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四
一、【目標】:
◇識記(1)聯系的含義
(2) 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
◇分析: 運用聯系的觀點分析人與自然的關系
二、【重點、難點】:
1、世界是普遍聯系的
2、聯系具有條性
三、 【輔助】:
ppt
四、【教學過程】:
第一框題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
一、世界是不普遍聯系的
(一)、聯系的普遍性
◇堂探究:你能說出實際生活中事物相互聯系的事例嗎?
◇探究提示:例如。我們的身體健康與學習之間的聯系等。(同學們回答。)
1、聯系的含義
所謂聯系,就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
2、聯系的普遍性
聯系是普遍的。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
(2)任何事物都處在聯系之中。每一個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的。
(3)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補充:聯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著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具有聯系,還應明確事物之間的聯系是有條的。
(二)、聯系的客觀性
1、聯系具有客觀性及要求
(1)聯系是客觀的
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們既無法否定一事物與周圍事物的客觀聯系,也無法割斷事物的昨天與今天、今天與明天的關系。
(2)聯系之所以是客觀的,從根本上講是因為事物的客觀性決定了事物聯系的客觀性,具體說,事物的聯系就其與實踐的關系說可分為自在事物的聯系與人為事 物的聯系。
自在事物的聯系在人類產生之前它就存在了,當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為事物的聯系是人類實踐的產物,盡管它們呈現著“人化”的特點,但這種聯系仍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因為人為事物的聯系只有反映了客觀的聯系才具有真實性,并經過實踐這一客觀的物質活動才能轉化為現實性。所以,人類社會所創造的一切事物的聯系,就其本質而言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3)聯系的客觀性要求我們,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離開事物的真實聯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處,主觀臆造并不存在的聯系,是詭辯論的一重要特征。
◇堂探究:人可以通過自己的活動影響和改變生態平衡,但人又不能破壞生態平衡,這是為什么?
◇探究提示: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但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聯系。同時,人又必須尊重生態平衡的規律。
2、人與事物聯系的關系
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在人的意識之外獨立存在。人們雖然不能否定事物的客觀聯系,但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系。這充分體現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它是使聯系的具體形式更加多樣了。
(三)、聯系的多樣性
l、聯系的多樣性及表現
(1)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事物的聯系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直接聯系和間接聯系。內部聯系和外部聯系、本質聯系和非本質聯系、必然聯系和偶然聯系等。
(2)把握聯系的多樣性,對于我們正確認識事物具有重要意義。不能只注重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聯系,而忽視那些間接的本質的和長遠的聯系,忽視事物相互聯系的中間環節。
◇堂探究:(1)廢舊電池是通過哪些環節危及人類健康的?
(2)聯系生活實際,看看還有哪些事例能說明聯系的多樣性。
◇探究提示:(1)廢舊電池通過污染耕地、水,繼而影響到和人類息息相關的動物和植物。進而破壞了人類的生存環境,最終危及人類的健康。
(2)今天提倡的生態經濟、循環經濟等模式能充分體現出聯系的普遍性和多樣性。
2.聯系的多樣性的方法論要求。
聯系的多樣性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有條的。即使人們改變條、創造條的活動,也是有條的。因此,我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既要注重客觀條,又要恰當運用自身的主觀條,既要把握事物的內部條,又要關注事物的外部條;既要認識事物的有利條,又要重視事物的不利條。
◇堂探究:恩格斯的這段話說明了什么?結合所學的哲學原理,談談你對這一問題的看法。
◇探究提示:恩格斯的這段話說明了必須要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違背了人與自然的客觀聯系,必將受到懲罰。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要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首先要尊重自然的客觀性。同時也承認聯系具有多樣性,它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自然界為人類社會的發展,不僅提供了環境,而且還是人類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寶庫。人們一旦破壞了自然的生態平衡,人們就會失去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各種條,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成為自然的朋友。
五、【板書設計】:
第一框題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
一、世界是不普遍聯系的
(一)、聯系的普遍性
1、聯系的含義
2、聯系的普遍性
(二)、聯系的客觀性
1、聯系具有客觀性及要求
(1)聯系是客觀的
(2) 自在事物的聯系與人為事 物的聯系。
2、人與事物聯系的關系
(三)、聯系的多樣性
l、聯系的多樣性及表現
2.聯系的多樣性的方法論要求。
六、【后練習】:
七、【教學反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48475.html
相關閱讀:第二節 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教案
具體分析和解決不同的矛盾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第三節 選擇崇高的社會理想教案
意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