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節 物種在群落中的生態位、群落的主要類型
一、教材分析
本部分內容為浙教版必修3《穩態與環境》中第五《群落》的第三和第四節。關于第三節《物種在群落中的生態位》,教材闡述了物種在群落中的生態位以及生態位的重疊和競爭現象,并舉例說明自然界中的生物在進化過程中為減少或避免競爭所帶的不利而形成了很多形態和行為適應特征。關于第四節《群落的主要類型》,教材從宏觀的角度詳細地講述了陸地生物群落中的森林、草原、荒漠和苔原的主要特點。本部分內容既是對前面知識點的延續,又為后面學習《生態系統》一打下了鋪墊。
二、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有關種群和群落的概念、種群的增長方式、群落中物種的組成和群落的垂直結構、水平結構、時間結構等生物知識,可以用解釋和分析本節內容中的有關問題。學生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也已經了解到生物之間的競爭關系,迫切地想了解進一步的知識,可以此為切入點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目標
1.知識目標:①闡明生態位的概念。②舉例說明生態位重疊和競爭排除原理。③舉例說出自然界的生物為減少或避免競爭而在形態和行為上的適應狀況。④說出陸地群落的主要類型。⑤舉例說出森林、草原、荒漠和苔原的主要特點。
2.能力目標:①以問題串的形式引導學生對格烏司實驗進行分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繪圖能力。②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比較歸納的能力。
3.情感目標:對學生進行熱愛生命的教育,并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四、重點難點
1.重點:生態位的概念、生態位重疊和競爭排除原理、幾種陸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特點。
2.教學難點:生態位的概念、自然界的生物為減少或避免競爭而在形態和行為上的適應狀況。
五、前準備
1.學生準備:前收集有關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些為減少甚至是避免競爭而形成的形態和行為特征,可以通過上網或翻閱報刊雜志,或向身邊的人請教等形式。
2.教師準備:多媒體、學生學案。
六、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創設故事情境,導入新。
【講述】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一天,在俄羅斯的某座城市里,有位戴眼鏡的中年人,他叫格烏司,將一種叫雙小核草履蟲和一種叫大草履蟲的生物,分別放在兩個相同濃度的培養基中培養,幾天后,這兩種生物的種群數量都呈s形曲線增長。
【提問】你能畫出這兩種生物的數量變化曲線圖嗎?
【提問】請解釋這兩種生物的數量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講述】然后,他又把它們放入同一環境中培養,并控制一定的食物。l6天后,雙小核草履蟲仍自由地活著,而大草履蟲卻已消逝得無影無蹤。經過觀察,并未發現兩種蟲子互相攻擊的現象,兩種蟲子也未分泌有害物質。只是雙小核草履蟲在與大草履蟲競爭同一食物時增長比較快,大草履蟲被趕出了培養基。
【提問】能嘗試畫出兩種草履蟲發生競爭后的數量變化曲線圖嗎?
學生在白紙上畫出種群數量變化的s形增長曲線。
學生回答。
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并畫出競爭曲線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喚起學生對種群增長方式的回憶,為后面內容的學習打下伏筆。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繪圖的能力。
一、生態位概念【講述】在這個實驗中,大草履蟲被雙小核草履蟲完全排除出去,這就是生態學上的競爭排除原理。
【提問】試分析兩種生物在什么情況下會出現競爭排除現象呢?
【講述】當兩個物種利用完全相同的資時,實際上是發生了生態位完全重疊的現象。那么到底什么是生態位呢?
【講述】美國的生態學家奧德姆把生態位比喻成生物的“職業”,它表示的是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
學生分析:兩個物種利用了完全相同的資時,競爭優勢較大的物種就會把另一物種完全排除掉。
學生閱讀書本,理解生態位的概念。
生態位的概念很抽象,采用比擬的方式使之更為形象,有助于學生的理解。
二、生態位重疊
【講述】接著,格烏司又做了相反的一種試驗:他把大草履蟲與另一種袋狀草履蟲放在同一環境中進行培養,結果兩者都能存活下,并且達到一個穩定的平衡水平。這兩種蟲子雖然競爭同一食物,但袋狀草履蟲占用的是不被大草履蟲所需要的那一部分食物。
【提問】以上現象說明了什么?
【講述】大自然中,凡存在者就有自己的“生態位”, 沒有兩種物種的生態位是完全相同的。由于競爭對雙方都不利,所以生物在進化過程中會形成一些減少甚至是避免競爭的形態和行為特征。
【提問】你能舉例說明嗎?
【視頻】播放動物世界短片
【小結】按照格烏司的原理,一個物種只有一個生態位,但并不排除其它物種的侵占,競爭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則。正如一個童話故事所說:非洲大草原的動物,太陽一出,它們就開始奔跑。獅子的媽媽在教育孩子:“孩子,你必須跑得快一點,再快一點,你要是跑不過最慢的羚羊,你就得餓死。”在另一場地上,羚羊媽媽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 孩子,你必須跑得快一點,再快一點,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更快的獅子還要快,你就要被它們吃掉!爆F在的大學生面臨著就業難的問題,在坐的每一位同學都應該有這樣的一種競爭意識,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生態位。
【展示】以PPT形式展示森林、草原、荒漠和苔原的圖片。
學生回答:當兩個物種的生態位發生部分重疊時,每個物種都會有一部分無競爭的生態位空間,因此可以實現共存。
學生以小組形式結合書本89頁內容討論并舉例說明。例子有:①綠啄木鳥和椋鳥通過食物特化而避免了競爭;②森鶯和柳鶯借助空間的水平分離而避免競爭;③獅子白天出尋食而老虎是傍晚出,它們因覓食時間錯開而避免了競爭等等。
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舉出典型例子,并以此為契機,要求學生多關注身邊的生命現象,從而培養學生對生命的熱愛。
增加感性認識。
以童話故事的形式進行小結,能起到寓教于樂的作用,同時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三、群落的主要類型
【任務】要求學生閱讀書本,并列表比較如下內容:
群落氣候特點植物特點動物特點
北方針葉林
溫帶落葉闊葉林
熱帶雨林
草原
荒漠
苔原
小結學生看書、填寫表格。
學生對本節知識進行小結。增加學生對陸地生物群落的感性認識。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比較歸納的能力。
小結提升通過小結鞏固知識。
七、板書設計(略)
八、作業設計(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35895.html
相關閱讀: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
群落的動態
工具酶的發現和基因工程的誕生
微生物發酵及其應用
血糖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