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 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第1節 生態系統的結構
寄語:一事,會干了,好好干;不會干了,亂干。干的次數多了,自然會干,但是,首先,你要干。
【學習目標】1、舉例說明什么是生態系統
2、討論某一生態系統的結構
3、嘗試建構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型
【學習重點】 討論某一生態系統的結構
【學習難點】 說明生態系統是一個整體
學習過程
一、生態系統的范圍和類型
1.概念:由_____________與它的_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2.范圍:生態系統的空間范圍有大有小。______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它包括地球上的____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_____的總和。
3.類型:
二、生態系統的結構
1.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①物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無機鹽等。
②能量:__________________、熱能。
(2)生產者:①生物類群:自養生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用:把太陽能轉變成可被生物利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生態系統的基石。
(3)消費者:①生物類群:動物,包括________動物、肉食性動物、雜食性動物和_ ____等。
②作用:將有機物轉化為_______________,加快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幫助植物傳粉和傳播種子。
(4)分解者:①生物類群: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用:把動植物遺體和動物排遺物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解成無機物。
2.食物鏈和食物網:
(1)概念:①食物鏈: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因_____________________關系形成的一種聯系。
②食物網:生態系統中許多食物鏈彼此___________________連接成的復雜營養結構。
(2)食物網形成原因:①一種綠色植物可能是多種_______________的食物。
②一種植食性動物既可能吃多種植物,也可能被多種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食。
(3)功能:① 和 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
②生態系統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渠道。
③生態系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條。
知識點撥
一、生態系統概念的理解
l.生態系統的組成 兩大部分組成: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四個基本成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二、生態系統的成分
1.組成成分及其作用
(1)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①范圍:無機環境,主要包括陽光、熱能、空氣、水分和無機鹽等。其中光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動的最終能量。②作用:為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是生物群落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2)生產者:①生物范圍:自養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另外還有光合細菌和化能合成細菌等,如硝化細菌、硫細菌。②地位:生產者是生態系統的基石,是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③作用: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將無機物轉變成有機物,將光能或無機物中的能量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從而為生物群落提供可利用的物質和能量。
(3)消費者:①生物范圍:異養生物,主要是直接或間接以綠色植物為食的生物,包括絕大部分動物和寄生生物,如寄生的細菌和真菌、植物中的菟絲子等。②作用:加快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有利于植物的傳粉或種子的傳播。消費者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從物質和能量流通的完整性角度看,它是可有可無的,不是生態系統必要的基本成分,例如,“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該過程物質循環就沒有消費者參與;從它在生態系統中與其他生物類群的關系看,它有著自身的作用,是生態系統中任何成分都無法替代的,例如,某些特殊植物的傳粉。
(4)分解者:①生物范圍:異養生物,主要是指營腐生生活的細菌、真菌以及放線菌。此外,還包括蚯蚓、蜣螂等一些腐生性動物。②作用:通過自身的分解作用將有機物轉變成無機物,歸還到無機環境中去。它和生產者一起實現物質在無機環境和生物群落之間的循環。
三、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 在分析有關食物鏈的問題時要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1)組成:由生產者和各級消費者組成,即每條食物鏈的起點都是生產者,終點是不能被其他動物所食的大型肉食動物。環境中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不參與構成任何食物鏈(營養結構),分解者不參與構成我們現在討論的食物鏈。分解者只能分解動植物的遺體殘骸,不能與動植物之間形成捕食關系。
(2)同一種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鏈中可以占有不同的營養級。
(3)一條食物鏈上一般不會超過五個營養級,因為能量流動沿食物鏈是逐級遞減的,且傳遞效率只有10%~20%,生產者固定的能量流過五個營養級后,不足以再維持一個營養級了。
(4)生產者一定是第一營養級,所以,消費者級別和營養級級別相差1。對應關系如下所示:
食物鏈草→鼠→蛇→鷹
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三級消費者
營養級別第一營養級第二營養級第三營養級 第四營養級
所屬類型主要是綠色植物食草動物小型食肉動物大型食肉動物
營養狀況自養直接以植物為食以食草動物為食以小型食肉動物為食
重要作用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能量流動沿此渠道進行
