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時代精神的精華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高中思想政治④生活與哲學學案(人教版)

第三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
第一學時 本課學習內容點撥
一、【探究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1)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來源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3)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
◇理解:(1)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 (2)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人類認識史上重要地位和作用 (3)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
◇分析:(1)運用哲學與經濟、政治、文化的辯證關系原理,分析說明哲學對社會變革和發展的先導作用 (2)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分析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人類認識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根據19世紀中葉的社會歷史背景,分析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必然性
2、能力目標
(1)運用基本原理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 (2)透過社會現象把握本質規律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哲學與時代的關系、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發展及基本特征等內容的學習,深刻理解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自覺掌握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增強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積極性
二、【重點、難點】:
1、哲學與時代的關系 2、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3、實踐的觀點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4、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
三、【合作初探】:
第一學時 本課學習內容自主探究(一)
第一框題 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上的精華
(一)、時代精神的總結和升華
◇課堂探究1(P16)(1)百家爭鳴的思想繁榮局面為什么會出現在戰國時期?
(2)思想文化的發展和經濟發展、政治變革之間是什么關系?
◇探究提示:(1)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社會大變動的時期,社會經歷著深刻的變革。經濟上,井田制瓦解;政治上,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文化上,經濟政治的變動造成文化下移。面對復雜的社會矛盾和激烈的社會變革,不同的階級和階層出于各自的利益需要,提出了不同的主張,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2)一定的思想觀念是一定的歷史時代的產物,是在它的物質條件和相應的社會關系的基礎上創造和構成的。同時,思想文化是社會變革的先導,對經濟發展、政治變革起巨大的反作用。
◇結論1、(1)任何哲學都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一定形態的經濟和政治決定一定形態的文化。哲學屬于思想文化范疇,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精神生活的構成部分。任何哲學都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在社會轉型時期,體現尤其明顯。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經濟大發展和社會大變革時期。社會變革導致了階級關系的變化:新興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產生;部分奴隸主貴族改變剝削方式,成為新興地主;部分奴隸成為農民;部分奴隸主貴族經濟政治實力日趨衰落。各學派對上述變化,有不同的政治主張和哲學看法,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教材運用恩格斯的名言說明了哲學都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馬克思認為,“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所謂“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在馬克思看來,就是哲學要代表自己的時代和自己所處時代的人民,使人民最精致、最珍貴和看不見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學思想里!罢軐W是問:什么是真實的?而不是問:什么是有效的?它所關心的是一切人的真理,而不是個別人的真理……”也就是說,哲學問題是時代的產物,哲學問題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哲學離不開自己的時代,哲學是時代精神的反映,每一個真正的哲學問題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處時代脈搏的一次跳動;每一個真正的哲學問題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處時代的一段最強的音符。
(二)、社會變革的先導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不止一次地指出,歷史上每一次大的變革,往往以思想文化的變化為先導;恩格斯曾經強調思想文化發展的相對獨立性,并且說,經濟落后的國家哲學上可以演奏第一提琴。
◇課堂探究2(P17)(1)文藝復興運動對歐洲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起了什么作用?
