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洛陽市高三三練化學試卷分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洛陽市高三三練化學試卷分析 洛陽市教研室化學組 、5、15 一、命題指導思想 三練命題的指導思想是以能力測試為主導,考查考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考慮到這是高考前的最后一次大練習,有增強學生信心的作用,試題以高考理科綜合能力測試化學試題為藍本,以高考《考試說明》為依據,試題的難度比二練略有降低,但主干知識及學科內的綜合能力要求并沒有降低。。 二、試卷分析 1、試卷結構 本試卷分為第Ⅰ卷和第Ⅱ卷兩部分,第Ⅰ卷為7道選擇題,每題6分,共42分。 第Ⅱ卷為非選擇題,其中必做題3題,選作題為三選一,第二卷共58分,全卷總分為100分。選擇題以考查學生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為主,難度適中。第Ⅱ卷主要考查學生化學綜合能力,屬中等難度題。 2、學生答卷分析 第一卷各小題答卷情況(全員統計) 題號 7 8 9 10 11 12 13 本題滿分 6 6 6 6 6 6 6 正確選項 B C D A C D C 選A 2.97% 14.20% 7.63% 80.21% 3.35% 9.27% 13.71% 選B 50.49% 9.90% 1.72% 2.79% 7.24% 13.04% 10.73% 選C 4.79% 60.85% 5.57% 4.12% 81.61% 5.44% 65.42% 選D 39.69% 12.98% 83.00% 10.80% 5.73% 70.17% 8.03% 沒涂選項 2.06% 2.07% 2.06% 2.05% 2.06% 2.05% 2.10% 得分率 70.86% 平均分 29.76 第二卷必考題各小題答卷情況(全員統計) 題號 26 27 28 本題滿分 15 13 15 平均分(含零/ 除零) 8.50 / 8.84 6.89/ 7.76 9.02 / 9.58 得分率(含零/ 除零) 56.67% / 58.93% 53.00% / 59.69% 60.13% / 63.87% 必做題平均分 (含零/ 除零) 24.41 ? 26.18 題號 36 37 38 考試學生總數 選題學生數 2056 17051 2693 23436 選題學生數比例 8.77% 72.76% 11.49% _ 本題滿分 15 15 15 _ 選做題平均分 (含零/ 除零) 2.73 / 3.25 6.50 / 6.79 6.41 / 10.27 _ 得分率 (含零/ 除零) 18.20% / 21.67% 43.33% / 45.27% 42.73% / 68.47% _ 選做題各小題答卷情況(全員統計) 【注】有1636名學生沒有做選做題,也沒有涂題號。 3、學生答卷錯誤分析 7.為國際化學年,主題為“化學—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未來”。下列說法不正 確的是 ( ) A.煤油可由石油分餾獲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屬鈉 B.綠色化學的核心是應用化學原理對環境污染進行治理 C.太陽能電池板中的硅是硅單質,光導纖維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D.二氧化硫可用于漂白紙漿、毛、絲等,還可用于殺菌消毒。 【答案】B 8.某烯烴與氫氣加成后得到2,2-二甲基戊烷,烯烴的名稱是 ( ) A.2,2-二甲基-3-戊烯 B.2,2-二甲基-4-戊烯 C.4,4-二甲基-2-戊烯 D.2,2-二甲基-2-戊烯 【答案】C 9.下列反應屬于加成反應的是 ( ) A.乙炔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B.蔗糖在人體內轉化為葡萄糖 C.乙醇在催化劑作用下轉化為乙醛 D.苯在催化劑作用下轉化為環己烷 【答案】D 10.下列溶液中,各組離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能使石蕊試液呈藍色的溶液:Na+、I—、Cl—、NO3— B.含大量Fe3+的溶液:NH4+、Na+、Cl—、SCN— C.能與Al反應生成H2的溶液:Ca2+、NH4+、HCO3—、Cl— D.水電離出的c(H+)=1×10-14 mol/L的溶液:K+、AlO2—、Br—、Cl— 【答案】A 11.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18 g 重水(D2O)所含的電子數為10NA B.15 g甲基(-CH3)所含的電子數為7NA C.2.3 g 鈉由原子變成離子,失去的電子數為 0.1NA D.25 ℃時,pH=13 的1.0 L Ba(OH)2 溶液中含有的OH- 數目為0.2NA 【答案】C 12.