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名稱
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必修3第2章第1節)
計劃學時
2課時
學習內容分析
本節的主要內容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和興奮的傳導。關于興奮的傳導,包括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和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兩部分內容。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這一部分,教材結合插圖講述了神經纖維受到刺激時產生電位變化、電位差和局部電流的形成,以及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方式。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這一部分,介紹了突觸的結構,然后講述了興奮怎樣從一個神經元通過突觸傳遞給另一個神經元,最后講述了神經元之間興奮只能單向傳遞的原因。為了更好地發揮互動式的最大優勢,教師應適當補充關于研究興奮傳導的實驗材料的選擇,以及具體的實驗方法,將這部分知識還原到科學史的研究背景中去認識。
學習者分析
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和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這些內容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在學習上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做到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由形象到抽象,并充分利用多媒體直觀來進行有效突破。
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1)概述人體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和調節過程。(2)說明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3)概述人腦的高級功能。
知識與技能:(1)概述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結構基礎。(2)分析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和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過程。(3)應用興奮傳導原理,辨別傳導方向,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興奮傳導的動態過程,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歸納等邏輯推理能力。(2)通過利用電學原理分析膜電位變化,提高學生學科之間相互滲透的遷移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科學發現,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不斷探究的科學精神。(2)透過紛繁復雜的生命現象揭示事物普遍聯系,建立唯物主義世界觀。(3)通過認識生命本質,滲透協調美和思想美。
教學重點及解決措施
重點: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和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解決措施:小組討論,歸納總結,構建網絡
教學難點及解決措施
難點: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解決措施: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做到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由形象到抽象,并充分利用多媒體直觀教學來進行有效突破。
教學設計思路
有關于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等相關的基礎知識,學生在初中就已經學過,所以教師可以給出少量時間由學生快速閱讀進行回憶,并通過提問及時深化。
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和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這些內容比較抽象,學生沒有接觸過,不容易理解,在學習上具有一定的難度。而這些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特別是興奮傳導時膜電位的變化和突觸釋放遞質的過程。教師在這方面要多做指導、啟發。
《神經調節》一節的內容對于生物學科知識體系的建構,生物學科思維方法的形成,生物學科能力的培養都具有重要作用。
依據的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引導發現法教學
信息技術應用分析
知識點
學習水平
媒體內容與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和反射
了解
掛圖
Flash動畫
教師演示,學生說明
加強理解和記憶
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和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理解、掌握
Flash動畫
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助教學
形象、直觀,有助理解
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和人腦的高級功能
了解
人腦彩圖
分級調節圖
看圖分析
激發興趣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所用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課
導入
欣賞精彩的NBA比賽片段
3
分
鐘
提出問題,引導分析
觀看視頻,分析討論
活躍氣氛,引入課題。
新
知
學
習
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和反射
8
分
鐘
教師提問:通過初中的學習我們知道,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那么,什么是反射呢?
反射大致可以分為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兩類,請同學們來分析四組有趣的現象,看看它們分別屬于那類反射?并說出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媒體實例圖片:小猴吮奶;狗熊飛車;嘗梅止渴;望梅止渴。
教師提問:反射的結構基礎又是什么呢?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反射弧結構模式圖并提示注意閃動部位代表的結構。
教師提問:反射弧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引導學生觀察神經元結構模式圖并敘述各部分結構
學生觀看圖片并分析:
小猴吮奶和嘗梅止渴是動物生來就有的,也是通過遺傳而獲得的先天性反射,是非條件反射;狗熊飛車和望梅止渴是動物出生后,在生活過程中通過訓練而逐漸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屬于條件反射。
學生:反射弧
學生觀看媒體動畫:反射弧的結構
學生回答:通常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部分組成.
讓學生通過回憶初中所學,有利于前后知識的銜接,便于下一步更好的學習。
展示圖片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同時了解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
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和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18分鐘
(1)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媒體展示傳導過程)
提示學生注意觀察圖示
教師引導學生具體分析興奮傳導的過程并分步演示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傳導的動畫。
引導學生分析并討論:鄰近未興奮部位仍然維持原來的外“正”內“負”,那么,興奮部位與原來未興奮部位之間將會出現怎樣變化?
教師提問:電流方向如何呢?
教師闡述:這種局部電流又刺激相鄰的未興奮部位發生上述同樣的電位變化,又產生局部電流,如此依次進行下去,興奮不斷向前傳導,而已經興奮部位又不斷依次恢復原靜息電位。興奮就按照這樣的方式沿著神經纖維迅速向前傳導。
完整演示動畫并讓學生歸納和復述過程.
我們分析了當興奮從樹突經胞體傳向軸突時的傳導方向,如果在一條離體神經纖維中段施加一適宜刺激,傳導方向又是怎樣呢?
