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山東省濟寧市嘉祥一中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化學 Wor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嘉祥一中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化學一、選擇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各有1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 決定化學反應速率的根本因素是( )A.溫度和壓強 B.反應物的濃度 C.反應物的性質 D.催化劑2.在2A?B2C?D反應中,表示該反應速率最快的是   A.v(A)=0.8mol?L-1?s-1        B.v(B)=0.3mol?L-1?s-1   C.v(C)=0.6mol?L-1?s-1         D.v(D)=0.5mol?L-1?s-1下列屬于強電解質的是   A.Cu    B.CH3COONH4    C.CH3COOH       D.NH3?H2O 下列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A.c(OH-)<c(H+)的溶液   B.含有較多H+的溶液   C.pH<7的溶液      D.滴加酚酞顯無色溶液在0.10mol?L-1NH3?H2O溶液中,加入少量NH4Cl晶體后,引起的變化是   A.NH3?H2O的電離程度減小     B.NH3?H2O的電離常數增大   C.溶液的導電能力不變       D.溶液的pH增大6.將0.1 mol N2O4置于密閉燒瓶中,把燒瓶放入100 ℃的恒溫水浴,燒瓶內的氣體逐漸變為紅棕色:N2O4(g) 2NO2 (g),能說明反應在該條件下達到平衡的是N2O4的消耗速率與NO2的生成速率之比為1∶2;燒瓶內氣體的質量和密度不再變化; ③燒瓶內氣體的壓強不再變化; ④燒瓶內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再變化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7.在容積一定的密閉容器中發生可逆反應A(g)+2B(g)2C(g) △H>0,平衡移動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P1< P2,縱坐標指A的轉化率 B.P1< P2,縱坐標指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C.P1>P2,縱坐標指A的質量分數 D.P1> P2,縱坐標指C的質量分數 D.主族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最后填入的能級是s能級或d能級 A.該溶液只含鉀元素的化合物B.該溶液一定含有鈉離子C.該溶液可能含有鈉離子,但一定含有鉀離子D.該溶液可能含有鉀離子,但一定含有鈉離子11.三個可加熱的密閉容器中,分別裝有等物質的量的:①Na2O2和NaHCO3;②Na2O2和NH4HCO3;③Na2CO3和NaHCO3,F將各容器加熱至300℃,完全分解后排出氣體,三個容器中的殘留固體只有Na2CO3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12.將11.9g由Mg、Al、Fe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合金質量減少了2.7g.另取等質量的合金溶于過量稀硝酸中,生成了6.72L NO(標準狀況下),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適量NaOH溶液恰好使Mg2+、Al3+、Fe3+完全轉化為沉淀,則沉淀的質量為(  )A.22.1g B.27.2g C.30g D.無法計算13.向2mL 0.5mol/L的FeCl3溶液中加入3mL 3mol/L KF溶液,FeCl3溶液褪成無色,再加入KI溶液和CCl4振蕩后靜置,CCl4層不顯色,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Fe3+不與I-發生反應B.Fe3+與F-結合成不與I-反應的物質C.F-使I-的還原性減弱 D.Fe3+被F-還原為Fe2+,使溶液中不再存在Fe3+14.可逆反應A(s)+ B(g)2C(g);△H<0,平衡常數為K,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K =   B.K值越大表示達到平衡時,正反應進行程度越大  C.其它條件不變時,溫度升高,K值增大   D.其它條件不變時,壓強減小,K值減小2C(g)+xD(g) 已知達到平衡時,生成了2 mol C,經測定D的濃度為0.5 mol?L-1,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X=3 B.A的轉化率為50% C.平衡時B的濃度為1.5 mol?L-1  D.達到平衡時,在相同溫度下容器內混合氣體的壓強是反應前的95%16. 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的下列溶液,pH由大到小排列正確的是( )  A.Ba(OH)2、Na2SO3、FeCl3、KCl  B.Na2SiO3、Na2CO3、KNO3、NH4Cl  C.NH3?H2O、H3PO4、Na2SO4、H2SO4  D.NaHCO3、CH3COOH、C2H5OH、HCl三、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共分)17.