學藝術有敏銳的感受力,所以他的學術研究才能獨具慧眼,并取得非凡的成就。就古典文學研究而言,林先生長于文學史的總體把握和宏觀研究,他的《中國文學簡史》*遠矚,犖犖大端,有一種卓然不群的氣象。他關于屈原和《楚辭》的考證獨辟蹊徑,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他關于李白的研究,融入了自己的人格。林先生標舉“少年精神”“建安風骨”“盛唐氣象”,贊揚創造力,給學術界留下一筆寶貴的遺產。

  林庚先生的過人之處究竟何在?就在于他的詩歌、學問與人格的統一,詩歌魅力、學術魅力與人格魅力的交融。他為人清高,藝術趣味高雅,學風既嚴謹又靈活,有一股樸茂純真的靈氣貫注于其詩其學其人之間。林庚先生享年96歲,桃李滿天下,直至晚年仍保持著青年人的朝氣與活力。詩人的氣質,學者的胸襟,二者在林庚先生身上完美地統一起來。古代知識分子的風骨,現當代知識分子的追求,二者在林庚先生身上完美地統一起來。他是中國近百年來文學史、學術史和教育史上的一位標志性人物,有了他,這段文學史、學術史和教育史,才顯得完整。

  林庚先生的生命就是一首詩,他的生命之消失也是一首詩。他離去得那么從容,沒有痛苦,只有瀟灑。如果說有一點遺憾的話,也只是想再看一次月圓,而沒有看到。他仿佛是為詩而生的,為中國這個詩的國度而生的。他的一生,他所做的一切都指向一個境地,那就是青春、理想和美。我們都為物欲橫流、精神蒼白的某些現狀而痛心,我還為缺少理想主義、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而遺憾。在這種背景下,更覺得我們的老師林庚先生之可貴。愿更多的人了解他,尊敬他,學習他,愿他的精神經過我們而得以發揚光大。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幼年穎悟、文化的熏陶、自然的美好使林庚很早就心系詩歌,最初致力于舊體詩詞,后轉寫新詩,其詩語言渾成,意境高遠。

  B.抗戰爆發后,廈門大學遷至閩西山區,封閉的生活環境讓林庚潛心研究中國古典文學,《中國文學史》是他這一時期的重要成果。

  C.林庚教學出色,成就非凡,專著享譽學術界,其詩也總是力求以最自然的語言傳達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藝術效果深入淺出,明朗不盡。

  D.因林先生標舉“少年精神”“建安風骨”“盛唐氣象”,所以對包括詩歌在內的文學藝術具有敏銳的感受力,在學術研究上更獨具慧眼。

  E.對林庚詩一般的生命歷程和他在中國百年文學史、學術史和教育史方面研究的突出成就的記敘,使全文充滿深深的懷念、贊美和遺憾之情。

 。2)林庚一生的學術研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這是什么原因?請簡要分析。(6分)

 。3)林庚的過人之處在于其“詩歌魅力、學術魅力與人格魅力的交融”,其“魅力”體現在何處?請簡要分析。(6分)

 。4)林庚一生勤于研究,筆耕不輟,成就非凡,但他的生命卻始終充滿詩意,“就是一首詩”。我們應從他的身上學習什么?請結合原文,談談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表達題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成語,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1)周末,菜市場里人流如潮,非常熱鬧,叫賣聲、說話聲、笑鬧聲。

 。2)要想讓“公務員熱”真正實現降溫,不是的事,簡單依據考生人數下降來界定“公務員熱”進入降溫趨勢,或許言之過早。

 。3)在巴黎只有一周多的日程,過客匆匆,談法國實在有侈談之嫌,只能話巴黎,權且充作巴黎的印象點滴吧。

  A.不絕如縷一蹴而就走馬觀花

  B.不絕于耳一揮而就走馬觀花

  C.不絕于耳一蹴而就浮光掠影

  D.不絕如縷一揮而就浮光掠影

  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A.汽車限購令早已有許多傳聞,非但沒有為城市治堵,倒是激發了許多購車族的*,提前加入有車族,城市道路更加擁堵不堪。

  B.劉良歡認為,既然相關部門已經針對打車軟件帶來的不公采取了措施,同理,該部門也應為打車軟件帶來的不誠信提供糾紛解決。

  C.*《一九四二》以直面“遺忘”的方式,把人們帶到了災難現場,掀起了人們追憶歷史的熱潮。

  D.針對今年春運期間旅客流量大、交通繁忙的情況,首都機場將加強航站樓前交通管理,加大樓前違章停放車輛的拖移和處罰力度。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從中世紀開始,器樂統治了西方將近四百年,致使整個近現代都成了器樂的天下,。,,,。,千百年來被分隔在世界各個局部地域的歌唱,開始得以在整個世界中流傳,并有可能光榮地進入音樂的史冊。

 、匐S著黑人布魯斯的興起,歌曲重新回到了音樂的主流地位

 、诙鳂返陌l展開始呈現緩慢和僵化的局面

 、鄱枨徽紦浅?蓱z的仆人地位

 、芏捎谶@個歌唱世紀的推動

 、菟陌l展是迅速的、驚人的、幅員廣大的、波瀾壯闊的

 、抟虼宋覀兓蚩梢园讯兰o稱為歌唱的世紀

  A.①⑤②⑥③④B.③①②⑥⑤④

  C.①②⑥⑤④③D.③①⑤②⑥④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5分)

  水樣的沈從文用水澆灌了他水樣的作品。沈從文,這條湘西的清水征服了峭巖,

 、,滴穿了磐石;托起了白浪灘頭的烏篷船,潤澤了蒼崖翠壁間的杜鵑花,

 、。③,他的生活美如水,他的作品純如水,他永遠光鮮,永遠芳醇,永遠潤澤世人。

  17.我國傳統的節氣,不僅是身處純自然的季節,更是生命的四季,四季的景致莫不附著生命的脈動。請你在“立春、驚蟄、清明、夏至、寒露、霜降、大雪”這幾個節氣中挑選兩個,寫兩則節氣的個人解讀。要求意蘊確切,情感真摯,富有詩意,句式大致相近。(6分)

  例如:大暑??熱烈的極致,蟬歌如雨。

 、俟潥猓航庾x:

 、诠潥猓航庾x:

  六、寫作(60分)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上班、下班,上課、下課,睡著了、又醒來……我們以為生活本身就是這樣一件平淡無奇的事。情感也在歲月的洗刷下,變得更加一文不值,就如同一個老婦的衣箱底層、那套塵封已久、再無人問津的嫁衣。每天看著一出出你方唱罷我登場,你可能都不曾發現,還有一個穿插其中的龍套,叫細節。也唯有在看似空曠的舞臺上,看見了它們,生活的深刻和豐富才可能變得一覽無遺。

  要求:立意明確,自定文體(詩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答案】

  1.D(分析:A、B、C三項說的都是“古今詩歌意象、詩句之間”的關系,D項說的是古今詩歌作品之間的關系。)

  2.B(分析:A項,原文說“形成關于中國詩歌史發展演變的整體觀”,而不是“古典詩歌”,題干縮小范圍;C項,原文說“有望在中國詩學領域拓展出一片邊緣交叉的新墾地,形成一個新的分支學科”;D項,原文說“對優秀的*族文化傳統進行創造性轉化”,題干中針對的是“古典詩藝”。)