(2)結合學過的歷史知識,談談18世紀法國戰斗的唯物主義和無神論思想對法國大革命產生的影響。
◇探究提示:(1)文藝復興時期的主要特征是人文主義,具體表現在科學、宗教、文學、藝術和教育等諸多方面。這些方面的作品和思想無不稱頌世俗以蔑視天堂,標榜理性以取代神靈,反對來世和禁欲,肯定人本身和現世生活。人文主義者要求文學藝術表現人的思想感情,要求科學為人生謀福利,要求教育發展人的個性,即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從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所以他們提倡人權反對神權,提倡人性反對神性,提倡個性自由反對中古時期的宗教束縛。他們的這些思想和行為都在當時的歷史時期里沖擊了宗教和封建文化,有力地推動了歷史的進步,對于繼承古代優秀遺產、打破教會權威、消除封建愚昧進而拓寬近代科學、文化、藝術和思想的發展道路,都具有無與倫比的歷史意義,為歐洲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奠定了思想基礎。
(2)法國啟蒙運動最著名的代表是以百科全書派為中心的一批唯物主義思想家。他們既是唯物論者,又是戰斗的無神論者。啟蒙思想家們有力地批判封建專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會,描繪了未來“理想王國”的藍圖,吹響了法國大革命的號角,為即將到來的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準備。
◇結論2、(1)哲學對社會變革作用的首要體現。
哲學對社會變革的作用,首先體現在它可以通過對社會的弊端、對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
例:啟蒙運動。啟蒙運動是17?18世紀歐洲資產階級和人民大眾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是文藝復興之后近代人類的第二次思想解放。啟蒙運動的思想家們勇于為真理和正義而斗爭。他們甘冒身陷囹圄、逃亡異國的危險,不惜遭受種種苦難,給宗教力量和世上的王權以沉重打擊。他們的著述描繪了未來“理性王國”的藍圖,啟發并培養了一代革命者。啟蒙運動為摧毀腐朽的封建制度、確立資本主義制度作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準備。啟蒙思想家所宣傳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對北美獨立戰爭、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以及19世紀歐洲爆發的一系列資產階級革命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2)哲學對社會變革作用的重要體現。
哲學對社會變革的作用,還體現在它可以預見和指明社會的前進方向,提出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指引人們追求美好的未來;動員和掌握群眾,從而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例:德國古典哲學。德國古典哲學產生于18世紀末19世紀初,是一場反封建的哲學革命。它主要用辯證法思想啟迪人們的心靈,解放人們的思想,從哲學上論證變革德國封建社會秩序的必要性。黑格爾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其主要著作有《精神現象學》《邏輯學》《精神哲學》等,它們都為著一個主旨,即通過對精神、理性辯證發展過程的描述,揭示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最普遍的規律,第一次把整個自然的、歷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寫為一個過程。費爾巴哈則用唯物主義和無神論思想猛烈抨擊封建專制制度和宗教神學。其著作《基督教的本質》直截了當地使唯物主義重新登上王座,指出自然界是不依賴任何哲學而存在的;它是我們人類(本身就是自然界的產物)賴以生長的基礎;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東西,們的宗教幻想所創造出來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我們自己的本質的虛幻反映。
以恩格斯“名言”和“相關鏈接”德國古典哲學的典型案例論證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在具體分析的基礎上形成結論:總之,任何反映自己時代的歷史任務和客觀要求的哲學,都可以成為這一時代社會變革的先導,推動時代的步伐,指導社會的變革。
第二學時 本課學習內容自主探究(二)
第二框題 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
一、【新課導學】: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
◇課堂探究3(P18)(1)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什么會產生于19世紀中葉?
(2)為什么產生于19世紀中葉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至今仍然沒有過時?
◇探究提示:(1)馬克思主義哲學誕生于19世紀40年代,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歷史發展、科學發展和哲學發展合乎規律的必然產物。19世紀40年代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為馬克思主叉哲學的產生準備了社會歷史條件;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則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階級基礎;19世紀自然科學的發展,特別是三大發現即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自然科學基礎;而德國古典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直接理論來源。
(2)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隨著時代和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是不斷接受實踐檢驗的開放性的科學理論,它始終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
◇結論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具有歷史必然性,它有著深厚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來源。
(1)階級基礎。
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無產階級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成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從19世紀30年代起,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法國里昂工人的武裝起義、英國的憲章運動、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的起義,提出了“反對私有制社會”的戰斗口號,提出建立人民憲章的主張。這些斗爭震撼了資產階級的統治,標志著無產階級已開始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無產階級為實現摧毀舊世界、創立新社會、變奴隸為主人的歷史使命,迫切需要一個能夠正確反映社會發展規律和無產階級利益的科學理論來指導。同時,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的豐富經驗,為這個科學理論的產生提供了現實的經驗,馬克思主義及其科學的產生標志著無產階級從自在階級發展為自為階級。
教材引用馬克思名言說明了哲學與無產階級的雙向互動關系。
“相關鏈接”依循歷史脈絡回顧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過程。
(2)科學前提。
從19世紀開始,自然科學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進入了整理材料、尋找內部聯系和跨門類研究的階段,形而上學的自然觀逐漸被打開了一個又一個的缺口,。特別是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這三大發現,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質統一性以及各種物質形態之間聯系和發展的辯證性質,為哲學總結自然現象以及認識它們的一般規律提供了可靠的知識基礎。細胞學說表明,所有動植物的生命現象,都是細胞按照一定規律分裂和增殖的結果,從而揭示了整個生物界的有機聯系;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表明,自然界各種形式的能量既不能憑空產生,也不能被消滅,只能從一種形態轉化為另一種形態,從而揭示了整個自然界各種運動形式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物質統一性;達爾文的進化論表明,自然界中品種繁多的生物種類,都是由少數簡單生物經過長期的變化發展而成的。人類也是由一種古猿進化而來的,生物界是一個有規律的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過程。正如恩格斯所說:“由于這三大發現和自然科學的其他巨大進步,我們現在不僅能夠指出自然界中各個領域內的過程之間的聯系,而且總的說來也能指出各個領域之間的聯系了,這樣,我們就能夠依靠經驗自然科學本身所提供的事實,以近乎系統的形式描繪出一幅自然界聯系的清晰圖畫!
