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觀必然性;2、了解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和作用;3、了解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4、了解公平與效率的含義;5、說明公平與效率的關系。
一、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1、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觀必然性。
2、按勞分配為主體
(1)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和要求。
注意:按勞分配不等于按勞動要素分配。
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要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存在為前提。而按生產要素(包括勞動要素)分配,在資本主義社會就普遍實行,它存在于我國的外資企業和私營企業中,意味著勞動者只是受雇于企業主,他們只能作為勞動要素的提供者參與生產和分配。兩種收入所體現的生產關系和分配關系不同。
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其基本內容和要求是:
(2)按勞分配的必然性。(前提、物質基礎、直接原因)
(3)按勞分配的意義和地位。
例1、在我國現階段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這種分配制度的原因有很多,但其最終原因是( )
A.我國實行的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B.我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特點 C.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D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
3、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1)按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分配
(2)按生產要素分配.①含義(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 ②意義
4、此外,在公有制經濟中對勞動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從社會保障中取得的各種收入,也屬于非按勞分配。
例2、(2005?全國)私營企業中的工人獲得的工資收入屬于( )
A、按勞分配 B、按管理要素分配 C、按勞動成果分配 D、按勞動要素分配
例3、 (2005?江蘇?不定項)下列對按生產要素分配的認識中,正確的有( )
A.它只適用于非公有制經濟 B.它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要分配方式
C.它是與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分配方式
D.它是憑借勞動、資本、土地、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而取得個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例4、為了最廣泛、最充分在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一切合法的勞動收人和合法的非勞動收人,都應該得到保護。這里所說的合法的非勞動收人包括……( )
①國有企業職工所獲得的獎金收人 ②個體工商戶的收人
③企業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收人 ④銀行存款、購買債券、投資股市獲得的收人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二、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
1、效率與公平(是什么)
(1)效率的含義
(2)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的影響
例4、我們積極完善按勞分配機制,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確立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主要是因為它有利于( )
A.實現社會公平 B.體現平均分配 C.提高經濟效率 D.防止兩極分化
(3)公平的含義(包括:公平的含義、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現、收入分配公平的意義)
例5、黨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視收入差距的調節問題,明確提出了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整頓不合理收入、調節過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等一系列政策。這表明( )
A.黨和政府十分重視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效率問題。 B.社會主義以實現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
C.社會主義條件下國家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
D.有效調控收入差距,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2、效率與公平的關系(一致性,矛盾)
3、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原因(為什么?共二點。注意新教材有改動,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體現“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1)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自然資源相對匱乏。發展經濟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2)同時,要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疇內,使分配的結果促使人們奮進,使社會具有生機和活力。
(3)堅持注重效率,維持公平相協調,既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又有利于保持社會穩定。
4、如何實現兼顧效率與公平(怎么樣?)---(三個要求)
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
課后作業
一、單項選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通過改革分配制度和健全社會保障,不斷縮小分配差距。
1、以下對收入差距以及國家縮小收入差距政策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①會導致平均主義,不利于發揮收入分配的激勵作用 ②收入差距會激發效率,差距越大,人們的工作積極性就越大 ③收入差距過大,就背離了社會主義的本質,采取措施縮小差距是明智之舉 ④意味國家將不再保護合法的非勞動收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之所以提出要不斷縮小分配差距,是因為符合
①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 ②平均主義的分配原則 ③兼顧公平的分配原則 ④社會主義的本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人民日報》在《為科技下鄉進一言》一文中指出,和在鄉鎮搞一些熱熱鬧鬧的擺桌咨詢活動相比,帶著自己的科技成果進村入戶要艱苦得多。要讓科技真正進村入戶,就得把農民和科技人員“綁”在一起,使農民的利益和科技人員的利益統一起來。這種“捆綁”不是要“生拉硬扯”而是要建立一種符合市場原則的激勵機制。
3、為建立這種機制,就必須對科技人員
A實行按勞分配 B.實行按技術要素分配 C.實行按資本分配 D.實行按勞動力分配
4、材料所說的“使農民的利益和科技人員的利益統一起來”,從經濟學上看就是()
A按土地要素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的統一 B按勞分配與按技術要素分配的統一
C.按信息要素分配與按技術要素分配的統一 D.按資分配與按勞分配的統一
5、除了管理要素參與收益分配以外,我國還存在以下按生產要素分配方式()
①按土地要素分配 ②福利性分配 ③按勞分配 ④按技術要素分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在杜會主義初級階段,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從生產關系上看是由 決定的。
A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總體水平低、發展不平衡和多層次狀況 B,我國要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