  3.A(分析:A項原文第1段說“這種繼承……而是在橫向移植的外來參照之下的現代創造性轉化”,而不是“對外作品進行現代創造性轉化”;B項是對第2段第1句話的正確改寫;C項是對第4、5段相關內容的正確轉述或概括;D項是對3~5段內容的正確概括。)

  4.C(釋:消除。)

  5.A(從句子的結構和意義上看,B項中的“因語以宗親恩義”應從其所在的切分單位內斷開出來;C項中的“同歸”和D項中的“臣相親狎”不可單獨斷開,應歸并到其前面的切分單位內。)

  6.B(“喜歡表現自己”,“知道后就向皇帝進言”,這兩種情況都不對。是皇帝向他咨詢時,他才表達自己看法的。)

  7.(1)太宗命令中書令耶律楚材整頓各種政務,選拔有才能德行的人做輔佐官員,天麟也在其中,賜名蒙古臺。(譯出大意3分,“厘正”“賢能”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何況臣見識才能都淺薄,年老力衰,哪里還能任職執政?恐怕徒然留給朝廷羞辱,臣不敢接受詔命。(譯出大意3分,“年力衰憊”“徒”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8.開頭兩句從形象地描寫雨后愚池的景物入手(2分)。渲染出一幅雨后天晴,殘云飄散,陽光燦爛的清新明麗的景象(2分),照應了文題“雨后曉行”(1分)。

  9.“臨”和“驚”(各1分)!芭R”字生動地寫出了夜雨之后,池水上漲水面愈加開闊,高樹下臨愚池的景象(1分),突出了高樹這個主體,與下句雨從高樹上因風飄落聯系更加密切;(1分)“驚”字運用比擬手法,(1分)生動地描寫了高樹宿雨,經曉風一吹,仿佛受驚而灑落的情景,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心境的寧靜愉悅。(1分)

  10.(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2)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3)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烤1分,共6分)

  11.(1)AE(A項3分,E項2分,C項1分。C項,父母不識字只是部分原因且非主要原因。B項錯在并無沒有多處修辭手法。D項屬于神態、動作描寫,而非外貌描寫。)

 。2)開頭話語描寫的作用:①側面描寫寫出了爹盼兒歸的急切心情,如:你爹都來瞄幾趟了。②照應題目“回家”如鄉鄰們見他熱情地招呼。③交代談話的地點“小商店”,照應后文“紙片片”郵遞地點。(每點2分,共6分。本題比較簡單,對話在文章的開頭所以有“點題”的作用,“村口的小商店早早亮起了燈光”與下文的情節有照應,側面烘托父親盼兒歸來的急切心情。)

  (3)①疑惑與尷尬!八蹲×恕薄八似鸩璞,猛喝了一口,卻燙得直吐舌頭!雹谛呃⑴c自責,“他也跟著笑,肌肉卻有些僵硬”“他感覺臉在發燙”。③感動與堅定!八亲右凰帷薄懊髂赀^年,我們全家一定回來!”(每點2分,共6分。本題的回答要抓住“我”心理活動關鍵詞,“愣住了”“跟著笑”“感覺臉在發燙”“鼻子一酸”。最后簡單概括即可。)

 。4)觀點一:主旨是贊美父母對子女的理解和關愛。①兒子獨自回來過年,父親母親依然很高興!暗醚廴コ騼鹤,嘿嘿地笑。”“爹悄無聲息地從柜子里拿出一瓶酒來!保镎f)“你爹是高興啦。”②父母不希望兒子年年回家過年,希望這樣能減輕兒子的負擔!澳愕說了,你以后也不要年年回了。爹媽知道你們在城里的難處,喝口涼水都要花錢買。回來一趟,這七大姑八大姨的,你不容易啊……”③滿足于兒孫在過年時能寄個卡片表達問候。“你爹娘沒有啥本事,出門在外都靠你自個勤扒苦做的??以后逢年過節,給俺們寄個紙片片啥的就行了。省倆錢兒,好給咱的蛋蛋上大學……”

  觀點二:主旨是表現在外打拼的孩子不能經常關愛父母的愧疚之情。①兒子回家過年才突然發現父親的蒼老羸弱!斑@一瞬間,他才突然發現,兒時印象中無所不能的父親,竟然如此的瘦小贏弱!雹趦鹤悠綍r無法回家,也很少給家里寫信問候父母。和兒子一起寫明信片的事情也網諸腦后。③聽到母親勸自己過年不要回來的勸告,很難過并決心要改正錯誤。

 。ù鸪鲋髦冀o2分,另外答出一點可得2分,打出3點可得6分。如有其它答案,根據觀點明確、理由充分、論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給分。本題的回答具有開放性,考生要在讀懂文本的基礎上聯系現實來回答,注意答題時,觀點要鮮明,條理要清楚,不能脫離文本。)

  12.(1)BC(答C給3分,答B給2分,答A給1分;答D、E不給分。A最初熱心于舊體詩詞,語言渾成,意境高遠。但林先生感到寫舊體詩詞難以跳出古人的窠臼,后來決定改寫新詩。D林先生標舉“少年精神”“建安風骨”“盛唐氣象”,與對包括詩歌在內的文學藝術具有敏銳的感受力無因果聯系。E“遺憾之情”的對象錯誤,原文說的是“我還為缺少理想主義、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而遺憾”。)

 。2)①他研究古典詩歌的目的是尋求創作的經驗及詩歌形式發展的規律。②他對包括詩歌在內的文學藝術有敏銳的感受力。③他長于文學史的總體把握和宏觀研究。(對一點給2分。解答本題要從原文找到題干涉及的信息區域,從中分析出林庚先生學術研究取得非凡成就的三個原因,注意到原文中起暗示作用的關鍵詞句“正是因為他抱著這樣的目的”“并且”“就古典文學研究而言”,就可以輕松作了回答。)

 。3)①致力于把握現代生活和現代漢語的新節奏,并創造性地將中國詩歌的*族形式運用到新詩的寫作之中。②他的學術研究獨具慧眼,成就非凡。③為人清高,藝術趣味高雅,學風嚴謹靈活,有一股樸茂純真的靈氣。(對一點給2分。既然題干問的是“詩歌魅力、學術魅力與人格魅力的交融”中的“魅力”何在,那就要抓住“魅力”在“詩歌”“學術”“人格”三個方面的體現,從原文找到相關的語句,加以概括整合就可以正確作答。)

 。4)觀點一:人生作為都指向青春,理想和美,有追求,瀟灑自如,詩意生存。

  理由:①林先生自幼心理埋下詩的種子,一生堅持詩歌創作,詩意新穎,意識現代,語言淺顯而含義深邃;②林先生的學術研究交融著他的人格魅力,始終保持著青年人的朝氣和活力;③詩人的氣質、風骨和學者的胸襟、追求完美統一在林先生身上。

  觀點二:*遠矚,孜孜以求,執著探索,精神永駐,生命如詩。

  理由:①林先生首先是詩人,一生心系詩歌,由舊體詩到新詩,勤于創作,不斷探索,詩歌貫穿生命始終;②學術研究獨具慧眼,學風嚴謹又靈活,一生筆耕不輟,奮斗如詩;③講壇上才華橫溢,詩人風度,吸引考生,教學出色;離去瀟灑從容,生命最后的遺憾也詩意。