【例題講解】
例1 下列哪組生態學概念能正確地表示彼此間的大小關系( )
A.生物體一種群一群落一生態系統一生物圈
B.生物體一種群一群落一生物圈一生態系統
C.生物體一群落一種群一生態系統一生物圈
D.生物體一群落一種群一生物圈一生態系統
例2 如圖所示是溫帶草原生態系統食物網
的一部分圖解,請據圖分析回答。
(1)該食物網含______條食物鏈,貓頭鷹占有的營養級是第______營養級,屬于_________消費者。
(2)兔與鼠的關系是__________,蟾蜍與蜘蛛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某種原因鼠突然死亡,蛇和蟾蜍的數量變化情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反饋矯正】
1、在一陰濕洼草叢中有一堆長滿苔蘚的腐木,其中聚集著螞蟻、蜘蛛、老鼠等動物。他們共構成一個
A.生態系統 B.生物群落 C.種群 D.食物網
2、下列各組生物中,全部屬于生產者的一組是( )
A.硝化細菌、紫菜、地衣B.木耳、團藻、白菜C.衣藻、小麥、醋酸菌D.海帶、蘋果樹、酵母菌
3、一片草原,由于干旱使得草都死亡,下列生物中受害最輕的是( )
A.昆蟲 B.蘑菇 C.鼠 D.兔
4、.綠眼蟲是一種原生動物,在有光條下能進行光合作用;在無光條下卻能在水中攝食有機成分。在生態系統中它( )
A.是生產者B.是分解者 C.既是分解者又是消費者 D.既是生產者又是分解者
5.下圖表示在一池塘內四種藻類種群(w、x、y、z)在不同水深的分布狀況,哪一種藻類最能適應弱光環境( )
A.w B.x
C.y D.z
6.下圖表示在某生態系統中,a、b、c三個種群數量變化的相互關系,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a肯定是生產者,b肯定是初級消費者 B.a—b—c構成一條食物鏈
C.a與b、b與c為捕食關系 D.a與c為競爭關系
7.下列屬于生態系統食物網特征的是( )
A.一種生物只能被另一種生物捕食 B.食物鏈的環節數是無限的
C.一種生物可能屬于不同的營養級 D.食物網中的生物之間都是捕食關系
8.下列有關“生產者是生態系統的基石”的理解,正確的是( )
①生產者能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屬于自養型生物 ②生產者的呼吸作用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實現了物質的循環 ③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降低了環境溫度 ④生態系統內流動的能量全部是生產者固定的能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關于生態系統中分解者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營腐生生活的細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產者或消費者
B.分解者將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可以供綠色植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動植物遺體釋放出的能量,可供綠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10.在某食物鏈中,最高級的消費者為4級,該食物鏈中應有幾個營養級( )
A.6 B.5 C.4 D.3
11.在生態系統中,能將太陽能轉化為儲存在生物群落中的能量的是( )
A.蚯蚓 B.硅藻 C.硝化細菌 D.酵母菌
12.下圖所示農田生態系統中,假設有兩條主要的食物鏈,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內對該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是( )
A.有利于生態系統的平衡B.水稻蟲害嚴重C.蛇的數量迅速增加 D.鼠的數量迅速增加
13.下列各項中,包含非生物因素的是( )
A.種群 B.群落 C.生態系統 D.物種
14.“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此成語所隱含的食物鏈具有的營養級數至少為( )
A.2個 B.3個 C.4個 D.5個
15.當食草動物從天然草場的生態系統轉移后,將看到( )
A.植物種類增加,競爭強度增加 B.植物種類增加,競爭強度減小
C.植物種類減少,競爭強度增加 D.植物種類減少,競爭強度減小
16、下列各項中能正確表示一條食物鏈的是( )
A.草→兔→狼→細菌B.陽光→草→兔→狼C.草→食草昆蟲→青蛙→蛇→鷹D.昆蟲→蛇→鷹
17人們不恰當地干預自然系統,如盲目圍湖造田、開墾草原、人造單純林等,其共同特點是( )
A.縮短了食物鏈 B.加長了食物鏈 C.保護了原有食物鏈 D.維持了原有食物鏈
18:下圖是某農田生態系統的食物網,據圖回答:(1)該生態系統中最長的食物鏈有 個營養級。 (2)屬于第三營養級的動物有 。
(3)蜘蛛和青蛙的關系是 。
(4)為避免植食鳥類吃農作物,有人用細網將農作物罩上,其結果是 。
(5)若要增加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可采用的方法是 。
(6)生產上常采用噴灑農藥的方法治蟲,從長遠看,這種做法的危害有
該食物網體現的治蟲方法最大的優越性在于 。
第5 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第1節 生態系統的結構
參考答案:
自主學習
一1.生物群落;無機環境
2.生物圈;全部生物;無機環境
3.海洋;陸地;森林;人工;農田
二.1.(1)①水; 空氣②陽光 (2)①綠色植物②化學能 (3)①植食性;寄生動物 ②無機物 (4)①細菌和真菌 ②有機物
2.(1)①食物 ②相互交錯 (2)①植食性動物 ②肉食性動物 (3)②能量流動;物質循環③保持相對穩定
【反饋矯正】
1A 2A 3B 4D 5D 6C 7C 8D 9B 10B 11B 12B 13C 14C 15C 16C 17A
18(1)六(2)蜘蛛、食蟲鳥、青蛙、鷹(3)捕食和競爭(4)鷹和食蟲鳥失去食物而離去蛇無天敵而增加,青蛙數量減少,植食昆蟲增加,農作物減產(5)增加食物鏈,豐富食物網(6)毒死捕食者,害蟲越越多;不污染環境,不會引起害蟲泛濫
第5 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第1節 生態系統的結構
參考答案:
自主學習
一1.生物群落;無機環境
2.生物圈;全部生物;無機環境
3.海洋;陸地;森林;人工;農田
二.1.(1)①水; 空氣②陽光 (2)①綠色植物②化學能 (3)①植食性;寄生動物 ②無機物 (4)①細菌和真菌 ②有機物
2.(1)①食物 ②相互交錯 (2)①植食性動物 ②肉食性動物 (3)②能量流動;物質循環③保持相對穩定
【反饋矯正】
1A 2A 3B 4D 5D 6C 7C 8D 9B 10B 11B 12B 13C 14C 15C 16C 17A
18(1)六(2)蜘蛛、食蟲鳥、青蛙、鷹(3)捕食和競爭(4)鷹和食蟲鳥失去食物而離去蛇無天敵而增加,青蛙數量減少,植食昆蟲增加,農作物減產(5)增加食物鏈,豐富食物網(6)毒死捕食者,害蟲越越多;不污染環境,不會引起害蟲泛濫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44270.html
相關閱讀:血糖調節
微生物發酵及其應用
群落的動態
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
工具酶的發現和基因工程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