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框 矛盾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從容說課
由于本框是第四課的第一框,承擔著與第二、三課銜接的任務,因此,我們在強調二、三、四課內在聯系的過程中,訓練和培養學生進行邏輯思維的能力。此外,由于本框內容的難度和容量并不大,因而在中引導學生充分展開聯想,就自己所熟悉的問題發表見解,以提高他們理論聯系實際的分析、運用能力。為了使學生對內因、外因的含義容易理解和接受,在中用雞蛋變成小雞的具體事例入手引出概念為理解原理作好鋪墊。另外進一步突出“內因和外因在事物發展中的不同作用”這一教學重點教學中特別注意到了要處理好教學內容的前后聯系,根據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適當加以解釋。在突破“外因必順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這一教學難點時,通過學生親自參加實物實驗,獲得感性認識幫助理解教學難點。在教學方法上,堅持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原則。在課堂上開展研究性學習創造故事情境、漫畫情境、寓言情境、詩文情境和新聞情境等方法以增強教學效果,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和思考的積極性。
一般教學活動模式如下:
教師出示事例→學生閱讀、討論教師→歸納總結→師生分析典型事例→小結、練習。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內因、外因的含義;理解內因和外因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并能運用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觀點,分析在個人成長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有關現實問題。
能力方面
通過對基本概念與基本原理的學習,培養學生歸納和概括的能力;通過運用
實例說明原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覺悟方面
本框題主要講述基本原理,為下一框題的方法論、人生觀教育奠定基礎,但
在原理和事例的分析中,蘊含著豐富的思維教育的內容,屬于潛移默化式的教育。
教學重點
內因和外因的相互關系。
教學難點
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
教學方法
為了使學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本課知識,從具體的現象入手,通過層層設問,引導學生積
極思考,運用視聽資料將抽象的哲學道理以通俗化的形式展示給學生。
教具準備
多媒體、氣球、皮球、鉛球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通過第二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事物都是普遍聯系和變化發展的,這就要求我們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來看問題。通過第三課的學習,我們又掌握了矛盾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礎上我們如果再做進一步的分析思考,就會發現一系列問題。比如:事物為什么會變化發展?事物是怎樣變化發展的?事物的變化發展是雜亂無章的,還是有其基本的狀態或形式?事物變化發展的總的方向和趨勢是什么?這就是我們在第四課將要要的內容。
[講授新課]
第四課 正確認識事物發展的原因、狀態和趨勢(板書)
(多媒體顯示本課的知識框架結構圖)
今天這節課,我們先學習第一節第一框題――矛盾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第一節 事物發展的原因(板書)
一、矛盾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板書)
多媒體顯示雞蛋到小雞的孵化過程的動畫。
(1)雞蛋變成小雞的過程是不是發展?(是)
(2)要實現這一發展過程,必須具備哪些條件?(種蛋和適宜的溫度)
(3)這些條件在孵小雞的過程中是什么關系?(缺一不可)
(4)這些條件在孵小雞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是相同的?若不相同,它們各起了什么作用?哪個條件是最根本的,為什么?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將(1)~(3)答案顯示在屏幕上)
[師](總結)從哲學角度看,雞蛋變成小雞說明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事物為什么會變化發展呢?(設問引起學生注意)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矛盾著的雙方既對立又統一,推動了事物運動、變化、發展。事物的變化、發展,既離不開事物的內部矛盾也離不開事物的外部矛盾,比如說,雞蛋之所以能孵出小雞,必順具備兩個條件:第一,雞蛋必順是種蛋;第二,必順有適宜的溫度。在這兩個條件中,種蛋內部存在著遺傳與變異、同化與異化的矛盾這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哲學上把事物的內部矛盾叫做內因。此外,種蛋所需要的較高溫度與較低溫度、較穩定的溫度與不太穩定的溫度之間的矛盾則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哲學上把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做外因。(隨即板書)
1.內因和外因的含義(板書)
(展示課本或板書)
內因――即事物的內部矛盾,是指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板書)
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是指事物同其他事物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板書)
在內因和外因的共同同下,種蛋才能孵出小雞,二者缺一不可。
(多媒體顯示)
[師]但是二者的地位與作用是否相同呢?若不相同,各起了什么作用?哪個條件是最根本的,為什么呢?(學生自學課本第119~121頁,回答)
2.內因和外因在事物發展中的不同作用(板書)
[生]不相同,種蛋是雞蛋變成小雞的根本原因。如果不是種蛋而是未受精的雞蛋或石頭,溫度再適宜也孵不出小雞來。
[師]回答得非常正確。