 。ㄓ^點明確給2分;論述合理、理由充分,給6分。其中觀點明確,理由只要答出三點即可得滿分。解答此題,要緊緊圍繞原文標題和關鍵語句作答。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種觀點或其他觀點進行探究,即可根據觀點是否明確、論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給分。)

  13.C(不絕如縷:像細線一樣連著,差點兒就要斷了,多用來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悠長,這里的語境是說“非常熱鬧”,矛盾。不絕于耳:聲音在耳邊不斷鳴響。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能完成。一揮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動筆就寫成。從語境意義上看,第二空應選“一蹴而就”。走馬觀花:比喻粗略地觀察事物。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過的影子一樣,一晃就消逝。從語境意義上看,第三控應選“浮光掠影”。)

  14.C(A項中途易轍,“提前”前加“他們”;B項賓語殘缺,“糾紛解決”后加“的途徑”;D項“加大”和“拖移”搭配不當。)

  15.D(連貫的題目應注意時空語序、邏輯語序、陳述對象一致、句子結構對稱等問題,答題是先確定某幾組句子肯定是挨著的,據此排除其它選項,然后總體審查。整個材料是在說歌曲的發展過程,器樂時代歌曲的地位很低,所以③緊承前面,然后說歌曲的迅猛發展①⑤②⑥,最后④是歌曲時代的形成。)

  16.①沖破了荊叢②播揚了吊腳樓頭的千古情歌③他的為人清如水(根據前后句式和意義的提示,寫出一句,給1分;寫出兩句,給3分;寫出三句,給5分)

  17.參考示例:①立春??開春的節日,鳥語花香;

 、隗@蟄??第一聲蛙鳴,喚醒沉睡的大地。

 。款}3分,共6分;每題意蘊解讀正確、富有詩意2分,形式大致相近1分)

  18.這是一篇材料作文,有話題的要求,審題時方向就更明確了,核心詞匯是“細節”。細讀材料,發現有一個關鍵語句,“也唯有在看似空曠的舞臺上,看見了它們,生活的深刻和豐富才可能變得一覽無遺”?梢缘贸鼋Y論,“細節”與“生活的深刻和豐富”相關,所以類似“細節決定成敗”的立意是不準確的。應關注從細微處發現深刻,即“以小見大”。

  【參考譯文】

  石天麟字天瑞,順州人。十四歲時,入朝覲見太宗,因而留任宿衛。天麟好學不倦,對于各國文字書籍無不學習。太宗命令中書令耶律楚材整頓各種政務,選拔有才能德行的人做輔佐官員,天麟也在其中,賜名蒙古臺。宗宗征討西域,任命天麟為斷事官。

  憲宗六年,派遣天麟出使海都,海都拘留了他很久,后來守邊的將領劫持皇子北安王前往海都處,暫居在天麟的住所。天麟逐漸與海都的執政大臣相親近,因而告諭他們宗族相親的道理,以及臣子去逆歸順避禍求福的道理,海都聽到后懊悔感悟,于是遣送天麟和北安王一同返回。天麟被海都拘留二十八年,終得以返回,世祖大喜,賞賜他甚為優厚。任命他為中書左丞,兼斷事官,天麟推辭說:“臣出使沒有功績,幸而蒙陛下赦免不殺我,怎么可以再求榮寵?何況臣見識才能都淺薄,年老力衰,哪里還能任職執政?恐怕徒然留給朝廷羞辱,臣不敢接受詔命!笔雷尜澰S他的誠懇,褒獎慰勞許久,終于同意他辭職。

  有人誣告丞相安童曾經接受過海都的官爵,世祖很惱怒,天麟上奏說:“海都是皇室宗族,雖偶爾有不順的言諭,卻不能與仇敵相比,安童不拒絕海都的官爵,是要解開他的疑心,引導他以臣子順從君主!笔雷娴膽嵟K于平息下來。江南地區的道觀,偶爾藏有宋朝皇帝的遺像,有位僧人素來與道士互相仇恨,揭發了這件事,準備對道士處以極刑,世祖將此事詢問天麟,天麟說:“遼國皇帝皇后在西京的銅像,至今還有保留的,沒有聽說有禁令!笔虑橛谑亲髁T。天麟七十余歲時,世祖將自己用的金龍頭拐杖賜給他,說:“卿年老了,出入宮廷,可以拄著此杖!碑敃r權臣執政,氣焰囂張,沒有人敢說話。唯獨天麟指出他的*,無所顧忌,人們都佩服天麟的忠誠正直。

  成宗皇帝即位,加封他為榮祿大夫、司徒,成宗在玉德殿舉行盛大宴會,召天麟參加宴會,賜給他皇帝用的藥,命令左右向他敬酒,頗有醉意,成宗命令用自己的車子送他回家。武宗皇帝即位,進官平章政事。至大二年秋八月去世,享年九十二歲。贈予推誠宣力保德翊戴功臣、開府儀同三司、太師、上柱國,追封冀國公,謚號忠宣。

  兒子石?,歷官治書侍御史,改任樞密副使,復任侍御史,任河南行中書省右丞,升為榮祿大夫、南臺御史中丞,去世。二兒子石懷都,最初承襲官職為斷事官,屢次升遷后任刑部尚書、荊湖北道宣撫使。孫子哈藍赤,襲職為斷事官。

  【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社交網絡讓我們更近了嗎

  于洋

  渴望交流是人的本能,交流的形式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特征。過去的交流是魚腹鴻雁,千里傳信;現代的交流是書信電話,片語真心;網絡時代的交流是面對電腦一遍遍地刷屏,等待對方的回復。

  網絡豐富了人們的交流形態,極大地滿足了人們對交流和溝通的渴望。社交網絡的出現讓網絡的功能有了更大的擴展。每個人都可以以自己為中心,建立一個龐大的社交群,在動輒以萬計數的好友和“粉絲”中,我們以為可以最大程度地對抗孤單、抱團取暖。

  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Facebook注冊用戶數接近9億;我國當前最大的社交網站人人網今年注冊用戶將超過2億;截至去年年底,我國的微博用戶有2.5億。一個龐大的社交網絡正在慢慢張開,越來越多的人被粘到這張大網中。

  按照“六度空間”理論,我們最多通過6個人,便可以認識世界上任何一個陌生人。在社交網絡里,你可以找到你多年不見的老友,可能被一個你喜歡的明星關注;只要你愿意,你甚至可以和一國總統成為“好友”。社交網絡這種聯絡的作用讓很多人覺得異常溫暖,人類溝通的愿望也讓社交網站承擔了更多情感的使命。

  然而,看似熟絡的社交網絡,卻經常讓人感受到刺骨的寒冷。一個網名叫“走飯”的女孩在發表一條微博后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幾天后,人們知道她的名字叫馬潔,是一個“90后”的南京高校學生。翻看她的微博,你會發現她一直在網上“求救”,只是沒有人聽到。

  我們不能把一個年輕生命的終結歸罪于網絡,但不得不懷疑,網絡到底有沒有讓我們的關系變得親密,我們對網絡的情感期待是不是太高?

