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言文字運用(15分)
1.(3分)C(不瘟不火,指戲曲不沉悶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處。也可指表演既不沉悶,也不火爆。不溫不火,性格溫和,銷售行情不火爆。魚目混珠,比喻以假亂真,指物。魚龍混雜,比喻壞人好人混雜在一起,成分復雜,指人。無所適從,指不知道依從誰好,不知按哪個辦法好。無能為力,力量夠不上。多指沒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件或解決某個問題。)
2.(3分)A(B戲劇、小說和文學著作并列不當;C為中外游客所傾倒,主客倒置;D歷史從來不是溫情脈脈的人道牧歌中發展,缺少介詞在)
3.(3分)B(A牙璋借代將帥;C干戈借代戰爭;D尺素借代書信)
4.(3分)D(仄起平收,結構相似,詞類相當)
5.(3分)C(辛棄疾應為蘇軾)
文言文閱讀(19分)
6.(3分)D(累,牽累)
7.(3分)D(A前者為介詞 用,拿,后者為介詞按照B前者為連詞因為,后者為介詞憑C前者為動詞認為,后者為連詞因為D介詞用、拿)
8.(7分)(1)(3分)賀知章聽到他的名聲,首先拜訪了他。認為李白相貌不凡,并請求李白(拿出)所寫的詩文。(首、奇各1分,句意1分)
(2)(4分)(玄宗)因為李白才學文章超過一般人,氣量和見識都很優秀,想用顯達的官位安排他,所以沒用(具體的)官職來任命他。(絕、處、命以官句式各1分,句意1分)
9.(6分)①酒后要求皇帝賜無畏;②恩禮殊厚,竟以疏縱乞歸;③穿宮服游玩,旁若無人。(每點2分)
【譯文】李白云游四方,曾與崔宗之一起坐船從采石磯到金陵,他身穿宮中特制的綢袍坐在船上,旁若無人。后來李?起兵造反,李白潛逃回到彭澤。李?失敗后,李白受牽連關在潯陽的監獄中。當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見到郭子儀,感到此人非同尋常,曾解救過郭子儀的死罪。到這時,郭子儀向朝廷申請自己的官爵來贖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為流放夜郎。
13.(4分)由原來的機靈、狡猾變得呆滯、黯然無神,(2分)表現了紅狐失去狐崽的悲傷。(2分)
14.(6分)結構上:承上啟下。(1分)上承抱走狐崽,為下文放走狐崽作鋪墊。(1分)內容上:①交代了我對紅狐的情感變化;(2分)②表現了紅狐失去狐崽的不甘和悲傷,引出主旨。(2分)
15. (6分)①對母愛的感動;②對生命的悲憫;③對現代人漠然的失望和不滿;④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渴望。(每點2分,答對其中三點滿分)
六、現代文閱讀(二)(18分)
16.(6分)①蘇軾表達的那種人生空漠之感更深刻更沉重;②蘇軾的退隱心緒,不只是對政治的退避,而且是對社會的退避;③蘇軾對人生目的和意義懷疑、厭倦和企求解脫與舍棄。(每點2分)
17.(6分)①首先提出蘇軾傳達的人生偶然的感喟(或蘇軾詩文中總藏著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②接著分析了朱熹對蘇軾不喜歡的原因;③最后指出蘇軾的美學理想和審美趣味對后世的影響。(每點2分)
18.(6分)①蘇軾是地主士大夫進取與退隱矛盾心情最早的鮮明人格化身。②蘇軾最早在詩文中所表達了那種人生空漠感和厭倦感。③蘇軾發現陶淵明的美與真諦,使之備受關注,廣為流傳。④蘇軾的美學理想和審美情趣對后世具有重要的先驅作用。(每點2分,答對其中三點滿分)
七、作文(70分)
立意角度參考:1.享受本真的生命,擁有豐富的心靈,便是幸福。
2.擁有一顆閑心,方能發現生命的美好。
3.物質是生活的基礎,但精神生活更為重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261231.html
相關閱讀:陜西省寶雞園丁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2Wo
湖南省株洲市二中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
2019級高二語文期中試題
2019學年高二語文上冊寒假練習題
陜西省西安一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