結論:傳遞特點──雙向性
(2)興奮的傳遞:
當興奮傳導到神經纖維的末梢時,又是怎樣到達下一個神經元呢?興奮在神經元之間是通過突觸來傳遞的。突觸是指一個神經元與另一個神經元相接觸的部位。
(演示動畫)
教師闡述:當興奮通過軸突傳導到突觸小體時,突觸小體內的突觸小泡就將遞質釋放到突觸間隙里,突觸后膜的相應受體蛋白接受遞質的化學刺激,引起突觸后膜的膜電位改變。這樣,興奮就從一個神經元通過突觸而傳遞給了另一個神經元。
引導學生觀察線粒體。
(3)比較興奮的傳導
學生觀看媒體動畫,并結合討論得出興奮的傳導和產生過程。
學生分析
學生分析
學生回答:電流在膜外由未興奮部位流向興奮部位,在膜內則由興奮部位流向未興奮部位,從而形成了局部電流回路。
學生聽講并理解記憶
學生歸納并總結:
興奮傳導過程:刺激→膜電位變化→電位差→電荷移動→局部電流
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傳導的實質:膜電位變化→局部電流。
學生從物理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興奮部位與兩側未興奮部位都存在電位差,所以刺激神經纖維上任何一點,所產生的沖動均可沿著神經纖維向兩側同時傳導。
學生觀看動畫:
一個神經元軸突末梢經多次分支,最后每個小枝末端膨大成杯狀和球狀,叫做突觸小體。這些突觸小體可以與多個神經元細胞體或樹突相接觸,形成突觸。
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到突觸是由三部分構成的,即突觸前膜,突觸間隙和突觸后膜。突觸前膜是軸突末端突觸小體的膜:突出后膜是與突觸前膜相對應的胞體膜和樹突膜;突觸間隙是突觸前膜和后膜之間存在的間隙。
學生再次觀察動畫模擬過程,復述,概括。
興奮在細胞間的傳遞過程:興奮→突觸小體→突觸小泡釋放遞質→突觸間隙→突觸后膜興奮或抑制
學生得出“興奮傳遞是一個耗能的過程”的結論
利用媒體動態展示有利于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通過具體討論和分析引導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興奮的產生和傳導過程。
與物理學科相結合分析,使能夠體現學科間的相互聯系,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通過學生的討論和歸納,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和人腦的高級功能
8分鐘
看幾則材料,大家分析一下各級結構之間是否存在什么聯系。在看材料的同時,注意思考以下問題:
1. 成人可以有意識地控制排尿,為什么嬰兒不能?(提示:排尿神經中樞的控制)
2. 材料3的患者出現不受意識支配的排尿情況,是哪里出了問題?
3. 沒有尿意,為何也能排尿?
4. 這些材料說明神經中樞之間有何聯系?
引導學生得到答案:
1. 成人和嬰兒控制排尿的初級中樞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腦控制。嬰兒的大腦發育尚未完善,對排尿的控制能力較弱,所以排尿次數多,且容易發生夜間遺尿現象。
2. 是控制排尿的高級中樞,也就是大腦出現了問題。
3. 大腦作為控制排尿的高級中樞,可以控制排尿行為。
4. 說明低級中樞受相應的高級中樞的調控。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位于脊髓的低級中樞受腦中相應的高級中樞調控。)
(展示“語言功能”的定義,引出大腦皮層“言語區”的概念)
給出幾個病例,分析言語區不同區域受損會造成的4種病癥——運動性失語癥、聽覺性失語癥、失讀癥、失寫癥,描述各病癥的表現。然后通過展示言語區的結構示意圖總結所學知識。
除了語言功能,學習和記憶也是腦的高級功能之一。
(直接展示并分析“學習”的定義。)
(展示“記憶”的定義)
(展示“不同形式記憶的關系”流程圖。)
閱讀材料后分析回答
1. 因為嬰兒的中樞尚未發育完全,意識控制力比較弱。
2. 大腦受損。
3. 大腦可以控制排尿行為。
4. 低級中樞脊髓受大腦控制。
提高分析能力
學會科學的學習和記憶
歸納總結
歸納本節主要內容
3分鐘
教師提示任務
學生代表歸納總結
形成知識體系
練習鞏固
配套練習
5分鐘
提示分析評講
獨立思考,也可討論爭辯
鞏固提高
課
堂
教
學
流
程
圖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創設情景,以NBA籃球運動員投籃的錄像引入新課學生回憶初中所學有關反射反射弧的知識通過互動教學揭示興奮在神經纖維的傳導和神經元間的傳遞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比較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和神經元之間的傳遞的區別
小結、練習
教學
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遵循了“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重視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生始終處于科學研究情境中,并獲得相應的科學情感體驗。自然科學的學科魅力滿足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測試表明,建立起來的概念是形象生動的、深刻的。
專家
點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72623.html
相關閱讀:血糖調節
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
群落的動態
微生物發酵及其應用
工具酶的發現和基因工程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