  在網絡上,我們有很多好友,卻沒有幾個見過面的;加入了很多圈子,卻沒有幾個真正有興趣的;每天都在線上碰到,卻沒有幾個會打招呼的。社交網絡給了我們聯系,卻未必給我們交流;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卻未必增加我們的親密;激發了我們社交的天性,卻可能磨平了我們溝通的能力。

  牛津大學進化人類學教授羅賓•鄧巴有一個有趣的“鄧巴數”理論,即人的大腦新皮層大小有限,提供的認知能力只能使一個人維持與大約150人的穩定人際關系。也就是說,無論你在社交網絡上有多少好友和“粉絲”,你最多能頻繁交流的也就150人左右。

  幸福感來自社交的質量而不是數量,來自于溝通的深度而不是頻率。技術讓人際關系變得越來越扁平和膚淺。我們簡化了社交的流程,不再需要各種繁文縟節。但這種簡化的結果是,我們只希望讓人們看到自己最好的一面、最幸福的瞬間,人們在網絡上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快樂天使,變成一個隱藏自己真實情感的虛擬人。

  提高人類的幸福感是技術最大的責任和價值,我們應該正確對待新技術帶來的便利,在使用社交網絡溝通時也關注真實世界的交流,正確駕馭技術帶來的變革,而不是讓技術編織的網絡掌控生活。

  網絡連接不等于人際交往,溝通便利不代表關系的親密,技術發展不意味著思想的進步。紙張比鍵盤更有熱度,現實生活比虛擬社區更加陽光,真實的交流比數字的流動更溫暖人心。技術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人與人之間真誠和真實的交流有更重要的意義。

  1、下列關于“社交網絡”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社交網絡進一步豐富了人們的交流形式,極大地滿足了人們對交流和溝通的渴望。

  B、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Facebook注冊用戶接近9個億;我國當前最大的社交網站人人網的注

  冊用戶也超過2.5億。

  C、在社交網絡里,我們必定找得到多年不見的老友,也會被自己喜歡的某個明星關注;只要

  愿意,我們甚至可以和國家領導人成為“好友”。

  D、社交網絡給了我們聯系,卻不能給我們交流;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卻不能增加我們的親密;

  激發了我們社交的天性,卻磨平了我們溝通的能力。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馬潔的死雖然不能歸罪于網絡,但看似熟絡的社交網絡,卻經常讓人感受到刺骨的寒冷,

  讓人對網絡的情感期待產生懷疑。

  B、每個人都可以以自己為中心建立一個龐大的社交群,結識數以萬計的好友或為“粉絲”,最

  大的限度地對抗孤單、抱團取暖。

  C、根據“鄧巴數”理論可知,無論你在社交網絡上有多少好友和“粉絲”,你最多能跟150

  人左右頻繁的交流。

  D、人們在網絡上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快樂天使,變成一個隱藏自己真實情感的虛擬人,是希望

  讓人看到自己最好的一面、最幸福的瞬間。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渴望交流是人的本能,不同時代有不同特征的交流形式,現代的交流是書信和電話,網絡

  時代則是電腦刷屏。

  B、網絡連接不等于人際交往,技術發展不意味著思想進步,人們的幸福感并不來自社交的數

  量,也不來自溝通的頻率。

  C、根據“六度空間”理論,承擔著溝通使命及情感期待的社交網絡得以出現和推廣,因為技

  術最大的責任和價值在于提高人類的幸福感。

  D、網絡技術的發展固然可以給我們的溝通與交流帶來便利,但我們不能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因為真實生活的交流更加溫暖人心。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ㄒ唬┪难晕拈喿x(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也。始舉進士,除大理評事,出知建昌縣。以父母皆老,辭不就。得監和州稅,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歸養。后數年,親繼亡。拯廬墓終喪,猶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數來勸勉。久之,赴調,知天長縣。

  尋拜監察御史里行,改監察御史。時張堯佐除節度、宣徽兩使,右司諫張擇行、唐介與拯共論之,語甚切。又嘗建言曰:“國家歲賂契丹,非御戎之策。宜練兵選將,務實邊備!庇终堉亻T下封駁之制,及廢錮贓吏,選守宰,行考試補蔭*之法。當時諸道轉運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細故,務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請罷按察使。

  徙知端州,遷殿中丞。端土產硯,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拯命制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

  歷三司戶部判官,出為京東轉運使,改尚書工部員外郎、直集賢院,徙陜西,又徙河北,入為三司戶部副使。秦隴斜谷務造船材木,率課取于*;又七州出賦河橋竹索,恒數十萬,拯皆奏罷之。契丹聚兵近塞,邊郡稍警,命拯往河北調發軍食。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趙三州*田萬五千頃,率用牧馬,請悉以賦*!睆闹。解州鹽法率病*,拯往經度之,請一切通商販。

  除天章閣待制、知諫院。數論斥權幸大臣,請罷一切內除曲恩。又列上唐魏鄭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為龜鑒。又上言天子當明聽納,辨朋黨,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說,凡七事;請去刻薄,抑僥幸,正刑明禁,戒興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

  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中官勢族筑園榭,侵惠*河,以故河塞不通,適京師大水,拯乃悉毀去;虺值厝匝杂袀卧霾綌嫡,皆審驗劾奏之。

  拯性直,惡吏苛刻,務敦厚,雖甚嫉惡,而未嘗不推以忠恕也。與人不茍合,不偽辭色悅人,平居無私書。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嘗曰:“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

 。ü澾x自《宋史•列傳第七十五》,有刪節)

  4、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以父母皆老,辭不就。就:就職。

  B、赴調,知天長縣。知:主持、管理。

  C、請悉以賦*。賦:征稅。

  D、不偽辭色悅人悅:取悅。

  5、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現包拯“性峭直”的一組是(3分)()

 、儆终堉亻T下封駁之制,及廢錮贓吏②其奏劾官吏多摭細故,務苛察相高尚。

  ③與人不茍合,不偽辭色悅人,平居無私書④數論斥權幸大臣,請罷一切內除曲恩。

 、葙F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⑥或持地券自言有偽增步數者,皆審驗劾奏之。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

  6、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包拯為人至孝,最初考中進士,被授予知縣官職,因為父母親年紀都大了,辭官不去赴任。得到監和州稅的官職,父母又不想讓他離開,包拯就辭去官職,回家贍養老人。

  B、包拯清正廉潔,生活簡樸。在端州為官沒拿一塊端硯回家。雖然地位高貴,但吃穿用度也跟他是百姓時一樣。他對子孫也嚴格要求,警戒他們不許貪贓枉法。

  C、包拯關注*生,興利除弊。他請求把用來牧馬的*田還給百姓耕種;改革解州危害百姓的鹽法,請求進行通商貿易。

  D、包拯剛毅正直,不畏權貴。擔任監察御史時,曾多次論述斥責權貴得寵大臣,請求免去一切由內廷施予的曲意恩賜。貴戚宦官因此而大為收斂,聽說的人都很害怕他。

  7、請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端土產硯,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拯命制者才足貢數。(5分)

  譯文:

 。2)拯性直,惡吏苛刻,務敦厚,雖甚嫉惡,而未嘗不推以忠恕也。(5分)

  譯文:

 。ǘ┕糯姼栝喿x(11分)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8?9題

  踏莎行

  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8、簡析開篇兩句“候館梅殘,溪橋柳細”中的“殘”“細”二字的妙處?(5分)

  9、“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主要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6分)

 。ㄈ┟淠瑢懀6分)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在《登高》中用“,”兩句來表現自己寓居他鄉和疾病纏身的狀態。