某同學為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見的四種無機離子,進行了下圖所示的實驗操 作。其中檢驗過程中產生的氣體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由該實驗能得到的正確結論 ( )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和NH4+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答案】D 13.有一種瓦斯分析儀(下圖甲)能夠在煤礦巷道中的甲烷達到一定濃度時,通過 傳感器顯示出來。該瓦斯分析儀工作原理類似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其裝置如下圖乙所示,其中的固體電解質是Y2O3-Na2O,O2—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動。 甲 乙 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的是 ( ) A.瓦斯分析儀工作時,電池內電路中電子由電極b流向電極a B.電極b是正極,O2—由電極a流向電極b C.電極a的反應式為:CH4+5O2——8e-=CO32— + 2H2O D.當固體電解質中有1 mol O2-通過時,電子轉移4 mol 【答案】C 【第26題】(15分) 工業合成氨是一個可逆反應:N2(g)+3H2(g) 2NH3(g) △H。 (1)右圖實線是N2和H2反應生成1 mol NH3過程中能量變化示意圖,則△H =__________(用含E1和E3的代數式表示)。圖中虛線部分是通過改變化學反應中的__________條件,請解釋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容積為2 L的恒容密閉容器內加入0.2 mol的N2和0.5 mol 的H2,4 min時,反應達到平衡,測得c(NH3)=0.10 mol/L。計算從反應開始到平衡時,v(N2)= ,該溫度下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K為___________。反應達到平衡后,若保持其它條件不變,只把容器的體積縮小一半,平衡 移動(填“正向”、“逆向”或“不”),化學平衡常數K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3)25 ℃時,將上述實驗中產生的NH3溶于水得0.1 mol/L氨水溶液20.0 mL,測得pH=11,則該條件下,NH3·H2O的電離平衡常數為________。向此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銨固體,此時 的值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4)常溫下,向0.001 mol/L的AlCl3 溶液中通入NH3直至過量,當pH= 時,開始生成沉淀(已知:Ksp[Al(OH)3]= 1.0×10-33)。 【存在的問題】 (1)△H忘乘2,不標單位。 (2)K值的計算出錯較多,化學計算能力較差。 (3)反應速率不標單位。 (4)部分學生有關Ksp的計算理解不到位,計算出現錯誤。 【解題方法】 (1)根據圖示可知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所以△H等于2(E1-E3)KJ/mol (2)從圖中虛線部分的能力變化可得出改變的條件為催化劑,由于催化劑能降低反應需要的活化能,所以反應需要的能量降低。 (3)由題意可求出平衡時各物質的濃度,進而求出v(N2)和化學平衡常數。當容器的體積縮小一半,相當于加壓,平衡正向移動,但由于沒有改變平衡的溫度,平衡不移動,化學平衡常數不變。 (4)已知氨水的濃度和溶液的pH,可求出達到電離平衡時c(NH4+)、c(OH-)和c(NH3.H2O)的濃度,根據電離平衡常數表達式很容易求出離平衡常數,當加入NH4Cl 固體時,電離平衡向左移動,c(NH4+)和c(OH-)的比值增大。 (5)已知Ksp[Al(OH)3]= 1.0×10-33 和0.001 mol/L的AlCl3溶液,很容易求c(OH-),再換算成pH。 【參考答案】 (1)2(E1-E3)kJ/mol (2分) 催化劑(1分) 因為催化劑能使發生反應所需的活化能降低(2分) (2)0.0125 mol/(L·min)(1分) 200 (2分) 正向 (1分) 不變(1分) (3)1.0×10-5 (2分) 增大(1分) (4)4(2分) 【第27題】(13分) 鈦是一種重要的金屬,工業上用鈦鐵礦(FeTiO3,含FeO、Al2O3、SiO2等雜質)為原料制鈦 *** (TiO2),TiO2常通過兩種方法還原可制得Ti 。 