在雞蛋孵小雞的過程中,種蛋本身的遺傳基因中存在著未來小雞所有的性狀和遺傳信息。種蛋能變為小雞,并且只能變為小雞的這個發展方向是由種蛋本身的內部矛盾即內因決定的。而無精蛋或石頭,無論在什么樣的溫度下也不會孵出小雞來,因為它們本身不具備孵小雞的內部矛盾即內因。所以,我們在考察事物發展的過程時,一定要特別重視內因的作用。
(1)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板書)
[師]所謂發展的根據,也就是發展的根本動力、根本原因.發展的基礎、源泉。事物的變化發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內部矛盾引起的。事物內部矛盾的雙方既相互依賴又相互斗爭,由此使矛盾雙方的力量和地位發生變化,推動著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剛才同學們在閱讀第116頁的教材時,可以知道,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內因起著根本的、第一位的作用,決定著事物的性質和發展方向。
[提問]下面。我們就利用剛才所學的知識,分析下面的例子。
(多媒體顯示)
一批珍貴的花瓶在爐中烘烤,一座家神蠟像被人不經意地放在爐旁,開始熔化。它使勁抱怨爐火:“瞧,你待我多無情!你使這些東西被加固,卻讓我熔化!睜t火答道:“這只怨你自己的本性,至于我,不管是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我都是火!边@則寓言反映了……( )
A.一切事物之間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
B.事物內部矛盾決定事物的發展方向與性質
C.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
D.主要矛盾對事物的發展過程起決定作用
[生]答案應是B。因為對于花瓶的加固、蠟像的熔化來說,爐火只是外因。在同一外因條件下,花瓶和蠟像變化的結果不一樣,其根本原因是內因。
[師]對,F在再請同學們分別從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兩個領域舉例來印證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這一觀點。(學生議論、交流、回答)
[生](踴躍回答)自然界:①種瓜得瓜,種豆得豆。②荷花出污泥而不染。③龍生龍,風生風,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人類社會:①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推動社會前進。②為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我們必須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③面臨同樣的外部環境,有的企業興旺。有的企業破產。
[師]回答得很好。
2003年10月15日9時,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后,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飛船繞地球飛行14圈后于16日6時23分在內蒙古中部安全著陸。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自主地完整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之一,是中華民族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的一個偉大壯舉。
請同學們看完材料后討論,我國“神舟”五號成功發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生]“神舟”五號之所以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就在于它是我國自主創新的成果,它的主要關鍵技術都是我們自己創造的,是內因,說明了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
[師]對,但它還能體現什么哲學道理?(提問引導過渡)
[生](思考)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即我們還學習和借鑒了俄、美兩國在航天領域豐富的經驗以及與世界各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開展航天技術方面的合作。
[師]對,這些是外因。這樣可以使我們少走彎路、節省發射費用,這也是我國發展航天技術不可缺少的外部條件。
(2)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板書)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于普遍聯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任何事物的變化發展都離不開外部條件。內因雖然決定著事物變化發展的性質和方向,但只有具備了一定的外部條件時,才能使事物變化的可能性變為現實性,才能實現這種發展。外因對事物的變化發展能夠起加速或延緩的作用。
雞蛋之所以可以而且只能孵出小雞,固然由種蛋內部的遺傳基因(即內因)決定的,但有沒有適宜的溫度這一外部條件(即外因),對能不能實現種蛋變小雞的發展結果影響極大。有了適宜的溫度,胚胎就會繼續發育,長成雛雞,實現發展;溫度不適宜(或低或高),胚胎就不能繼續發育。甚至死亡,也就不能實現由雞蛋到小雞的發展。
接著,請同學們看教材P120的“想一想”。
提問:為什么古蓮子沉睡千年后竟會開出了荷花?
[生]因為這些蓮子本身具有生命力,即內因。
[師]具有生命力的蓮子為什么在泥炭層中沉睡了一千多年卻沒有開花?
[生]這些蓮子外堅實的果皮幾乎是不透水的,根據我們所學的地理知識,在泥炭層中氧的含量極少,當地氣溫又低。雨量少,致使這些蓮子得不到萌發的條件:水分、氧氣和適宜的溫度。
[師]當人們把它們挖掘出來種植下去,兩年后為什么竟會開出粉紅色的荷花?
[生]因為被挖掘出的蓮子,種植在地里,它具備了生長發育的條件,所以就會開花。在這里,水分、氧氣和適宜的溫度是外因,是蓮子開花必不可少的條件。
[師]很好!可見,內因雖然決定事物的性質和發展方向,但只有內因,事物也不可能發展。外因對事物的變化發展起加速或延緩的作用。請同學們再舉例加以說明。
[生甲]放在冰箱里的種蛋就不能孵出小雞;采用恒溫箱孵小雞,可使小雞孵出的周期由21天縮短為15天。
[生乙]采用激光技術培育的大豆新豆種,畝產可提高25%。
[生丙]嚴師出高徒;還有“桔生淮南則為桔,生于淮北則為枳”……
[生丁]老師,我曾看到一幅畫《種蛋》(多媒體顯示)你能幫我分析一下,它違背了什么哲理嗎?