龍膽酸甲酯是制取抗心律失常藥物――氟卡尼的中間體。I.已知龍膽酸甲酯結構如右圖所示:(1)龍膽酸甲酯的含氧官能團名稱為 。(2)下列有關龍膽酸甲酯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填字母)。A.不能發生消去反應 B.難溶于水C.能與溴水反應 D.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產生二氧化碳(3)龍膽酸甲酯與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不用寫反應條件)II.已知X及其他幾種有機物存在如下轉化關系,且測得A中含三個甲基:回答以下問題:(4)X的結構簡式為 。(5)寫出C4H9Br生成B的化學方程式 。(用結構簡式表示)(6)寫出滿足下列條件的龍膽酸的一種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 ①能發生銀鏡反應 ②能使FeCl3溶液顯色 ③酯類 C(g)+D(g),在不同溫度下,D的物質的量n(D)和時間t的關系如圖。 (1)800℃時。0―5min內,以D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 (2)能判斷該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的依據是 。   A.容器中壓強不變 B.混合氣體中c(A)不變   C.2v正(B)=v逆(D) D.c(A)=c(C) (3)若最初加入1.0molA和2.2molB,利用圖中數據計算800℃時的平衡常數K= ,該反應為 反應(填吸熱或放熱) (4)700℃時,某時刻測得體系中各物質的量如下:n(A)=1.1mol,n(B)=2.6mol,n(C)=0.9mol,n(D)=0.9mol,則此時該反應 進行(填“向正反應方向”“向逆反應方向”或“處于平衡狀態”)。19.(17分)在實驗室模擬工業生產碳酸鈉:一定溫度下,往一定量飽和NaCl溶液中通入氨氣達到飽和后,再不斷通入CO2,一段時間后,出現沉淀,過濾得到NaHCO3晶體。(1)該過程的化學方程式: 。 (2)加熱NaHCO3得到純堿制品,實驗室可進行此操作的裝置是 。 A B C D(3)得到的純堿制品含有少量NaHCO3和NaCl,設計實驗驗證樣品中各種組分。試劑和儀器限選用:試管、膠頭滴管、過濾裝置、Ba(NO3)2溶液、NaOH溶液、AgNO3溶液、澄清石灰水、稀硫酸、稀鹽酸、稀硝酸。步驟一:取少量制品于試管中,加少量蒸餾水,振蕩,溶解。往試管中加入 振蕩,觀察; 現象:溶液中產生大量白色沉淀;結論: 。步驟二:將步驟一的濁液過濾,取濾液于試管中B中,加入 ,振蕩,觀察;現象: ;結論:樣品中含有NaHCO3。步驟三:將步驟二的濁液過濾,取濾液于試管C中, 振蕩,觀察現象: ;結論: 。CO(g)+H2O(g), 其化學平衡常數K和溫度t的關系如下表:   t℃70080083010001200K0.60.91.01.72.6(1)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表達式為K= 。 (2)該反應為 反應(選填吸熱、放熱)。 (3)能判斷該反應是否達到化學平衡狀態的依據是 (多選扣分)。 (a)容器中壓強不變(b)混合氣體中 c(CO)不變 (c)v正(H2)=v逆(H2O) (d)c(CO2)=c(CO) (4)某溫度下,平衡濃度符合c(CO2)?c(H2)=c(CO)?c(H2O),試判斷此時的溫度為 ℃。參考答案:1-5 CDBAA 6-10 CDBAC 11-15 CBBBB 16 B17.(15分)(1)羥基 酯基(2分) (2)D(2分) (3)(3分)(4)(3分)(5)(3分)(6)或 (2分)19.(1)NaCl + NH3 + CO2 + H2O = NaHCO3 ↓+ NH4Cl (3分,沒有“↓”扣1分)(2)BC (2分)(3)(12分)步驟一:取少量制品于試管中,加入少量蒸餾水,振蕩,溶解:往試管中加入過量的Ba(NO3)2溶液(2分),振蕩,觀察 現象:溶液中產生大量白色沉淀;結論:試樣中含有Na2CO3 。(1分)步驟二:將步驟一的濁液過濾:取濾液于試管B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或澄清石灰水)(2分), 振蕩,觀察現象: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 ;(1分)結論:試樣中含有NaHCO3 。步驟三: 將步驟二的濁液過濾后,取濾液于試管C中,先加入過量的稀硝酸(2分),再加2-3滴(或少量)AgNO3溶液(2分),振蕩,觀察 現象: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 ;(1分)結論:試樣中含有NaCl 。(1分)c(CO2)*c(H2) www.gkstk.cn山東省濟寧市嘉祥一中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化學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67199.html

相關閱讀:高二化學上冊酸堿中和滴定課時訓練專題
2016年高二化學寒假作業(有答案人教版)
福建省晉江市永和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
湖南省2011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試題(3)化學
高二化學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練習題(帶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