其中,2H2SO4+FeTiO3 =TiOSO4 +FeSO4+2H2O ,回答下列問題。 (1)凈化鈦礦石時,需用濃氫氧化鈉溶液來處理,該過程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有:SiO2+2NaOH=Na2SiO3 +H2O和 。 (2)濾液①中的主要溶質之一是FeSO4,檢驗其中Fe2+的方法是: 。 (3)TiOSO4是一種強酸弱堿鹽。從TiOSO4→ H2TiO3需要加熱,則加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4)電解TiO2來獲得Ti是以TiO2作陰極,石墨為陽極,熔融CaO為電解液,其陰極反應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因為TiO2 (s)+2Cl2 (g) TiCl4(l)+O2 (g) ΔH=+151 kJ/mol反應難于發生,所以工業上不能直接由TiO2 和Cl2反應來制取TiCl4。當反應體系中加入碳后,反應分如下兩步進行。 2C(s)+O2 (g) =2CO (g) ΔH=-221 kJ/mol。 TiO2 (s)+2C (s)+2Cl2 (g) TiCl4 (l)+2CO (g) ΔH= 。 (6)從化學平衡的角度解釋:往TiO2 和Cl2反應體系中加入碳后,能使反應: TiO2 (s)+2Cl2 (g) TiCl4(l)+O2 (g) 順利進行的原因是 。 【存在的問題】 (1)Al2O3和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出錯較多。 (2)加熱的目的敘述不清。 (3)陰極的電極反應書寫錯誤較多,說明很多學生燃料電池電極反應式的書寫掌握不好。 (4)ΔH不標單位。 (5)反應中加入C的作用解釋不清楚,表達能力差。 (6)部分學生Fe2+的檢驗知道方法,但敘述不清。 【解題方法】 (1)根據鈦鐵礦中雜質(FeO、Al2O3、SiO2等),很容易判斷出能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為Al2O3、SiO2,由此可寫出Al2O3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2)TiOSO4是一種強酸弱堿鹽,能發生水解,水解為吸熱反應,從TiOSO4→ H2TiO3升高溫度的目的是促進水解。 (3)電解TiO2來獲得Ti的實質是TiO2中的鈦元素的到電子被還原,所以,TiO2只能放在陰極,由于電解液中沒有水,電極反應式為:TiO2 + 4e— = Ti + 2O2— (4)根據蓋斯定理,只要把已知的兩個熱方程式相加即可得到ΔH=—70 kJ/mol (5)此問是考查外界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當加入碳后,由于和氧氣反應,降低了氧氣的濃度,使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參考答案】 (1)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2分) (2)取少許濾液①于試管中,滴入幾滴K3[Fe(CN)6]溶液,溶液變為藍色,說明其 中含有Fe2+。(或滴入幾滴KSCN溶液,無明顯現象,然后滴入幾滴氯水,溶液變為紅色,說明其中含有Fe2+。)(2分) (3)促進TiOSO4的水解(2分) (4)TiO2 + 4e— = Ti + 2O2—(3分) (5)—70 kJ/mol(2分) (6)碳與氧氣反應使氧氣的濃度減小,平衡正向移動,使反應順利進行。(2分) 【第28題】(15分) 某化學興趣小組為探究能與木炭反應的濃硫酸的最低濃度,設計了如圖裝置(夾持裝置和加熱裝置已略去)。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加入試劑反應前需進行的操作是 ; (2)向三頸瓶中加入20 mL 18 mol/L硫酸和足量木炭,加熱三頸瓶,三頸瓶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3)待反應基本結束,撤去酒精燈,利用余熱使反應進行完全。冷卻后由導管a通入足量空氣,其作用是 ; (4)燒杯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利用倒扣漏斗而不是將導管直接插入溶液是為了 ; (5)將充分反應后的燒杯取下,向其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和過量稀硝酸,再經過 (填操作名稱)、洗滌、干燥后稱量沉淀質量為27.96 g,則能與木炭反應的硫酸的最低濃度是 mol/L(假設反應后溶液的體積仍為20 mL)。 