  (2)李商隱《錦瑟》中“,”運用典故,描繪了美好的情景、虛渺的夢境,把人生的恍惚和迷惘以及苦苦追尋的執著表現了出來。

  (3)韓愈的《師說》開篇便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緊承論點,作者論述了教師的作用:“師者,”。

  乙選考題

  請考生在第三(11)、四(12)兩題中選定其中一題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選定題目內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題目內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個題目計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4)題

  不朽的失眠

  張曉風

 、偎浒窳!一千二百年前。榜紙那么大那么長,然而,就是沒有他的名字。!竟單單容不下他的名字“張繼”那兩個字?贾械娜,姓名一筆一劃寫在榜單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覺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這件事,令他羞慚沮喪。離開京城吧!議好了價,他踏上小舟。本來預期的情節不是這樣的,本來也許有插花游街、馬蹄輕疾的風流,有衣錦還鄉、袍笏加身的榮耀。然而,寒窗十年,雖有他的懸梁刺股,瓊林宴上,卻并沒有他的一角席次。

 、诖兴骑L,江楓如火。這天黃昏,船,來到了蘇州。但,這美麗的古城,對張繼而言,也無非是另一個觸動愁情的地方。

  ③如果說白天有什么該做的事,對一個讀書人而言,就是讀書吧!夜晚呢?夜晚該睡覺以便養足精神第二天再讀。然而,今夜是一個憂傷的夜晚。今夜,在異鄉,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節,容許一個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憂傷。江水,可以無限度地收納古往今來一切不順遂之人的淚水。這樣的夜晚,殘酷地坐著,親自聽自己的心正被什么東西嚙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聲音。并且眼睜睜地看自己的生命如勁風中的殘燈,所有的力氣都花在抗拒,油快盡了,微火每一剎那都可能熄滅。然而,可恨的是,終其一生,它都不曾華美燦爛過!

 、芙耍,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張繼,睡不著。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敗葉落余的枯樹,似梁燕飛去的空巢。起先,是睡眠排拒的他。而后,是他在賭氣,好,無眠就無眠,長夜獨醒,就干脆徹底來為自已驗傷,有何不可?

 、菰铝廖餍绷,一副意興闌珊的樣子。有烏啼,粗嗄嘶啞,是烏鴉。那月亮被它一聲聲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結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絕。

 、拊陧毥窃诿忌,他感覺,似乎也森然生涼,那陰陰不懷好意的涼氣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來貼綴他慘淡少年的容顏。

 、呓蠞O火二三,他們在干什么?在捕魚吧?或者,蝦?他們也會有撒空網的時候嗎?世路艱辛!即使瀟灑的捕魚的,也不免投身在風波里吧?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種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去工作。只有我張繼,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個,是既沒有權利去工作,也沒福氣去睡眠的一個。

 、噻娐曧懥,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鐘聲。一般寺廟,都是暮鼓晨鐘,寒山寺廟敲“夜半鐘”,用以驚世。鐘聲貼著水面傳來,在別人,那聲音只是睡夢中模糊的襯底音樂。在他,卻一記一記都撞擊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鐘聲那么美麗,但鐘聲自己到底是痛還是不痛呢?既然失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寫下“楓橋夜泊”四字。然后,就把其余二十八字照抄下來。我說“照抄”,是因為那二十八個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墻上的黑字一樣分明凸顯:

 、嵩侣錇跆渌獫M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⑩感謝上蒼,如果沒有落第的張繼,詩的歷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詩,我們的某一種心情,就沒有人來為我們一語道破。

  ⑪一千二百年過去了,那張長長的榜單上(就是張繼擠不進去的那紙金榜)曾經出現過的狀元是誰?哈!管他是誰。真正被記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張繼”。有人會記得那一屆狀元披紅游街的盛景嗎?不!我們只記得秋夜的客船上那個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場不朽的失眠。

 。ㄎ恼掠袆h減)

 。1)結合文本閱讀,你認為下列說法最恰當的兩項是()()。

  A、一千二百年過去了,那張長長的榜單上曾經出現過的狀元是誰并不重要。這側面表現了封

  建社會考試制度的不公正,真正有才華的張繼卻無法得到朝廷的賞識。

  B、本文語言憂思沉重,運用記敘和議論相結合的手法對張繼這一人物刻畫描寫,突出表現了www.xkb1.cn

  作者對張繼考場失意的同情。

  C、作者在對張繼進行描寫的時候,并不注重講故事,他巧妙的將環境和事件緊緊的結合在一

  起,從而起到烘托人物的作用。

  D、文中引用了“楓橋夜泊”一詩,其作用一可以襯托出文章濃厚的詩意色彩,二可以交代張繼之所以“不朽”的原因,點明文章的主題。

  E、張繼之所以成為不朽,是因為他在文學上的突出成就。對于文學而言,我們只需要記住失意的張繼,以及他的那場不朽的失眠。

 。2)文章題為“不朽的失眠”,請結合全文,解釋標題的含義,并說說標題的好處。(6分)

 。3)從結構和內容兩方面,分析選文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

 。4)、文章最后一段說:“不!我們只記得秋夜的客船上那個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場不朽的失眠!闭埬憬Y合文本并聯系現實,談談你對“失意人生”的看法。(8分)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傳奇女子??林徽因

  柳已青

 、倭只找颍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女性,她才華橫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寫過詩、小說、散文、劇本等,還為一些刊物畫過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業,作為國徽和人*英雄紀念碑的主要設計者,激起我們永恒的欽佩。從上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個文化精英與熱情大方的沙龍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樣富有才情與熱情的學者和作家。與她的名字聯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跒榱只找蜃鱾鞯娜瞬簧,她太吸引人了,盡管我們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喜歡她、欣賞她、深愛她,不能減少一絲一毫對她的愛慕。的確,林是20世紀中國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為她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傳奇色彩。如果褪去這些傳奇的成分,也不失中國女性的偶像。

  ③林徽因的生命,不論是波瀾起伏,還是風和日麗,她不是偉大和崇高的符號,不是降到人間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議論的偶像,她是一個女人,一個追求著自由思想的知識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總是把她和別人*在一起!读只找颉返膬r值,在于廓清了浮蕩在主人公身上的塵埃,將她的真實面目彰顯出來,在歷史背景中將林徽因凸顯出來,同時還生動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從文等一批高級知識分子群體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經歷,從而折射出他們所生活的時代的精神。

  ④我們不妨看看林徽因走過的路。少女時代的林徽因曾隨父親到了歐洲,她芳華絕代,才華橫溢,她像一彎新月,而周圍是一群文化名人圍繞著她!爱斉顺闪四赣H,花便成了樹!弊鳛槟赣H的林徽因嫻靜溫柔,端莊慈愛,以多病之身操持著一個大家庭的事務。走出沙龍的林徽因,踩泥濘,乘驢車,和梁思成一起輾轉各地,為古建筑測繪,用現代科學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國古建筑,為保留中國傳統文化奔波,此時她是一位執著的藝術家。在抗戰8年艱苦卓絕的歲月里,林徽因一家顛沛流離,從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遠的李莊。他們貧病交加,靠典當度日,卻堅毅地開始了撰寫《中國建筑史》和《圖像中國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年美國專家給她檢查身體,說她不會活過五年了,她能夠支撐下來活到現在已經是個奇跡?墒撬只盍10年,支撐她的其實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是一種靈魂在飛揚。

