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 生物與環境
第三節 生態系統
一 生態系統的類型
教學內容
一、生態系統的概念和類型
二、生態系統的結構
學習目標
1.理解生態系統的概念
2.了解生態系統的類型
3.掌握生態系統的成分知識的運用
4.掌握食物鏈和食物網知識的運用
重點和難點
重點:
1.生態系統的概念和常見類型
2.生態系統的成分以及各種成分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3.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概念和分析、應用
難點:生態系統的結構
知識點
一、生態系統的概念和類型
(一)概念
生態系統是指生物群落與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其內函有四個方面: 1.一定的空間和時間界限;
2.系統的基本組成(包括各種生物和它們生活的無機環境);
3.系統的基本功能(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
4.系統在功能上統一的結構基礎和發展趨勢
(二)類型
生態系統的范圍有大有小,多種多樣,大至整個生物圈,小至一個池塘或一堆朽木及其生物組成的局部空間,生態系統類型的劃分,實際上是概念的外延,其依據是多方面的,一般依據非生物因素把生物圈劃分為陸地生態系統和水域生態系統。陸地生態系統包括森林、草原、農田生態系統;水域生態系統包括海洋生態系統和淡水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是城市居民與其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也是人類對自然環境的適應、加工、改造而建設起的特殊的人工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不僅有生物組成要素和非生物組成要素,還包括人類和社會要素,這些要素通過能量流動、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以及物質供應與廢物處理系統,形成一個具有內在聯系的統一整體。
二、生態系統各成分之間的聯系
盡管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有所區別,但它們彼此之間以及與非生物成分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的關系。無機環境為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綠色植物同化CO2和固定光能,是消費者和分解者獲得能量的泉,也是生態系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因此,生產者是生態系統的最主要成分;生態系統內生產者同化的CO2等物質,大約90%需經分解者作用歸還無機環境,被生產者重新利用,因此,從物質循環角度看,分解者在生態系統中占有重要地位,缺少了分解者,生態系統就不可能長期生存下去。
從理論上講,無機循環、生產者和分解者是任何一個自我調節的生態系統必要的基本成分,而消費者的功能活動不會影響生態系統的根本性質,是生態系統的非基本成分。然而,在生態系統完成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這兩項基本功能的過程中,消費者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在實際中,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是緊密聯系,缺一不可的。
三、食物鏈和食物網
生態系統內部最重要的聯系是生物之間的營養聯系,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的營養為紐帶的結構聯系叫做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營養結構的兩種形式。
1.食物鏈的概念及類型
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由于食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叫食物鏈。它是生物間單方向的聯結。
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主要有捕食鏈、腐生鏈和寄生鏈等三種類型。
2.食物鏈的結構和營養環節
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食物鏈都包括幾個環節,同一環節上所有生物的總和,可作為一個營養級,在生產——消費結構的食物鏈中,是以生產者為基礎的,根據營養物質的傳遞環節,分為若干營養級。營養級從第一環節(生產者)算起,各級消費者依次排列。
但是,各種肉食動物以及雜食動物所處的營養級別,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可以同時占有幾個營養級別。一般說,一條食物鏈的營養級別不超過五個,但也有的食物鏈可以多達六、七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43773.html
相關閱讀:工具酶的發現和基因工程的誕生
血糖調節
群落的動態
微生物發酵及其應用
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