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二政治《哲學常識》第五課 認識的根本任務教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高二政治《哲學常識》第五 認識的根本任務教案
【重點】認識的根本任務在于透過現象認識本質;
【難點】現象與本質的區別;
【素質要求】
⑴知識方面:
 識記:感性認識、理性認識的含義;真理、科學理論的含義;
 理解:結合自身體驗,通過對比,表述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基本含義;列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實例,說明真理的確切含義;
 運用:剖析對某事物的認識過程,說明認識的根本任務,進而分析“只看現象不看本質”的危害。
⑵能力方面:
 、偻ㄟ^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區別的,提高學生比較分析能力;
 、谕ㄟ^對透過現象認識本質和規律的三條理由的分析,培養學生綜合概括能力;
⑶覺悟方面:
  提高透過現象認識本質和規律的自覺性,正確對待社會主義社會中的某些現象,能夠人本質上予以分析。

復習提問:
  1.在對客觀事物的反映上(或"認識世界"上)人區別于動物的特點是什么?
  (設計這個問題的目的,是為了給講授新作知識準備,并引出節題和本節的內容。)

導入新:
  在“認識”事物上,人具有主觀能動性,不僅能反映事物的現象,而且能認識事物的本質。那末,人們認識世界的重點是認識事物的現象,還是認識事物的本質?怎樣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呢?
 1. 學會分析事物的本質(板書)

講授新:
 一. 認識的根本任務(板書)
 1. 認識的根本任務是經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板書)
  什么是感性認識?什么是理性認識?我們知道,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是一個在實踐中由接觸現象(認識事物的現象)到把握本質(認識事物的本質)的過程。
  例如,我們對一所學校的認識:
  首先看到的是各種現象:學校的大門、校舍、操場、校園環境、各種設施;從傳達室到校長師生員工的待人接物;教師的講授、學生的活動。
  時間長了,了解多了,進而對學校的校風、教育質量、辦學水平作出評價。
  前者就是感性認識,后者就是理性認識。圖示如下:
 2. 為什么要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和規律(板書)
  請同學們粗讀教材第10頁至13頁,先了解一下教材是從哪幾個方面論述的。(同學閱讀、回答,教師小結。)
 。1). 現象同本質是相互區別的。
  現象同本質有什么區別呢?請看幾個例子。
  我們在生活中感受到在冬天或夏天烈日下,手摸戶的鐵板、石頭和木塊。
  冬天感覺鐵板最涼,依次是石頭、木塊
  夏天感覺鐵板最燙,依次是石頭、木塊
  溫度相同
  不同物質的導熱性不同
 。ǜ行哉J識)
 。ɡ硇哉J識)
  我們還可以舉出更多的事例,但從以上已經可以看出:事物的現象和本質是相互區別的。
  請同學們仔細閱讀教材第10頁最后一段至11頁第四段,看看教材中講的現象和本質的區別都有哪些。(在同學回答后,出示投影或小黑板)

現象
本質
規律
(1)
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聯系
是事物的根本性質和內部聯系
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是事物的個別的東西
是同類現象中一般東西

是多變的
是相對穩定的
(2)
能夠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
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維去把握

  可見,現象不是本質,現象再豐富仍然是現象,感性認識不是理性認識。這當然不是說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毫無關系,現象反映著本質,感性認識是認識過程中的一人環節一個階段,是理性認識的必經階段,這個問題在后面還要講到。正由于現象和本質是相互區別的,所以,認識了現象不等于認識了本質。
小結:
  從現象和本質、規律的區別看,認識了現象不等于認識了本質(板書)
  從前面舉過的幾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反映事物現象的感性認識同反映事物本質的理性認識相比較,哪一個更正確、更可靠呢?
  冬天的鐵板似乎比石頭、木塊的溫度低,夏天的鐵板似乎比石頭、木塊的溫度高,這種由假象產生的錯覺,其正確和可靠性當然無法與正確反映了事物本質和規律的理性認識相比。
  即使感性認識是正確的可靠的,不是假象,沒有錯覺,那又如何呢?如例一中列舉的商品經濟的現象,例二中列舉的熱現象,雖然都是真實可靠的,但是,它只是如實地反映了事物外部現象的某些方面,是多變的,而沒有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當我們正確地認識了商品的本質和價值規律,對價格與供求的關系變化,企業興衰的原因的理解就深刻得多了。我們理解了熱的本質和熱力學規律,對各種熱現象的認識也就深刻得多了。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毛澤東選集》第一卷)這里所說的理論,就是理性認識。
  同學們看一下教材第12頁的"比一比",請回答"兩個階段的認識有哪些不同,哪個更為深刻?"學生分析,教師歸納。
  理性認識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比感性認識更正確、更可靠、更深刻。感性認識是認識的低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
  所以,認識不能停留在對現象的認識上,不能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而要通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小結:從認識的程度、水平看,認識需要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板書)