  ⑤不明白為什么那么多人哈張(愛玲),我覺得林可愛得多。不論是生命的境界,還是生活的足跡,林徽因是一個完整的女人,為人婦,為人母,為人的朋友,她的才華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個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說沒有林徽因家的沙龍的培育,中國的現代文學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將暗淡幾分。如果沒有林徽因的輔助,梁思成很難完成《中國建筑史》。張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終生癡迷的古建筑來比喻他們的結合:梁思成是堅實的基礎和梁柱,是宏大的結構和支撐;而林徽因則是靈動的飛檐、精致的雕刻、美麗的欄桿。他們一個厚重堅實,一個輕盈靈動,他們的組合無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稱中國知識分子的*楷模,另一對我認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相比較,張愛玲盡管有才氣,但她終是一個異數,帶著一種偏執、陰冷之氣,連愛情、生活都有一種決絕,而林徽因始終有一種光輝,溫暖人心。

 、藿ㄖ䦷煛⒔淌、詩人、作家,對林徽因來說只是一個稱謂,或者后人對她的某一方面才華敬佩,但很難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為林徽因,讓人敬慕的,不僅是她的美貌與才華,更是她外柔內韌頑強不屈的精神和愛能愛到至深至純、誠又誠到如癡如醉的人生境界。張清平這樣評價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沒有陰暗;有貧困,但沒有卑微;有悲愴,但沒有鄙俗!

  (1)下列說法最恰當的兩項是()()。

  A、林徽因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奇女子,文中多處提到她在建筑、學問、詩人、作家等方面的成就。這也是作者佩服欣賞林的主要原因。

  B、本文語言樸實無華,運用細致的筆墨對林徽因這一人物形象進行刻畫,突出表現了作者對林徽因的崇敬之情。

  C、“當女人成了母親,花便成了樹。”意思是說少女時期的林徽因只是像花一樣美麗,成長后的她才真正的能夠像樹一樣的堅強面對生活。

  D、如果褪去這些傳奇的成分,林徽因也不失為中國女性的偶像。作者著力表現林徽因作為一個女性的人間柔情和高尚的人生境界。

  E、專家給林徽因檢查身體,說她不會活過五年了,但她又活了10年。支撐她的其實是一種對生活的堅忍、是一種對理想的追求、是一種沒有陰暗、卑微、鄙俗的生命境界。

  (2)文章題為“傳奇女子??林徽因”,請您結合文本內容,概括其傳奇之處?(6分)

  (3)根據選文第五段,說說描寫張愛玲這一人物形象有何作用?(6分)

 。4)張清平這樣評價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沒有陰暗;有貧困,但沒有卑微;有悲愴,但沒有鄙俗!闭埥Y合文本內容并聯系現實,談談我們該如何對待人生?(8分)

  第Ⅱ卷表達題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陳先生與他只談了一個小時的話,就發現他才思敏捷,卓爾不群,當即決定讓他免試入學。

  B、領導者要深入了解國情,了解人*的所思所盼,要不斷增強工作能力,要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自覺,要牢記人*的利益高于一切,牢記責任重于泰山。

  C、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傾注心血扶育我,我對父母的感激真是罄竹難書。

  D、犯罪團伙遭到嚴重打擊后,仍然伺機企圖死灰復燃,與政府作對。

  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經過中央采取一系列反腐措施,使一些昔日道貌岸然的貪官無所遁形,一個多月以來,已經有300多名犯罪嫌疑人落網。

  B、學校的食堂自引進新的管理機制以來,浪費糧食的現象得到了普遍的遏制,學生的節約意識明顯提高了。

  C、如果治療及時,腦積水治療效果會很好,一旦延誤治療,錯失了最佳治療時機,不僅可能危及生命,甚至會導致孩子腦癱。

  D、美德*學的方*原則之所以受到現當代學人的質疑,一個基本的原因是擔心和不滿其方*所隱藏的“道德譜系學”和道德相對主義造成的。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無論漢語曾有怎樣的輝煌,,,,。。。我們的漢語在今天遭遇的正是這樣的尷尬局面。

 、贊h語就只是一種死去的語言②漢語在東方就會失去至尊地位

 、廴绻覀儾荒芗せ钸@一語言④至多是一個小語種、一種方言

 、萑藗儾粫僖詽h語為思維血脈和精神指向⑥不能使這一語言溫暖人、關懷人、洞明人生世界

  A、⑤②①④③⑥B、③⑥②④⑤①C、⑤②③⑥①④D、③⑥①④⑤②

  16、根據下面一段材料,概括誦讀國學經典的五個意義。要求:每條不超過6個字。(5分)

  國學經典中蘊涵著傳統美德,誦讀經典的孩子,不僅會養成孝順父母,懂禮貌,知禮儀,有教養的良好習慣,而且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內涵會在更高的起點上邁步。經常進行誦讀經典的孩子,會逐漸形成精神集中專一、頭腦里少雜念、內心寧靜安詳的良好讀書習慣。而且50%的孩子能達到“過目不忘”的程度,一旦獲得了這種記憶能力,記憶任何科目的知識都會很輕松。許多誦讀經典的孩子,在6歲-10歲時,能主動找書讀,甚至可創造1年閱讀500冊到1000冊書的奇跡,其閱讀興趣比不誦讀經典的孩子高出許多倍。此外,經典的內容早一點存儲到頭里邊,孩子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就會潛移默化地進行消化,從而使理解力也獲得提升。

  答:誦讀國學經典有益于,,,,。

  17、米蘭•昆德拉說:“生命是一棵長滿可能的樹!庇捎谛愿瘛⒔洑v和生活環境的不同,每個人對生命都有自己獨到的理解。請你從以下五個備選人物中,任選兩個仿照示例各寫一句話,表達對生命的理解。要求:符合人物特征,句式與示例大致相同。(6分)

  備選人物:沈從文魯迅貝多芬徐志摩巴金

  示例:蘇東坡??生命就是一次風雨兼程的旅行,只有心胸曠達,才能笑到終點。

 、

 、

  六、寫作(60分)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文章。(60分)

  這是一道心理測試題:假如你一個人外出旅游,在一個峽谷深處發現了一個明顯裝有鈔票的手提包。同時,你還發現在懸崖邊有一個看上去很不牢固的樹根,這個樹根可以幫助你拿到這筆意外的財富,但你可能因此摔斷脖子,你是選擇靠近還是離開?結果顯示:有3/5的人選擇離開,1/5的人選擇靠近,1/5的人不知所措。

  假如那個小提包換成失足掉落的小男孩,他正在呼救,此時,你如何選擇?結果顯示:有3/5的人選擇靠近,1/5的人選擇離開,1/5的人不知所措。

  閱讀上面材料,你有什么聯想和體會?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內容及含義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寫成詩歌,不少于800字。

  2018?2018學年度第二學期八縣(市)一中期末考聯考

  高中二年語文試卷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第Ⅰ卷閱讀題

  甲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

  1、【答案】A【解析】B、張冠李戴,原文表述為“我國當前最大的社交網站人人網今年注冊用戶將超過2億;截止去年年底,我國的微博用戶有2.5億”。C、說法絕對,原文表述為“你可以找到你多年不見的老友,可能被一個你喜歡的明星關注”。D、說法絕對,應為“……未必給我們交流……未必增加我們的親密……可能磨平了我們溝通的能力”

