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目標
了解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含義,理解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特點,運用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相互關系充分認識到只有在實踐中樹立和堅持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重點:人民群眾的利益是最高利益標準
難點:人民群眾的利益是最高利益標準
有效導入
要求:以激發學習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導入一:承前啟后,在上一節課了解了價值和價值觀的基礎上,我們要進一步的做出價值判斷,才能真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導入二:西南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災。
(設計目的):讓學生明白糧食不易,從而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珍惜糧食。
導入三:大學生降薪求職的事例。
(設計目的):在現實的壓力下,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發生變化,說明我們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要遵循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
導入四:王家嶺礦透水事故營救成功,國際媒體盛贊中國。
(設計目的):之所以得到世界的贊許,是因為我們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處理問題。
有效
精講
要求:以落實雙基為基礎,優化學習過程和方法,通過有效講解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知識鋪墊):在上一節課了解了價值和價值觀含義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首先就要有正確的價值判斷。在此判斷的基礎上做出選擇,即價值選擇。
學點一: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含義、關系
(活動設計一):用我國西南旱災的視頻來引發學生思考,順便回顧上一課的內容即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用旱災影響農作物的生產,我們的學生浪費糧食的圖片,引出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關系。
學點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需要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活動設計二):播放我國大學生就業狀況片段,讓學生明白,大學生做出這樣的選擇是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的表現。
學點三:哪些因素會影響人們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活動設計四):教師點撥,學生自己結合書本知識,結合實際,舉出事例。
學點四: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要自覺的站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立場上
(活動設計五):講述王家嶺礦難情況,國際媒體對于我們的速救行為高度贊揚,說明我們在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時候應該遵循的原則。
有效訓練
一、邊講邊練,穿插高考題。
1、價值是人們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概念。下列屬于哲學價值判斷的有( )
①田野上的花兒開了
②這些花兒很漂亮
③山上的果樹掛滿了果實
④這些水果真香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下列對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特征的認識,正確的是( )
①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 ②把握這一特征有助于我們正確評價歷史和現實中的各種價值觀念 ③把握這一特征有助于我們的價值觀念與時俱進④為我們提供了一把認識一切歷史和現實中的各種價值觀念的鑰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課堂節節清:
在生活和工作中,你的個人利益和他人利益、集體利益發生過沖突嗎?我們應如何妥善處理各種利益關系。
小結
本框節主要弄清楚兩個含義,即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含義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要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及有哪些因素會影響人們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最后落腳到我們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立場上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64268.html
相關閱讀:第三節 選擇崇高的社會理想教案
具體分析和解決不同的矛盾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意識的作用
第二節 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