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種群數量的波動及調節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j.Co M
第四章 種群
第三節 種群數量的波動及調節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安排在種群的增長方式之后,學生對有關種群的數量變化已有所了解的基礎上,來繼續探討“種群數量的波動”,同時介紹了影響種群數量的調節因素,包括外源性調節因素和內源性調節因素。通過具體實例中的相關數據和坐標曲線圖,辨別種群數量波動的類型,簡述產生波動的原因,并能夠說出種群的平衡密度。而這一節知識是本章的最后,所以要做好對《種群》這章的復習指導。
二、學情分析
通過前兩節的學習學生已有種群的數量增長等相關知識作為鋪墊。學生的學習難度不大,可以由學生自學完成。老師圍繞知識點提出問題,可通過讓學生閱讀課文,然后圍繞問題進行小組討論,要求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說出種群數量波動的類型和原因,可以舉出實例說出調節因素。《種群的增長方式》這節中,學生已對運用數學曲線解決生物學中的問題有了一定的認識,利用多媒體進一步讓學生分析曲線。
三、目標
1.知識目標:①簡述種群數量的非周期性波動和周期波動;②說出調節種群數量的因素;③舉例說出外源性調節因素和內源性調節因素
2.情感目標:關注調節種群數量的因素,增強保護瀕危物種的意識
3.能力目標: 據相關數據,嘗試畫出坐標曲線圖
四、重點難點
1.重點:種群數量的波動;外援性調節因素;內原性調節因素
2.教學難點:對全章的復習指導
3.教學策略:以“資料”引入,出示“問題探討”,然后通過學生瀏覽全文內容,從學生在閱讀課文中產生的問題,結合 “問題探討”討論相關內容,展開教學。另外,利用多媒體,出示坐標曲線圖,讓學生觀察分析,說出種群數量的波動的類型,進一步鞏固所學。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問題作深入的思考,啟發學生從現象揭示出本質和規律,使學生認同運用恰當的數學模型能夠較好地表達某些生物學規律。
五、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意圖
回顧復習提問:
(1)種群數量是如何增長的?
(2)種群的指數增長和邏輯增長有什么不同? 學生回答溫故而知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新課導入資料:20世紀出,人們將駝鹿引入加拿大密執根湖的一個孤島。該種群從1915年到1960年的數量變化情況如下表。
年份191519171921192519281930
駝鹿種群數量2003001000200025003000
年份19341943194719501960
駝鹿種群數量400170600500600
問題:
(1)用曲線圖表示該種群數量從1915年到1960年的消長情況。
(2)該種群數量有什么樣的變化規律?
(3)種群的數量為什么不可以長時間的穩定在K值呢? 學生討論,充分陳述自己的觀點。
通過提問,引出課題

學會用數學語言來表示生物學中的許多現象和規律。
從多因素思考種群數量的變化?
一、種群的非周期波動和周期性波動1.多媒體展示
學生繪制的駝鹿種群的數量波動的坐標曲線圖
2.提問:
(1)什么是種群數量波動?
(2)種群數量波動有哪些類型?產生數量波動的原因是什么?
3.多媒體展示
歐洲灰?種群的數量波動
旅鼠種群的數量波動
4.提問:
(3)非周期性波動和周期性波動的曲線有什么區別?嘗試自己畫圖學生閱讀課文,針對這些問題討論并回答。
學生看圖說出種群波動的類型:非周期性波動和周期性波動。
學生看圖說出波動的類型及兩種曲線有什么不同?認識到在生物學中有許多現象和規律可以用數學語言來表示。

通過問題展現,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小結: 地球的環境容納量是有限的,食物、水和空間是影響生物多少和增長率的限制因素。自然界中多數生物種群都已達到穩定期,總體上看,許多種群的種群數量一般不再增長,而是波動或變動。也就是說自然界任何生物的種群數量都不可能永遠上升,也不可能永遠下降,總是圍繞著種群的平衡密度上下波動。
提出問題,組織討論:
(1)什么是種群平衡密度?
(2)為什么種群數量總是圍繞種群平衡密度波動?
教師簡略說明種群平衡密度:是指種群在生物群落中,與其他生物成比例地維持在某一特定密度水平上的現象叫種群的自然平衡,這個密度水平叫做平衡密度。學生討論并回答
引出種群數量的調節因素
二、種群數量的外源性調節因素提出問題,組織討論:
(1)舉例說出影響種群數量的外源性調節因素?
(2)為什么會影響種群數量變化?學生閱讀課文。
說出實例并說明理由通過具體實例,加深對種群數量的外源性因素的理解。
明確種群波動的原因。
小結:影響種群數量的外源性調節因素有氣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梢岳蒙镩g的寄生和捕食關系,用于生物防治,取得了成功。如我國用七星瓢蟲防治蚜蟲和用灰喜鵲防治松毛蟲等。
三、種群數量的內源性調節因素提問:種群的內源性調節因素包括哪些因素?請舉例說明學生思考:還有哪些因素制約著種群數量的變化?
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明確說什么是內源性調節因素
小結:內源性調節是指通過種內競爭、種群行為、內分泌和遺傳機制等因素所進行的種群數量調節。學生討論教材中的簡答題 鞏固本節知識
總結:出示本章的問題要點
(1)種群有什么特征?
(2)種群數量如何增長?
(3)種群數量如何波動?為什么會波動 ?小組合作,全章復習把握學習方法要旨。
七、板書設計
        概念

種群數量波動  范圍  非周期性波動

類型

           周期性波動

         外源性調節因素

原因

內源性調節因素
八、作業設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72758.html

相關閱讀:群落的動態
微生物發酵及其應用
工具酶的發現和基因工程的誕生
血糖調節
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