[師]請同學們一起分析。(引導學生從唯物論、唯物辯證法兩個角
度分析漫畫說明了什么)
[生1]從唯物論角度看,漫畫中的老農違背了物質決定意識原理,
沒有一切從實際出發,是主觀主義的做法。
[生2]從唯物論角度看,老農還違背了客觀規律,沒有按客觀規律
辦事,必然受到規律的懲罰,種蛋不會得蛋。
[生3]從辯證法角度看,老農違背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沒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還違背了事物普遍聯系的原理,沒有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生4]從辯證法角度看,他還違背了我們剛剛所學的內外因關系原理,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根據這節課所學的知識,漫畫中的老農只看到了內因,而沒有看到蛋的孵化需要的是空氣。適宜的溫度、濕度等外部條件,不是土壤、水肥等外部條件。所以,他的種蛋之舉只能以失敗告終。
總之,外因對于事物的發展不僅是不可缺少的,有時甚至還會起著非常重大的作用。比如:
[生]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如果遇到醫德高尚、醫術高明的醫生,并且具備良好的醫療設備和必要的藥物,病人就可能得救,起死回生;如果遇到不負責任的醫生或醫術不高的庸醫,或缺少必要的醫療條件,病人就可能死亡。在這里,醫生的醫德、醫術和醫療條件對于病人的生死就起著重大的作用。
[師](引導過渡)對,外因作用這么大,它能否離開內因單獨起作用?
[生]不能,外因的作用再大,如果不通過內因,便不可能發揮作用。
[師]能否舉例說明?
[生]如病菌能使身體衰弱的人致病,而對體魄健壯的人卻無可奈何;資本主義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可以使意志薄弱者迷失方向,而對意志堅強的人卻無能為力。
[師]對,這就是說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
(3)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板書)
(學生活動)出示實物:氣球、皮球、鉛球,放置到平滑的桌面上。(讓學生推薦一位力氣大的同學吹這三個球,其余同學注意觀察三個球的變化。全班同學興趣大增)
(演示開始)氣球以較快的速度向前運動,皮球略有滾動,而鉛球紋絲不動,雖然全班同學為這位大力士加油,但仍然無濟于事。
[師]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生]它們的輕重不一樣。
[師]對。出現這樣的結果是因為它們的質量即內因不同。物體做機械運動時,既需要外力的作用,又取決于物體自身的質量。用力吹氣(即外因)對事物發展所起的作用,表現在對事物內部矛盾的影響上,也就是通過促使內部矛盾雙方情況的變化而推動了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同樣大小的外力作用于不同的物體,產生不同狀態的機械運動,正好說明了外因不能撇開內因單獨起作用。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
現在請同學們看教材P121小字部分。(多媒體顯示以下內容)
1962年夏天。郭沫若游普陀山,無意中拾到一個筆記本。扉頁上寫了一副充滿傷感語氣的對聯:“年年失望年年望,處處難尋處處尋”,橫批是“春在哪里”。郭老透過對聯的字里行間,似乎看到了一個悲觀的心靈正在尋找慰藉。他立即設法找到了丟失筆記本的主人,原來是一位兩次高考落榜的姑娘。只見那姑娘精神頹喪,心灰意冷,對前途喪失了信心,甚至對生活也幾乎失去了勇氣。郭老對她循循善誘,悉心開導,并把她寫的對聯改為“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難成事竟成”,橫批是“春在心中”。與此同時,郭老又向那姑艱贈了《浦松齡洛弟自勉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蹦俏豢紙鍪б獾墓媚镌诠系墓膭铋_導下,信心陡增,表示從此決不消沉,要從失敗中奮起。
[師]這段材料是如何體現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的?
[生]在這個故事中,郭老的回春妙筆是外因,姑娘的思想矛盾是內因,詩詞(外因)是通過促使姑娘思想矛盾(內因)的轉化,使生欲戰勝死念而起作用的。
[師]好!同學們,當聽完這一故事后,結合自己的實際,談一談你的感想。
[生]明年我們也將面臨高考,也有可能像那位姑娘一樣落榜,擺在我們面前的同樣是怎樣對待失敗的問題。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關鍵是我們用什么樣的態度對待失敗,是心灰意冷,對前途失去信心,還是奮起拼搏?我們會牢記《蒲松齡落第自勉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師]這位同學回答得很好。我相信在座的同學只要有志氣,靠自己的努力,一定會實現自己的理想。
到這兒,我們已學完了矛盾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現在有哪位同學來總結一下內外因的辯證關系原理?