【存在的問題】 (1)書寫C和濃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不注明“濃”和加熱符號,不標氣體符號。 (2)實驗結束后通入足量空氣,其作用部分學生分析不到位。 (3)把CO2和SO2與NaOH溶液的反應合起來寫,沒有體現出二者的比例關系。 (4)不少學已經計算出了參加反應的硫酸的濃度為6mol/L,但沒有理解題意,沒有想為說明碳都足量了,硫酸為什么不能反應完?其實剩余的就是沒有反應的硫酸,也就是木炭和硫酸反應硫酸的最低濃度。 【解題方法】 (1)氣體制備裝置組裝完加試劑前都要進行氣密性的檢驗。 (2)利用吸收劑通過吸收氣體測有關物質的量,都需要實驗結束后通過通入某些氣體,把裝置中殘留的氣體排入吸收裝置中,這樣可以減少實驗誤差。 (3)通入燒杯中的氣體有CO2和SO2,由于燒杯中的氫氧化鈉溶液過量,反應生成 CO32-和SO32-。 (4)根據C和濃H2SO4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生成BaSO4物質的量等于參加反應的H2SO4物質的量,得出參加反應的H2SO4濃度為6mol/L,據題意在C過量的情況下,H2SO4沒有參加反應的濃度為12 mol/L,則能與木炭反應的硫酸的最低濃度是 12mol/L。 【參考答案】 (1)檢驗裝置氣密性(2分) (2)C+2H2SO4(濃)CO2↑+2SO2↑+2H2O(2分) (3)使產生的氣體全部進入燒杯,被NaOH溶液吸收(2分) (4)SO2+2OH-=SO32-+H2O CO2+2OH-=CO32-+H2O (4分) 防止倒吸(1分) (5)過濾(1分) 12(3分) 36.【化學—選修2:化學與技術】 (15分) 世界環保聯盟建議全面禁止使用氯氣用于飲用水的消毒,而建議采用高效“綠色”消毒劑二氧化氯。二氧化氯是一種極易爆炸的強氧化性氣體,易溶于水、不穩定、呈黃綠色,在生產和使用時必須盡量用稀有氣體進行稀釋,同時需要避免光照、震動或加熱。實驗室以電解法制備ClO2的流程如下: (1)ClO2中所有原子 (填“是”或“不是”)都滿足8電子結構。上圖所示電解法制得的產物中雜質氣體B能使石蕊試液顯藍色,除去雜質氣體可選用 A.飽和食鹽水 B.堿石灰 C.濃硫酸 D.蒸餾水 (2)電解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歐洲國家主要采用氯酸鈉氧化濃鹽酸制備;瘜W反應方程式為 。缺點主要是產率低、產品難以分離,還可能污染環境。 (4)我國廣泛采用經干燥空氣稀釋的氯氣與固體亞氯酸鈉(NaClO2)反應制備,化學方程式是 ,此法相比歐洲方法的優點是 。 (5)科學家又研究出了一種新的制備方法,利用硫酸酸化的草酸(H2C2O4)溶液還原氯酸鈉,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此法提高了生產及儲存、運輸的安全性,原因是 。 【存在的問題】 (1)很多學生不理解制備ClO2的流程原理。 (2)化學方程式書寫,不規范。 (3)除雜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不好,錯選的學生較多。 (4)不能很好的分析兩個反應的優點和不足,解釋不到位,反映出學生此類問題的復習效果不好。 【參考答案】 (1) 不是 (1分) C (2分) (2)NH4Cl+2HCl 3H2↑+NCl3(2分) (3)2NaClO3+4HCl(濃)= 2NaCl+Cl2↑+2ClO2↑+2H2O (2分) (4)2NaClO2+Cl2=2NaCl+2ClO2 (2分) 安全性好,沒有產生毒副產品(2分) (5)H2C2O4+2NaClO3+H2SO4 = Na2SO4+2CO2↑+2ClO2↑+2H2O(2分) 反應過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起到稀釋作用(2分) 37.【化學—選修3:物質結構與性質】(15分) X、Y、Z、U、W、R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X、Y、Z三種元素的基態原子具有相同的能層和能級,且第一電離能:I1(X)<I1(Z)<I1(Y),其中基態Y原子的2p軌道處于半充滿狀態,且XZ2與Y2Z互為等電子體。U與X同主族,R是周期表中1~18列中的第7列元素。W的原子序數比R小5,。試回答下列問題: (1)R元素名稱是 ,它的+2價離子的電子排布式為 : (2)XZ2和UZ2化學式相似,但結構和性質有很大不同。XZ2中X與Z原子間形成σ鍵和π鍵,UZ2中U與Z原子間不形成上述π健。從原子半徑大小的角度分析,為何X、Z原子間能形成,而U、Z原子間不能形成上述π鍵 。 (3)U和Y所形成的結構陶瓷材料的一種合成方法如下:U的氯化物與Y的氫化物加熱反應,生成化合物U(YH2)4和HCl氣體;U(YH2)4在高溫下分解生成Y的氫化物和該陶瓷材料。上述相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各物質用化學式表示)是 。 (4)X能形成多種常見單質,在1 mol熔點最低的單質分子中含有 個σ鍵,在其晶胞中每個分子周圍緊鄰的分子數為 ;在熔點最高的兩種單質中,X的雜化方式分別為 。 (5)已知:W的離子半徑為99 pm,Z的離子半徑為140 pm ,W與Z形成的化合物晶胞與NaCl晶胞相似,則W的離子位于Z離子組成的 空隙中,該晶體的空, 間利用率為 (只列出最簡式,不必計算結果)。 【存在的問題】 (1)部分學生把元素名稱寫成元素符合。 (2)其實SiO2不能形成π鍵的原因題中已提示從原子半徑解釋,但由于很多學生不理解π鍵是怎樣形成的,所以解釋不清楚。 (3)很多學生不知道碳形成的熔點最低的單質分子為C60,造成有兩個空不會做,而知道是C60的但由于不清楚其晶胞結構,也不會做此問。其實C60的結構和晶胞課本上都有,反映出學生復習脫離課本。 (4)碳的兩種熔點最高的兩種單質很多學生都知道是金剛石和石墨,但說不清楚其中碳原子的雜化方式。 (5)部分學生不知道NaCl晶胞中1個Na+(或Cl-)和6個Cl-(或6Na+)形成的是正八面體。 (6)多數學生不知道如何求NaCl晶胞的空間利用率。 【解題方法】 (1)X、Y、Z三種元素的基態原子具有相同的能層和能級,說明三種元素在同一周期中,根據基態Y原子的2p軌道處于半充滿狀態,可推出Y為氮元素,再根據三種元素第一電離能的大小變化,推出X為碳元素,Z為氧元素,U為硅元素。 (2)根據R是周期表中1~18列中的第7列元素,可知為錳元素,進而推出W為鈣元素。 (3)π鍵是兩個P電子云平行重疊形成的,特點是重疊程度較小,不穩定。由于Si原子的半徑比C原子半徑大,Si、O原子間距離較大,所以很難形成穩定的π鍵。 (4)碳常見的單質分子中,C60的熔點最低,在C60中,每個碳原子形成3個共價鍵,相當每個碳原子形成1.5個共價鍵,故1 mol C60的中σ鍵等于1.5×60 = 90NA個。 (5)C60形成的晶胞和CO2相似,都為面心立方晶胞(課本上有圖),所以,晶胞中每個分子周圍緊鄰的分子數為12。 (6)碳常見單質中熔點最高的兩種單質分別是金剛石和石墨,再根據二者的晶體結構特點,很容易推出在金剛石中為sp3雜化,在石墨中為sp2雜化。 (7)根據Ca與O形成的CaO晶胞與NaCl晶胞相似,再根據NaCl晶胞中一個Na+(或Cl-)與6個Cl-(或6個Na+)形成正八面體,所以Ca2+的離子位于O2-離子組成的正八面體空隙中。由于CaO晶胞與NaCl晶胞相似,所以可以看成是一個正立方體,一個CaO晶胞中有4個Ca2+和4個Cl-,每個陰、陽離子都可以看成是一個小球,故晶胞的空間利用率等于4個Ca2+和4個Cl-所占的總體積(4×4/3×π×993+4×4/3×π×1403)除以晶胞【正立方體:(2×99+2×140)3】的體積。 【參考答案】 (1)錳(1分) [Ar]3d5(1分) (2)Si的原子半徑較大,Si、O原子間距離較大,p-p軌道肩并肩重疊程度較小,不能形成上述穩定的π鍵(2分) (3)SiCl4 + 4NH3 Si(NH2)4 + 4HCl(2分),3Si(NH2)4 8NH3↑ + Si3N4(2分) (4)90NA (1分) 12 (1分) sp2(1分) sp3(1分) (5)正八面體(1分) (2分) 38.【化學—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15分) A是一種五元環狀化合物,其核磁共振氫譜只有一個峰,F的核磁共振氫譜有3個峰,峰面積之比為2∶2∶3,G是一種合成橡膠和樹脂的重要原料。A→G的轉化關系如下: 已知 : 請填寫下列空白。 (1)A的結構簡式是 。 (2)B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⑤的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 _。 (3)兩分子E在一定條件下發生脫水反應生成六元環化合物,寫出該六元環化合物的結構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應⑥的化學方程式為 。 反應④的化學方程式為 。 (5)有機物H與E互為同分異構體,且官能團的種類和數目相同,寫出所有符合條 件的H的結構簡式 。 【存在的問題】 (1)有機反應方程式的書寫不規范,如:不注明反應條件,不注明催化劑等。 (2)題中所給的重要信息不會用。 (3)有機基礎知識掌握不好,很多簡單的問題不會做。 (4)部分學生有機物結構簡式書寫不規范。 (5)同分異構體書寫掌握不好。 【解題方法】 (1)根據A是一種五元環狀化合物,其核磁共振氫譜只有一個峰,及已知條件一,可推出A的結構為 , 結合A的結構和已知條件很容易得出B的結構,據題意,B、C、D、G 中的碳鏈相同,再結合圖中提供的信息,可推出B、C、D、G的結構。 (2)B中含有兩種官能團,碳碳雙鍵和羧基,含氧官能團為羧基。 (3)從B轉化為E,相對分子量質量增大18,可知發生了加成反應,這樣可推出E的結構,根據E的結構,很容易寫出2分子E形成的六元環化合物的結構簡式。 (4)根據C和X在濃H2SO4條件下反應生成F,可知X為醇,F為酯,再根據C中有兩個羧基及F中含8個碳原子,可推出X為乙醇,F為1,4-丁二酸二乙酯。 (5)有機物H與E互為同分異構體,且官能團的種類和數目相同,所以,H符合條件的所有結構簡式只要在E的基礎上先寫出少一個碳原子的結構,再把-CH3連接上,最后改變-OH在碳鏈上的位置即可。 【參考答案】 (1) (2分) (2)羧基 (1分) 加成反應 (1分) (3) (3分) (4) (2分) (2分) (5) (2分) (2分) 三、教學建議 從學生卷面及抽樣結果看,暴露出學生復習中存在的很多問題,相當一部分學生基礎較差,有的連最簡單的知識都掌握不了,很多學生不重視課本知識,不記憶知識,規范性差,缺少嚴格的要求和訓練。希望各學校、各位教師應該認真總結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措施,盡快改進教學方法,同時加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育。針對存在的問題特對剩下20幾天的教學提出以下建議。 1. 應關注要點、熱點、難點,加強學科內外知識遷移,以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復習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化學用語規范性的訓練,防止學生會但敘述不到位而失分。 2.重視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這幾年的高考說明中對化學計算的要求一直沒有降低,學生現在計算能力的下降和老師的要求不高有直接的關系,這次考試中學生計算題得分不高暴露了這個問題,應該引起大家的注意。 3. 從選做題的統計看,選擇【選修3結構與性質】的學生達到了72.76%,反映出很多學生實際上已放棄【選修5】的復習。這次三練37題的難度明顯高于38題,但還是有如此多的學生選擇做37題,這反映出2個問題:一是學生就不看38題,直接做37題,說明學生不會做出選擇;二是學生也知道37題難度大,但又不會做有機題了。老師首先要認識到只復習【選修3結構與性質】的風險,同時要正確的引導學生,最好不要采用押寶的方式復習,要充分認識到【選修3結構與性質】也是可以出難題的。 4. 后階段復習過程中希望老師做到: 隨著高考的日益臨近,這段時間的復習應該是效率最高的,有必要提醒考生在化學復習的最后階段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使自己在復習沖刺階段做到緊張、有序、高效。 (1)回歸教材強化細節 此階段最重要的不是題海戰術,復習要點歸納為“回歸課本”四個字。很多考生在復習中忽視基礎知識,特別是課本知識,其實很多看似粗心或被認為是審題問題導致的錯誤,都是因為課本知識掌握不好造成的,所以,老師應該建議學生在最后20幾天,通讀教材,對一些基本知識點進行梳理。 (2)查缺補漏 引到學生在練習-講評的過程中,以題目為切入點,找到不足和問題。比如有的學生會把這一年做過的題目中有問題的部分整理出來,集中在改錯本上,就是個很好的方法?吹竭@些題目后,就知道在哪個知識點上出了問題。如果每次都能正確分析,解決問題的效率就會提高。 (3)加強化學實驗的復習 實驗綜合題實際上是各種簡單實驗題的“拼接”與綜合,所以,重讀課本時要將化學實驗的原理方法以及操作細節了然于心。復習要注重基礎,只有掌握了各裝置的作用,才能正確地將各裝置進行連接,因此,在實驗復習中要引導學生總結各種裝置可能的作用,并在解綜合題時進行強化訓練。 (4)關注生活中的化學現象 化學原本與生活關系最為密切,所有的考題和書本知識其實很多都可以還原到生活中去,學生要多留意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尤其是近來熱門的生活話題(如重金屬離子污染),考生都可與化學知識進行相關聯想,充分考慮到可能出現的知識點。 (5)適度練習 此階段每天都要做適量的練習,練習的針對性和難度一定要控制好,讓學生保持良好的應試狀態和做題的感覺。最后20幾天千萬不要在太難的題目上下工夫,這樣做得不償失。 洛陽市教研室化學組 .5.15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300592.html

相關閱讀:陜西省長安一中2012—2013學年度高三第一學期期中考試試題 化學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學2015屆高三8月月考化學試題
山東省濟寧曲阜市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題
2012年第二學期高三化學綜合測試題
高三化學第三次月考參考試卷[1]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