教材運用“相關鏈接”對自然科學三大發現作了補充介紹。
(3)理論來源。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還有其理論來源。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類先進思想成果的結晶,它批判地繼承了哲學史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優良傳統。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則是德國的古典哲學。德國古典哲學是近代哲學發展的最高形式,在黑格爾的體系中達到了頂峰。黑格爾是辯證法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最大功績就是恢復了辯證法這一最高的思維形式,把整個自然的、歷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寫為一個過程,描寫為處在不斷的運動、變化、轉變和發展中,并企圖揭示這種運動和發展的內在聯系。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爾哲學辯證法思想的“合理內核”,拋棄了它的唯心主義;批判地吸收了費爾巴哈哲學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拋棄了它的形而上學,并根據新的實踐經驗和科學材料,對它們進行革命的改造和發展,從而把辯證法和唯物論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統一起來,創立了嶄新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思維拓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還有其不可缺少的主觀條件。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學識淵博、思想敏銳的學者,這使他們能夠站在時代智慧的高峰,批判地繼承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切優秀成果,概括和總結科學發展的最新成就。
總之,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是離開世界文明發展大道而獨立產生的,它是人類歷史根本轉折時代的產物,是人類全部優秀文化遺產的結晶。歷史發展到19世紀中葉,不僅提出了適應時代要求創立新的世界觀的任務,而且也從各個方面為創立新世界觀提供了必要的條件。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偉大歷史功績,就在于順應了時代的緊迫需要,將這種可能轉變為現實,為無產階級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偉大的認識工具。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課堂探究4(P20)(1)為什么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以前,無論唯物主義還是辯證法思想,都具有局限性?
(2)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以往哲學相比,在內容上有什么不同?
◇探究提示:(1)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以前,無論唯物主義還是辯證法,都具有局限性。①馬克思主義以前的舊哲學,沒有正確地解決哲學研究的對象問題以及哲學同各門具體科學的關系問題。以往的哲學家們往往把哲學看成是凌駕于各門具體科學之上的“科學之科學”,企圖建立一個包羅萬象的知識體系,哲學和各門具體科學之間,沒有明確的分工和嚴格的界限,哲學家也往往是研究具體科學的學者;他們創立理論,往往把哲學的內容和具體科學的內容交融在一起,為了描繪世界整體圖畫,哲學家們在許多方面憑借邏輯和想像進行推演,以彌補科學材料的不足,似乎哲學是超越于一切知識之上的。②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前的舊哲學中,一是在自然觀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從總體上是相互分離的,古代樸素唯物論與自發辯證法有過某種結合,但缺乏科學根據。近代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是分離的,出現了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和唯I心主義的辨證法。二是在歷史觀上,唯心主義當然堅持唯心史觀,而形而上學的唯物論由于不能理解社會生活的辯證性質,也在歷史觀上陷入了唯心主義,成了“半截子”唯物主義,使社會歷史領域成為唯心主義的“一統天下”。③以往的哲學理論,總的說來不能科學地全面了解實踐的意義,從而貶低或否定實踐的作用。唯心主義片面夸大精神的作用,抹殺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舊唯物主義也不了解實踐活動的意義,不懂得理論對實踐的依賴關系。因此,舊哲學不僅不能科學地說明世界,更談不上解釋世界。正如馬克思所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