C.防止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 D.公有制為主休、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
7、某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收集信息,進行技術發明,并將自己的技術發明提供給某企業,從而獲得了一份收入,這份收人屬于
A.非正當收人 B.按生產要素獲得的收人
C.按技術要素獲得的收人 D.按勞動的數量和質量獲得的收入
8、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十一五”時期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分配上應該堅持
①各盡所能,各得其所 ②效率優先,兼顧公平 ③同步富裕,共同發展 ④平均分配,消除差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2008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和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都有所增長,但最終消費率仍呈下降趨勢。只有拓寬增收減負途徑,才能做大消費蛋糕。這是因為……()
A.我國個人收人的來源逐漸多樣化 B.個體勞動者的合法收人受到國家保護
C.收人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 D.消費品價格直接影響消費品水平
兼顧公平是我國個人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原則。
10、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效率與公平是相輔相成的。這是因為
A.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效率與公平的對立方面已經消失
B.我國收入分配中的效率與公平都以提高企業和國民經濟效率為首要目標
C.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
D.兼顧社會公平是提高效率的物質基礎,提高效率是實現社會公平的政治保證
11、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必須正確處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和再分配注重公平的關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做到
A.使個人收入與其經濟活動的貢獻相聯系 B.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
C.防止兩極分化,實現公平合理的分配 D.把社會成員的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
12、效率是指經濟活動中投入與產出的比較,它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的程度。在我國收入分配中堅持效率優先,有利于( )
①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促進生產力發展 ②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經濟發展
③增加我國的人均資源占有量 ④以最少的經濟投人取得最大的經濟成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13、下列各項對按勞分配理解正確的是()
A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是社會主義公有制
B.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
C.按勞分配的實質是按勞動的時間進行分配
D.按勞分配是人類社會的一個永恒范疇
14、下列屬于按勞分配收入的是( )
①張某在私營企業中獲得的工資收入 ②王某在農村集體經濟聯產計酬中獲得的收入
③李某在國有企業中獲得的福利性分配收入 ④孫某在國家機關工作中獲得的工資收入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胡錦濤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革命力量。必須進一步發揮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重大作用,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15、近年來,一些農業科學家通過技術轉讓、技術入股等形式,迅速成為“科技富翁”。這種分配方式,其意義在于
①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 ②兼顧社會公平,促進低收入者收入的提高
③體現了國家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 ④有利于激發知識、技術等生產要素的活力,創造社會財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簡答
21、根據城鎮居民家庭收入抽樣調查結果,我國2007年在人均的全部收入中,勞動收入占63.3%(其中公有制企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收入占了絕大部分比例),同時股息、紅利等財產性收入、國家加強對收入再分配的調節形成的轉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由1995年的19.4%上升36.2%。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國的什么經濟制度?
(2)在這一制度中應堅持什么原則?這一原則是怎樣達到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的?
22、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有什么影響?在我國收入分配中初次分配應怎樣注重效率,再分配應怎樣兼顧公平?
23、近年來,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居民收入不斷提高的同時,城鄉居民收差距不斷擴大。到2004年城鄉居民收入實際差距約為5:1。有研究表明,城鄉居民收入過分擴大問題,與我國國內市場銷售不旺、農村各項事業發展滯后等有密切的關系。結合上述材料回答:
(1)解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過分擴大有什么意義?
(2)運用所學的經濟生活知識說明政府應當怎樣解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過分擴大的問題。
第七課 個人收入的分配
一、選擇題:1、C2、D3、B4、B5、C6、D7、C8、A9、C10、C11、A12、B13、B14、D15、C
21、答案:(1)材料反映了我國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我國實施這一制度應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這個原則允許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達到共同富裕。平均主義只能導致普遍貧窮。同時,又通過各種政策,調節過高收入,依法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整頓不合理收人,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盡可能實現社會公平、共同富裕。收入過分懸殊就背離了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
23答案(1)有利于提高農民的購買力,擴大內需,推動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有利于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維護社會的公平,促進社會穩定。有利于統籌城鄉發展,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全面構建和諧社會。
(2)加強國家宏觀調控,采取多種手段調節收入差距,堅持效率優先,更加注重社會公平;
(3)“多予少取”,增加財政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4)完善分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切實維護廣大農民的合法權益。
25、答:題中的觀點是不科學的。
(1)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我國必須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60215.html
相關閱讀:意識的作用
具體分析和解決不同的矛盾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第二節 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教案
第三節 選擇崇高的社會理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