  2、【答案】B【解析】B變主觀為客觀,原文表述為“我們以為可以最大程度地對抗孤單、抱團取暖”

  3、【答案】C【解析】C強加因果,前者說的是社交網絡的聯絡作用與功能,后者說的則是技術與幸福感的關系

  二、古詩文閱讀

 。ㄒ唬┪难晕拈喿x

  4、【答案】C【解析】賦:動詞。交給,給予。

  5、【答案】B【解析】②是“各道轉運加按察使”所為,不是包拯,⑤是間接表現

  6、【答案】D【解析】不是擔任監察御史時,而是“除天章閣待制、知諫院”時。

  7、【參考答案】

 。1)端土產硯,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拯命制者才足貢數。

  譯文:端州出產硯臺,此前的知府趁著進貢大都斂取幾十倍的硯臺來送給當朝權貴。包拯命令制造的硯臺僅僅滿足貢數。

  【得分解析】:①緣,趁著,順著;②率,皆、都;(六國互喪,率賂秦也。)③遺,贈送、給予;④才,僅僅、只;⑤語意通順1分。

 。2)拯性直,惡吏苛刻,務敦厚,雖甚嫉惡,而未嘗不推以忠恕也。

  譯文:包拯性格正直,憎惡官吏苛刻之風(或苛雜刻。,致力于敦厚寬容之政(或務求忠誠厚道),雖然非常憎恨惡行(或雖然嫉惡如仇),但從來沒有不用忠恕之道來推行政務的。

  【得分解析】:①句式:“而未嘗不推以忠恕也”狀語后置;②惡,厭惡;③務,致力于,極力從事;④嫉,憎恨;⑤語意通順1分。

 。ǘ┕糯姼栝喿x

  8、【參考答案】“殘”,凋落,寫出梅花之凋零,“細”,細嫩,寫出了柳條之初生。(2分)交代了出行時間??初春時節。(1分)浸透著濃郁的凄涼之意,飽含著濃濃的離別愁情(1分),為整首詞奠定了凄楚動人感情基調(1分)。

  9、【參考答案】主要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2分)把愁比喻為迢迢不斷的春水,表現愁緒之多,綿延不斷。(2分)借迢迢春水表達了漸行漸遠的離愁別緒,畫面生動,意境優美。(2分)

  【得分解析】:修辭手法2分,結合詩句分析2分,表達效果2分。

 。ㄈ┟淠瑢懀6分)

  10、【答案】(1)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2)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3)古之學者必有師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解析】每空1分,有錯、漏、添字則該空不得分

  乙選考題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

  11、(1)【參考答案】DE

  【解析】A文中未提到體現封建社會考試制度的不公正。B語言特點:環境渲染,筆法細膩。C不注重講故事錯誤,冷靜勾勒錯誤。

 。2)【參考答案及解析】

  含義:“不朽”原意是永不磨滅,永遠存在下去。文中張繼因落榜失眠而寫就了千古不朽的詩篇,故作者用“不朽”來修飾“失眠”。(2分)

  好處:①“不朽的失眠”體現了作者命題之妙,這樣命題,易于引起讀者的思考,從而激發其閱讀的興趣。②借肯定“失眠”來肯定張繼的《楓橋夜泊》千古不朽,并以此與他的考場失意相對照,有力地表達了作品的主題,如果沒有失意的張繼,也就沒有了那次失眠之苦,沒有了那次失眠,也便沒有了千百年來被人們廣為傳誦的《楓橋夜泊》。(4分,每點2分)

 。3)【參考答案及解析】

 、購慕Y構上說,此句由寫張繼京城落榜轉而寫他楓橋夜泊,完成了行文上的自然過渡(承上啟下)。②從內容上說,此句點明了時間、地點,為下文描寫“不朽的失眠”做鋪墊。③通過對路途環境的描寫,側面烘托了張繼落榜后急切離開京城,希望盡快擺脫令他羞愧沮喪的嚴酷現實,尋求精神超脫的急切心情。(每點2分)

 。4)【參考答案及解析】

  提出觀點2分,結合文本2分,分析2分,“人生”理解2分。

  【參考示例】

  如:相信自己,相信明天。(觀點2分)

  張繼是一個落榜者,他痛苦無眠,于是用詩記下了這一段心情,沒想到卻因此而流芳百世。(聯系文本2分)

  張繼考場上的失敗只是一時的,面對考場帶來的失意,張繼需要的不是沉淪。失之桑榆,收之東隅。誰也無法料到,張繼的不朽正是因為這場人生的失意,而因為這場人生的失意,張繼和他的詩歌終于成為了“不朽”。(分析2分)

  人生不如意十有*,關鍵是我們要有樂觀豁達的心態堅強面對一切困難,相信自己,相信明天。一切困難只是我們創造屬于自己不朽人生的墊腳石……(聯系現實2分)言之成理即可。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

  12、(1)【參考答案】DE

  【解析】A這僅僅只是原因之一,還應當包括她外柔內韌頑強不屈的精神和愛能愛到至深至純、誠又誠到如癡如醉的人生境界。B運用細致的筆墨對林徽因這一人物形象進行刻畫錯誤。C文章當中并未特別強調少女時期林徽因的相貌美,花更多的是指她的才華。

 。2)【參考答案及解析】

  三個方面:①她的光輝成就(1分),建筑師、教授、詩人、作家集于一身,林徽因寫過詩、小說、散文、劇本等,還為一些刊物畫過封面,她致力于建筑事業,參與國徽和人*英雄紀念碑的設計。(描述1分)②她的巨大凝聚力(1分),從上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個文化精英與熱情大方的沙龍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樣富有才情與熱情的學者和作家。(描述1分)③她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1分),結婚后的林徽因,和丈夫輾轉各地,顛沛流離,在貧病交加典當度日之時,堅強的面對生活。(描述1分)

 。3)【參考答案及解析】

 、龠\用的對比反襯的手法,描寫張愛玲來反襯林徽因。②兩人同樣才華橫溢,但張愛玲是一個異數,帶著一種偏執、陰冷之氣,連愛情、生活都有一種決絕,而林徽因始終有一種光輝,溫暖人心。③同時突出點明了林徽因作為女人的完整和完美,不論是生命的境界,還是生活的足跡,林徽因是一個完整的女人,為人婦,為人母,為人的朋友,她的才華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個角色都是完美的。

  (4)【參考答案及解析】

  提出觀點2分,結合文本2分,分析2分,“人生”理解2分。

  如:病痛與樂觀心態,貧困與自尊,堅強面對生活……言之成理即可。

  【參考示例】

  如:以不屈的意志面對生命中的一切苦難。(觀點2分)

  林徽因和梁思成雖然貧病交加,靠典當度日,卻能夠以不屈的意志和執著的信念堅毅地開始了撰寫《中國建筑史》和《圖像中國建筑史》的巨大工程。(聯系文本2分)

  林徽因之所以真實,不是她的美貌與才華,而是歷經生活磨難的外柔內韌頑強不屈的精神和對生活與夢想愛能愛到至深至純、誠又誠到如癡如醉的人生境界。(分析2分)