(2)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實踐作為它的根本點和出發點,從而把它與其他的哲學區別開來,在人類哲學史上實現了劃時代的革命,使哲學在研究對象、基本內容、社會功能等方面,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真正成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①在研究對象上,它為哲學找到了永不枯竭的生命源泉,使哲學真正成為關于世界觀的學問。馬克思主義哲學正確地解決了哲學對象問題,它研究的是關于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而不是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中各個局部領域的特殊規律,這樣,它也就在哲學史上首次正確地解決了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系問題,使哲學獲得了真正的科學性質,成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②在理論內容上,它實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實踐的基礎上把唯物主義與辯證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同時,它第一次把唯物主義貫徹到社會歷史領域,把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統一起來,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它和辯證唯物主義一起形成了徹底的完備的現代唯物主義哲學體系。這是人類科學思想的最大成果。③在社會功能上,馬克思主義哲學突出了哲學對實踐的指導作用,使哲學真正成為無產階級和進步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銳利武器。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理論和實踐的統一,強調哲學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同時,馬克思主義哲學明確宣布自己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是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服務的,從而把哲學與推翻舊世界、創建新社會的革命實踐結合起來。正是哲學功能的這一徹底變革,使“哲學把無產階級當作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無產階級也把哲學當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哲學史上的一次革命性變革,作為一種嶄新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哲學有著自身的顯著特征。
◇結論4、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特征(1)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唯物論與辯證法、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高度統一的科學理論體系。
A、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一。
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在古代科學中曾有過自發的結合,在近代二者卻處在分離狀態,唯物主義是形而上學的,而辯證法是唯心主義的。由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確立了科學的實踐觀,堅持從實際出發認識周圍的世界,克服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分離,第一次在科學的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有機結合。它的唯物主義是辯證的唯物主義,它的辯證法是唯物主義的辯證法。
B、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統一。
一切舊哲學在歷史觀上都是唯心主義的,舊唯物主義企圖用唯物主義解釋社會歷史,但它不理解勞動、實踐的歷史作用,因而最終陷入唯心史觀。馬克思主義哲學還從實踐出發認識人和社會,把社會生活的本質歸結為實踐,提出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從而把唯物辯證的觀點貫穿到社會歷史領域,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
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統一,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統一,使馬思主義哲學成為徹底嚴密完整的科學體系。
馬克思、恩格斯曾把自己所創立的哲學稱為“實踐的唯物主義”。他們第一次旨學中引入并科學地論證了實踐的觀點,闡明了在實踐基礎上主觀與客觀、認識實踐的統一;強調人們認識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強調要將馬克思主義哲學者實踐、指導實踐,變為無產階級和勞動群眾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認識工具和武器。正是依賴于實踐,馬克思主義哲學才能夠摒棄一切舊哲學中唯物論與辯證法、嗪觀與歷史觀脫節和割裂的根本缺陷,使唯物論與辯證法、唯物主義的自然觀與防主義的歷史觀統一起來,從而實現了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建立起由辯證唯物池和歷史唯物主義構成的嚴密完整的科學體系。
◇課堂探究5(P21)(1)你認為哪一種說法是正確的,為什么?
(2)科學性和階級性能否統一?在什么情況下二者不能統一,在什么情況下二者能夠統一?