[生]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在這節課上學生可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美國東部時間2002年12月26日,克隆人協會Clonaid的主席、法國科學家布里吉特?布瓦瑟利耶在26日接受法新社的電話采訪時表示,世界上第一個通過克隆技術孕育的嬰兒已經于當天降生,而且這個女嬰的整個出生過程“非常順利”。先不說這一消息是否屬實,假如真有克隆人,克隆人與他的原型是否真的一模一樣?或者說克隆技術作為新生事物是否符合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
這個問題先交由學生討論。
[生]從我所接觸的資料看?寺∪伺c其原形在外表上會非常相似,但也不會一模一樣,比如高矮胖瘦等這些特征,不僅僅是由基因(內因)決定的,克隆胚胎在子宮內發育的階段(外因)對他的成形也有很大影響。
至于智力,克隆人也不可能指望與他的原型一樣。人具有社會性,二者所受教育、生活經歷的不同會加劇兩人之間的差別。
所以,克隆技術作為新事物符合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師](評價總結)非常精彩。這位同學不但視野開闊.而且更可貴的是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是的,現代生物科學已揭示出遺傳物質DNA(脫氧核糖核酸),把遺傳變異的機制落實到生命的物質結構。
遺傳就是DNA的自我復制,變異就是DNA堿基序列的變化,遺傳和變異的矛盾是生物變化的內部根據,是進化的源泉。
但是,生命的繁衍也有其外因:人工的繁殖,胚胎的人工發育,胚胎的載體。
總之,這一技術沒有違背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恰恰體現了這一原理。
[課堂總結]
總之,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可以歸納出這樣幾點: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第二位原因。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課后作業
一、選擇題
1.2003年8月3日,溫家寶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座談會上指出,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振興老工業基地,要堅持自力更生為主,充分發揮廣大企業和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發揮自身優勢,挖掘內部潛力,激發內在活力。這說明( )
A.內因對事物的變化發展起決定作用 B.要重視意識的反作用
C.事物的變化發展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 D.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點
2.內因的概念是指( )
A.事物發展的第一位原因 B.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源
C.事物變化發展的內部對立統一性 D.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
3.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曾說:“行星現有的運動不能單單出之于某一個自然原因,而是由一個全智的主宰的推動!边@個“第一次推動”的著名觀點即是認為( )
A.事物的變化發展是由內因的作用引起的 B.事物的變化發展是由外因的作用引起的 C.事物的變化發展主要是由內因作用引起的 D.事物的變化發展主要是由外因作用引起的
4.“順境中的英雄是自制自控.逆境中的英雄是不屈不撓!边@句話所包含的哲理是( )
A.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B.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
C.發揮主觀能動性能改變客觀條件 D.唯物論與辯證法是統一的
5.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關鍵在于下崗職工轉變就業觀念,提高自身素質,努力適應改革發展的就業要求。同時,政府應給予扶持,社會應給予幫助。由此可見( )
A.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B.個人、國家、社會在就業問題上起著同樣的作用
C.就業問題能否解決,取決于國家的優惠政策
D.事物發展的趨勢是前進的,道路是曲折的
答案:1.A 2.C 3.B 4.ABCD 5.A
二、非選擇題
6.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因此,實行擴大內需的方針政策,就能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答案:(1)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我國經濟的發展首先在于國內的原因,在當前經濟發展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實行擴大內需的方針政策是正確的,它必將有力地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2)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在擴大內需的同時,還要積極開拓國外市場,參與世界經濟的交流與合作,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3)內因和外因在事物發展過程中同時存在、缺一不可。
7.目前我國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已成為一個突出的現實問題。然而勞動就業市場上,卻存在“有人沒事干,有事沒人干”的狀況。一方面,部分下崗人員職業技能低下,競爭能力低下,求職艱難;另一方面,許多新型崗位在勞動力市場招不到理想的求職者。
閱讀上述材料,運用所學哲理,說說下崗職工怎樣才能順利實現再就業。
答案:(1)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下崗職工要實現再就業,首先要靠個人的主觀努力。轉變觀念,提高自身的素質,提高再就業能力,以適應新的就業要求。
(2)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有利的條件,是下崗工人再就業必不可少的,全社會都要為再就業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3)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只有把內外因有機結合起來,將良好的外部環境與職工自身素質的提高結合起來,才能順利實現下崗職工再就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75632.html
相關閱讀:第三節 選擇崇高的社會理想教案
具體分析和解決不同的矛盾
意識的作用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第二節 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