   第三,認識本質是很不容易的,人為什么還要花大氣力去認識事物的本質?這就涉及到
  認識的作用、認識的目的問題。
  提問:人為什么要認識世界?
  第一中曾告訴我們,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正確的意識通過指導人的實踐活動能推動事物的發展。所以,人們認識世界是為了用正確的認識指導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那么,什么樣的認識才能更好地指導實踐呢?
小結:從認識的作用看,只有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才能更好地指導實踐(板書)
  感性認識能不能指導實踐?能。但只能照方抓藥,依葫蘆畫瓢,只能機械模仿,照抄照搬。而理性認識則不同,特別是正確的理性認識,抓住了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對人們的實踐活動有巨大的指導作用。這種正確的理性認識,我們通常稱之為"真理"。
 、僬胬硎侨藗儗陀^事物(尤其是其本質和規律)的正確認識。(板書)
 、谡胬硇缘恼J識系統化,就形成科學理論(板書)
 、嗫茖W理論對實踐有巨大的指導作用(板書)
  教材中引用了奧斯特、法拉第關于電流的磁效應和電磁感應現象的認識,科學家們在這些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而創立了電磁學等理論。在這些真理性的認識和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大規模利用電器的時代到?
  教材中還講到鄧小平理論對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巨大的指導作用,并將繼續發揮更大的指導作用。
  關于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同學們還能舉出一些事例嗎?
  從同學們舉出的事例可以看到,認識事物,不僅要認識事物的現象,而且要認識事物的本質;不僅要獲得理性認識,而且要獲得真理性的認識;不僅要掌握正確的理性認識,而且要掌握科學理論。
  現在,我們從以上三個小結,也就是從認識的現象與本質的區別,從認識的程度,從認識的作用分析,說明了認識不能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要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認識的根本任務就是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懂得了這個道理,對我們有什么啟示、有什么指導意義呢?
  (在同學回答后,教師小結)那就是要提高認識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自覺性。
 3.要提高"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自覺性(板書)
  第一,不要滿足于對事物現象的認識,而要把現象作為入門的向導,通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現象生動形象、色彩斑瀾,也令人眼花繚亂、困惑難解。正如孔夫子所說"學而不思則罔"。比如,教材提到的"腐敗"問題,腐敗的本質是什么?腐敗和社會主義制度之間是什么關系?為什么把腐敗說成是社會主義制度的產物是錯誤的呢?表面看,社會主義的中國出現了腐敗現象,不少黨員、干部,甚至是相當高級的干部腐化墮落,以權謀私、貪污受賄,似乎腐敗是社會主義的產物。可是,我們再深入想一想,從本質上看,腐敗是剝削階級的東西,是私有制的產物。在社會主義的中國,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出現了嚴重的腐敗現象,一方面說明某些人被剝削階級思想侵蝕、變質,一方面說明社會主義的各項制度還不成熟、不完善,使腐敗分子有空可鉆。
  第二,要努力學習科學理論知識。不僅要學自然科學知識,而且要學社會科學知識,當前,特別要學好鄧小平理論。這樣,我們在改革開放的時代,面對多彩的世界,就能比較正確地認識和處理所聽到、看到、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了。

小結:
  我們今天學習了認識的根本任務這一框,主要講了三個問題:
  1.認識的根本任務是什么;
  2.為什么要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3.要提高認識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自覺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42884.html

相關閱讀:具體分析和解決不同的矛盾
意識的作用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第二節 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教案
第三節 選擇崇高的社會理想教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