◇探究提示:(1)后一種說法正確,因為科學性與革命性在實踐基礎上是能夠統一的。
(2)科學性與革命性能夠統一。統一與否的關鍵在于是否以實踐為基礎。①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不僅在于它在自己的研究對象上正確解決了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而且也在于它在內容上實現了“兩個統一”,同時還在于其全部理論產生于實踐的基礎之上,又在發揮其方法論威力的同時經受著實踐的檢驗、修正,并在實踐中發展,使其保證了旺盛的生命力。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性即它的批判性和否定性的品質與精神,它對現存的一切理論、事物和社會制度等都持以批判和否定的理解,同時,又作為一種“實踐的唯物主義”“行動的哲學”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去創造和迎接新世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是革命性的前提,革命性是科學性的保證。二者在實踐的基礎上統一起來,離開了實踐都是空話。
◇結論5、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特征(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科學性與革命性是有機統一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特征是實踐的科學的革命的學說。它的科學性,集中表現為“按照事物的真實面目及其產生情況來理解事物”;它的革命性,集中表現為“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眭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顯示了它極大的創新功能和批判精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和革命性都源自于它的實踐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每一原理、每一觀點,都是實踐的總結。同時又要接受實踐的檢驗,認為惟有來自實踐又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才是真正科學的理論;也只有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理論,才能保持和發展自己的科學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決定了它的革命性。實踐活動作為人類有目的有意識改造世界的物質活動,它是革命的、批判的。它以批判舊世界、建設新世界為根本任務,以全人類的徹底解放為最終目標。馬克思主義哲學越是廣泛地掌握于無產階級和勞動群眾,越是化為廣大群眾的革命實踐,就越是呈現出它的徹底的革命性。正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實踐性、科學性、革命性的高度統一,才充分顯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強大生命力。
教材運用馬克思的名言說明了實踐第一;引用恩格斯的論斷說明了科學性與革命性能夠統一。
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于其他哲學的本質特征。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實踐為核心的、完整的、科學的理論體系。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科學的實踐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建構原則,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內容。離開了實踐這個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就不可能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整個思想體系,也不可能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神實質。
總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人類認識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是人類思想智慧的結晶。自從有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以無產階級為代表的勞動群眾便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學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教材運用“相關鏈接”進一步闡釋了實踐觀點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是哲學史上的偉大革命變革,使哲學獲得了真正科學的性質,成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科學,是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
◇課堂探究6(P21):(1) 為什么馬克思主義理論總是隨著歷史和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地向前發展?
(2)你所知道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有哪些?
◇探究提示:馬克思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同各個國家的具體實踐相聯系的;對于中國共產黨人來說,就是要學會把馬克思主義理論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環境。因此,必須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立足中國國情,按照中國的特點去運用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80多年來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就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
我們黨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中,創立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它要有中國特色的表現形式;二是它的內容必須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規律的反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就是通過總結中國經驗,實現了對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展。
教材引用恩格斯的名言強調了理論的發展性;引用毛澤東的名言論證了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必要性。
◇結論6、我們黨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中,創立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1)毛澤東思想。
A、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B、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
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貫穿于毛澤東思想各個組成部分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有三個基本方面: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教材運用“相關鏈接”解釋了毛澤東哲學思想與毛澤東思想的關系,介紹反映毛澤東哲學思想的主要著作。
(2)鄧小平理論。
A、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
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B、鄧小平理論的主題。
鄧小平理論的主題是“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笆裁词巧鐣髁x,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一個首要的基本的理論問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提出,社會主義本質的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概念的制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的規劃,“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路線的確定,等等,都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鄧小平的全部理論活動都是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主題展開的,并圍繞著這一首要的基本的問題建構了一個科學體系。
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內容包括: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獨立自主的原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根本性質;改革是一場革命;對外開放是改革和建設不可缺少的條件;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三步走發展戰略”、先富起來和共同富裕的關系;黨的建設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根本保證;“一國兩制”推動國統一大業完成;等等。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A、“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
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叭齻代表”,重要思想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不但表現為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為馬克思主義增添了新內容,而且表現為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創造性運用。