  作為一個人,首先他必須是一個普通的人。每一個人的生命中總會有許多曲折,但是曲折不是我們沉淪為平庸的理由。曲徑通幽,以不屈意志,生命中苦難會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真實。(聯系現實2分)

  第Ⅱ卷表達題

  五、語言文字運用

  13、【答案】C罄竹難書:罄:盡,完;竹:古時用來寫字的竹簡。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是貶義,指罪惡極其多。用于此處不合語境。

  【解析】A、卓爾不群:優秀卓越,超出常人。

  B、如履薄冰:好像踩在薄冰上,形容謹慎戒懼。

  D、死灰復燃:比喻已經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動起來(多指壞事)。

  14、【答案】B

  【解析】A、介詞位置不當導致主語殘缺,“經過”“使”任刪其一。

  C、語序不當,應將“不僅”和“甚至”后的內容互換。

  D、句式雜糅,“原因是……造成的”雜糅,應刪去“造成的”

  15、【答案】D

  【解析】無論漢語曾有怎樣的輝煌,③如果我們不能激活這一語言,⑥不能使這一語言溫暖人、關懷人、洞明人生世界,①漢語就仍只是一種死去的語言,④至多是一個小語種、一種方言。⑤人們不會再以漢語為思維血脈和精神指向。②漢語在東方就會失去至尊地位。我們的漢語在今天遭遇的正是這樣的尷尬局面。

  16、【參考示例】優化人格(或促進身心健康)、提高專注力、提升記憶力、

  增強閱讀興趣、提升理解力

  【得分解析】一空得1分。在要求范圍內,核心意思寫對,其他措辭亦可。

  17、【參考示例】

  沈從文??生命就是一條盛滿質樸之愛的渡船,只有耐心等候,才能到達幸福彼岸。

  貝多芬??生命就是一首*澎湃的交響曲,只有堅強樂觀,才能扼住命運的咽喉。

  魯迅??生命就是一支揮灑不輟的筆,只有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才能挽救一個*族的靈魂。

  徐志摩??生命就是一個星輝斑斕的夢,只有輕輕地來悄悄地走,才會讓夢長留。

  巴金??生命就是一只在黑夜里追尋光明的小舟,只有以愛為漿,才能擁抱明天的太陽。

  【得分解析】每句話3分,兩句共6分。句式框架應為“生命就是……只有……才……”1分;結合人物特征1分;句子通順、句意完整1分。

  六、作文

  18、作文立意參考:選擇離開還是靠近或者其他的方式,各有各的道理,不能強求一致,要學會尊重和理解。聯系到現實生活,比如“年輕人對未來的選擇的困惑”等等,可有以下幾個參考立意。

  1、材料一切入:討*名利祿與生命的選擇。如:生命誠可貴,金錢卻可拋等等相關立意皆可。

  2、從材料二切入:討論他人利益與自己利益矛盾時的選擇。如犧牲自我,保全他人。或者,在自己有能力時保護他人等等相關立意皆可。

  3、綜合考慮切入:

 。1)、人生有許多不確定性,選擇充滿艱難。

  (2)、學會尊重理解每個人的選擇

 。3)、每個人目標不同,選擇也就不同。

  (4)、價值觀不同,導致行為不同

 。5)、欣于所遇,取舍萬殊。

 。6)、在關鍵時刻的二難選擇,考量人們的智慧。

 。7)、既然是自己選擇,就不后悔,哪怕是粉身碎骨。

  建議:切入分43分左右,一類卷53分左右(能從綜合立意考慮,文筆好,從一類卷切入)。偏題33分左右,離題23分左右。

  文言文參考譯文:

  參考譯文:

  包拯字希仁,是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最初考中進士,被授為大理評事,出任建昌縣的知縣。因為父母親年紀都大了,包拯辭官不去赴任。得到監和州稅的官職,父母又不想讓他離開,包拯就辭去官職,回家贍養老人。幾年之后,他的父母親相繼去世,包拯在雙親的墓旁筑起草廬,直到守喪期滿,還是徘徊猶豫、不忍離去,同鄉父老多次前來勸慰勉勵。過了很長時間,包拯才去接受調遣,管理天長縣。

  不久拜監察御史裹行,改監察御史。當時張堯佐除節度、宣徽雨使,右司諫張擇行、唐介與包拯一起奏論此事,言辭很急切。又曾經建議說:"國家每年向契丹交納財物,不是抵御戎人的計策,應該操練軍隊選擇將領,致力于充實邊境守備。"又請求重視門下封還駁正的制度,以及廢黜貪官污吏不得做官,選擇郡守縣宰,推行考核試用補任恩蔭子弟的方法。當時各道轉運加按察使,他們上奏*官吏大多指摘細小過失,注重苛刻嚴察相互標榜,官吏自覺不安,包拯因此請求免去按察使。

  (包拯)轉到端州當知府,升為殿中丞。端州出產硯臺,此前的知府趁著進貢大都斂取是貢數幾十倍的硯臺,來贈送給當朝權貴;包拯命令制造的硯臺僅僅滿足貢數。當政滿一年沒拿一方硯臺回家。

  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出京任京東轉運使,改尚書工部員外郎、直集賢院,調任陜西,又調任河北,入朝任三司戶部副使。秦隴斜谷務所的造船木材,一概向百姓征收索取;又七個州交納河橋竹索的賦稅,一般有幾十萬,包拯都奏請加以廢除。契丹在鄰近邊塞地區集結軍隊,邊境州郡漸加戒備,命令包拯去河北調發軍糧。包拯說:"漳河地區肥沃的土壤,百姓不能耕種,邢、沼、趙三州農田一萬五千頃,一概用來牧馬,請求把這些全都分給百姓。"聽從他的意見。解州鹽法規定使百姓困竭,包拯前去加以經營管理,請求一概與商販流通交換。

  除天章閣待制、知諫院。多次論述斥責權貴得寵大臣,請求免去一切由內廷施予的曲意恩賜。又依次遞上唐魏鄭公的三條奏疏,希望放在座位右側,作為借鑒。又上言天子應當明于聽取采納,分辨朋黨,愛惜人才,不堅持先入為主的說辭,一共七件事;請求廢除苛刻不寬厚的做法,抑制僥幸投機得官,正刑法明禁令,戒除興建勞作,禁丘妖言妄說。朝廷大多加以施行。

  包拯在朝廷為人剛強堅毅,貴戚宦官因此而大為收斂,聽說的人都很害怕他。朝中官員和勢家望族私筑園林樓榭,侵占了惠*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發大水,包拯于是將那些園林樓榭全部毀掉。有人拿著地券虛報自己的田地數,包拯都嚴格地加以檢驗,上奏*弄虛作假的人。

  包拯性格正直,憎惡官吏苛雜刻薄,致力于敦厚寬容之政,雖然非常憎恨惡行,但從來沒有不用忠恕之道來推行政務的。(他)跟人交往不隨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悅人,平常沒有私人信件,連朋友、親戚都斷絕來往。雖然地位高貴,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飲食跟當百姓時一樣。(他)曾經說:"后代子孫當官從政,假若貪贓枉法,不得放歸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聽從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孫。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207398.html

相關閱讀:陜西省寶雞園丁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2Wo
2019級高二語文期中試題
2019學年高二語文上冊寒假練習題
陜西省西安一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
湖南省株洲市二中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