B、“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黨之所以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因為“只有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才能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黨之所以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因為“只有不斷發展和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才能為發展生產力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是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礎和前提,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則是發展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目的和歸宿。
教材運用“相關鏈接”闡述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內容,指明其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關系。
(4)科學發展觀
A、科學發展觀內涵: “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B、地位: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在堅持和發展的辯證法中不斷前進的過程。這個過程的實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實踐的要求在理論上不斷創新。
第三學時 反饋與提高
一、【探究展示】
第一組:課堂探究1 同學和老師點評:
第二組:課堂探究2 同學和老師點評:
第三組:課堂探究3 同學和老師點評:
第四組:課堂探究4~5 同學和老師點評:
第五組:課堂探究6 同學和老師點評:
二、【探究拓展】
各組提問:各組就本課學習中存在的疑問按順序提出。
教師設問:根據學生提問情況引導學生思考拓展知識面。
三、【合作再探】
各組內部分別就各組所提問題再一次進行合作探究并用競答方式進行解決,必要時老師點評
四、【鞏固訓練】
( )1、恩格斯指出:“任何哲學只不過是在思想上反映出來的時代內容!边@說明
A.哲學屬于思想文化范疇 B.任何哲學都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 D、任何哲學都是一定時代社會生活內容的正確反映
答案:B 解析:A、C項與題意無關;面對一定社會生活諸多內容,既可能正確反映,也可能錯誤反映,D項說法片面。
( )2、馬克思認為,“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這是因為它:①正確地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②牢牢地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③正確地總結了時代的實踐經驗④正確地概括了時代的認識成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①②③④從不同角度說明了真正的哲學之所以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的緣由,都是正確的,所以選D。
( )3、被推翻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曾經哀嘆:是伏爾泰和盧梭毀滅了法國。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
A、哲學可以通過對社會弊端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導社會變革B、哲學對社會變革具有決定作用 C、啟蒙運動使歐洲文化發展達到了頂峰,為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 D、哲學為社會發展奠定物質基礎
答案:A 解析:哲學對社會變革的作用巨大,但歸根到底是第二位的;“達到頂峰”說法否認了認識的發展性;哲學為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而非奠定物質基礎,B、C、D項均錯誤。
( )4、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紀的法國一樣,在19世紀的德國,哲學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潰的前導。”這說明
A、哲學推動時代步伐,決定歷史進程 B、任何哲學都對社會變革起積極作用 C、反映本時代歷史任務和客觀要求的哲學對社會變革起巨大作用 D、德國古典哲學的產生,開啟了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事業
答案:C 解析:A項“決定”將哲學作用絕對化,錯誤;哲學對社會變革的作用既可能積極,也可能消極,關鍵在于其是否反映自己時代的歷史任務和客觀要求,B項片面;德國古典哲學的產生是一場反封建的哲學革命,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開啟了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事業,D項邏輯混亂。
( )5、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階級基礎是:①19世紀中葉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無產階級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③自然科學的發展取得重要成就 ④哲學社會科學積累了豐富的資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點評:注意題干所要求的條件是“社會、階級基礎”,故選A。③④分別是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來源。
( )6、恩格斯說:“隨著自然科學領域中每一劃時代的發現,唯物主義也必然要改變自己的形式!瘪R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學基礎是
A、機械力學 B、地質學和胚胎學
C、天文學和數學 D、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理解。惟有D項符合題目“最主要的自然科學基礎”的規定性。
( )7、“相關鏈接”具體闡釋了黑格爾辯證法思想的合理內核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是
A.古希臘羅馬哲學 B.17世紀美國哲學 C.18世紀法國哲學 D.德國古典哲學
答案:D 解析: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是德國的古典哲學,其中主要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即D項。
( )8、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的兩個結合和統一是指:①辯證法與唯物主義的結合和統一 ②辯證唯物的自然觀和辯證唯物的歷史觀的結合和統一 ③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結合和統一 ④本體論與認識論的結合和統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③④非馬克思主義哲學所實現的內容上的變革。
( )9、在馬克思的墓碑上刻著標志馬克思哲學基本特征的兩行字:“以往的哲學家只是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造世界!边@主要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
A.階級性 B.革命性 C實踐性 D.科學性
答案:C 解析:抓住“改造”這一材料核心,它所強調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即C。
( )10、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發點是
A、實事求是 B、群眾路線 C、獨立自主 D、黨的建設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毛澤東思想基礎知識的識記和理解,A項符合“精髓和根本出發點”的規定。
( )11、教材運用“相關鏈接”簡單介紹了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敖ㄔO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①鄧小平理論的主題思想 ②鄧小平理論體系的基本命題 ③它的提出標志著鄧小平理論的初步形成 ④它的提出標志著鄧小平理論體系的建構完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提出標志著鄧小平理論的初步形成而非建構i完成,④錯誤。
( )12、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本質在堅持
A.與時俱進 B.實事求是 C.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D.理論創新
答案:C 解析:明確題目“本質”的條件限定。

13、“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這個觀點對嗎?為什么?
答:這個觀點是不科學的。因為(1)哲學屬于思想文化的范疇,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任何哲學都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精神生活的構成部分,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2)哲學有正確和錯誤之分,只有那些能正確反映時代的任務和要求,能把握時代的脈搏,正確總結和概括時代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的哲學才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69912.html

相關閱讀:第二節 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教案
第三節 選擇崇高的社會理想教案
意識的作用
具體分析和解決不同的矛盾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